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伤暑脉证并治(三)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问道:“师父啊,弟子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知道吗,如果一个人太阳中暍,就是夏天热得不行,身体发烫,还疼得要命,但是脉摸起来却弱弱的,这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搞定这事儿?”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问题还不少呢!不过嘛,既然他这么好学,那就给他好好讲讲。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嗯,这个问题嘛,其实啊,太阳中暍,身体发热、疼痛,但脉象微弱,这通常是因为夏天热得要命,这人还傻乎乎地去碰冷水,结果冷水就在皮肤里乱窜,搞出这么多事儿来。对付这种情况,咱们有两个方子,一个是猪苓加人参汤,另一个是一物瓜蒂汤。这两个方子啊,那可都是宝贝!”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哇塞,这么神奇!那师父,您能详细讲讲这两个方子怎么配制吗?”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当然可以啦!咱们先说猪苓加人参汤。这个方子啊,得用到猪苓、茯苓、滑石、泽泻、阿胶和人参这六味药。按照咱们古代的计量单位,一两大约等于现代的5克。所以啊,猪苓、茯苓、滑石、泽泻各用5克,阿胶用5克(虽然阿胶质地特殊,但这里为了方便换算,我们先这么算着),人参嘛,得多用点,用15克。怎么样,记清楚了吗?”

小弟子一边点头一边念叨:“猪苓5克、茯苓5克、滑石5克、泽泻5克、阿胶5克、人参15克……记住了记住了!”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配制方法嘛,也挺简单。把这五味药(先不放阿胶哦)放锅里,加上4升水,注意啊,这4升水换算成现代单位就是4000毫升,大约就是8瓶矿泉水的量。然后开火煮,煮到水剩下一半,也就是大约2升,也就是4瓶矿泉水的量时,把阿胶放进去,等阿胶都融化了,这汤药就算熬好了。然后啊,你把它分成三份,每次喝一份,也就是大约2\/3瓶矿泉水的量,一天喝三次。怎么样,明白了吗?”

小弟子挠挠头:“师父啊,这阿胶放进去就化了,那怎么知道它融没融好啊?”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你这小子,还挺细心嘛!阿胶放进去后,你就用勺子搅搅,等看不到固体的阿胶块了,那就是融好啦!行了行了,咱们接着说下一个方子,一物瓜蒂汤。”

小弟子一听,又来了精神:“嗯嗯,师父快讲快讲!”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这个方子啊,就简单多了,只有一味药,那就是瓜蒂。用多少呢?二十个瓜蒂就行。注意啊,这里的瓜蒂可不是你平时吃的西瓜蒂、冬瓜蒂啥的,得是专门入药的瓜蒂哦。配制方法嘛,更简单啦,把这二十个瓜蒂放锅里,加上1升水,也就是两瓶矿泉水的量,然后开火煮。煮到水剩下大约一半,也就是一瓶矿泉水的量时,把药渣子捞出来,剩下的汤药一口气喝下去。怎么样,简单吧?”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哇塞,这么猛?一口气喝下去?师父啊,这不会喝出事儿来吧?”

张仲景仙师翻了个白眼:“你这是啥表情?为师还能害你不成?放心吧,这方子虽然猛了点,但对症下药,绝对没问题。不过啊,你要是实在害怕,那就少量多次地喝,总行了吧?”

小弟子嘿嘿一笑:“嘿嘿,师父您真是体贴入微啊!那弟子就放心啦!”

说完这些方子,张仲景仙师突然想起脉诊这事儿,于是又补充了一句:“对了对了,差点忘了说脉诊的事儿了。脉诊啊,那可是咱们中医的独门绝技之一。通过摸脉,就能知道人身体里的阴阳气血情况。就像刚才说的那个太阳中暍的病症,虽然身体发热、疼痛,但脉象微弱,这就说明这人身体里的阳气被冷水给憋住了,发不出来。所以啊,咱们得用这些方子来帮他把阳气给透发出来。懂了吗?”

小弟子连连点头:“懂了懂了!师父啊,您真是博学多才啊!弟子以后一定跟着您好好学!”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话,心里那叫一个美啊!不过嘛,表面上还是得保持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咳咳,那是自然。不过啊,学医这事儿,光听我说可不行,你还得自己多实践、多琢磨。记住啊,实践出真知!行了行了,你去吧,好好琢磨琢磨这些方子,争取早日成为一代名医!”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仙师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就像夏天的蚊子一样嗡嗡嗡地绕不开,就是想问问,那病暑,啊不,中暑的事儿。”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头那个乐呵,心想这小家伙还挺会找时机,挑了个大热天来聊中暑,于是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小徒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天人合一,现在正值炎炎夏日,聊聊这病暑之道,正合适不过。”

“来,听我慢慢道来。这人啊,要是中了暑气,正常情况下,那汗水应该跟开了闸的水库似的,哗哗地往外流,为啥?因为身体得散热啊,就像你热得不行,得找个风扇吹吹,或者来个冰淇淋降降温是一个道理。但要是有人中暑了,汗水却愣是一滴不出,嘿,这就麻烦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奇地问:“为啥麻烦了呢?难道汗水还藏着什么大秘密不成?”

仙师哈哈一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对头!汗水那可是身体的‘自然空调’,不出汗,身体里的热气就没法散出去,这不,体温就噌噌噌往上涨,跟火箭发射似的。所以啊,发热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汗水憋着不出来的朋友。这时候,你可千万别想着再给他发汗了,为啥?因为这时候的身体已经热得跟蒸笼里的馒头差不多了,再发汗,那不是火上浇油嘛!”

