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二十六)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一个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好奇地问:“仙师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要是得了太阳病,结果一不小心给吐了,或者又给误治了,泻了一番,这时候该咋整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救场啊?”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嘿,你这小家伙,问题还真不少呢!太阳病啊,要是吐了、泻了,或者发汗发过了头,病人开始有点心烦意乱,小便次数变多,大便呢,就变得跟石头一样硬邦邦的。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请出小承气汤这位‘和事佬’来摆平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哇,小承气汤?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快说说,这方子怎么配,又有啥奥妙呢?”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便开始娓娓道来:“好嘞,那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小承气汤的制配方法和它的药材们吧!首先啊,咱们得准备四两的大黄,不过呢,这大黄可不是直接拿来用的哦,得先用酒给它洗个澡,这样大黄就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啦!然后呢,再来二两的厚朴,这厚朴啊,得先炙一下,再把皮给剥了,就像给厚朴先生换了件新衣服一样。最后呢,还有三枚枳实,同样也得炙一下。这三味药啊,就是咱们小承气汤的黄金搭档了!”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连忙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嘴里还念叨着:“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炙……等等,仙师,这古代的一两是多少啊?咱们现代人可看不懂这个呢!”

张仲景仙师笑着摸了摸小弟子的头:“别急嘛,我这就给你换算一下。古代的一两啊,咱们现在就算它五克吧。所以啊,大黄就是20克,厚朴10克,枳实嘛,咱们就算它每个大约10克吧,毕竟三枚也不好称,大概就行啦!”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这三味药到底有啥神奇之处呢?仙师快给我讲讲吧!”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便开始详细讲解起来:“先说这大黄吧,它可是个厉害角色,能清热泻火,还能通肠润便。想象一下,肠道里堆满了垃圾,大黄就像一把大扫帚,把它们统统扫干净!不过呢,大黄这家伙有点猛,所以用酒洗一下,就能让它温柔点,不那么伤身体了。再说这厚朴吧,它可是个暖男,能行气燥湿,消除腹胀。就像给肠道穿上了一件温暖的小棉袄,让肠道舒服多了。最后说这枳实吧,它可是个大力士,能破气消积,帮助肠道把顽固的垃圾给挤出来。这三味药组合在一起啊,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团队,专门对付肠道里的各种小怪兽!”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哇,原来小承气汤这么厉害啊!那要怎么煎药呢?是不是跟煮火锅一样?”

张仲景仙师被逗乐了:“哈哈,你这小家伙,想象力还真丰富呢!不过啊,煎药可不是煮火锅哦。咱们得把这三味药用四升水(大约就是八瓶矿泉水那么多吧)放锅里煮,煮到只剩下一升二合(大约就是两瓶矿泉水那么多啦),然后把药渣过滤掉,分两次温服就行了。记住哦,要是第一次喝了就拉肚子了,那就别再喝了;要是还没反应呢,那就把剩下的都喝掉吧!”

小弟子听得眉飞色舞:“哇,原来煎药也有这么多讲究啊!那喝了小承气汤之后呢?病人会怎么样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喝了小承气汤之后啊,那些肠道里的小怪兽们就会被超级英雄团队给打败啦!病人呢,就会感觉肚子舒服多了,大便也顺畅了。不过啊,这方子虽然好使,但也不能乱用哦。要是病人没有便秘的症状呢,那就别用了;要是用了之后拉肚子拉得太厉害呢,也得赶紧停药哦。毕竟啊,咱们的目的是让身体舒服起来,而不是搞破坏嘛!”

