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十四)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若渴的样子,说:“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就像那肚子里揣了个大西瓜,不问出来就憋得慌。您知道那趺阳脉要是微而弦,按道理说应该会腹满对吧?可要是肚子不满呢,就肯定会大便不通畅,还两肋巴骨那儿疼得厉害,这说是虚寒闹的。那咱中医里头,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搞定这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动了真格了,便捋了捋长胡子,一脸仙风道骨地说:“你问对人啦!这事儿啊,咱们的老祖宗早就给咱指了条明路。趺阳脉要是微而弦,本该腹满却不满,大便难,两胠疼痛,那就是虚寒在作祟。这时候啊,咱们得温补起来,用什么药呢?吴茱萸汤!这可是个宝贝疙瘩。”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吴茱萸汤?听着就好厉害的样子!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咋配的,有啥讲究?”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开始娓娓道来:“这吴茱萸汤啊,简单说就是四味药: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咱们按照古时候的计量,吴茱萸得用上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片,大枣十二个劈开。不过啊,咱们现在不用古时候那套计量单位了,为了方便,咱们就把一两算作5克吧。这样一来,吴茱萸大约是50克(一升换算成现代重量约为50克,这里为便于理解,采用此近似值,实际使用时需根据药材质量和煎药器具调整),人参15克,生姜30克,大枣嘛,你就挑十二个肥嘟嘟的,洗干净劈开就行。”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点头,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药汤的香味。师傅接着说道:“这四味药啊,那可不是随便凑在一起的。吴茱萸,这家伙可是个暖胃散寒的高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把胃里的寒气烧得无影无踪。人参呢,大补元气,增强体力,就像是给你身体加了个超级充电宝,让你精力充沛。生姜,温中止呕,还能帮助吴茱萸把寒气往外赶,就像是给身体请了个清洁工。大枣呢,甘甜入脾,既能调和药性,又能给你补充点糖分,甜甜蜜蜜的,让你喝药也能喝出幸福感。”

“哎呀妈呀,这方子也太神奇了吧!”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药材在自己身体里大展身手,打败虚寒的场景。

张仲景仙师看他那副样子,忍不住笑了:“别急,还没完呢。咱们把这四味药放到锅里,加上七升水,注意啊,这里的七升水也得换算一下,大概就是现在的1400毫升左右。然后,咱们开小火慢炖,就像炖肉那样,耐心等着。等水熬得只剩下一半,也就是大约280毫升的时候,咱们就把药渣滤掉,剩下的药汤就是咱们的宝贝了。”

“喝的时候呢,记得要温服,别烫着也别凉了,每次喝个七分之一,也就是大约40毫升,一天喝三次。这样,连续喝几天,保证你那些虚寒症状跑得无影无踪,大便顺畅得跟滑滑梯似的,两肋巴骨再也不疼了。”

小弟子听得哈哈大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病愈后活蹦乱跳的样子。不过,他转念一想,又问:“师父,这方子虽然好,但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啊?”

张仲景仙师赞许地点点头:“问得好!这吴茱萸啊,虽然是个暖胃的好手,但它味道有点冲,有的人喝了可能会觉得不舒服。所以啊,要是喝了之后胃不舒服或者上火了,就得赶紧停药,或者来找我调整方子。还有啊,这方子主要是治虚寒的,你要是热性体质或者正在上火,那就别凑热闹了,免得火上浇油。”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心里头对师傅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他心想:“这中医可真是博大精深啊,一个简单的方子就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看来,我以后得更加努力学习,才能成为像师傅这样厉害的人。”

张仲景仙师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子,中医这条路啊,长着呢,也深着呢。你得慢慢走,细细品,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奥妙。不过啊,只要你肯下功夫,总有一天,你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医家。”

小弟子一听这话,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师父,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中医界的扛把子!”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话,差点没笑喷出来:“扛把子?你这小子,还真是语出惊人。不过啊,有这个心就好,咱们中医啊,就需要你这种有朝气、有理想的年轻人。”

小弟子,手持竹简,一脸困惑,自言自语道:哎呀妈呀,这古书上的文字,咋就这么让人头大呢?什么“阳明风冷,谷气不行”,听着就像是外星语啊!不行,我得找个高人问问,不然这脑袋里的问号都能绕地球三圈了!

