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121.6万字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二)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在中医那神秘又充满智慧的世界里,有个好学得不得了的小弟子,整天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像个好奇的小猴子,对啥都想一探究竟。

这天,小弟子风风火火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急切地说:“仙师呀仙师,我最近研究少阴病都快入迷啦,可有些问题把我搞得晕头转向的。我就想知道,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为啥就不能发汗呢?这发汗不就像给身体打开窗户透透气,把不好的东西排出去嘛,为啥不行呀?”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声就像洪钟敲响,震得周围的空气都跟着抖三抖。他摸了摸自己长长的胡须,慢悠悠地说:“小弟子呀,你这问题问得好!来,咱先说说这脉象。脉细沉数,这脉细啊,就好比一条细细的小溪流,水不多;沉呢,就好像这小溪流深深地藏在地下,不轻易露头;数呢,就是跳得有点快。这就说明啊,身体里面的气血不咋充足,而且都藏得比较深,在跟咱们躲猫猫呢。”

小弟子听得眼睛瞪得溜圆,挠挠头问:“仙师,这气血藏得深跟不能发汗有啥关系呀?”

仙师笑着解释:“你想啊,发汗这事儿,就好比把身体里的能量都调动起来,往外赶东西。可现在身体里面气血本来就不足,还都藏得死死的,你这时候非要发汗,就像是让一个本来就没多少力气的人去干重体力活,那不得把他累垮呀!身体里的正气都被折腾没了,病还咋好?所以啊,少阴病脉细沉数,病在里的时候,可千万不能发汗,这是个大原则!”

小弟子恍然大悟,拍了下脑袋说:“哎呀,我明白了!仙师,那我又有个问题,少阴病脉微,为啥也不能发汗呀?这脉象又有啥特别的讲究呢?”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接着说:“这脉微啊,就更有意思啦!脉微就好像是一条快要干涸的小溪,水流特别微弱,都快看不见啦。这说明啥?说明身体里的阳气已经虚得不行啦,都快没啦!就像一盏快要油尽灯枯的油灯,火苗忽闪忽闪的,随时可能灭掉。”

小弟子着急地问:“仙师,阳气虚跟不能发汗有啥直接关系呀?我还是有点迷糊。”

仙师耐心地说:“小弟子呀,阳气在咱们身体里可重要啦,就像太阳一样,给咱们身体提供能量和温暖。发汗这个动作,是要消耗阳气的。现在阳气本来就虚得可怜,你再发汗,就好比是在快要熄灭的油灯里再抽走一些油,那阳气不得彻底没啦,这就叫亡阳。阳气没了,人可就危险啦,所以少阴病脉微的时候,绝对不能发汗。”

小弟子又追问:“仙师,那您说阳已虚,尺脉弱涩者,为啥又不能下之呢?这‘下之’又是啥意思呀?”

仙师笑着说:“这‘下之’啊,简单说就是用一些泻下的药,把身体里的积滞、糟粕啥的排出去,就像给身体来个大扫除。可现在阳气已经虚了,尺脉又弱又涩。尺脉呢,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个小仓库,反映的是肾的情况。弱涩就说明这个小仓库里的东西也不多啦,而且流通还不顺畅。这时候要是用泻下的药,就好比是在一个已经破破烂烂的房子上再拆几块砖,身体可就受不了啦,会让正气更虚,病情更严重,所以不能下之。”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仙师,我好像有点懂啦!那我还有个问题,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为啥会自下利呢?这又是咋回事呀?”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说:“这可就有点复杂啦!少阴病脉紧,这脉紧啊,就像一根紧紧绷着的绳子,说明身体里有寒邪在捣乱,把气血都给束缚住了。到了七八日的时候,出现自下利,就是自己拉肚子啦。这是身体在努力和寒邪作斗争呢!”

小弟子好奇地问:“仙师,身体怎么通过拉肚子和寒邪作斗争呀?我咋想不明白呢?”

仙师解释道:“你想啊,寒邪在身体里捣乱,身体就想办法把它排出去。拉肚子呢,就像是身体打开了一个‘排水口’,想把寒邪和那些不好的东西都随着大便排出去。这时候如果出现脉暴微,就是脉象突然变得微弱了,手足反温,本来手脚冰凉的现在变暖和了,脉紧反去了,就是原来紧绷的脉象松开了,这可都是好兆头啊!”

小弟子兴奋地问:“仙师,这为啥是好兆头呀?快给我讲讲!”

仙师笑着说:“这说明啊,身体里的正气在和寒邪斗争的过程中,把寒邪给打败啦!脉微是因为寒邪被赶走了,身体不需要那么强烈地抵抗了,所以脉象变弱;手足变温是因为阳气恢复啦,能温暖四肢;脉紧消失了,就是寒邪被赶跑啦,气血不再被束缚。所以啊,虽然现在还有点烦,还在拉肚子,但这都是身体在恢复的过程,肯定能自己好起来的,这就叫‘虽烦,下利,必自愈’。”

小弟子拍着手说:“哇塞,仙师您讲得太精彩啦!我感觉我对少阴病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仙师,这少阴病还有其他的症状和情况不?”

张仲景仙师笑着说:“那可多啦!比如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这‘口中和’就是嘴里不苦、不燥、不渴,感觉挺正常。‘背恶寒’呢,就是后背老是觉得冷飕飕的。为啥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少阴病的时候,身体里的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温煦身体,后背又是阳气汇聚的地方,阳气不足就会觉得冷。这时候啊,就得用艾灸来给身体补充阳气,再喝附子汤来温阳散寒。”

小弟子挠挠头问:“仙师,这艾灸是咋给身体补充阳气的呀?还有这附子汤,都有啥药材呀?”

