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三)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若渴地说:“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一个人本来得的是太阳病,但医生却误用了下法,这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剂可以挽回局面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哦,这个问题嘛,可是有点意思。要知道,太阳病本来应该用汗法来解表,如果医生误用了下法,那可就会让病情变得复杂了。不过呢,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辩证施治,就算医生犯了错,咱们也能找到补救的法子。”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就亮了,催促道:“师父,那您快说说,这补救的法子是什么?”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如果病人因为误下而出现了腹满时痛的症状,那就说明病邪已经陷入了太阴脾经。这时候,咱们就用桂枝加芍药汤来主治。”

“桂枝加芍药汤?听起来好神秘啊!”小弟子瞪大了眼睛。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继续解释道:“桂枝加芍药汤的配方很简单,就是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把这些药材放到一起,用水七升煮取三升,然后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就行了。”

“师父,您等等,这药材的剂量我怎么听着有点晕啊?能不能换算成现代的剂量,让我好有个数?”小弟子挠了挠头。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说道:“好吧,那我就给你换算一下。古代的一两大约相当于现代的5克,所以桂枝就是15克,芍药就是30克,炙甘草就是10克,生姜也是15克,大枣嘛,你就放60克吧,毕竟大枣可是个好东西,多吃点也无妨。”

小弟子一听,顿时觉得清晰多了,连忙点头称谢。

接着,张仲景仙师又说道:“这桂枝加芍药汤啊,其实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大了芍药的用量。桂枝汤是咱们中医的经典方剂之一,能够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对于太阳病初期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而芍药呢,它可是个多面手,既能养血敛阴,又能缓急止痛。所以加大了芍药的用量之后,这个方剂就能够更好地缓解太阴脾经的腹痛症状了。”

“哦,原来如此!那师父,要是病人腹痛得厉害,怎么办呢?”小弟子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说道:“要是病人腹痛得厉害,那就说明病邪不仅仅陷入了太阴脾经,还可能在肠道里作祟了。这时候啊,咱们就得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味大黄,这就是桂枝加大黄汤了。”

“大黄?那不是泻药吗?师父,您可别告诉我,这桂枝加大黄汤是用来给病人泻肚子的啊!”小弟子一脸惊讶。

张仲景仙师摇了摇头,笑道:“你可别小看了这大黄,它可是个宝贝。虽然它确实有泻下的作用,但在这里呢,咱们主要是用它来荡涤肠道的积滞和病邪。要知道,有时候啊,这肚子里的病邪就像是一群顽固的小妖精,不把它们赶出去,病人可就好不了啊!”

小弟子一听,顿时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张仲景仙师又继续说道:“桂枝加大黄汤的配方就是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煮法和桂枝加芍药汤一样,也是用水七升煮取三升,然后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不过呢,因为加了大黄,所以每次服用的量要稍微少一点,一天服用三次就行了。”

“师父,那这桂枝加大黄汤里的药材都有什么作用啊?您能不能再给我讲讲?”小弟子求知若渴地问道。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说道:“好啊,那我就再给你讲讲。桂枝呢,它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太阳,能够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芍药呢,它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护士,能够养血敛阴、缓急止痛;炙甘草呢,它就像是一个和事佬,能够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生姜呢,它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能够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大枣呢,它就像是一个慈祥的母亲,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至于大黄嘛,它就像是一个严厉的警察,能够荡涤肠道、清除病邪。”

“哈哈,师父,您这比喻真是太生动了!我现在对这两个方剂可是有了全新的认识啊!”小弟子拍着手笑道。

张仲景仙师也笑了,说道:“所以啊,学中医啊,不仅要记住药材的剂量和配方,更要理解药材的作用和功效。只有这样啊,才能真正做到辩证施治、药到病除。”

小弟子连连点头,心中暗自发誓要好好学习中医,将来也要成为一个像张仲景仙师一样的大师。

不过呢,说到这里啊,我还得再给大家补充一点小知识。那就是啊,这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啊,虽然都是用来治疗太阳病误下后的腹痛症状的,但它们的适应症还是有所不同的。桂枝加芍药汤主要用于太阴脾经的腹痛症状,疼痛一般比较轻微,而且时发时止;而桂枝加大黄汤则主要用于肠道积滞较重的腹痛症状,疼痛一般比较剧烈,而且可能伴有便秘等症状。所以啊,大家在应用这两个方剂的时候啊,一定要仔细辩证哦!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仙师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就像那夏天的蚊子一样嗡嗡嗡地绕个不停。我听说啊,有个叫太阴病的东西,得了这病的人呢,脉跳得弱弱的,然后呢,他还自个儿不停地跑厕所,这是咋回事儿啊?是不是吃坏了肚子,还是身体里有啥神秘力量在作祟?”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温暖得仿佛能融化冬日的冰雪,他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慢悠悠地说:“哎呀,我的小弟子啊,你这问题问得有趣极了,来来来,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太阴病的事儿,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学到真本事!”