“想象一下,你要是已经热得快要融化了,突然有人给你披上一层厚厚的棉被,说:‘来,发个汗,病就好了!’你啥感觉?是不是想大喊:‘大哥,你这是要烤熟我吗?’”仙师边说边比划,逗得小弟子咯咯直笑。

“所以啊,发汗这事儿,得看时机。中暑的时候发汗,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让病人更加烦躁不安,就像被关在蒸笼里的猫,急得团团转,严重的还会失声,为啥?因为肺里的津液都被烤干了,那声音自然就哑了。再严重点,呼吸都变得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这在中医里叫‘息高气贲’,这时候啊,情况就相当危急了,治疗起来难度可就大了去了。”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插嘴问:“那,仙师,中暑了到底该怎么办呢?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吧?”

仙师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别急,小徒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中暑了,首先要做的是把病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他好好休息,就像给手机找个凉快地儿降温一样。然后,可以给他喝点淡盐水或者绿豆汤,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这就好比是给身体加油,让它有力气继续散热。”

“当然啦,如果症状严重,比如高热不退、意识模糊啥的,那就得赶紧送医院了,毕竟咱们中医虽然神奇,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嘛。记住,关键时刻,还得靠现代医学的帮忙。”

说到这里,仙师突然话锋一转,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啊,小徒,预防总是胜于治疗的。夏天到了,大家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吃冷饮,别老呆在空调房里,适当出出汗,让身体自然调节,这样才能健健康康地度过炎炎夏日哦。”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午后,小弟子汗流浃背地跑来,一脸焦急地问:“师父啊,我有个朋友最近热得受不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情烦躁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嘴里还嘟嘟囔囔说些听不懂的话,舌头红红的,脉搏跳得跟敲鼓一样快。您说,这是咋回事儿啊?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救救他?”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哈哈,你这小子,问题还真不少。不过嘛,这事儿简单,你朋友这是被暑热给‘撩’到了,心火旺盛得跟火山爆发似的。别担心,咱们有个专治这种‘热情过度’的方子——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保证让他凉快下来,睡个安稳觉!”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哇,听起来好高大上啊!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做,我好去救朋友于水火之中!”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这方子啊,就四味药,简单又实用。黄连三两,半夏半升,石膏一斤碎(记得用棉布包起来哦,不然它太调皮了,到处乱跑),甘草二两炙过的。对了,为了方便你理解,咱们把古代的分量换算成现代的,一两大约等于5克。所以,黄连就是15克,半夏嘛,大约是现在的12克(这里咱们就大致估算一下,毕竟古人没那么精确的量具),石膏那就是整整50克,甘草则是10克。怎么样,清楚了吧?”

小弟子一边点头一边记录,心里暗自嘀咕:“这石膏得有多少啊,不会是让我砌墙用的吧?”

仙师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大笑道:“别瞎想,石膏虽然多,但它可是清热解暑的高手,少了它,这方子可就不灵了。至于怎么熬,听好了:把这四味药放到锅里,加上五升水(大约就是十瓶矿泉水的量),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煮,直到剩下三升药水(大约六瓶矿泉水的量)。然后,把药渣过滤掉,剩下的药水,分三次,早中晚各喝一次,保证药到病除!”

说到这,小弟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师父,您刚才提到的脉数,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就是说心跳得特别快?”

仙师赞许地点点头:“孺子可教也!脉数,就是指脉搏跳动的次数超过了正常范围,就像你朋友那样,心跳得跟打鼓似的。在中医里,脉数往往提示体内有热,尤其是暑热侵袭心脏时,心火亢盛,血液流动加速,脉搏自然就快了。所以啊,看脉象也是诊断病情的一门学问,学会了,你就能成为半个‘神医’啦!”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心里暗暗发誓:“将来我也要成为像师父这样,既能治病救人,又能谈笑风生的高人!”

小弟子拿着这份药方,兴冲冲地跑到药材店,对着老板大声念道:“老板,给我来15克黄连,要最苦的那种,我要让他尝尝‘人生苦短’的滋味;再来12克半夏,对,就是那个看起来有点像土豆泥的,听说它能化痰止咳,不过这次咱们用它来降降心火;哦对了,还有50克石膏,嗯,这么多,足够砌半面墙了,不过咱们是煮药不是砌墙,记得用棉布包好,别让它逃跑了;最后,10克炙甘草,甜甜的,给这苦药汤加点糖味。”

老板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小伙子,你这是要开药铺还是搞建筑啊?不过,你这方子倒是挺有意思的,黄连半夏石膏甘草,简直就是夏日降火四人组嘛!”

小弟子拿着药材,回到家,按照师父的指示,开始熬药。只见厨房里烟雾缭绕,仿佛在进行一场神秘的仪式。小弟子一边挥舞着铲子,一边哼着小曲:“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咱们一起来熬药,降火又安神……”

终于,药水熬好了,小弟子小心翼翼地端给朋友。朋友一看这黑乎乎的药汤,眉头紧锁:“这……这能喝吗?”

小弟子拍了拍胸脯保证:“放心吧,这可是张仲景仙师的秘方,喝了保证你今晚能睡个安稳觉,明天起来精神抖擞,连太阳公公都要羡慕你呢!”

朋友半信半疑地端起药碗,一饮而尽。结果,当天晚上,他真的睡得香甜,第二天醒来,整个人焕然一新,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他激动地拉住小弟子的手:“兄弟,你这药真是太神奇了!我现在感觉整个人都轻了几斤,心情也好了许多,连邻居家的狗都对我摇尾巴呢!”

小弟子一听,笑得差点岔气:“哈哈,那可不,你这可是把心里的‘火山’给熄灭了,整个人都散发着‘凉爽’的气息,连狗狗都被吸引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85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