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伤寒例(十一)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一直对那个‘动气’的病症特别感兴趣,您能给我讲讲不?”张仲景仙师一听,胡子都差点笑歪了,心想:“这小子,还挺会挑重点的嘛!”于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中医课堂”。

“咳咳,听好了啊,小徒。咱们说的这个‘动气’,可不是你生气时那股子想摔手机的冲动,而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出现了点小状况。想象一下,你体内有个调皮的小精灵,它一会儿跑到右边,一会儿窜到左边,上上下下,就是不老实。这啊,就是动气的表现。”

“先说这动气在右边吧,你要是这时候去发汗,嘿,那可就热闹了!想象你鼻子突然变成了喷泉,鼻血哗哗往外冒,还渴得要命,心里头跟有把火在烧似的,烦躁得要命。喝水吧,刚喝下去,‘噗’一声,又给吐出来了。这感觉,就像是你在沙漠里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结果一激动,全喷自己脸上了,你说憋屈不憋屈?”

“再来说说动气在左边。左边嘛,那可是咱们心脏的地盘,心脏一不高兴,你头就开始晕乎乎的,好像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汗呢,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止不住地流。流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手脚抽筋,肌肉乱跳,就像是跳了一场无厘头的舞蹈,自己却完全控制不住。这时候,你可能得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外星人附体了!”

“动气跑到上面去了怎么办?哎呀,那可就更刺激了!你会觉得有一股气,直接从脚底冲到头顶,然后‘嘭’一声,卡在心窝那里不动了。那感觉,就像是吃了个没煮熟的鸡蛋,卡在喉咙里,上不去也下不来,让你既想哭又想笑,十分尴尬。”

“最后,动气要是溜达到下面去了,那你可得小心了。这时候你要是还想着发汗,嘿,那简直是自找苦吃。你会发现,汗呢,一滴也没有,反而心里头烦得要命,就像是有一万只蜜蜂在你耳边嗡嗡叫。骨头关节也开始疼,眼睛花得跟看3d电影没带眼镜似的,还怕冷得要命。吃东西?别提了,吃下去的米饭,原封不动地给你吐出来,就像是你的身体在抗议:‘喂,哥们儿,这东西我可不接受!’”

“所以啊,小徒,记住喽,遇到动气的情况,千万别急着发汗,得先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不然,嘿嘿,你就有可能成为咱们中医界的‘笑料担当’了!”

说到这里,我插一句,在中医看来,动气通常与体内的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发汗。因为发汗虽然能暂时缓解一些症状,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一位勤奋好学的弟子,满脸求知欲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眼睛亮晶晶的,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口就问:“师父啊,弟子心中有个大大的疑惑,那咽中闭塞是个啥情况?能不能给弟子科普一下?”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心想:“这小子,求知欲还挺旺盛的嘛!”于是,他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慢悠悠地说:“咽中闭塞啊,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你得听好了,这症状可不是闹着玩的,相当于你的嗓子眼儿被‘封印’了,感觉就像是吃了个超大号汤圆,还噎在喉咙里下不去,那种难受劲儿,啧啧,别提了!”

弟子一听,眼睛都瞪圆了,心想:“师父这比喻,也太生动形象了吧!”接着,张仲景仙师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记住啊,遇到咽中闭塞这种情况,千万不能乱发汗!要是盲目发汗,那可就有好戏看了——你想象一下,本来嗓子眼儿就堵得慌,这一发汗,气血翻腾,搞不好就要‘吐血’了,那可真是‘血染的风采’啊!”

弟子一听,吓得差点没跳起来,连忙问:“啊?这么严重?那接下来呢?”

张仲景仙师继续绘声绘色地说:“接下来啊,你就会觉得气都快喘不上来了,就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那种窒息感,啧啧,简直是‘生不如死’的升级版。然后呢,你的手脚还会变得冰凉冰凉的,就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样,这时候,你肯定会想:‘妈呀,我是不是要变成冰棍儿了?’”

弟子听得是既紧张又好笑,忍不住插嘴问:“那,那我还能干啥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这时候啊,你就只想找个温暖的角落,蜷缩成一团,就像是冬天里的小刺猬,恨不得把自己整个儿缩进壳里,只求一丝丝温暖。可惜啊,这时候的你,就算是抱着暖宝宝,估计也感受不到多少温度了。”

弟子听完,忍不住笑了起来,但随即又收起笑容,认真地说:“师父,这咽中闭塞听起来真是太吓人了,那我们中医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和调理呢?”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赞许地说:“问得好!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对于咽中闭塞这种病症,我们首先要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下功夫。比如说,饮食宜清淡,别吃那些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免得嗓子眼儿‘上火’,堵得更厉害。还有啊,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就像是给嗓子眼儿‘洗个澡’,让它舒服点。”

“再来说说生活习惯,别熬夜,熬夜伤身又伤喉,到时候嗓子眼儿一堵,哭的还是你自己。还有啊,多锻炼,增强体质,免疫力上去了,病魔自然就不敢找上门来了。”

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心想:“师父这秘籍,真是既实用又接地气啊!”

张仲景仙师看弟子听得认真,又补充说:“当然啦,如果真的遇到了咽中闭塞的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千万别自己瞎折腾。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一样,所以治疗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就像你师父我,虽然医术高超,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嘛!”

弟子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师父,您真是太谦虚了!不过,弟子记住了,遇到咽中闭塞,先自救,再求医,绝不乱来!”

