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温病脉证并治(三)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弟子,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张仲景仙师的草堂前。他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医书,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难题。

“仙师,仙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小张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喊道。

张仲景仙师正悠闲地品着茶,听到小张的呼唤,微微一笑,放下茶杯,说道:“哦?小徒啊,你又遇到什么难题了?说来听听。”

小弟子走到仙师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说道:“是这样的,仙师。我在书上看到关于病温的描写,说如果一个人平时体内就有湿气,然后又得了温病,这该怎么治呢?书上说有个方子叫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但是具体怎么配,还有这脉象又是怎么回事,我完全搞不懂啊!”

张仲景仙师听罢,哈哈大笑,说道:“小徒啊,你这问题问得好!湿温之病,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不过别担心,今天我就给你讲讲这个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还能笑出腹肌来!”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兴奋地说道:“真的吗?仙师,那您快讲快讲!”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首先啊,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湿温。湿温呢,就是一个人体内本来就有湿气,然后又外感了温热之邪。这样一来,湿热交织,病情就变得复杂了。患者呢,会出现发热、嘴唇干裂得像被烤焦了一样、拉肚子、肚子里热得跟火烧似的,还有啊,脉象也会变得又大又快,就像是在跑步机上狂奔的兔子一样,停不下来。”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这时候啊,咱们就得用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来对付它。这个方子呢,一共有七味药:猪苓、茯苓、阿胶、泽泻、滑石、黄连和牡丹皮。”

小弟子一听这么多药名,有点头晕,但是仙师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精神一振:“别急别急,小徒。听我慢慢道来。猪苓和茯苓啊,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抽水机,能把体内的湿气给抽走;泽泻呢,就像是个排水沟,能把这些湿气顺着小便排出去;滑石呢,它滑溜溜的,能让小便排得更顺畅;阿胶呢,它是补血的圣品,能防止因为拉肚子而伤了气血;黄连啊,它可是个狠角色,能清热燥湿,就像是给身体里的火炉浇了一盆冷水;牡丹皮呢,它能凉血活血,让血液循环更顺畅。”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感叹道:“哇!原来这些药材都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继续说道:“是啊!这些药材搭配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把湿温之邪给赶出体外。不过呢,配药也是有讲究的。按照古代的计量单位,每味药都是一两。但是咱们现在为了方便计算,可以把一两换算成5克。所以啊,这个方子就是:猪苓5克、茯苓5克、阿胶5克、泽泻5克、滑石5克、黄连5克、牡丹皮5克。”

小弟子拿出笔和纸,认真地记了下来。然后他又问道:“那仙师,这个方子是怎么煎的呢?”

张仲景仙师耐心地解释道:“很简单啦!先把除了阿胶以外的六味药用四升水(大约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八瓶矿泉水那么多)煮,煮到剩下两升水(也就是四瓶矿泉水)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然后再把阿胶放进去,等阿胶融化了,就可以分成两份,早晚各喝一份啦!”

小弟子听完,一拍大腿,笑道:“哈哈!原来这么简单啊!仙师,您真是太厉害了!”

张仲景仙师也笑了起来,说道:“小徒啊,中医的学问可是深似海啊!要想学好它,可得下功夫才行。不过呢,只要你肯学,我随时都愿意教你哦!”

小弟子连连点头,感激地说道:“谢谢仙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说到这里,小弟子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仙师啊,那脉象的事情您还没给我细说呢!这个大而数的脉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说道:“脉象啊,它就像是身体的语言,能告诉我们身体内部的状况。大而数的脉象呢,就是脉搏跳得又粗又快。大啊,就像是咱们吃撑了肚子一样,鼓鼓的;数呢,就像是咱们跑步跑累了,心跳得飞快。所以啊,当你摸到这种脉象的时候,就要知道患者体内有湿热之邪在作祟啦!”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感叹道:“原来脉象还有这么多讲究啊!我以前还真是小看它了!”

