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五)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咱们这位好学的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困惑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就像个迷路的小羔羊,弱弱地问了一句:“仙师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谜团,就是关于这太阴病,您知道吗?就是那种吐得昏天黑地,肚子里冷得像吃了冰块,还咕噜咕噜直响,拉肚子拉到腿软,脉摸起来又沉又紧的那种病。您说,这该咋整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仿佛能照亮整个医馆,他捋了捋长长的胡须,悠悠地说:“哎呀,我的小弟子啊,你这是遇到难题了?别担心,咱们中医的宝库里,可有着不少宝贝呢!对于你这说的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这些症状,咱们有一剂妙方,名曰‘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保准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就像找到了宝藏的探险家,兴奋地问:“真的吗?仙师,快告诉我,这方子怎么配?每种药材又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呢?”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开始了他那幽默风趣的讲解:“好,那咱们就来细细说说这‘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的故事。”

“首先啊,这方子里的主角是柴胡,它可是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高手,古代人叫它‘柴胡将军’,一斤分量的柴胡,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50克,不过咱们这里用半斤,那就是25克啦!它就像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专门对付那些肝气郁结,让你心情不畅快的家伙。”

“接下来是黄芩,这可是个清热燥湿的好帮手,三两黄芩,也就是15克,它就像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能吹散你体内的湿热,让你的身体清爽起来。”

“人参,哎呀,这可是个补气的宝贝,三两也就是15克,它就像是给你身体加油的加油站,让你的体力、精力都能恢复到满满的状态。”

“半夏呢,这可是个化痰止咳的小能手,半升半夏,咱们姑且算作125克吧,它就像是身体里的清洁工,能把那些多余的痰液、湿气统统清理出去。”

“甘草,哈哈,这可是中药里的‘和事佬’,三两甘草,也就是15克,它能调和各种药材之间的药性,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能缓急止痛,让你的肚子不再那么难受。”

“生姜,三两生姜,也就是15克,它可是个温胃散寒的好东西,就像是给你的胃穿上了一件温暖的小棉袄,让你的胃不再受寒冷之苦。”

“大枣,十二枚大枣,咱们可以想象成每枚大枣大约5克,那就是60克啦,它可是个补血养颜的小甜心,能让你的气色变得更好哦!”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还没讲到今天的主角之一——茯苓和白术呢!茯苓三两,也就是15克,它可是个利水渗湿的高手,能把体内的多余水分排出去,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加轻盈。”

“白术三两,同样是15克,它可是个健脾止泻的专家,就像是给你的脾胃安装了一个守护神,让你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不再拉肚子。”

“把这些药材统统放到一起,加水一斗二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2400毫升的水,然后煮啊煮,煮到只剩下一半,也就是大约1200毫升的汤药,再把药渣去掉,继续煮,直到剩下600毫升的浓缩精华。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这药汤分成三份,每次温服一份,一天喝三次,保证你的病很快就会好啦!”

小弟子听得是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病愈后的样子。他忍不住问:“仙师啊,这方子真的这么神奇吗?为什么每种药材都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

张仲景仙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中医啊,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这方子里的每一种药材,都是根据病情精心挑选的,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又相互协作,共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就像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角色,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任务。”

“而且啊,中医还讲究‘治未病’,就是要在疾病还没发生之前,就通过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啊,你平时也要多注意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健康哦!”

下面呢,我就再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些药材的中医理论和功效吧!

柴胡: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疟疾等症状。

黄芩: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泻痢、热淋、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胎动不安等症状。

人参: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气亏虚、津伤口渴、心神不宁等症状。

半夏: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痰厥头痛等症状。

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等症状。

生姜: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症状。

大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等症状。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等症状。

白术: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等症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9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