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四十)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一个满脸疑惑的小弟子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虔诚地问道:“仙师啊,我有个问题困扰了好久,伤寒十三日不解,这可咋整啊?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剂能解救我这颗忐忑不安的小心脏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说道:“哎呀,小家伙,你这是遇到难题了啊!来来来,让我给你说道说道。”

仙师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还拉了点小肚子,这原本是柴胡证的表现。但要是按常理用泻下药,应该是不拉肚子的。现在反而拉肚子了,这说明医生给你用了丸药来泻下,这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哦!潮热是实证的表现,这时候应该先用小柴胡汤来解表,然后再用柴胡加芒硝汤来主攻。”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连忙追问:“那这小柴胡汤和柴胡加芒硝汤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药材都有哪些?有啥神奇的功效啊?”

仙师微微一笑,说道:“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小柴胡汤。这方子啊,可是解表的神器,里面有七味药材,分别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柴胡(半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这家伙可是疏肝解郁的高手,能帮你把胸胁的满闷感给疏散开,让你的心情豁然开朗。

黄芩(三两,也就是15克),它呢,是个清热燥湿的好帮手,能把体内的热邪给清除掉,让你的身体不再那么燥热。

人参(三两,15克),这可是大补元气的宝贝,能帮你补充因为生病而消耗的气血,让你精神焕发。

半夏(半升,25克),它能化痰止呕,让你的胃口大开,不再恶心呕吐。

甘草(三两,15克),这可是中药里的“和事佬”,能调和各种药材的药性,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甘草还能缓急止痛,让你的身体不再那么难受。

生姜(三两,15克),它是个温中止呕的好东西,能帮你把胃里的寒气给驱散掉,让你的胃暖暖的,很舒服。

大枣(十三枚,咱们也别具体换算了,因为大枣的大小不一,但这里可以理解为适量),它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让你的身体更加强壮,精神更加饱满。

制作方法嘛,很简单啦!把这七味药材放到锅里,加上一斗二升的水(换算成现代就是2400毫升左右),煮啊煮,煮到剩下六升水(1200毫升左右)的时候,把药渣滤掉,然后再煮,煮到剩下三升水(600毫升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啦!每天分三次喝,每次喝一升(200毫升左右),保证你药到病除!

当然啦,这方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胸中烦而不呕,那就去掉半夏和人参,加上栝蒌实一枚(这栝蒌实啊,能宽胸散结,让你的胸口不再那么憋闷);如果你口渴,那就去掉半夏,加人参到四两半(22.5克),再加栝蒌根四两(20克),这栝蒌根可是生津止渴的良药哦!

说完了小柴胡汤,咱们再来看看这柴胡加芒硝汤。这方子啊,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了芒硝,专门用来攻下实热的。

柴胡(二两十六铢,换算成现代就是大约13克),虽然比小柴胡汤里的柴胡少了点,但依然是疏肝解郁的主力军。

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的用量都比小柴胡汤里少了点,但它们的功效依然不变,依然是清热燥湿、大补元气、调和药性、温中止呕、补中益气的好帮手。

半夏(二十铢,咱们也别具体换算了,但这里可以理解为比小柴胡汤里的半夏少了点,20克),它在这里依然负责化痰止呕。

重点来了!这芒硝(二两,也就是10克),可是个攻下实热的猛将!它能把你体内的热邪和实邪都给攻下来,让你的身体瞬间清爽起来!

制作方法嘛,跟小柴胡汤差不多啦!把这八味药材放到锅里,加上四升的水(换算成现代就是800毫升左右),煮啊煮,煮到剩下二升水(400毫升左右)的时候,把药渣滤掉,然后加上芒硝,再煮一会儿,煮到微微沸腾的时候,就可以啦!也是每天分两次喝,每次喝一半,保证你药到病除!

为什么这些药材能治病?

说到这里啊,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这些药材为什么能治病呢?它们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别着急啊,我这就给你揭秘!

中医啊,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是说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体质、病因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这些药材呢,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比如说这柴胡吧,它为什么能疏肝解郁呢?因为它能入肝经啊!肝主疏泄嘛,疏泄不畅就会导致胸胁满闷、心情抑郁等症状。而柴胡呢,就能帮你把肝经的疏泄功能给恢复过来,让你的心情豁然开朗!

黄芩为什么能清热燥湿呢?因为它能入肺经和大肠经啊!肺主宣发肃降嘛,大肠主传导糟粕嘛。要是肺和大肠的功能失调了,就会导致热邪内生、湿热蕴结等症状。而黄芩呢,就能帮你把肺经和大肠经的热邪和湿邪都给清除掉!

人参为什么能大补元气呢?因为它能入脾经和肺经啊!脾为后天之本嘛,肺主一身之气嘛。要是脾和肺的功能虚弱了,就会导致气血不足、精神萎靡等症状。而人参呢,就能帮你把脾经和肺经的气血都给补起来!

半夏为什么能化痰止呕呢?因为它能入胃经啊!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嘛。要是胃的功能失调了,就会导致痰饮内生、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半夏呢,就能帮你把胃经的痰饮给化掉,让你的胃口大开!

甘草为什么能调和药性呢?因为它能入十二经啊!也就是说啊,甘草是个全能选手!它能跟各种药材都能搭配得很好,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生姜为什么能温中止呕呢?因为它能入胃经和脾经啊!胃和脾都喜欢温暖嘛。要是胃和脾受寒了,就会导致胃寒呕吐、脾胃虚寒等症状。而生姜呢,就能帮你把胃和脾的寒气给驱散掉!

