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十七)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一个满脸疑惑的小弟子跑来找他的师父张仲景仙师,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就像一只发现了新大陆的小猫咪。他张口就问:“师父啊,我想知道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发汗之后呢,脉变得浮弦,还烦渴得要命,这该咋整?有啥秘方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徒弟真是求知若渴啊,于是慢悠悠地说:“嘿,小家伙,太阳病发汗后,脉浮弦,这脉象就像一根紧绷的琴弦,轻轻一摸就能感觉到它在跳动。浮呢,就是说这脉象在皮肤表面就能摸到;弦呢,就是说这脉象摸起来像琴弦一样紧绷绷的。这脉象啊,一般表示人体里有邪气在作祟,正气跟邪气在打架呢。还有就是烦渴难耐?这事儿简单,五苓散来搞定!”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五苓散?这名字听起来挺神秘啊,师父快说说,这方子到底是咋回事?”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胡子,开始娓娓道来:“五苓散啊,那可是咱中医里的宝贝疙瘩。方子里面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这五味药。听好了,咱们现在就来详细说说这方子怎么配,还有每味药的神奇功效!”

“首先啊,猪苓,这家伙可是个利尿高手,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湿给排出去。你想啊,这人烦渴,说不定就是身体里水湿太重,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到口腔呢。猪苓一去,水湿就乖乖听话了,尿量自然就多了,烦渴也就缓解了。换算成现代计量啊,猪苓得用个18克,差不多就是三两钱的样子。”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哇,原来猪苓这么厉害啊!那泽泻呢?”

“泽泻啊,这家伙也是个利水消肿的行家。它不仅能帮猪苓一起把水湿排出去,还能防止水湿再次积聚。你想啊,如果身体里水湿老是排不出去,那不得肿成个大水袋子嘛!泽泻就能防止这事儿发生。它得用个30克,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六钱。”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猪苓利水,泽泻消肿,记住了记住了!”

“接下来啊,咱们说说白术。白术啊,可是个健脾益气的能手。你想啊,这人得了病,脾胃肯定受影响,消化不好,营养吸收也差。白术一去,脾胃就舒服多了,气血也就充足了。这样一来,身体就有力气对抗病魔了。白术也得用个18克,跟猪苓一样多。”

小弟子听得眼睛直放光:“原来白术还能健脾啊!那茯苓呢?”

“茯苓啊,这家伙可是个多面手。它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宁心。你想啊,这人烦渴、脉浮弦,说不定就是心火旺盛,心神不宁呢。茯苓一去,心火就灭了,心神也就安定了。这样一来,烦渴、失眠这些症状就都能缓解了。茯苓也得用个18克,跟白术、猪苓一样。”

小弟子听得如痴如醉,嘴里不停地嘀咕着:“猪苓、泽泻、白术、茯苓,这四味药真是各有千秋啊!那桂枝呢?”

“桂枝啊,这家伙可是个温经通脉的高手。你想啊,这人脉浮弦,说不定就是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呢。桂枝一去,经络就通了,气血也就顺畅了。这样一来,身体就暖和多了,抵抗力也就增强了。桂枝得用个25克,也就是半两的样子。”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灯泡似的:“哇,桂枝还能温经通脉啊!师父,这五苓散真是太神奇了!”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神奇啥呀,这都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好了,现在方子说完了,咱们再来说说怎么配这方子吧。”

“你得把这五味药都捣成细末儿,就像磨豆腐似的。然后呢,用白开水和成药散,每次吃一小勺儿,就像咱们平时喝茶那样。一天得吃三次,还得多喝热水。这样一来,汗出得多了,病也就好了。记住啊,吃药期间得好好休息,别乱跑乱跳。”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记住了记住了!师父,这方子真是太棒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

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点点头:“嗯,好好学吧!中医这东西啊,得慢慢琢磨。等你琢磨透了,就会发现这里面真是奥妙无穷啊!”

小弟子一脸迷茫地跑来问:“师父啊,我听说伤寒病有的出汗后口渴,有的出汗后却不渴,这到底是咋回事儿?该咋治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说道:“这事儿啊,简单得很!伤寒汗出而渴,要是再加上小便不利,那就是五苓散的主场了。不过五苓散嘛,咱们之前已经聊过了,今儿就不在这儿啰嗦了。”

小弟子一听,急了:“师父,那汗出不渴的呢?总不能不管吧?”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说:“别急嘛,汗出不渴的,自有茯苓甘草汤来对付。”

说罢,仙师便挥毫泼墨,写下了茯苓甘草汤的方子: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然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这四味药,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就行了。”

“哦?就这么简单?”小弟子瞪大了眼睛。

“简单?哈哈,这你就不懂了吧!”张仲景仙师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模式。

“先说这茯苓啊,它可是个治水的高手!你想象一下,身体里要是有多余的水湿,就像身上穿了一件湿衣服,多难受啊!茯苓呢,就像一把大扫帚,把这些水湿都给扫出去。而且啊,它还能健脾,脾好了,水湿自然就不容易产生了。”

“桂枝呢,那可是个温阳的宝贝!你想啊,身体里的阳气要是不足,就像冬天里没有暖气,得多冷啊!桂枝就像一把小火炉,把阳气给烧起来,让身体暖和和的。这样一来,那些因为阳气不足而聚集的水湿,也就自然而然地散开了。”

“甘草嘛,咱们都知道,是个和事佬。它既能调和药性,又能补脾益气。你想啊,脾要是弱了,其他脏腑都得跟着倒霉。甘草就像个老好人,帮大家把关系都协调好,让身体里的脏腑都和谐共处。”