“首先呢,咱们得明白,中医里头啊,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六经辨证’。这六经啊,就像是六条大道,把人体里的各种疾病啊,都给分门别类了。太阴病呢,就是其中的一条大道上的风景。太阴啊,在中医里代表的是脾胃,是咱们身体的后天之本,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供给全身。所以啊,太阴病,说白了,就是脾胃出了问题。”

“得了太阴病的人呢,脉象往往弱弱的,为啥呢?你想啊,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弱,气血就不足,脉象自然就弱了嘛。这就像你肚子饿了,力气就没了,跑步都跑不动了一样。然后呢,这人还自个儿不停地跑厕所,这又是咋回事儿呢?这是因为啊,脾胃一虚,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下降了,水湿在体内积聚,就变成了湿气。湿气这东西啊,可调皮了,它喜欢到处乱窜,窜到肠道里,肠道就受不了啦,只能赶紧把它排出去,所以啊,这人就老想上厕所。”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惊讶地说:“哇,原来这样啊!那仙师,得了太阴病的人,要是医生还给开大黄、芍药这样的药,那不是雪上加霜吗?大黄可是泻药啊,芍药也是凉性的,这不是让人拉得更厉害吗?”

张仲景仙师一听,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他拍拍小弟子的肩膀说:“哈哈,我的小弟子啊,你果然聪明绝顶,一点就透!没错,要是得了太阴病,脾胃本来就虚弱,这时候再用大黄、芍药这样的药,那可真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所以啊,医书上说,‘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就是说,如果原本方子里有大黄、芍药这样的药,那得赶紧减量或者换掉,为啥呢?因为这时候的人啊,胃气已经很弱了,就像那风中残烛,一吹就灭。再用这些寒凉泻下的药,胃气就更伤了,病情就容易恶化。”

“这就好比啊,你本来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这时候还有人给你端上来一盘冷冰冰的冰淇淋,你说你是不是得哭啊?所以啊,咱们中医治病啊,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瞎开药,不然啊,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把病人给治坏了。”

有一天,一个满脸好奇的小弟子,眨巴着大眼睛,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欲地问:“仙师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就是那个太阴病,您知道吧?有的人得了这病,大便反而变得硬邦邦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有没有啥神奇的方子能搞定这事儿?”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胡子,故作神秘地说:“哦?这个问题嘛,可是有点意思。太阴病啊,它本来应该是脾胃虚寒,拉肚子才对。但要是大便反而变硬了,还肚子胀得跟个小鼓似的,那就是脾气不转啦!这时候啊,就得用上咱们的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啦!不过呢,要是肚子不胀,反而气短上不来气儿,那就得换黄芪五物汤加上干姜半夏来对付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哇!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那这些方子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药材都有啥功效啊?仙师您快给我讲讲吧!”

张仲景仙师一看小弟子这副求知若渴的样子,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于是就开始了他的爆笑中医课堂。

“先说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吧。这方子啊,简单又实用。白术呢,咱们现代人啊,经常久坐不动,脾胃就容易虚弱,白术就像是个勤劳的小蜜蜂,专门负责给脾胃加油打气,让它动力十足,不再懒洋洋的。咱们换算一下啊,古代的一两大约是现代的5克,所以这白术得用上15克。

枳实呢,它可是个厉害的家伙,能行气消胀,就像是肚子里的打气筒,把多余的气都给排出去,让肚子舒舒服服的。不过呢,它有点猛,所以咱们只用7.5克,免得它太过头,把肚子里的好东西也给排没了。

干姜啊,那可是脾胃虚寒的克星,它一进肚子,就像个小太阳一样,暖洋洋的,让脾胃感到无比舒适。同样地,咱们用上5克干姜,刚刚好。

最后啊,就是白蜜了。这白蜜啊,不仅味道甜甜的,还能润肠通便,让硬邦邦的大便变得柔软顺滑,轻松排出。咱们用上10克白蜜,这方子就算齐活了。

怎么做呢?很简单!把这四味药材放到锅里,加上六碗水,先煮前三味,煮到水剩下一半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再把白蜜加进去,搅和搅和,等到白蜜都融化了,这汤就算做好了。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碗,保证药到病除!”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点头表示明白。接着他又问:“那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呢?这个方子又是怎么来的?药材都有啥作用啊?”

张仲景仙师一看小弟子这么上道儿,心里那叫一个美呀!于是他又接着讲:“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啊,这个方子可是专门对付那些肚子不胀、气短上不来气儿的太阴病患者的。咱们先说黄芪吧,黄芪啊,它可是个补气高手,能把人体里的气补得满满的,让人精神焕发。咱们用上15克黄芪,刚刚好。

桂枝呢,它跟黄芪可是好搭档,桂枝能温通经脉,让气血在身体里畅通无阻。同样地,咱们也用上15克桂枝。

芍药啊,它可是个温柔的家伙,能养血敛阴,让身体里的血液和阴液都得到滋养。咱们用上15克芍药,这样身体就更健康啦!

生姜呢,它可是个暖胃的好东西,能温中止呕,让脾胃虚寒的患者感到无比舒适。不过呢,这次咱们得用上30克生姜,因为它不仅要暖胃,还得帮忙把其他药材的药性带到身体里呢!

大枣啊,它可是个补血的宝贝,能养血安神,让身体里的血液充足,心神安定。咱们用上12枚大枣,这样身体就更棒了!

干姜和半夏啊,它们可是这个方子的点睛之笔。干姜能温中散寒,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它们两个加起来啊,就像是肚子里的清洁工一样,把多余的痰湿都给清理出去,让肚子变得干干净净的。咱们干姜用上15克,半夏用上25克。

怎么做呢?也很简单!把这七味药材放到锅里,加上十大碗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熬到水剩下五碗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再继续熬,熬到水剩下三碗的时候,这汤就算做好了。同样地,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碗,保证药到病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