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122.0万字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十二)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4.8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张口就问:“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问,就像那馋猫盯着鱼骨头,不拔出来心里痒痒。您说说,这阳明病啊,要是碰上个人多汗,汗水跟不要钱似的往外淌,这该咋整呢?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让这津液别再这么任性地往外跑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动了真格了,便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小子,你这问题问得好,问得妙,问得为师我都想拍手叫好!阳明病啊,要是碰上多汗,那可是有讲究的。你想啊,这汗一出多了,津液不就亏了嘛,胃里头可就干燥得跟旱季的沙漠似的。胃一干,大便能顺畅吗?当然不能,大便就会变得跟石头一样硬邦邦的。大便硬了,人就开始说胡话了,为啥?因为肠道里的热气往上冲,把脑袋都给烧糊涂啦!这时候啊,咱们得请出小承气汤这位‘肠道清道夫’来帮忙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连忙追问:“师父,这小承气汤到底是啥宝贝?怎么做?快给我细细道来!”

张仲景仙师故作神秘地一笑,说:“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小承气汤啊,那可是由大黄、厚朴、枳实这三位大将组成的‘铁三角’。大黄呢,是四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20克,记住啊,古代一两咱们就当它5克来算),这家伙可是个猛将,能清热泻火,通便攻积,就像是肠道里的推土机,把积滞的垃圾一扫而空。厚朴呢,二两(10克),这家伙温和多了,能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就像是肠道里的按摩师,给肠道做做SpA,让它放松放松。枳实呢,三枚(大约也是15克左右,这得看大小,咱们就这么估算着),这家伙可是个多面手,既能行气又能化痰,还能消积导滞,就像是肠道里的交警,指挥着交通,让一切都井然有序。这三味药啊,一起下锅,用水四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800毫升),煮到只剩下一升二合(大约是240毫升),然后把药渣过滤掉,分两次,温温地喝下去。要是第一次喝了就拉了肚子,那就别再喝了,剩下的留着下次备用;要是不拉,那就一口气全喝了,别犹豫!”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心想:“这药方真是绝了,简直就是肠道的超级英雄啊!”不过,他转念一想,又问道:“师父,这药材的作用我虽然懂了,但为啥非得是这三味药组合在一起才行呢?单独用不行吗?”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说:“你这小子,问题还真不少。告诉你啊,药材配伍那可是有大学问的。就像炒菜一样,单炒一个菜,味道可能平平无奇,但要是把几个菜搭配在一起炒,那味道可就绝了。大黄呢,是主攻手,负责清理肠道的垃圾;厚朴呢,是辅助手,负责调理肠道的气机;枳实呢,是协调手,负责疏通肠道的拥堵。它们三个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让肠道恢复往日的通畅和活力。”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师父,您这一番讲解,真是让我醍醐灌顶啊!原来中药配伍还有这么多讲究,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也。不过啊,你得记住,虽然小承气汤是个好东西,但也不能滥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一样,用药得因人而异。就像你吃饭一样,不能看到好吃的就一个劲儿地往嘴里塞,得根据自己的胃口和需要来吃。所以啊,用药也得讲究个‘适量’和‘对症’,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连忙点头称是,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知识,争取成为一名像师父一样医术高超的大夫。”

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疑惑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就像个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宝宝,开口就问:“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问,得请您这活神仙给解答解答。您说说,这阳明病要是碰上了谵语、发热潮、脉滑还跳得飞快的情况,咱们得用什么药方子来搞定它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天这是想考验考验我啊!不过咱是谁?医圣是也!于是,仙师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髯,笑眯眯地说:“小子,问得好!阳明病嘛,要是出现了谵语连连,好像跟鬼神聊天似的;发热潮得跟夏天的海浪一样,一波接一波;脉象又滑又快,跟兔子赛跑似的,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请出小承气汤这位大将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小承气汤?听起来挺有意思的,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是怎么配的,还有这些药材都是干啥用的?”

仙师一看小弟子这求知若渴的样子,心里那叫一个乐呵,于是便开始娓娓道来:“听好了啊,小承气汤这方子,简单却不平凡,主要由大黄、厚朴、枳实三位大将组成。咱们先说这大黄,古代四两,换算到现在就是20克,这可是个厉害角色,清热解毒、泻下攻积,就像肠道里的清道夫,能把那些堆积的垃圾、毒素一扫而空,让你的肚子舒坦得跟做了个SpA似的。”

“再说这厚朴,二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0克,它可是个温中行气的高手,就像个按摩师,能帮你的脾胃揉揉肚子,促进消化,让那些胀气的、不消化的症状统统消失无踪。”

“最后这枳实,三枚炙过之后,咱们也得算上大约15克,它可是个理气宽中的好帮手,能把那些郁结的气机给理顺了,让你的身体内部交通顺畅,不再堵车。”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微张,一副惊呆了的小表情:“哇塞,原来这三味药这么厉害啊!那它们是怎么组合起来发挥作用的呢?”

仙师继续讲解:“这三味药啊,就像是三个好朋友,分工明确又配合默契。大黄主攻,厚朴辅助,枳实调节,一起煮成汤,就像是一场精彩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共同演奏出治愈疾病的乐章。煎药的方法也不复杂,把这三味药用四升水,也就是现在的八斤水,放到锅里小火慢炖,煮到只剩下一升二合,也就是大约两碗多一点,然后把药渣过滤掉,分两次温服。记住啊,第一次喝了就拉粑粑了,那就别再喝了,免得拉虚了;要是没动静,那就把剩下的全喝了,保证药到病除!”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科打诨:“师父,您这比喻真是太生动形象了,听得我都想立马去厨房开灶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方子真有那么神吗?”

