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寒病脉证并治(一)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那双充满好奇的大眼睛,问道:“师父啊,我总听人说寒病寒病的,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您能给我讲讲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长长的白胡子,说道:“小家伙,这寒病啊,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可是中医里头的大学问呢!”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更圆了,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师父,快讲讲,快讲讲!”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来:“寒之为病,肾先受之。这句话啊,就是说寒邪这家伙,一旦找上门来,最先倒霉的就是咱们的肾脏了。”

小弟子一听,皱了皱眉头,疑惑地问道:“为啥是肾脏先倒霉呢?”

张仲景仙师笑道:“肾脏啊,在中医里头可是个‘大管家’,它管着咱们身体的阳气和阴液呢。阳气啊,就像咱们身体里的‘小太阳’,能让咱们暖洋洋的。阴液呢,就像咱们身体里的‘小水库’,滋润着咱们的五脏六腑。这寒邪一来,就像一股冷风嗖嗖地往身体里钻,肾脏这个‘大管家’自然得首当其冲啦!”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寒邪要是跑到五脏里头去,会发生啥事儿呢?”

张仲景仙师叹了口气,说道:“那可就麻烦大了!寒邪这家伙要是跑到五脏里头去,它就会像个小捣蛋鬼一样,到处捣乱。它会拉着五脏的经脉,让它们疼得死去活来的。就像你有时候吃了冰淇淋,肚子突然疼得要命,那就是寒邪在里头捣乱呢!”

小弟子一听,吓得吐了吐舌头,连忙问道:“那咋办啊?师父,咱们得想办法把这寒邪赶出去啊!”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对付这寒邪啊,咱们得有一套。不过啊,这寒邪有时候还会跑到咱们身体的‘八虚之室’去。”

“八虚之室?这是啥地方?”小弟子一脸茫然地问道。

张仲景仙师解释道:“这‘八虚之室’啊,就是咱们身体八个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分别是两肘、两腋、两髀和两腘。这些地方啊,就像身体的‘小角落’,平时不容易打扫到,寒邪就容易藏在里面。”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又问道:“那寒邪藏在这些地方,会发生啥事儿呢?”

张仲景仙师皱了皱眉头,说道:“这寒邪要是藏在这些地方啊,就会像个小坏蛋一样,在那里搞破坏。它会让那里的血液流动变慢,甚至停下来,变成恶血。这恶血啊,就像一堆垃圾一样,堆在那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个大大的‘毒瘤’,咱们的身体可就遭殃了!”

小弟子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连忙问道:“师父,那咱们得怎么防止这寒邪跑到这些地方去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道:“这啊,就得靠咱们平时多加注意了。首先啊,得注意保暖,别让自己冻着。你看那些大冬天还穿着短袖短裤的人,这不就是给寒邪开门迎客嘛!其次啊,得多运动,让身体里的阳气动起来,把寒邪赶出去。还有啊,得注意饮食,别吃那些生冷寒凉的东西,免得伤了脾胃,让寒邪有机可乘。”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愁容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双手合十,虔诚地问道:“仙师啊,我这心里头啊,跟揣了个冰块似的,冷得直哆嗦。您看我这骨头疼,腰也直不起来,肚子还胀得跟个皮球一样,大便呢,还跟挤牙膏似的,半天挤不出来。更别提了,我这肩背颈项啊,跟被人拉着筋似的,疼得要命。您给看看,这是咋回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白花花的胡子,说道:“你这小家伙啊,一看就知道是寒邪找上门来了。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这都是寒邪干肾的典型症状啊!”

小弟子一听,吓得差点没蹦起来:“啊?寒邪干肾?这可咋办啊?仙师,您可得救救我啊!”

张仲景仙师摆了摆手,笑道:“别急,别急。我这儿有两个方子,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有救,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啥方子?快告诉我!”

张仲景仙师说道:“第一个方子,叫做桂枝加葛根汤。这个方子啊,可是专门对付你这种寒邪干肾、筋骨疼痛的。桂枝能温阳散寒,葛根呢,能解肌舒筋。再加上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些药材,哎呀,那可真是强强联合,所向披靡啊!”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这么神奇?那快告诉我怎么制配吧!”

张仲景仙师笑道:“好,我这就给你说说。桂枝三两(换算成现代就是15克),芍药三两(15克),甘草二两(10克,炙过的哦),生姜三两(15克,记得切片),大枣十二枚(劈开),葛根四两(20克)。先把这葛根用水煮一煮,去掉上面的沫子,然后再把其他的药材加进去,煮到剩下三升水,去掉药渣,温服一升,一天喝三次。记住了,喝这个汤的时候,不用像喝桂枝汤那样还得啜粥,直接喝就行。其他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跟喝桂枝汤差不多。”

小弟子一边听一边点头,嘴里还念叨着:“桂枝15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这桂枝啊,那可是温阳散寒的好手,就像一把小火苗,能把身体里的寒气给烧掉。芍药呢,能养血柔肝,缓解疼痛。甘草嘛,是个和事佬,能调和各种药材的药性。生姜和大枣呢,就是用来补补气血的。至于这葛根啊,它可是个神奇的东西,能解肌舒筋,让你的筋骨变得柔软起来,不再那么僵硬疼痛。”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张仲景仙师又说道:“不过啊,要是你这寒邪干肾的症状比较严重,比如两腘(就是膝盖后面的窝)也疼得要命,那就得用第二个方子了——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小弟子一听,又吓了一跳:“啊?还有两个方子?仙师,您可别吓我。”

张仲景仙师笑道:“别怕,别怕。这个方子啊,也是专门对付寒邪的。甘草二两(10克),白术二两(10克),干姜四两(20克),茯苓四两(20克)。把这四味药材放到一起,用水煮一煮,煮到剩下三升水,去掉药渣,温服一升,一天喝三次。这个方子啊,能温阳散寒,健脾利湿。干姜和甘草能温阳散寒,白术和茯苓呢,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啊,你身体里的寒气和湿气就都能被赶走了。”

小弟子一听,这才松了口气:“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仙师啊,您可真是我的救命稻草啊!”

