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平脉法(十三)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张仲景仙师的医馆里,来了一个满脸疑惑的小弟子。这小家伙,眼睛滴溜溜转,一看就知道心里憋着个大大的问号。他凑近仙师,一脸认真地问道:“师父啊,我有个事儿想不明白。您说,这世上咋有那么奇怪的病呢?不打寒战,也不出汗,病就自己好了,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心里暗想:“这小子,又给我找乐子呢!”于是,他捋了捋长髯,故作高深地回答:“哦?这事儿啊,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脉象。脉象啊,就像是身体的小秘密,通过它,咱们能窥探到身体内部的状况。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脉象微弱,那就说明他体内正气不足,像是打仗没了粮草,自然战斗力就下降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啊?脉象微弱就是正气不足?那正气不足,是不是就像我考试前没复习好,心里没底一样?”

张仲景仙师被逗乐了,笑着点头:“嗯,你这比喻倒是挺贴切。正气不足,身体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生病。但话又说回来,有时候,这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你偶尔打个小盹儿,精神又恢复了。”

“那……师父,这不打寒战、不出汗的病,又是怎么回事呢?”小弟子显然没打算就此罢休,继续追问。

仙师微微一笑,接着解释道:“这事儿啊,还得从身体的津液说起。津液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润滑油’,滋润着各个器官,让它们能正常运转。如果一个人曾经发过汗、吐过、泻过,或者失血过多,那他的身体就会像干旱的土地一样,津液严重不足。”

“想象一下,你口渴得要命,嘴唇都干裂了,这时候突然给你一杯冰镇可乐,你是不是得大口大口地喝,才能解渴?”张仲景仙师形象地比喻道。

小弟子连连点头:“对对对,我那时候能一口气喝掉一整瓶!”

“所以啊,当身体津液不足的时候,即使有外邪入侵,它也没力气跟外邪抗争,打寒战、出汗这些‘自卫’行为就出不来了。”仙师继续说道,“但你别急,咱们的身体可是个聪明的系统。当正气和邪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身体就会开始自我修复,就像你偶尔熬夜后,虽然疲惫不堪,但睡个好觉又能生龙活虎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小弟子恍然大悟,但又忍不住嘀咕:“那岂不是说,有时候生病不治疗,也能自己好?”

仙师一听,眉头微皱,赶紧纠正:“这话可不能乱说。虽然有时候身体能自我恢复,但那是因为病情较轻,且身体基础好。如果病情严重,或者身体本身虚弱,那就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好比说,你偶尔感冒,喝点热水,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如果你得了肺炎,还指望喝热水就能好,那可就是耽误病情了。”仙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张仲景仙师的小课堂又开课了,这次来的弟子是个好奇宝宝,一上来就问了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师父啊,您说这伤寒病了三天,脉象又浮又数还带点微,但病人却感觉身体凉凉的,挺舒服,这是咋回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心想:“这小子,问题还挺刁钻嘛。”于是,他慢悠悠地说:“嘿,你这问题问得好,这可是伤寒要好转的迹象哦!而且,这好转的时间啊,还得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比如半夜三更。”

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半夜三更?这伤寒还挑时间康复啊?那具体是怎么个好转法呢?”

仙师笑了笑,开始细细道来:“你看啊,这脉象浮,说明病邪啊,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快要从体表溜走了。这时候,病人要是突然感觉一阵热浪涌来,濈然汗出,那就是病邪出门的欢迎仪式啦!就像你送朋友出门,总得挥挥手,出个汗表示一下吧。”

“再来说说这脉象数,数就是跳得快嘛。脉跳得快,说明病人的正气充足,胃口好得能吃下一头牛!你想啊,身体里的正气都在忙着打仗呢,打赢了当然得庆祝一下,吃点好吃的补补。”

“至于脉象微嘛,这就像是打仗打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这时候,病人要是突然大汗淋漓,那就是身体在彻底放松,把剩下的病邪一股脑儿地赶出去。这就像是累了一天,终于能洗个热水澡,那叫一个舒坦啊!”

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师父,那要是脉象浮又迟,脸上热得跟红苹果似的,还直打哆嗦,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仙师摸了摸下巴,思考了一下:“嗯,这种情况啊,就像是身体里的正气和病邪在打架,打得难解难分。不过呢,别担心,过个六七天,病人应该能出一身汗,病也就好了。但要是这时候病人反而发起高烧来,那就得注意了,这病啊,可能还得再拖拖。”

“为啥呢?因为这迟脉啊,就像是身体里的阳气不足,就像个没电的手机,想出汗都出不来。这时候,病人可能会觉得身上痒痒的,就像是手机没电了还想玩游戏,那种憋屈感,你懂吧?”

弟子点了点头,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师父,那要是病了个六七天,手脚上的脉都跳得挺欢,病人却烦躁得说不出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仙师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哎,这种情况啊,就像是身体里的正气和病邪在激烈交战,病人烦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时候啊,病情还没稳定下来呢,得继续观察。”

“不过啊,要是这时候病人的脉象变得平和了,人也不烦躁了,眼睛虽然有点重,但眼睑内侧却泛着淡淡的黄色,那就说明病情快要好转了。这就像是你熬夜加班后,虽然累得跟狗似的,但看到老板给你发的奖金短信,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对吧?”

弟子一听,哈哈大笑:“师父,您这比喻真是太逗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伤寒还真是千奇百怪啊,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仙师也笑了:“是啊,伤寒这东西啊,就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爱跟你玩捉迷藏。不过啊,只要你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轻松应对了。”

“就像你刚才问的那些问题啊,其实都是通过观察脉象和病人的症状来判断病情的。脉象浮、数、微啊,就像是身体在给你发送信号,告诉你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所以啊,学中医啊,就像是在读一本无字天书,得用心去感悟才行。”

张仲景仙师突然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这样的:“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知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这话听起来是不是跟念咒似的?别急,让我给你们翻译翻译,保证让你们笑得前俯后仰,还能学到点真本事!

