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十六)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求知欲地蹦到了张仲景仙师面前,开口就问:“仙师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非得您这等高人来解答不可!您说说,这阳明病要是碰上了脉浮、发热、渴得要命想喝水,偏偏小便还不顺畅的情况,咱们得咋整?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一举搞定?”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里满是智慧的光芒,仿佛在说:“小家伙,你算是问对人了!”只见他轻抚长髯,缓缓道来:“阳明病啊,要是脉浮、发热,还渴得直嚷嚷想喝水,偏偏小便不给面子,这时候,咱们就得请出猪苓汤这位大将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猪苓汤?这名字听起来挺接地气嘛,难道是用猪苓炖的汤?那味道,是不是跟猪蹄汤似的,香得很?”

仙师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拍了拍小弟子的头:“你这小家伙,想象力倒是挺丰富。不过啊,这猪苓汤可不是什么炖肉的方子,它是咱们中医里的宝贝,专门对付你刚才说的那些症状。”

说完,仙师便一本正经地开始介绍起猪苓汤的配方来:“听好了,猪苓汤啊,就是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这五味药材组成的。按照咱们老祖宗的计量,每样药材一两。不过呢,为了方便你理解,咱们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一两大约就是5克。所以,猪苓5克、茯苓5克、泽泻5克、阿胶5克、滑石5克,这就是一剂的量啦!”

小弟子一听,赶紧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嘴里还念叨着:“猪苓5克,茯苓5克,泽泻5克,阿胶5克,滑石5克,记住了记住了!”

仙师见状,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讲起了这五味药材的神奇之处:“先说猪苓吧,这家伙可是利水渗湿的高手,专门对付体内多余的水分,让你的小便畅通无阻。

茯苓呢,跟猪苓是亲戚,也是利水的好帮手,还能健脾宁心,让你睡得香,吃得下。

泽泻嘛,就更厉害了,它不仅能利水,还能泄热,对于你那发热的症状,可是一剂良药。

阿胶嘛,大家都知道,是滋补圣品,滋阴润燥,补血养颜,对于你那渴得要命的情况,阿胶能帮你滋润一下,不那么干燥。

最后这个滑石,听起来滑溜溜的,其实它也是利尿通淋的好东西,还能清热解暑,夏天喝上一碗,保证你神清气爽!”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点头赞同,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服用猪苓汤后,病愈如初,活蹦乱跳的样子。不过,他还是有个疑问:“仙师啊,这药材是有了,可咋做呢?总不能直接生吃吧?”

仙师一听,哈哈大笑:“你这小家伙,倒是挺机灵。做猪苓汤啊,其实也不难。先把猪苓、茯苓、泽泻、滑石这四味药材洗干净,放进锅里,加上四升水,也就是大约八瓶矿泉水的量。

然后,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慢炖,炖到只剩下两升水,也就是大约四瓶矿泉水的量,这时候,把药渣捞出来,再把阿胶放进去,等阿胶融化了,就可以喝了。

记得啊,一天要喝三次,每次喝大约七分之一剂的量,也就是一小碗,保证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哎呀妈呀,这猪苓汤制作过程听起来就像是在调配一场中药界的魔法盛宴啊!猪苓、茯苓、泽泻、滑石,这四员大将齐心协力,把体内的湿气、热气都给赶跑,再加上阿胶这位滋补女神的加持,简直就是无敌组合嘛!喝上这么一碗,岂不是要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了?”

仙师一听,也是忍俊不禁:“你这小家伙,倒是挺会夸张。不过啊,猪苓汤虽然神奇,但也不是万能的。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一样,所以用药也得因人而异。你回去后,记得按照我说的方法煎药服用,如果病情有变化,或者有什么不适,记得及时来找我。”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放心吧仙师,我这脑子虽然有时候不太灵光,但记药方这种事情,我可是认真的!回去后,我一定严格按照您的指示行事,争取早日康复,再来向您请教更多的中医知识!”