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疑惑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开口就问:“仙师啊,我这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您得给我指点迷津。您说这有人得病才两三天,脉象弱得像蚊子叫,既没太阳病的症状,也不是柴胡证,可这人就是烦躁得不行,心口窝还硬邦邦的,这到底是咋回事?该咋整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小弟子求知若渴的模样,便捋了捋长髯,悠悠地说道:“哈哈,你这问题问得好,也是时候让你见识见识中医的奥妙了。这人啊,得病两三天,脉弱无神,说明正气不足,邪气也不嚣张,正处在僵持阶段。既没有太阳病的恶寒发热,也不是柴胡证的往来寒热,那就得考虑是不是腑气不通,郁热内扰了。烦躁、心下硬,这不就是肚子里有货下不去,憋得慌嘛!”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这样!那咱得咋办呢?”

仙师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别急,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对症下药。这时候,虽然病人还能吃点饭,但咱不能大意,得用小承气汤,轻轻地、缓缓地给他通通气,让肚子舒服点。就像给车胎慢慢打气,别一下子打爆了。这个小承气汤啊,就是大黄、厚朴、枳实这三味药的组合,简单却威力无穷。”

“大黄?厚朴?枳实?”小弟子念叨着,一脸好奇。

“没错!”仙师一拍大腿,兴奋起来,“大黄呢,那可是将军之药,攻下积滞,清热泻火,就像一员猛将,直捣黄龙;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它就像是那个在后面摇旗呐喊的军师,给大黄加油打气;枳实呢,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它就像是先锋官,开路先锋,为大黄扫清障碍。这三员大将联手,那效果,杠杠的!”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连忙追问:“那具体怎么做这个汤呢?”

仙师清了清嗓子,说道:“听好了,大黄四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0克,记住,古代一两约等于现代5克哦),得用酒洗一洗,这样药性更温和;厚朴二两(10克),炙过之后去皮,这样就没有那股子冲鼻的味道了;枳实三枚(大约也是15克左右,这个嘛,得看大小,大约就是成人三个手指并拢那么粗),也得炙一下。把这三味药用四升水(大约就是现在的4000毫升)煮,煮到最后剩下一升二合(大约就是现在的240毫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如果喝了第一次就拉了,那就别喝第二次了,说明药到病除;如果没拉,那就继续喝,直到肚子舒服为止。”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心里那个佩服啊,简直是五体投地。

“不过啊,”仙师话锋一转,“这还没完呢。要是这病拖到了第六天,咱们就得加大火力,上大承气汤了。为啥?因为这时候肚子里的货可能已经干结得更厉害了,得用更强的攻下药才行。大承气汤就是在小承气汤的基础上,加上了芒硝。芒硝啊,那可是软坚散结的高手,能把那些硬邦邦的东西给软化掉,然后再通过大黄的攻下作用,一鼓作气,排出体外。”

“哇,这么神奇!”小弟子惊呼,“那具体怎么做这个大承气汤呢?”

仙师耐心解释道:“大黄还是四两(20克),厚朴加到半斤(25克),枳实五枚(大约25克),再加上芒硝三合(大约15克)。先把厚朴、枳实用一斗水(大约就是现在的毫升)煮,煮到剩下一半(五升),再把大黄加进去,继续煮,煮到最后剩下两升(400毫升),去掉药渣,最后把芒硝加进去,稍微煮一下,一两沸就行,别煮久了,不然药效就没了。也是分两次温服,拉了就别再喝了。”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是要跳起来欢呼:“中医真是太神奇了!仙师,您真是我的偶像!”

仙师哈哈大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说道:“中医啊,博大精深,我这也只是皮毛而已。要想学好中医,你得下苦功夫,多读经典,多临床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

小弟子连连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中医,将来也能像仙师一样,妙手回春,救死扶伤。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这位小弟子啊,虽然聪明,但也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刨根问底。这不,他又问上了:“仙师啊,您说这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的,万一用错了咋办?比如那病人虽然六七天没大便了,但小便还挺多,这时候能不能用大承气汤啊?”

