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十)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一个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好奇地问:“仙师仙师,我听说阳明病脉实这事儿挺玄乎的,您能给我讲讲这里面的门道吗?”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嘿,小家伙,这事儿说来话长,但咱得简短精悍地给你说明白。阳明病啊,那可是中医里的一大块头,脉实呢,就是说这脉象跟敲鼓似的,咚咚咚,特别有劲儿。但你可别以为这就是火力全开,身体倍儿棒的表现哦!”

小弟子眨巴眨巴眼睛:“啊?不是吗?那为啥脉实还不好呢?”

仙师继续道:“虽然这阳明病的患者可能会出汗,但他们可不觉得热得难受。这时候,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走起路来沉甸甸的,像是背了个大包袱,气短得厉害,肚子胀得跟个小皮球似的,还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更有趣的是,他们有时候还会觉得身上一阵阵发热,跟潮水似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时候啊,咱们就知道,这外面的病邪快不行了,咱们可以动手攻里面的病灶啦!”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哇,这么神奇!那要怎么攻呢?”

仙师神秘一笑:“这时候啊,就得请出咱们的大承气汤啦!不过啊,你得先看看有没有其他情况。比如说,如果患者汗出得特别多,还稍微有点发热、恶寒,那咱们就不能急着用大承气汤,因为这外面的病邪还没清理干净呢。要是肚子胀得跟座山似的,但就是不通气,那咱们可以先用小承气汤,稍微给胃气顺顺气,别一下子泄得太猛了。”

小弟子挠了挠头:“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这都是啥玩意儿?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仙师哈哈大笑:“别急别急,我这就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啊,咱们来说说这大承气汤。这方子可是个狠角色,专门对付那些肠道里积存已久的垃圾。方子里有四位大将: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大黄啊,那可是中药里的泻药之王,酒洗之后更是威力倍增。它一进到身体里,就像一把利剑,直刺肠道的积滞,把那些顽固的垃圾一扫而空。不过啊,这家伙有点猛,用多了可不好。”

“厚朴呢,就像个大力士,专门负责把肠道撑开,让那些垃圾有个出路。它炙过之后,药性更加温和,不会伤到正气。”

“枳实啊,这家伙可是个打气筒,能把肠道里的气都给打出来。它炙过之后,药性更加稳定,能让肠道里的气顺畅地流动。”

“最后啊,就是芒硝了。这家伙就像个吸尘器,能把肠道里的水分都给吸走,让那些垃圾变得干燥,更容易被排出。”

“这四味药啊,一起煮水,先煮厚朴和大黄,煮到一半的时候,把大黄加进去,再煮一会儿,最后把芒硝加进去,稍微煮一下就行。这样煮出来的汤啊,喝下去之后,肠道里的垃圾就像被洪水冲刷一样,一股脑儿地往外冲!”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这么厉害!那要多少量呢?”

仙师笑道:“大黄四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0克),厚朴半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枳实五枚(这个嘛,因为大小不一样,咱们也换算成个大概的量,比如30克),芒硝三合(换算成现代就是15克左右)。记住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按照医嘱来喝!”

“说完了大承气汤啊,咱们再来聊聊小承气汤。这方子呢,就像是个温柔的按摩师,专门给肠道做做按摩,让它舒服点。”

“方子里的三位大将啊,就是大黄、厚朴、枳实。不过呢,它们的用量可跟大承气汤不一样哦。”

“大黄还是四两(20克),但厚朴就少了点,只有二两(换算成现代就是10克)。枳实呢,也少了点,只有三枚(咱们还是换算成个大概的量,比如18克)。”

“这三味药啊,一起煮水,煮出来的汤啊,喝起来可比大承气汤温和多了。它不会像大承气汤那样猛烈地冲刷肠道,而是像按摩师一样,轻轻地、缓缓地给肠道做做按摩,让那些不太顽固的垃圾慢慢地往外排。”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原来如此!那喝这个汤有没有什么讲究呢?”

仙师笑道:“当然有啦!喝这个汤啊,你得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刚喝下去不久就想上厕所了,那就别再喝了。如果喝了之后没什么反应呢,那就继续喝,直到肠道里的垃圾都排干净为止。”

小弟子若有所思:“哦~原来喝中药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仙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家伙啊,中医可是个大学问!这里面啊,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就像咱们做饭一样,得掌握好火候、调味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治病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说到这药材啊,咱们可得好好聊聊它们的功能。毕竟啊,这些药材可都是大自然的精华,每一味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

先说这大黄吧!它可是中药里的泻药之王啊!性寒味苦,能清热泻火、荡涤肠胃。对于那些肠道积热、便秘腹胀的人来说啊,大黄简直就是救星!不过啊,这家伙有点猛,用多了可容易拉肚子哦!

再说这厚朴吧!它就像个大力士一样!性温味苦辛,能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对于那些肚子胀得跟个小皮球似的人来说啊,厚朴简直就是救星二号!它能把肠道里的气都给打出来,让那些垃圾有个出路。

枳实这家伙啊,就像个打气筒一样!性寒味苦辛酸,能行气化痰、消积导滞。对于那些肠道里有积滞、气机不畅的人来说啊,枳实简直就是救星三号!它能把肠道里的气顺畅地流动起来,让那些垃圾更容易被排出。

最后啊,就是芒硝了!它就像个吸尘器一样!性寒味咸苦,能泻下通便、润燥软坚。对于那些肠道干燥、便秘难解的人来说啊,芒硝简直就是救星四号!它能把肠道里的水分都给吸走,让那些垃圾变得干燥,更容易被排出。

不过啊,这四味药虽然都是泻药,但它们的功效和用法可都不一样哦!就像咱们做饭一样,不同的食材得用不同的火候和调味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治病也是一样的道理啊!得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材和方剂才行!