说完,小弟子便兴冲冲地捧着药方跑了回去,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病愈后的美好生活。而张仲景仙师呢,则站在原地,望着小弟子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个小弟子虽然年轻,但有一颗热爱中医的心,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中医界的一颗璀璨新星。

且说小弟子回去后,立刻动手准备起了猪苓汤。他按照仙师的指示,把药材一一称好,洗净,放进锅里,加上水,然后开始炖煮。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了一股淡淡的药香,小弟子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闻到了康复的味道。

炖煮的过程中,小弟子也没闲着,他开始琢磨起这猪苓汤的奥秘来。他想啊,这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都是利水渗湿的药材,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支强大的“水利部队”,专门对付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而阿胶呢,则是这支部队的“后勤部长”,负责滋补身体,让身体在排湿的同时,也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滋润。

想到这里,小弟子不禁感叹起来:“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这简单的五味药材,就能组成如此神奇的方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来,我以后得多花点心思学习中医知识,争取成为像仙师那样的大医家!”

终于,猪苓汤炖好了。小弟子小心翼翼地倒出一小碗,轻轻地吹了吹,然后一饮而尽。嗯,味道虽然有点苦,但苦中带有一丝甘甜,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恩赐。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药液在体内流淌,仿佛看到那些湿气、热气都被一一驱散,身体逐渐恢复了活力。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弟子每天都按时服用猪苓汤,病情果然有了明显的好转。发热退了,口渴也缓解了,小便也变得顺畅起来。他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夸猪苓汤的神奇效果。

有一天,有个小弟子,满脸疑惑,就像脑袋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仙师啊,我这心里头有个疙瘩,一直想不通。就是那个阳明病,为啥病人汗出得多,还一个劲儿喊渴呢?这里面有啥门道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头那个乐啊,心想这小子还真是好学。于是,他捋了捋长胡子,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啊,说来话长,咱们得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讲起,不过为了让你小子听得明白,我就来个简单粗暴版,保证让你笑中带悟!”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阳明病,那可是中医里的一个大学问,它主要涉及的是咱们身体的阳明经,说白了,就是肠胃那一块儿。阳明经要是闹起义来,那症状可不少,但今天咱们就盯着‘汗出多而渴’这点来说。”

“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个小宇宙,里面有个‘水利局’,专门管水分的分布和排泄。正常情况下,这‘水利局’工作得井井有条,该出汗时出汗,该排尿时排尿,身体里的水分平衡得刚刚好。但阳明病一来,这‘水利局’就开始乱套了。”

“为啥会汗出多呢?那是因为阳明经里的热气太旺了,就像夏天烈日炎炎,地表的水分都被蒸发了一样。咱们的身体为了散热,就不得不拼命出汗,结果汗一出多,身体里的水分就少了,自然就觉得渴了。”

“这时候啊,你可能想说:‘渴了还不简单,多喝水呗!’嘿,中医可没你想得那么简单。阳明病里的渴,可不是多喝水就能解决的。为啥?因为这时候的肠胃,已经热得像蒸笼了,你再往里灌水,那水还没被吸收呢,就先被蒸发掉了,根本解不了渴。”

“说到这儿啊,就不得不提到你提到的猪苓汤了。猪苓汤啊,那可是个利尿高手,专门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啥的。但咱们阳明病的患者,汗都已经出得够多了,身体里的水分本来就少,你再给他来个猪苓汤利尿,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想象一下,这时候的患者,身体里的水分就像沙漠里的绿洲,本来就少得可怜,你再派个‘水利局’的特工去把这点儿水也给引走了,那患者不得渴得要命啊!所以啊,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咱可不能给他喝猪苓汤,那可是要命的玩笑啊!”

“那咋办呢?别急,咱们中医有的是办法。这时候啊,咱们得给患者用点滋润的药材,比如石膏、知母啥的,就像给身体里的‘蒸笼’降降温,再补充点水分,让身体里的‘水利局’重新恢复正常工作。这样一来,汗不会出得那么多了,渴也能得到缓解啦!”

“所以啊,小子,中医看病啊,就像解谜一样,得搞清楚病因病机,才能对症下药。可不能看到个症状就随便开药哦,那可是要闯大祸的!”