仙师一听,心里暗暗点头,这小弟子果然是个有心人啊。于是便耐心解释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病人六七天没大便了,但小便还挺多,这说明他体内的津液还没伤得太厉害。这时候,虽然大便可能比较硬,但可能只是头一段硬,后面还是软的。这时候如果用大承气汤强攻,很可能会把后面的软便也给攻下来了,导致病人拉肚子,伤了正气。所以啊,这时候咱们还是得用小承气汤,轻轻地、缓缓地给他通通气,等小便少了,大便完全干结了,再用大承气汤也不迟。”

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仿佛世界末日就差一个答案就能拯救了。他挠挠头,眨巴着那双充满疑惑的大眼睛,问道:“仙师啊,我这有个问题想请教您。要是有人伤寒了六七天,眼睛看起来迷迷糊糊的,眼球转动都不灵活,而且呢,既没有表证(比如恶寒、发热这些在体表的症状),也没有里证(比如腹痛、便秘这些在身体内部的症状),这该咋整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问题还挺刁钻。但他老人家毕竟见多识广,医术高超,于是捋了捋长须,微微一笑,说道:“哦,这事儿啊,简单!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要是再加上大便不通畅,身体还微微发热,那就是实热在里了,得赶紧泻下,用大承气汤就对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仿佛找到了宝藏一般:“大承气汤?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那……这方子怎么配呢?”

张仲景仙师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大承气汤啊,需要大黄四两(按现代换算就是20克,记住啊,古代一两大约等于现代5克)、厚朴半斤(也就是25克,去皮后炙烤)、枳实五枚(炙烤后使用,具体重量嘛,因为枳实大小不一,咱们就按照常规剂量来算,大约50克吧)、芒硝三合(这个嘛,大约15克,差不多就是一小碗的量)。”

小弟子一听,头有点大:“这么多药材,怎么煮啊?”

张仲景仙师耐心解释道:“别急,听我一步步来。首先呢,你把厚朴和大黄这两味药材洗干净,然后放到锅里,加上一斗水(大约就是现在的10升水),先煮这两味。煮啊煮,煮到水只剩下一半,也就是五升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

“然后呢?”小弟子迫不及待地问。

“然后啊,再把大黄加进去,继续煮。煮到水只剩下两升的时候,再把大黄的药渣捞出来。”张仲景仙师不紧不慢地说。

“哦,然后呢?”小弟子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后啊,再把芒硝加进去,稍微用小火煮一两沸,就可以关火啦!”张仲景仙师说完,还不忘补充一句,“记住啊,这药要分两次喝,要是喝完第一次就拉肚子了,那第二次就不用喝了。”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大承气汤还真是个宝贝啊!那……这些药材都有啥作用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开始逐一介绍:“大黄啊,那可是个猛将,能清热泻火,通肠润燥,把体内的实热给清除出去。厚朴呢,它能行气消胀,让肠道里的气通顺起来。枳实啊,也是个行气的好手,它能帮助厚朴把肠道里的气推得更远。至于芒硝嘛,它就像个润滑剂,能让大便更顺畅地排出去。”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点头称赞:“厉害!厉害!那……这方子为啥叫大承气汤呢?”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这个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承啊,就是承接、承受的意思。大承气汤呢,就是能承接大量的气,让这些气都顺着肠道排出去。你想啊,肠道里的气多了,是不是就会觉得肚子胀胀的?这时候喝上一碗大承气汤,那些气就都被赶跑了,肚子自然就舒服多了。所以啊,这方子就叫大承气汤啦!”

小弟子一听,哈哈大笑:“原来如此!这方子名字还挺有趣的!那……仙师啊,这方子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当然有啦!首先啊,这方子可是个猛药,不能随便喝。要是身体里没有实热,喝了可能会伤身体的。所以啊,一定要在有实热的情况下才能喝。其次呢,这方子里的药材都是寒性的,喝了可能会伤脾胃。所以啊,要是脾胃不好的人,喝了可能会拉肚子拉得厉害。这时候呢,就要赶紧停药,找大夫看看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