首先,“伏气之病”,你可以想象成身体里的“卧底”——那些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刻给你来个“惊喜”的病气。它们就像潜伏在体内的特工,你不注意的时候,它们就安安静静的;但一旦时机成熟,嘿,那就得给你点颜色瞧瞧了!

“以意候之”,这可是张仲景仙师的独门秘籍,意思是用咱们聪明的脑袋瓜子去感受、去预测。就像你玩游戏,总能感觉到boSS什么时候要放大招一样,对待伏气病,咱们也得学会“读心术”,提前做好准备。

“今月之内,欲知伏气”,这句更逗了,仙师仿佛在说:“嘿,朋友们,这个月咱们得留点心眼儿,看看那些潜伏的小家伙们有没有蠢蠢欲动。”

接下来是重头戏——“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这可是中医里最炫酷的技能之一——脉诊!想象一下,仙师一手搭在病人的手腕上,闭目凝神,仿佛在与病人的身体进行一场灵魂对话。这可不是随便摸摸那么简单,这可是通过脉搏的跳动,来判断身体内部的状况。

比如说,如果脉象微弱,就像是小溪里的水快干了一样,那仙师就会告诉你:“哎呀,你这喉咙啊,怕是要开始‘唱歌’了,不过这可不是KtV里的那种哦!”原来,脉象微弱可能意味着体内有伏气,它正悄悄地向喉咙发起进攻,让你感觉像是被鱼刺卡住了似的,但其实并不是喉痹(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咽喉炎)。

病人这时候可能会一脸懵圈地说:“医生,我确实觉得喉咙里像有团火在烧,可这是为什么呢?”

这时候,仙师就会微微一笑,摆出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姿态,说:“别急,虽然你现在感觉像是被火烤,但咱们还有大招没用呢!”

大招?什么大招?别急,咱们继续听仙师讲。

“虽尔,今复宜下之。”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秘籍?其实,这里的“下之”指的是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帮助身体把体内的邪气、毒素给“排出去”。你可以想象成是给身体做一次大扫除,把那些潜伏的“卧底”一网打尽!

不过,这可不是随便吃点泻药那么简单哦!中医里的“下之”可是讲究得很,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病情来量身定制方案。就像是给每个人定制一份专属的“排毒大餐”,既美味又健康,还能把体内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

话说有一天,张仲景仙师正悠闲地喝着茶,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原来是隔壁老王家的媳妇急匆匆地跑来,一脸焦急地说:“仙师啊,我家那位病得可不轻,烧得跟火炉似的,浑身还疼得直哼哼,现在正躺床上动弹不得呢,您快给看看吧!”

张仲景仙师一听,立刻放下茶杯,心里想着:“这可得赶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于是,他背起药箱,跟着老王媳妇一路小跑,来到了老王家。

一进屋,只见老王蜷缩在床上,脸色苍白,额头上的汗珠跟豆子似的往下掉,一看就是病得不轻。张仲景仙师轻手轻脚地走到床边,先问了问病情,然后伸出手,轻轻搭在了老王的脉搏上。这一搭可不得了,他发现老王的脉象竟然是“沉而迟”。

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看到这症状,估计得吓得魂飞魄散,心想:“完了完了,这脉这么沉这么慢,肯定是病情严重啊!”但咱们张仲景仙师可不是一般人,他微微一笑,心里已经有了数。他对老王媳妇说:“别担心,你家老王这病啊,快好了!”

老王媳妇一听,愣住了,心想:“这仙师是不是糊涂了?我家老王都成这样了,还说他快好了?”

张仲景仙师见状,哈哈一笑,解释道:“你们看啊,这病要是表现在外面,比如发热、身体疼,那脉象应该是浮大的,就像是外面刮大风,里面的树叶子也跟着摇摇摆摆的。但现在呢,老王的脉象却是沉而迟,就像是冬天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不急不躁。这说明啊,他体内的邪气已经被正气压制住了,正气正在慢慢恢复,病情自然就好转了。”

老王媳妇一听,这才恍然大悟,连声道谢,心里那个美啊,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沙漠遇清泉。

张仲景仙师正在医馆捣药。这天,村里的小李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来找张仲景仙师。他一边走,一边哼哼唧唧地说:“仙师啊,我这肚子突然间就疼得要命,感觉像是有人在里面翻江倒海似的。”

张仲景仙师一看小李那难受样,赶紧让他坐下,然后伸出手指,轻轻搭在了他的脉搏上。这一搭,嘿,脉象竟然是“浮而大”。

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看到这脉象,估计得说:“哎呀,这脉这么浮这么大,肯定是病情严重,得赶紧治啊!”但咱们张仲景仙师可不这么想,他又是微微一笑,对小李说:“小伙子,你这是虚惊一场,病快好了!”

小李一听,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心想:“我这肚子疼得死去活来的,仙师怎么说我快好了呢?”

张仲景仙师一看小李那惊讶的表情,又是一阵大笑,解释道:“你们看啊,这病要是表现在里面,比如肚子疼,那脉象应该是沉细的,就像是深山里的溪流,静静地流淌,不易察觉。但现在呢,小李的脉象却是浮而大,就像是春天的花朵,争奇斗艳,生机勃勃。这说明啊,他体内的气血正在加速运行,正气正在驱逐邪气,病情自然就好转了。”

小李一听,这才放下心来,连声感谢,心里那个乐啊,就像是考试得了满分,还外加一顿肯德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6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