说到这儿,张仲景仙师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笑眯眯地说:“怎么样?这回明白了吧?以后啊,遇到阳明病汗出多而渴的患者,可千万别再想着给他喝猪苓汤了哦!”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恍然大悟地说:“哎呀,仙师您这一说,我算是彻底明白了!原来中医看病还有这么多门道啊!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争取也成为像您一样厉害的大夫!”

有一天,咱们这位勤奋好学的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迷茫地走到张仲景大医圣面前,开口就问:“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非得您老人家给解答不可。您知道吗?就是那种阳明病,脉浮而迟,外面热得跟夏天似的,里面却冷得跟冬天一样,还动不动就拉肚子,拉出来的都是清水样的东西,这该怎么治啊?”

张仲景一听,嘿,这小子问题还挺专业嘛,于是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哦,这事儿啊,简单!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咱们就用四逆汤来搞定它!”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连忙追问:“四逆汤?听起来好神秘的样子,师父快说说,这方子怎么配的?”

张仲景故作深沉地咳嗽了两声,然后缓缓道来:“四逆汤啊,那可是咱们中医界的宝贝疙瘩,里面就四味药,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参二两。记住了没?”

小弟子赶紧点头,生怕漏掉一个字,心里头却在嘀咕:“这药材听起来都挺普通的,怎么就能治这么复杂的病呢?”

张仲景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一笑:“别急,听我细细道来。咱们先说说这药材的换算啊,古代一两大约等于现在的5克,所以甘草就是10克,干姜7.5克,附子嘛,因为是个大家伙,咱们就不按重量算了,一枚差不多就行,记得要去皮切成八片哦,人参也是10克。这四味药,可是各有千秋啊!”

“先说甘草,它就像是咱们中药界的和事佬,既能调和药性,又能缓急止痛,还能补脾益气,简直就是个多面手。再说干姜,那可是暖胃的神器,能把咱们肚子里的寒气一扫而空,让胃暖洋洋的,再也不怕吃生冷东西了。附子呢,这可是个大人物,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简直就是阳虚患者的救星。最后是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让咱们的身体变得更强壮。”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心里头不禁感叹:“原来这四逆汤这么厉害啊,简直就是中药界的‘复仇者联盟’嘛!”

张仲景看他这副模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对了,这方子怎么煮也得讲究。把这四味药用三升水(大约600毫升)煮,煮到只剩下一升二合(大约240毫升),然后把药渣倒掉,分两次温服。记住,一定要温服,别烫着自己,也别凉着喝,那样效果可就不打折了。”

小弟子连忙点头,生怕自己记错了,心里头却在琢磨:“这方子听起来挺简单的,但背后蕴含的中医理论可真是不简单啊!”

张仲景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知道他已经入了门道,于是又补充了一句:“对了,阳明病如果是胃中虚冷,不能吃东西的那种,千万别给他喝水或者饮料,不然一定会打嗝不止的。这是因为胃已经够冷了,再喝水就更难受了。”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师父您真是太高明了!”

张仲景笑了笑,摆摆手:“哪里哪里,中医这东西,讲究的就是辩证施治,对症治疗。只要掌握了原理,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小医生。”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来聊聊这阳明病和四逆汤的趣事。

话说这阳明病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一个小淘气,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漠如冰。外面热得让人汗流浃背,里面却冷得让人直打哆嗦。更糟糕的是,这小淘气还喜欢捣乱,让人拉肚子拉个不停,拉出来的都是清水样的东西,简直就像是把身体里的阳气都给拉没了。

而四逆汤呢,就像是专门对付这种小淘气的超级英雄。甘草、干姜、附子、人参这四味药,就像是超级英雄的四个助手,各有各的本事,但都能齐心协力打败小淘气。甘草就像是超级英雄的智囊团,既能调和药性,又能缓急止痛;干姜就像是超级英雄的热力装置,能把身体里的寒气一扫而空;附子就像是超级英雄的能量源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人参就像是超级英雄的修复器,能让身体变得更强壮。

这四位助手齐心协力,就能把阳明病这个小淘气给制服得服服帖帖的。不过啊,这超级英雄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得按照规矩来。就像咱们煮四逆汤一样,得用三升水煮到只剩下一升二合,还得分两次温服。这样才能让药效发挥得最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49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