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嗯,孺子可教也!记住,中医之道,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他们远离病痛,享受健康的生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张仲景仙师的草药园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这时,他的一个弟子急匆匆地跑来,脸上写满了求知欲。

“师父,师父!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想不通啊!”弟子一边喘着气,一边焦急地说道。

张仲景仙师放下手中的药杵,笑眯眯地看着弟子:“哦?是什么问题让我们的小神医如此着急啊?”

弟子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就是那个,诸脉得数动微弱者的道理,我一直搞不明白。师父,您能给我讲讲吗?”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原来是这个问题啊!没问题,师父这就给你讲讲,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还能笑出腹肌来!”

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师父,您这是要给我来段爆笑讲解吗?”

“没错!中医嘛,不仅要严谨,还得有趣,不然怎么吸引你们这些小年轻呢?”张仲景仙师摆出一副说书先生的架势。

“来,咱们先说这个‘数动微弱脉’。在中医里啊,脉象可是咱们诊断病情的‘秘密武器’。这个‘数动’呢,就是说脉跳得快,跟小兔子似的,‘砰砰砰’地跳个不停。而‘微弱’呢,就是力量小,像是没吃饱饭的小蚂蚁,爬都爬不动。”

弟子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师父,您这比喻真是太逗了!那这种脉象到底代表什么呢?”

张仲景仙师收起笑容,认真地说:“这种脉象啊,通常说明病人身体里有点虚火,但又气血不足。就像是家里烧水,火苗子挺旺,但水壶里的水却不多。这时候啊,咱们要是再给他发汗,那就相当于往火堆里添了一把柴,火势更猛了,可水壶里的水却越来越少,最后就烧干了!”

弟子瞪大眼睛:“啊?那岂不是越治越糟了?”

“没错!发汗可是中医里的一种治法,但得用对时候。这时候发汗,病人就会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你想啊,水壶里的水都烧干了,身体里的津液也少了,大肠里没水,大便能顺畅吗?肚子里没水,能不干吗?胃里没有津液滋润,能不燥得慌吗?”

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师父,您这一讲,我就全明白了!那这种脉象的病人,咱们该怎么治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这就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了。但总的来说啊,咱们得给他补补气血,去去虚火,就像给水壶里加水,把火调小一点,这样水才能慢慢烧开,又不会烧干。”

弟子若有所思地说:“师父,我明白了。中医看病啊,就像是调配一个复杂的烤肉方子,得根据肉的质地、火候、调料来综合考虑,才能烤出最美味的肉来!”

张仲景仙师一听,又大笑起来:“哈哈,你这个比喻虽然有点奇葩,但还挺形象的!没错,中医看病啊,就得像烤肉师傅一样,得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开出最合适的方子。”

小弟子跑来对张仲景仙师说:“师父,我听说有种脉象叫‘脉濡而弱’,这到底是啥病啊?听起来就像是力气都被猫偷走了一样。” 张仲景仙师一听,笑眯眯地说:“哎呀,小徒啊,你这比喻倒是挺贴切。脉濡而弱,说的就是这脉象啊,软得像刚下过雨的泥地,弱得像是饿了三天的小猫。”

仙师接着说:“这脉象啊,还有它的特别之处呢。弱脉呢,它偏偏喜欢躲在关脉(中医把脉的三个主要位置之一,代表脾胃)那儿偷懒;濡脉呢,就像是调皮的孩子,跑到寸脉(代表心肺)那儿玩耍,搞得寸脉也软绵绵的;弦脉呢,它是阳气的小马达,本该在全身跑个不停,结果却偏偏在上焦(心肺区域)转悠;微脉呢,它是阴寒的小助手,本该在下焦(肾、膀胱区域)默默工作,却跑到了上面凑热闹。这简直就是脉象界的大乱斗嘛!”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问:“师父,那这样乱套的脉象,人会咋样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胡须,悠悠地说:“这就对了,脉象一乱,人体也跟着乱。上焦热得像个火炉,下焦冷得跟冰窖似的,这就叫‘上实下虚’。所以啊,这时候的人,心里头就想着:要是能来杯热茶,暖暖身子该多好啊!”

“不过啊,小徒,你得记住了,这种脉象的人,绝对不能轻易发汗。为啥呢?因为他们的体质已经够虚了,再一发汗,那就像是给快熄灭的火堆浇了一桶水,整个人都会冷得直打哆嗦,根本停不下来。要是这时候再因为咳嗽去发汗,哎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咳嗽得更厉害了,唾沫都能吐出一盆来,喉咙干得跟旱地似的,小便也不顺畅了,心里头还饿得慌,烦躁得要命。”

“更有趣的是,这种病症发作起来,就像是跟疟疾玩起了角色扮演,但只冷不热,整个人缩成一团,像是被冻僵的小猫,肚子还硬邦邦的。你说,这病要是再拖下去,命还能保住吗?”张仲景仙师说到这里,故意拉长了声调,吓得小弟子连忙点头,生怕自己哪天也变成那“软绵绵”的一员。

当然啦,咱们张仲景仙师可不是光吓唬人的,他还给出了解决办法:“遇到这种脉象,咱们得温补,得用那些暖洋洋的药材,比如黄芪、当归啥的,给身体加加温,让阳气回归正道,阴寒退散。这样,咱们的小身体才能重新恢复活力,不再软绵绵,而是变得强壮有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