仙师一听,哈哈大笑:“神不神,你试试就知道了!不过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同样的病,不同的人,方子可能就得调整。所以,学中医啊,不仅要记住方子,更要理解背后的医理,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成为真正的医者。”

小弟子连连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师父,我明白了,这就像做饭一样,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做,味道就是不一样。中医也是这样,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仙师满意地点点头:“孺子可教也!不过啊,我还得提醒你一句,这小承气汤虽然好用,但也不能滥用。阳明病谵语、发热潮、脉滑疾,这是实证、热证的表现,要是碰上虚证、寒证,用了这方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啊,学中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下有方。”

小弟子一听,赶紧拿出小本本认真记录下来,还不忘调侃一句:“师父,您这简直是医学界的段子手啊,讲个药方都能讲得这么生动有趣,要是您去说相声,肯定也能火一把!”

仙师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哈哈,你这小子,真是越来越会说话了。不过啊,我还是更喜欢做我的医圣,毕竟,治病救人,那可是咱的天职啊!”

说完,师徒俩相视一笑,继续沉浸在中医的海洋中,探索着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

话说回来,这小承气汤啊,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医理可不少。大黄这味药,性寒味苦,是泻下的猛将,能够荡涤肠胃,清除体内的实热。但你可别小看它,它可不是一味地猛攻猛打,而是有章有法。在《神农本草经》里,大黄就被誉为“将军”,意为它像将军一样,勇猛而有序,既能攻敌,又能自保。

厚朴呢,则是个温文尔雅的君子,它性温味辛,能够行气消胀,宽中除满。在中医里,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气滞则病生。厚朴就像个调解大师,能够调和气机,让身体内部的交通恢复顺畅。

至于枳实,它可是个多面手,既能行气又能消积。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就称赞它“利气,宽肠,治胸膈痰滞,胁胀食积”。你看,这枳实就像是个全能选手,既能解决气滞的问题,又能消除食积的烦恼。

这三味药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团队,既有攻击力又有防御力,既能清除体内的垃圾又能调和身体的气机。所以,当你遇到阳明病谵语、发热潮、脉滑疾这种情况时,不妨试试这小承气汤,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有一天,咱们的小弟子,一脸呆萌地跑过来,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张口就问:“师父啊,弟子心中有个大大的疑惑,那个阳明病啊,要是给病人服了承气汤之后,他既不放个痛快的小屁(转失气),第二天也不继续‘排毒’(大便),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打算给我来个难题啊!不过嘛,既然徒弟有疑问,师父自然得倾囊相授,还得讲得让他笑中带悟,悟中带笑。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来:“这事儿啊,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阳明病嘛,就像是身体里的‘小火山’,热气腾腾,急需泄洪。承气汤呢,就像是那及时的‘灭火器’,专门对付这股子‘邪火’。”

“但是啊,你知道吗?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人是‘烈火真金’,吃了承气汤,‘噗嗤’一下,小火苗灭了,肚子里的‘气球’也瘪了,放几个响屁,那叫一个痛快,第二天,‘排毒通道’畅通无阻,整个人都轻盈了。可有的人呢,偏偏是‘温室里的花朵’,体质虚弱,虽然也是阳明病,但内里却是‘空有其表’,虚得很。”

“就像你问的这种情况,吃了承气汤,既不排气也不排便,第二天还继续‘便秘’,这背后的原因啊,很可能是里虚——也就是说,他的身体内部已经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那些‘垃圾’往外排了。这时候,你再给他上承气汤,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住这样的‘猛烈攻势’了。”

“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像做饭一样,你得知道客人喜欢吃什么口味,才能做出一桌让人满意的佳肴。治病也是如此,得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方。如果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方子来,那可就成了‘照本宣科’的庸医了。”

“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得先摸摸病人的脉象。脉象微涩,就像是干枯的河流,水流不畅,这就提示我们,病人的内里已经亏虚,不能再给他用那些猛烈的泻药了。这时候,咱们得换个思路,用点温和的法子,比如补补脾胃,让身体慢慢恢复元气,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小弟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神里还是带着一丝疑惑。看来,不给他来点生动的比喻,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于是,张仲景仙师继续发挥他的“幽默大法”:

“想象一下啊,你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工厂,阳明病就像是工厂里的生产线出了问题,产品堆积如山,急需清理。承气汤就像是派来的‘清洁工’,正常情况下,‘清洁工’一来,三下五除二,生产线就恢复了正常。但要是这个工厂本身就‘营养不良’,动力不足,连‘清洁工’都带不动,那你还指望他能帮你把生产线上的垃圾都清理干净吗?”

“所以啊,这时候咱们得先把工厂的‘电源’给接上,让它有足够的能量去运转。比如,给脾胃加点‘油’,让它们能够正常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这样,身体才会有足够的能量去推动那些‘垃圾’往外排。不然,你就是给他再多的承气汤,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仿佛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恍然大悟道:“哦~原来如此!师父,您这比喻真是太形象了,我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

张仲景仙师欣慰地点点头,心中暗喜:这小子,总算是开了窍了。不过,为了让他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知识点,还得再给他来点“猛料”:

“对了,我再给你讲个笑话吧。有一天,一个阳明病的病人去找医生看病,医生说:‘你得吃承气汤。’病人吃了之后,第二天又来找医生:‘医生啊,我吃了你的药,怎么还是不排便呢?’医生问:‘你昨天放了几个屁?’病人说:‘一个也没放。’医生说:‘那你这病难治啊!’病人问:‘为啥?’医生说:‘因为你的肚子已经‘罢工’了,连放个屁的力气都没有了,你还想让它排便?’病人一听,差点没晕过去。”

小弟子一听,哈哈大笑,连眼泪都笑出来了。张仲景仙师说:“看吧,这就是里虚的表现。所以啊,咱们治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深入探究病因,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