仙师耐心地说:“这艾灸啊,就好比是给身体点了一把小火,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就像给身体里的阳气‘加油’。穴位就像是身体里的小开关,一刺激,阳气就被调动起来啦。这附子汤呢,主要药材有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附子可是个大功臣,它热性十足,能回阳救逆,就像给快要熄灭的阳气之火添了一把柴;茯苓能健脾利水,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湿排出去;人参能大补元气,给身体补充能量;白术能健脾燥湿,让脾胃功能更强大;芍药能养血和营,让身体里的气血更和谐。这几味药搭配在一起,就能把少阴病导致的阳气不足、寒湿内盛的问题给解决掉。”

小弟子又问:“仙师,那少阴病还有其他特殊的情况不?我好想多了解了解。”

仙师想了想,说:“有啊!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这‘下利清谷’就是拉肚子,拉的都是没有消化的食物,就像吃啥拉啥;‘里寒外热’就是身体里面寒得厉害,外面却感觉有点热;‘手足厥逆’就是手脚冰凉;‘脉微欲绝’就是脉象微弱得都快摸不到啦;‘身反不恶寒’就是本来应该怕冷,现在却不怎么怕冷了;‘面色赤’就是脸红红的。为啥会出现这么复杂的症状呢?这是因为少阴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身体里的阳气极度虚弱,阴寒太盛,但是阳气又不甘心被打败,就会出现这种阴阳格拒的情况,就是身体里的阴阳就像两个调皮的小孩,在打架,互相不让对方好过。”

小弟子惊讶地说:“仙师,这也太复杂啦!那这通脉四逆汤又是咋治病的呢?”

仙师笑着说:“这通脉四逆汤啊,就是专门来解决这种复杂情况的。它的药材和四逆汤有点像,主要有附子、干姜、甘草。附子还是那个能回阳救逆的猛将,干姜能温中散寒,增强附子的作用,甘草能调和药性,让整个方子的效果更平和。这三味药一起发力,就能把身体里的阳气给拉回来,让阴阳重新和谐起来,把那些乱七八糟的症状都给解决掉。”

小弟子又问:“仙师,那少阴病在饮食上有没有啥要注意的呀?”

仙师说:“这饮食上可讲究啦!少阴病的人,身体阳气不足,要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像羊肉、桂圆、核桃这些,就好比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点柴火。可不能吃那些生冷、寒凉的食物,像冰淇淋、生鱼片这些,吃了就像给小火炉泼冷水,会让病情加重的。”

小弟子接着问:“仙师,那在生活习惯上呢?有没有啥要注意的地方?”

仙师笑着说:“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少阴病的人要注意保暖,不能着凉,尤其是肚子和后背这些地方,得捂得严严实实的。平时要多休息,别太累着自己,就像给身体放个假,让它好好恢复恢复。还有啊,心情也要保持舒畅,别整天愁眉苦脸的,好心情也能让身体里的阳气更充足呢!”

小弟子又问:“仙师,那要是不小心得了少阴病,除了吃药,还有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不?”

仙师说:“有啊!除了吃药,还可以试试泡脚。用一些温阳散寒的药材,像艾叶、花椒、生姜,煮成水用来泡脚,就像给脚底的穴位做个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也能帮助身体恢复阳气。另外,还可以试试按摩一些穴位,像足三里、关元、气海这些穴位,每天按一按,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小弟子听得眼睛放光,说:“仙师,您懂得可真多呀!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像您一样厉害。那您说少阴病能彻底治好不?”

仙师笑着说:“小弟子呀,只要治疗及时,方法正确,注意保养,少阴病是能治好的。但要是不重视,拖着不治,或者治疗方法不对,那病情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啊,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小弟子认真地点点头,说:“仙师,我记住啦!那您说少阴病和其他病症有没有啥联系呀?”

仙师想了想,说:“这联系可大啦!少阴病如果没治好,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比如说,少阴病时间长了,可能会伤到肾,肾主藏精,肾不好了,身体的其他功能也会受影响。而且少阴病和太阴病、厥阴病有时候也会相互转化。比如说,少阴病如果阳气一直恢复不了,寒邪越来越盛,就可能会发展成太阴病,出现肚子胀满、拉肚子这些症状;要是病情再严重,阴阳离决,就可能会发展成厥阴病,出现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这些复杂的症状。”

小弟子惊讶地说:“仙师,原来病症之间的关系这么复杂呀!那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仙师笑着说:“这就得看症状和脉象啦!太阴病主要是脾胃虚寒,症状多是肚子胀满、呕吐、拉肚子这些;少阴病主要是心肾阳气不足,症状有怕冷、手脚冰凉、脉象微细这些;厥阴病则是寒热错杂,一会儿觉得热,一会儿觉得冷,症状比较复杂。通过仔细观察症状和脉象,就能判断出是哪种病症,然后再对症下药。”

小弟子又问:“仙师,那在治疗少阴病的时候,有没有啥容易犯的错误呀?”

仙师说:“这可多啦!很多人一看到有寒邪,就拼命用热性的药,结果把身体里的阴液给伤了,这就叫‘过犹不及’。还有就是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一边吃药治疗,一边又吃生冷食物,不注意保暖,这样病怎么能好呢?另外,有些人吃了药,症状稍微缓解就停药,这也是不对的,一定要按照疗程把药吃完,把病彻底治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