“最后说说这生姜,它可是个驱寒暖胃的好东西!你想啊,要是胃里进了寒气,得多难受啊!生姜就像一把小锤子,把这些寒气都给敲出去。而且啊,它还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咱们消化食物。”

“这四味药加在一起,那就是一个治水、温阳、调和、驱寒的超级战队!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对付那些因为伤寒而出汗不渴的病症。”

小弟子一听,眼睛都亮了:“师父,您这解释得太生动了!我都忍不住想给这方子点个赞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笑得更欢了:“哈哈,点赞就不必了,你要是能把这方子学好,用来治病救人,那就算是给我最大的回报了。”

说完,仙师又补充了一句:“对了,忘了告诉你,古代的一两大约相当于现代的5克。所以啊,你要是把这方子换算成现代的剂量,那就是茯苓10克、桂枝10克、甘草5克(炙)、生姜15克(切)。”

小弟子一听,连忙点头:“记住了记住了!师父您真是太好了!”

不过啊,咱们这位小弟子可是个爱动脑筋的家伙。他又问了一个问题:“师父啊,您说这伤寒汗出而渴和不渴,是不是跟身体里的津液有关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嗯,不错嘛!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确实啊,伤寒汗出而渴和不渴,跟身体里的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想啊,要是身体里的津液充足,那出汗后自然就不会觉得渴了。就像咱们喝水喝饱了,自然就不想再喝了。但是呢,要是身体里的津液不足,那出汗后就会觉得口干舌燥,想喝水了。这就像咱们好久没喝水了,一看到水就眼馋得很。”

“所以啊,治疗伤寒汗出而渴和不渴的病症,关键就在于调节身体里的津液平衡。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呢,就是用来干这个活的。”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师父您真是太高明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哈哈,高明谈不上,不过是个老中医罢了。你要是想学更多东西,那就得好好下功夫了。”

说完,仙师便挥了挥手,让小弟子下去了。小弟子呢,也是满心欢喜地离开了。

不过啊,咱们这位小弟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回去后,就开始琢磨起这茯苓甘草汤来了。他想啊:“这方子虽然简单,但是里面的药材可都是个顶个的好东西。要是能把它们的作用都发挥出来,那岂不是能治好更多的病了?”

于是啊,他便开始研究起这方子的各种变化来了。有时候呢,他会加点黄芪进去,增强一下补气的作用;有时候呢,他又会加点白术进去,加强一下健脾的功效。总之啊,他是把这方子玩得团团转。

小弟子一脸困惑地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这脑袋里装满了问号,就像被十万个为什么附体了一样。今儿个,我就挑个大个儿的问——要是有人中风了,还发着烧,烧了六七天都没退,心里头还烦躁得跟猫爪挠似的,这该怎么治呢?

张仲景仙师捋着长髯,微笑道:哈哈,你这小子,问题倒是挺有深度嘛!这事儿啊,咱们得从中医的角度来聊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还烦,这可是有点复杂了。这时候啊,如果他还口渴想喝水,但一喝就吐,这就叫“水逆”。遇到这种情况,咱们有一剂良方,名曰“五苓散”,那可是我的得意之作哦!

小弟子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五苓散?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神丹妙药!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又有啥神奇之处?

张仲景仙师,缓缓道来,语气中带着几分幽默:好,那我就给你细细道来。五苓散啊,就像是厨房里的大厨,各种药材搭配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哦不,是治愈疾病的良方!

首先,咱们得准备这些材料:猪苓18克(古代一两换算成现代5克,那就是三两六钱啦),泽泻30克(六两),白术18克(三两六钱),茯苓18克(三两六钱),桂枝12克(二两四钱)。看好了,这每一味药,可都不是吃素的!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师父,这些药材都是干啥的?听起来个个都是高手啊!

张仲景仙师,笑得更欢了:哈哈,你说得对!猪苓和泽泻,那可是利水消肿的高手,它们联手,就像是给身体里的水道疏通了一下,让多余的水分赶紧排出去,免得在体内捣乱。白术和茯苓呢,则是健脾益气的老搭档,它们能让脾胃这个“后勤部长”更加强壮,更好地运化水湿,不让水湿成为身体的负担。至于桂枝嘛,它可是温阳化气的暖宝宝,能让身体的阳气活跃起来,推动气血运行,这样一来,体内的寒气湿气自然就无处遁形了。

小弟子恍然大悟,拍手叫好:原来如此!师父,您这方子简直就是一场身体的“排水大作战”啊!那,这些药材是怎么变成五苓散的呢?

张仲景仙师,神秘一笑:问得好!这些药材啊,得先洗净晒干,然后细细地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匀。服用的时候,取适量用开水冲服就行。记住,这可不是喝咖啡,不用加糖加奶哦!

小弟子模仿喝咖啡的动作,引来一阵笑声:嘿嘿,师父,我这不是想着让药更好喝点嘛!不过话说回来,这五苓散真的那么灵吗?

张仲景仙师,正色道:灵不灵,得看对不对症。五苓散对付的就是那种体内水湿泛滥,阳气不振的情况。就像是一间潮湿阴暗的房间,你得先开窗通风,再除湿,房间才能变得明亮干燥。人的身体也是一样,五苓散就是那扇窗,那台除湿机,让身体恢复平衡,自然就不烦不燥,病痛也就随之而散了。

小弟子若有所思,突然灵光一闪:师父,那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五苓散就像是身体的“除湿神器”,专门对付那些“湿漉漉”的毛病?

张仲景仙师,大笑道:哈哈,你这比喻,真是绝了!没错,五苓散就是那个让身体告别“湿”意的超级英雄!不过啊,别忘了,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情各异,用药前最好还是找专业医生把把关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77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