张仲景仙师拍了拍小张的肩膀,说道:“小徒啊,中医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读心、会观察、会思考。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读懂患者的身体,为他们解除病痛。”

小弟子挠了挠头,问张仲景仙师: 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事儿,一直想不通。您看,这如果一个人啊,得了温病,舌头红得像火烧,嗓子眼干得能冒烟,心里头还跟揣了个火炉似的,热得要命,脉搏跳得跟打鼓一样快,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得用什么药才能搞定呢?

张仲景仙师捋着长须,笑眯眯地回答: 哎呀,小徒儿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啊!这简直就是“心火旺盛”的典型症状嘛!舌头红,那是心火在烧;咽干,那是津液被烤干了;心中烦热,脉搏急数,那都是心脏在向你求救呢!不过别担心,为师这儿有个方子,专治这种“心里有把火,烧得慌”的毛病。

小弟子眼睛一亮: 师父,快说说,是啥方子?是不是得用什么珍稀药材,还得炼丹炉啥的?

张仲景仙师摇头晃脑地笑道: 哈哈,哪儿用得着那么复杂!咱们这位“心火君”啊,其实挺好哄的。方子名叫“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听着复杂,其实材料简单得很,就像给心火君准备的一顿“降火大餐”。

小弟子一脸好奇地问道: “降火大餐”?师父,您快细细道来,这“大餐”里都有些啥?

张仲景仙师慢条斯理地说道: 好了,听好了啊。这方子一共就四味药: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每样都是一两。不过啊,咱们现在得把古代的计量单位换算一下,一两大约等于现在的5克。所以啊,黄连5克、黄芩5克、阿胶5克、甘草5克,这就是咱们今天的“降火套餐”了。

小弟子若有所思道: 哦~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那,这“大餐”怎么做呢?是不是得像炒菜一样,火候、时间都得掌握好?

张仲景仙师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你这小子,还真把药当菜炒了!不过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这熬药啊,确实得讲究个火候和时间。来来来,为师给你演示一遍。

张仲景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首先啊,咱们得找个大锅,装上满满一斗水,这水啊,就象征着咱们身体里的津液。然后啊,先把黄连、黄芩、甘草这三味药放进去,这三味药啊,就像是“降火小分队”,专门去对付那嚣张的心火。

小弟子认真观看,不时点头: 师父,这黄连、黄芩我听说过,都是苦寒的药,能清热降火。那甘草呢?它不是甜的吗?也能降火?

张仲景仙师耐心解释道: 嘿,你这小子,还挺细心的嘛!甘草啊,虽然味道甜,但它可是个“和事佬”,能调和药性,让黄连、黄芩这些苦寒的药不那么伤胃。而且啊,甘草自己也有一点清热的作用,算是“降火小分队”的候补队员吧!

这时药锅开始冒泡,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 好了,咱们这“降火小分队”已经在锅里煮上了,得煮到剩下四升水才行。这煮药啊,就像炖汤一样,得慢慢熬,火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得刚刚好,才能把药性都熬出来。

小弟子看得入迷: 师父,这药味闻起来好苦啊!是不是喝起来也苦得要命?

张仲景仙师笑眯眯地说道: 哈哈,你这小子,还没喝就先怕苦了!不过啊,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药虽然苦,但喝下去后,那心火就能慢慢降下来了。而且啊,咱们还有“秘密武器”呢!

小弟子一脸疑惑地问道: “秘密武器”?师父,您快说说,是啥?

张仲景仙师神秘一笑道: 就是阿胶啦!这阿胶啊,就像是给心火君准备的“甜品”,能滋阴润燥,补充被心火烧干的津液。等药煮到剩下四升水的时候,把药渣滤掉,然后把阿胶放进去,搅拌到阿胶完全融化,这“降火大餐”就算是做好了。

小弟子恍然大悟道: 哦~ 原来阿胶是“甜品”啊!那喝起来就不会那么苦了!

张仲景仙师点头说道: 对了,而且啊,这药还得分三次喝,每次喝之前都得热一热,就像喝热汤一样,暖洋洋的,才能让心火君感受到咱们的“关爱”。

小弟子兴奋地说道: 师父,我学会了!下次有人再“心里有把火,烧得慌”,我就给他熬这“降火大餐”!