有一天,一个小弟子蹦跶着来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好奇地问:“师父啊,我总听人说阳明病潮热,这到底是个啥道理呢?能不能给我讲讲?”

张仲景仙师,那可是医界的传奇人物,一听这话,笑眯眯地说:“嘿,小家伙,这你可问对人了。阳明病潮热啊,说白了,就是阳明经那儿出了点小状况,热气哄哄的,跟夏天烤串似的。要是这时候大便稍微有点干,那就得用大承气汤来给它润润肠道,通通气。但要是大便不干,那就别瞎凑热闹,乱用药可不好哦!”

小弟子眨巴眨巴眼睛,还是一脸迷茫:“那,那怎么知道大便干不干呢?总不能每次都去尝一口吧?”

仙师一听,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倒是想得挺美!其实啊,有个简单的方法。要是病人六七天都没大便了,咱们就怀疑他是不是肠道里有干燥的大便块儿。这时候,咱们可以试着给他喝点小承气汤,就像侦探一样,去探探虚实。”

“哦?小承气汤还能当侦探?”小弟子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仙师点了点头,神秘兮兮地说:“没错!这小承气汤啊,就像是肠道里的小侦探。要是它一进肚子,病人就开始放屁,那就说明肠道里有干燥的大便块儿,咱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大承气汤来攻一攻了。但要是喝了小承气汤,连个屁都不放,那就说明肠道里的大便只是开头有点干,后面还是软的,这时候要是强行攻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说不定还会搞得病人肚子胀得跟气球似的,连饭都吃不下呢!”

小弟子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师父,您这说得也太逗了吧!大便还能跟气球比?”

仙师也忍不住笑了:“哈哈,这医学啊,有时候也得有点幽默感嘛!不然整天面对这些病症,还不把人给憋坏了?”

说完,仙师就开始详细讲解起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的制配方法来了。

“先说这小承气汤吧,它是由大黄、厚朴、枳实三味药组成的。大黄呢,就像是肠道里的清道夫,能把肠道里的垃圾都清扫干净;厚朴呢,就像是肠道里的按摩师,能给肠道做做按摩,让它放松放松;枳实呢,就像是肠道里的打气筒,能给肠道加加油,让它更有动力。这三味药一起用,就能让肠道恢复通畅啦!”

“那具体怎么制配呢?”小弟子迫不及待地问道。

仙师笑了笑,说:“别急嘛!听我说。大黄四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0克),要先用酒洗一下,这样能去掉它的寒性;厚朴二两(换算成现代就是10克),得炙一下,去掉皮;枳实三枚(换算成现代大约也是15克左右),也得炙一下。然后把这三味药用四升水煮,煮到最后剩下一升二合的时候,把药渣去掉,分成两份,早晚各喝一份。要是喝了第一份就开始拉肚子了,那就别喝第二份了;要是不拉,那就把第二份也喝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一边点头一边记录。

“那大承气汤呢?”记完了小承气汤,小弟子又迫不及待地问道。

仙师捋了捋胡子,说:“大承气汤啊,比小承气汤多了一味药——芒硝。这芒硝呢,就像是肠道里的炸药包,能把肠道里的干燥大便块儿都炸得粉碎。所以大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小承气汤要强得多。但也得注意,不能乱用哦!”

“那具体怎么制配呢?”小弟子又问。

仙师说:“大黄四两(20克),厚朴半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枳实五枚(换算成现代大约也是25克左右),这三味药的制配方法和小承气汤一样。然后再加上芒硝三合(换算成现代大约是15克左右)。先把大黄、厚朴、枳实用一斗水煮,煮到剩下五升的时候,把药渣去掉;然后再把大黄加进去,继续煮到剩下二升;最后把芒硝加进去,再稍微煮一两沸就可以了。也是分成两份,早晚各喝一份。要是喝了第一份就开始拉肚子了,那就别喝第二份了。”

小弟子听完,眼睛一亮:“师父,您这说得也太清楚了吧!我都能去开药铺了!”

仙师一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哈哈,你这小子,还想开药铺呢!学医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积累经验才行。不过啊,你能把这两个方子记得这么清楚,也算是有点小聪明了。”

说完,仙师又给小弟子讲起了中医理论来。

“你知道吗?阳明病啊,其实就是肠胃里的热气太多了。这热气啊,就像是一团火,在肠胃里烧来烧去。要是这火势不大,那就用点清热泻火的药就行了;但要是这火势太大了,那就得用点猛药了,不然这火可就要把肠胃都给烧坏了。”

“所以啊,咱们用这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啊,其实就是为了把这肠胃里的火给灭掉。但也得注意啊,不能乱用。要是肠道里的大便不干,用了这些攻下的药,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就像是你明明肚子不饿,却非要吃一大碗饭一样,最后只能撑得难受。”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师父啊,您这说得也太形象了吧!我以后一定注意,不乱用药。”

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嗯,这就对了。学医啊,最重要的就是谨慎。可不能像是那江湖游医一样,什么病都敢治,什么药都敢开。咱们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得对得起病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12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