大枣为什么能补中益气呢?因为它能入脾经和胃经啊!脾和胃都是负责消化吸收的嘛。要是脾和胃的功能虚弱了,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身体消瘦等症状。而大枣呢,就能帮你把脾和胃的气血都给补起来!

芒硝为什么能攻下实热呢?因为它能入大肠经啊!大肠是传导糟粕的嘛。要是大肠里有实热和宿便积滞了,就会导致便秘、腹胀等症状。而芒硝呢,就能帮你把大肠里的实热和宿便都给攻下来!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问:“师父啊,我听说有人伤寒十三天了,还过经了,然后开始说胡话,这该咋整啊?有没有啥神奇的方子能救他一命?”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挺上道儿,知道来找我这个“江湖老中医”。于是,他故作深沉地捋了捋长胡子,缓缓说道:“这事儿啊,得从伤寒说起。伤寒十三日,过经,还谵语,那是因为体内有热啊,得用汤药给他泻一泻。不过呢,要是这小便还挺顺畅的,按理说大便应该干结才对,可他偏偏拉肚子,那就说明之前的医生给他用了丸药来泻下,这不是瞎胡闹嘛!要是他自己就拉肚子,那脉象应该微弱,手脚发凉才对,可他脉象还挺和缓,这就说明他体内其实是实的,得用调胃承气汤来治。”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调胃承气汤?这名字听起来还挺高大上的,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咋配的,每种药材都有啥神奇功效?”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心想这小子还真是个好奇宝宝。于是,我开始娓娓道来:“调胃承气汤啊,这个方子其实挺简单的,就三味药:甘草、芒硝、大黄。不过呢,这简单里头可藏着大学问呢!”

“先说甘草吧,这家伙可是中药里的‘和事佬’,啥方子都能搭一把手。它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还能调和药性,让方子里的其他药材别那么‘火爆’,能够和谐共处。在这里呢,甘草主要是用来保护脾胃的,毕竟咱们要用大黄来泻下,脾胃可不能太受伤。”

“再来说说大黄,这家伙可是个‘猛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啥活儿都干。在调胃承气汤里,大黄可是主角儿,它负责把体内的热邪和积滞给清出去。不过呢,咱们也不能让它太猛了,得用酒洗一洗,这样它就能温和点儿,不会一上来就把人给‘干趴下’。”

“最后就是芒硝了,这家伙是个‘晶体战士’,味咸性寒,能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它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帮助大黄把体内的热邪和积滞给‘融化’掉,然后一起排出体外。不过呢,芒硝这家伙可不能一开始就跟甘草和大黄一起煮,得等它们煮得差不多了,再把芒硝加进去,稍微一煮就行,不然它可就‘化’没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点头称是。于是,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好啦,现在咱们来说说这个方子咋配吧。甘草二两(换算成现代就是10克),芒硝半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大黄四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0克)。把这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加上三升水(换算成现代就是600毫升左右),煮到只剩下一升水(换算成现代就是200毫升左右),然后把药渣倒掉,再把芒硝加进去,稍微一煮,等到芒硝都化了,这汤药就算熬好了。”

“喝的时候呢,得一口气喝完,别分好几次喝,不然效果可就不好了。这方子啊,就是用来调和胃气的,让胃里的热邪和积滞都排出去,这样人就能舒服多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又亮了:“师父,那喝了这方子,人就能立马好了吗?”

张仲景仙师摇了摇头,笑道:“哪有那么快的事儿啊!中药治病啊,得慢慢来,急不得。这方子啊,只是把人体内的热邪和积滞给清出去,让人能舒服点儿。要想彻底治好病啊,还得靠人自己的正气来慢慢恢复呢。”

小弟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突然又问道:“师父啊,那要是这人喝了方子还是不好咋办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话,差点儿没笑出来:“你这小子啊,还真是会找茬儿!不过呢,你说得也有道理。要是这人喝了方子还是不好,那就得看看是不是方子用错了,或者是不是还有其他病没查出来。所以啊,咱们当医生的啊,得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说到这里啊,张仲景仙师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于是就跟小弟子分享了起来:“你知道吗?有个病人去看医生啊,医生说他得了伤寒,得吃泻药。这病人就问啊:‘大夫啊,我这伤寒咋还得吃泻药呢?’医生说:‘你这是热邪内盛啊,得把热邪给泻出去。’这病人一听就慌了:‘大夫啊,我这身子骨可禁不住泻啊!’医生说:‘你放心吧,我给你开的泻药可温和了。’这病人一听更慌了:‘大夫啊,温和的泻药?那不是得泻好几天吗?!’”

小弟子一听这个笑话啊,立马就笑得前仰后合,连眼泪都出来了。张仲景仙师说:“你看啊,这中药治病啊,有时候就像是这个笑话一样,得让人既害怕又期待。害怕的是怕药太猛了伤身体;期待的是希望能快点儿把病治好。所以啊,咱们当医生的啊,得把方子开得既有效又温和才行。”

小弟子一听这话啊,立马就竖起了大拇指:“师父啊,你可真是个‘江湖老中医’啊!不仅医术高明还能讲笑话逗人开心!”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话啊,心里那叫一个美啊!不过呢,他还是得保持点儿形象不能太得意忘形:“好啦好啦!你小子就别拍马屁了!快去把调胃承气汤的方子给我抄一遍吧!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啊你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9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