张仲景仙师笑道:“哈哈,你这小家伙啊,就是嘴甜。不过啊,记住了啊,吃药的时候啊,一定要忌口哦。生冷的食物啊、油腻的食物啊、辛辣的食物啊,统统都不能吃。要不然啊,你这病啊,可就难治了。”

小弟子连连点头:“记住了记住了,我一定忌口。”

说到这里啊,咱们得插一嘴说说这脉象的事儿了。脉沉而迟啊,这可是寒邪内侵的典型脉象。脉沉啊,就是说这脉象啊,得用力按才能感觉到跳动;迟呢,就是说这脉象啊,跳得慢吞吞的,跟个蜗牛似的。所以啊,要是你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啊,脉象又沉又迟啊,那可就得小心了,很可能是寒邪找上门来了哦!

不过啊,咱们也别太害怕这寒邪了。毕竟,咱们有张仲景仙师这样的神医在呢!他老人家留下来的这些方剂,那可都是宝贝!只要咱们按照方子来吃药,忌口,好好休息,那寒邪,就只能是咱们身体里的匆匆过客了!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愁容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双手合十,虔诚地问道:“仙师啊,我这有个难题,想请您指点迷津。您知道吗?我这寒病可真让人头疼,两胁中隐隐作痛,感觉像是被寒风穿堂而过,冷得直打哆嗦。更奇怪的是,有时候这寒气还爱搞恶作剧,搞得我关节都跟着抽筋似的疼。要是病情逆了,那可就惨了,头痛欲裂,耳朵跟塞了棉花似的,啥都听不见。脉象呢,又弦又沉又迟,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髯,说道:“小家伙,你这是寒邪乘肝啦!别担心,咱们中医有的是办法。你这症状啊,用小柴胡汤就能搞定。要是寒气再嚣张点,两腋疼得你转不了身,那就得用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赶紧追问:“仙师,那这俩方子到底咋配啊?您能详细说说吗?”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说道:“行,那我就给你说道说道。这小柴胡汤啊,得用柴胡25克(半斤哦,古代一两咱们现在算5克),黄芩15克(三两),人参15克(也是三两),半夏洗干净后大约12克(半升),炙甘草15克(三两,得炙过),生姜切片15克(三两),大枣劈开12枚。把这些药材一股脑儿扔进锅里,加上大约2400毫升的水(一斗二升嘛),大火煮开,小火慢炖,直到剩下大约1200毫升的汤药。然后把药渣捞掉,再浓缩到600毫升,分三次喝,一天喝完就行。”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连忙点头:“哦,哦,原来是这样。那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呢?”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这个嘛,柴胡得用20克(四两),黄芩15克(三两),芍药10克(二两),炙甘草10克(二两,也得炙过),半夏大约10克(二两)。同样地,把这些药材扔进锅里,加上大约1000毫升的水(五升),煮到剩下600毫升的汤药。捞掉药渣,分三次喝,也是一天喝完。”

小弟子一边听一边记,心里那个美啊,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成为治病救人的小能手了。不过,他还是忍不住问:“仙师,这些药材都有啥作用啊?为啥能治好我的病呢?”

张仲景仙师耐心解释道:“这柴胡啊,可是疏肝解郁的高手,能把肝里的寒气赶出去。黄芩呢,清热燥湿,防止寒气在体内作乱。人参嘛,大补元气,让你身体更强壮。半夏呢,化痰止咳,还能降逆止呕。生姜和大枣呢,一个温中止呕,一个补中益气,都是调和脾胃的好帮手。甘草呢,调和诸药,还能缓急止痛。至于芍药啊,它能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对你这两胁中痛可是大有裨益啊!”

小弟子听得如痴如醉,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仙师,脉象弦而沉迟又是咋回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说道:“脉象弦啊,说明你这肝气不舒,有郁结。沉呢,说明寒气在里,正气不足。迟嘛,就是血液循环慢了点,动力不足。所以啊,你这病啊,得疏肝解郁、温阳散寒、调和气血才行。”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连忙道谢:“多谢仙师指点迷津,我这就去抓药煎药,争取早日康复!”

说完,小弟子一溜烟儿地跑了出去,留下张仲景仙师在那里摇头晃脑地笑。

话说小弟子抓完药回到家,开始动手煎药。他一边煎药一边哼着小曲儿,心里那个美啊,感觉自己就像个即将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不过,这煎药的过程可没那么简单。他一会儿看看火候大不大,一会儿闻闻药味浓不浓,还时不时地用筷子搅搅锅里的药材,生怕糊了锅。

煎了好一会儿,终于等到汤药浓缩到了合适的量。小弟子小心翼翼地端起药碗,深吸一口气,然后一饮而尽。嗯,这药虽然有点苦,但想着能治病救人,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弟子每天都按时服药,还特别注意调整作息和饮食。两胁中的疼痛渐渐消失了,关节也不再抽筋似的疼了。头痛和耳聋的症状也缓解了不少。小弟子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张仲景仙师的医术高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74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