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伤暑脉证并治(四)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若渴的样子,就像一只饿了三天三夜终于看到胡萝卜的小兔子。他眨巴着星星眼,问道:“仙师啊,我有个问题,那个太阳中暍,就是夏天热得受不了,然后就开始发烧、怕冷、全身酸痛,脉象还弦细芤迟的,这该咋整啊?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一针见血,哦不,是一剂见效的?”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小弟子真是个活宝,但面上依旧保持着仙风道骨的笑容,缓缓开口:“哦,太阳中暍啊,这个嘛,可是个考验咱们中医智慧的难题哦。不过别怕,咱们老祖宗有的是办法。来,我给你讲讲这方子,保证让你听完之后,觉得中医真是既神奇又好玩!”

“首先啊,你得明白这脉象弦细芤迟是怎么回事。弦呢,就像绷紧的琴弦,说明体内有紧张、收缩的力量;细则如发丝,说明气血不够充盈;芤呢,就像空心的竹子,按下去软绵绵的,回弹无力;迟,就是跳得慢,跟个懒洋洋的猫咪似的。这脉象组合起来,简直就是在说:‘主人,我体内环境很复杂,你得小心应对啊!’”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在说:“哇塞,这么神奇!”张仲景仙师看他这副模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继续道:“然后呢,这太阳中暍的症状,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就像是被夏天的热浪和冬天的寒风同时夹击,全身就像被无数个小锤子敲打着,那叫一个酸爽!还有啊,小便后身体一阵哆嗦,毛发都竖起来了,手脚还冰凉凉的,稍微动一下,全身就热得像蒸笼里的馒头。张开嘴巴,前面的牙齿都干得能当锯子用了。这时候啊,你要是盲目发汗,那恶寒就更严重了;用温针呢,发热就更厉害了;老是拉肚子,那小便就出问题啦!”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心想:“这太阳中暍也太折磨人了吧!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张仲景仙师看他一脸焦急,便笑眯眯地说:“别急,咱们有秘密武器——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这方子啊,就像是中医界的‘变形金刚’,能根据不同的病症灵活应对。”

“来,我给你讲讲这方子怎么配。知母六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30克,这可是清热润燥的高手;石膏一斤碎,也就是50克,不过记得要棉裹哦,不然它太调皮了,会到处乱跑,这可是退烧降温的猛将;炙甘草二两,也就是10克,它能调和各种药材,让它们和睦相处;粳米六合,大约就是现在的30克,这可是补充体力的好帮手;桂枝一两,5克,它能温通经络,驱散寒气;人参三两,15克,这可是大补元气的宝贝;芍药二两,10克,能缓急止痛,舒缓身体的疼痛。”

“看这方子,简直就是一场中药的盛宴,知母和石膏是清凉派的代表,负责给身体降火;桂枝和人参则是温暖派的主力,负责给身体驱寒;甘草和粳米就像是宴会的主持人,让大家都能和谐相处;芍药呢,就是那个细心的服务员,时刻关注着身体的每一个小疼痛。这七味药,就像是一个团队,各有各的分工,但目标一致,就是要打败太阳中暍这个大boss!”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打败病魔,凯旋而归的画面。他迫不及待地问:“那这方子怎么煮呢?”

张仲景仙师笑道:“简单得很,把这七味药放到一起,加水八升,也就是现在的1600毫升,然后慢慢煮,煮到粳米熟了,汤也就成了。这时候,你就可以盛出来,温温地喝下去,一天喝三次,保证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眼睛亮得像星星,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兴奋地说:“仙师,我这就去试试,看能不能打败太阳中暍这个大坏蛋!”

张仲景仙师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方子的传承,更是中医智慧的传递。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手中有方,就能战胜一切病魔。

不过话说回来,这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虽然厉害,但也不是万能的。就像打游戏一样,你得了解敌人的特性,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太阳中暍这个敌人啊,它就是喜欢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偷袭你,让你防不胜防。所以啊,咱们平时就得注意保养身体,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让它无机可乘。

而且啊,这方子里的药材虽然都是好东西,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就像吃饭一样,吃得太饱反而会不舒服。所以啊,咱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按照剂量来服用,可别把自己当成试验田哦!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这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啊,就像是中医界的一把利剑,能够斩断太阳中暍这个病魔的魔爪。不过啊,咱们在使用这把利剑的时候,也得小心谨慎,可别伤了自己哦!

阳光炙烤着大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懒洋洋的气息。这时候,一位满脸疑惑的小弟子,手里拿着本泛黄的医书,一步三摇地来到了张仲景仙师的面前。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仿佛刚从蒸笼里逃出来一般,开口就问:“仙师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是想知道,如果一个人伤暑了,脉摸起来软绵绵的,跟面条似的,还一个劲儿地喊口渴,大汗如雨下,走起路来跟喝醉酒似的头晕目眩,这该咋整呢?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救急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温暖得就像夏日里的一缕清风,瞬间吹散了弟子心头的烦躁。“哎呀,我的小徒儿啊,你这是遇到难题啦?来来来,让我这老骨头给你说道说道。”说着,仙师捋了捋他那长长的白胡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伤暑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身体被暑热给欺负了。脉弱呢,就像是身体在跟你诉苦,说它力气不够用了;口渴、大汗出,那是身体在喊渴,水分都快耗干了;头晕,那就是身体的小宇宙在告诉你,它有点晕头转向了。这时候啊,咱们得有一剂猛药,给身体加加油,补补水,让它重新振作起来!”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那,那仙师,这猛药是啥呀?”