这时,仙风道骨、蓄着长须的张仲景仙师缓缓步入,面带慈祥微笑。

小弟子眼睛一亮,飞奔上前,鞠躬行礼:仙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弟子有一事不明,求仙师指点迷津!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须,笑眯眯地问:哦?何事让吾徒如此困扰?说来听听。

小弟子恭敬递上竹简:就是这段文字,弟子实在不解其意。说的是“夫病人腹痛绕脐,此为阳明风冷,谷气不行”,这到底是啥意思呢?

张仲景仙师接过竹简,轻轻摇头晃脑:哈哈,这事儿啊,且听我细细道来。咱们中医讲究阴阳五行,人体里有好多条经络,其中阳明经啊,就像是身体里的高速公路,负责运输“气血粮食”到全身各处。

小弟子眼睛瞪得圆圆的:哦~那“阳明风冷”是不是就像高速公路上突然刮起了寒风,把货车都给冻住了?

张仲景仙师大笑:正是如此!形象生动!阳明经要是受了寒,就像高速公路封路了,气血运行不畅,食物(谷气)也就堵在路上,没法顺利到达目的地了。

小弟子恍然大悟:哦~那“腹痛绕脐”就是因为这些“气血粮食”堵在肚脐周围,开始抗议了?

张仲景仙师点头道:对头!想象一下,你肚子饿了,点了一堆外卖,结果送餐小哥在路上被风雪困住了,你是不是得急得团团转,肚子疼啊?

小弟子笑得前仰后合:哈哈,仙师您这比喻太逗了!那“谷气不行”除了肚子疼,还有啥后果呢?

张仲景仙师收起笑容,变得严肃:后果可不少呢。谷气是脾胃消化吸收后产生的营养物质,它们得通过阳明经输送到全身,滋养五脏六腑。要是堵了,身体各部位就得挨饿,功能就会下降。

小弟子抹泪道:可怜的身体啊,还得饿肚子!

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更糟糕的是,如果这时候医生误判,以为病人是吃多了不消化,给开了泻药(反下之),那就糟糕了!

小弟子惊讶道:为啥?这不是帮肚子清空,让气血流通更快吗?

张仲景仙师摇头道:非也非也。本来阳明经就冷,气血流通不畅,再用泻药,就像是在冰天雪地里强行开车,车(气血)不仅动不了,还可能因为猛踩油门(泻药刺激)而失控,冲出路基!

小弟子紧张道:冲出路基?那不就是说,气血会乱跑,身体更乱套了?

张仲景仙师赞许地点头:聪明!气血乱跑,可能会淤积在某些地方,比如肝胆,时间一长,胆汁排泄不畅,皮肤就会发黄,这就是所谓的“后必发黄”。

小弟子长叹一口气:原来如此,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可这样一来,病人不是更遭罪了?

张仲景仙师微笑道:所以啊,我们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绝对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找到病根儿。就像侦探破案,得抽丝剥茧,才能真相大白。

小弟子兴奋道:那仙师,您有没有什么妙方,能对付这种“阳明风冷,谷气不行”的情况呢?

张仲景仙师神秘一笑:当然有啦!不过,秘方可不能随便泄露哦。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日常保健的小窍门,比如注意保暖,别让肚子受凉;饮食均衡,别吃生冷硬的东西;还有,多揉揉肚子,促进气血流通,就像给阳明经这条高速公路做做保养,让它畅通无阻。

有一天,咱们的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出了一个深奥的问题:“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想请您给解答一下。就是那个趺阳脉啊,它要是微微的那么一颤,还带着点儿弦音,书上说这种情况下,肚子应该会胀得跟个小皮球似的。可要是肚子不争气,偏偏不胀,那又该咋整呢?对了,还会出现大便不畅,两边肋骨下面疼得跟有人拿小锤子敲似的。这种情况下,咱们得用什么方子来搞定它呢?”