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笑道: 哈哈,好徒儿,学会了就好!不过啊,这方子虽然好,但也得对症下药才行。要是遇到其他病症,可别乱用啊!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满脸疑惑地问道:“师父啊,我有个难题想请教您。如果一个人得了温病,整天喊口渴,还不停地咳嗽,鼻血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流个不停,脉摸起来又浮又数,还特别大,这该怎么办啊?有没有什么神奇的药方可以解救他?”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小子,问题还真不少。”但他还是故作高深地摸了摸下巴上的长髯,慢悠悠地说:“哦,你说的这病啊,其实就是温邪这家伙悄悄溜进肺部捣乱啦。你看病人的脉象是脉浮而数大。脉浮呢,就像水面上漂着的一根木头,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脉数呢,就像打鼓一样,跳得特别快;脉大呢,就像个大气球一样,摸起来鼓鼓的。这些脉象啊,都是身体在向我们传递信息呢。

就像咱们平时开车一样,仪表盘上的各种指示灯啊,都是在告诉我们车的状态。脉浮啊,就说明邪气在体表;脉数呢,就说明体内有热;脉大呢,就说明正气还比较充足,能和邪气抗衡。不过别担心,咱们有秘密武器——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专治这种不服管教的温邪!”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师父,快告诉我,这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像变魔术一样,把药材一丢,锅里一煮,病就好啦?”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摇了摇头:“你这小子,想法还挺天真。不过呢,这药方确实不简单,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咱们得准备好这四样宝贝药材:黄芩、石膏、杏仁和甘草。黄芩呢,就像个勇敢的战士,能清热燥湿,对付温邪不在话下;石膏呢,它可是个天然的‘灭火器’,能清热泻火,把体内的热毒给浇灭;杏仁嘛,就像个温柔的小护士,能止咳平喘,让咳嗽的肺得到安慰;甘草呢,就是咱们的老好人,能调和药性,让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打败病魔。”

“好,现在咱们来算算药量。古代的一两啊,咱们现在就算它5克。黄芩三两,那就是15克;石膏半斤,古代一斤可是16两哦,半斤就是8两,换算成现代就是40克;杏仁十四枚,这个嘛,因为杏仁大小不一,咱们就大概估算一下,差不多也是15克左右;甘草一两,就是5克啦。”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暗自佩服:“师父这数学,真是杠杠的!”

“接下来,咱们就得动手做药了。把这四样药材一股脑儿扔进锅里,加水五升。哎呀,这五升水是多少呢?嗯,差不多就是咱们现在用的那个大水壶一壶吧。然后,咱们就开火煮,煮到水只剩三升的时候,就可以关火啦。记得哦,煮的时候要用文火,就像炖肉的火候一样,慢慢熬,慢慢炖,让药材的精华都渗出来。”

“煮好后,咱们把药渣子捞掉,剩下的就是咱们的药汤啦。这药汤啊,得趁热喝,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升。不过呢,咱们现在的一升可没古代那么大,差不多就是一瓶矿泉水那么多吧。喝的时候啊,别急着一口闷,慢慢来,细细品,感受一下药材在身体里的奇妙变化。”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师父,这药汤喝起来会不会很难喝啊?我听说中药都很苦。”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你这小子,就知道吃苦。不过呢,这药汤虽然有点苦,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嘛。而且啊,等你喝完药,病好了,那不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吗?”

“再说了,咱们这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啊,可是经过我精心调配的。黄芩和石膏能清热泻火,杏仁能止咳平喘,甘草能调和药性,还能稍微掩盖一下苦味。所以啊,你喝起来啊,说不定还会觉得有点甘甜呢。”

小弟子一听,眼睛又亮了:“真的吗?那我可得试试。”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嗯,不过啊,这药方虽然神奇,但也不是万能的。治病啊,还得靠咱们平时多注意身体,多锻炼,少吃垃圾食品。只有这样啊,才能真正的远离疾病,健康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96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