张仲景仙师神秘一笑,缓缓吐出五个字:“人参石膏汤!”

“人参石膏汤?听起来好高大上啊!这方子怎么配呢?”小弟子迫不及待地问。

仙师见状,便详细讲解起来:“这方子啊,简单又神奇。需要人参三两,石膏一斤碎(记得用棉布包起来哦,不然石膏粉到处都是,可就成石灰大战了),竹叶一把(想象一下,竹林间清风徐来的感觉,竹叶就是那股清新劲儿),黄连一两,还有半夏半升(记得要先洗干净,不然半夏弟弟可就要抗议了)。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就像是在调配一个自然界的清凉盛宴?”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暗自嘀咕:“这方子听起来确实挺有意思的,不过三两、一斤啥的,到底是多少啊?”

仙师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眯眯地说:“别急,别急,咱们现在来个古今换算。古代的一两,咱们就权且当作现代的5克来算吧。所以啊,人参就是15克,石膏嘛,那就是50克。竹叶嘛,你就抓一大把,大约50克差不多吧;黄连5克,半夏嘛,25克左右吧。这样一来,是不是清晰多了?”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这方子怎么煮呢?”

仙师继续耐心讲解:“取六升水(大约就是六瓶矿泉水的量),把这些药材一股脑儿丢进去,大火煮开,小火慢炖,直到水剩下三升(也就是三瓶矿泉水的量),然后把药渣子捞出来扔掉,剩下的汤药,温温的喝下去,一天喝三次,保证你药到病除,精神焕发!”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暗自赞叹:“这方子,简直就是自然界的清凉使者啊!不过,仙师,这脉象弱,到底是个啥感觉呢?能不能再给我形容形容?”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仿佛被小弟子的天真给逗乐了:“脉象弱啊,就好比是一条小河,本来应该潺潺流动,充满生机,结果现在却像是被晒干了水,只剩下河床上的几粒沙子,软绵绵的,摸起来一点力气都没有。所以啊,咱们得赶紧给这条小河加点水,让它重新流淌起来,身体也就能恢复活力啦!”

小弟子一听,也跟着笑了起来,仿佛瞬间明白了脉象的奥秘:“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仙师,您这解释真是太生动了,我这下彻底明白了!”

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明白就好,明白就好。记住啊,学医之道,在于用心感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悬壶济世的好医者。”

有一天,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弟子,手里摇着把大蒲扇,汗流浃背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瞪大眼睛问:“师父师父,我有个问题想不通,为啥中暑的人头不会疼呢?而那些头疼的,还有感觉头重重的,这背后有啥讲究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仿佛在说:“小家伙,这问题问得好,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啊,咱们说说伤暑这事儿。伤暑,就像是你的身体被夏天的热情给拥抱过度了,热得像个蒸笼里的小笼包,全身都是汗,热气往上冲,但奇怪的是,这时候你的头通常是不疼的。为啥呢?因为中暑主要是热邪作祟,它忙着在你体内捣乱,让你口干舌燥、心烦意乱,没空去折腾你的脑袋瓜。所以啊,头不痛,是中暑的一个特点,就像是夏天里的冰淇淋,虽然周围热得要命,但心里那份清凉还是保留着的。”

“接下来,咱们聊聊头疼的事儿。如果说中暑是热情的拥抱,那头疼就像是脑袋被调皮的风儿给轻轻拍了几下。这里的‘风’,可不是咱们平时吹的自然风,而是中医里说的‘风邪’。风邪这家伙,来去无踪,喜欢到处串门,特别是人体防御力下降的时候,它就趁机溜进你的脑袋,开始捣乱。头疼,就像是脑袋里在开派对,风邪就是那个不受欢迎的dJ,音乐震得你头疼欲裂。所以啊,头疼的时候,想想是不是最近身体有点虚弱,让风邪有机可乘了?”

“至于头重嘛,那就更有趣了,简直就是脑袋上顶了个隐形的水桶!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医里的‘湿邪’。湿邪这家伙,又黏又腻,一旦缠上你,就像是雨衣沾上了泥巴,甩都甩不掉。它会在你体内四处游走,特别是喜欢往脑袋上堆,让你感觉头像被什么东西压着,沉甸甸的,提不起精神。想象一下,你顶着一脑袋的水汽走在夏日的街头,那感觉,酸爽不?所以啊,头重的时候,不妨检查一下,是不是最近吃太多冷饮,或者老待在空调房里,让湿气有机可乘了?”

说到这里,张仲景仙师笑眯眯地看着小弟子,仿佛在说:“怎么样,小家伙,这下明白了吧?”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奇妙的中医探险之旅。他挠挠头,笑道:“师父,您这解释太逗了,以后看病都可以讲相声了!”

张仲景仙师闻言大笑,拍着小弟子的肩膀说:“学问嘛,就是要寓教于乐,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才能深入人心。记住,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技术,它更是一门生活的智慧,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37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