咱们这位张仲景仙师啊,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乐呵,心想:“这小子,倒是挺会找难题的嘛!”于是,仙师捋了捋他那长长的白胡子,慢悠悠地说:“小家伙,你这问题问得好!趺阳脉微而弦,确实按照常理,肚子该是鼓鼓的,像装了个小西瓜。但如果它不按常理出牌,肚子不胀,那你就得留意了,八成是大便不通畅,跟便秘似的,还有那两肋下面,疼得你直哼哼。这啊,是典型的虚寒表现,得赶紧给它暖暖身子,用什么呢?吴茱萸汤最合适不过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吴茱萸汤?听起来好神秘的样子,师傅,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的,还有这些药材都是干啥的?”

仙师一看小弟子这求知若渴的样子,心里头那叫一个满意,于是开始娓娓道来:“吴茱萸汤啊,这方子简单又实用,就四味药。首先呢,是吴茱萸,这可是主角,得用上足足一升,换算成咱们现在的计量单位,那就是50克哦!这吴茱萸啊,就像是个暖宝宝,专门负责给你的身体驱寒暖胃,特别是对付那种从里到外的虚寒,它可是高手中的高手。”

“然后呢,是人参,咱们得用上三两,换算过来就是15克。人参啊,那可是大补之物,能补气养血,让你的身体从虚弱中恢复过来,就像是给身体加油充电,让你精神满满,活力四射!”

“接下来是生姜,得用上六两,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30克。生姜啊,大家都知道,驱寒暖胃那是一绝,它就像是厨房里的小能手,既能调味,又能治病,对付这虚寒之症,它也是功不可没。”

“最后啊,是几颗甜甜的大枣,要寸二枚,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10颗左右。大枣啊,它就像是自然界的甜蜜使者,不仅能调和药性,还能补脾胃,让你的身体从内到外都感受到温暖和滋润。”

小弟子一听,眼睛都直了:“哇,这方子听起来好厉害啊!那具体怎么做呢?是不是得跟炖肉似的,小火慢炖?”

仙师一听,哈哈大笑:“你这小子,还挺会联想。没错,做法确实挺简单,就像炖个养生汤似的。把这四味药材一股脑儿地扔进锅里,加上七升水,对,就是咱们平时说的七瓶矿泉水那么多。然后啊,开小火慢慢熬,熬到只剩下两升汤水,就像是把精华都浓缩到了一起。这时候,把药渣子过滤掉,剩下的汤水,分三次喝,每次喝个七合,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七小碗,一天喝三次,保证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乐得直拍手:“师傅,您真是太厉害了!这方子听起来既简单又实用,以后我也能当小神医了!”

仙师看着小弟子那兴奋的样子,心里头也是美滋滋的,不过他还是不忘提醒一句:“小家伙,可别高兴得太早。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这吴茱萸汤啊,虽然好用,但也得对症下药。你得先学会望闻问切,准确判断病情,才能用好这方子。”

小弟子一听,连忙点头:“师傅,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争取早日成为像您一样厉害的神医!”

说到这里啊,咱们再来聊聊这吴茱萸汤里的药材,看看它们到底有啥神奇之处。

首先是吴茱萸,这家伙啊,可是个暖胃驱寒的高手。它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不仅能散寒止痛,还能降逆止呕,对于那种胃寒引起的胃痛、呕吐等症状,那可是手到擒来。就像是个小太阳,把你的胃照得暖洋洋的,让那些寒气都无处遁形。

然后是人参,这可是个补气养血的大咖。它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就像是给你的身体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让你的身体从虚弱中恢复过来,变得强壮有力。

接下来是生姜,这家伙啊,可是个驱寒暖胃的小能手。它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就像是厨房里的调味神器,既能调味,又能治病,对于那种胃寒引起的胃痛、呕吐等症状,它也是功不可没。

最后是大枣,这甜甜的家伙啊,可是个调和药性的好帮手。它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就像是自然界的甜蜜使者,不仅能调和药性,还能补脾胃,让你的身体从内到外都感受到温暖和滋润。

这四种药材啊,就像是四个好朋友,一起努力,共同对抗那虚寒之症。它们相互配合,既能驱寒暖胃,又能补气养血,还能调和药性,让你的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72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