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温病脉证并治(二)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小弟子挠了挠头,一脸疑惑地问张仲景仙师: 师父啊,我这脑袋里装满了问号,特别是关于那个秋温病,您知道嘛,一到秋天,我就怕得要命,生怕一不小心就“中招”了。听说您有独门秘籍,能不能给我透露透露,让我这心里也有个底儿?

张仲景仙师故作神秘地说道: 哎呀,你这小家伙,求知欲还挺旺盛的嘛!好吧,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我就带你走进“降温秘籍”,不过咱们得说好,听完之后,你得好好实践,别光说不练哦!

小弟子兴奋地直点头: 师父,您就放心吧!我保证,听完之后,我就是那个“降温小能手”!

张仲景仙师点头微笑道: 那咱们就开始吧!首先啊,这秋温病,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像是个调皮的小鬼,专门挑你身体虚弱的时候来捣乱。一旦中招,你就会觉得全身发热,像是被火烧一样;口渴得要命,喝水都不解渴;肚子里头还热得隐隐作痛,那感觉,就像是吃了十个辣椒再喝热水,啧啧,酸爽得很呐!

小弟子惊讶不已: 师父,您这形容得太生动了!那要是再严重点呢?

张仲景仙师一脸沉重: 再严重点?那可就更不得了了!你可能会拉肚子,拉出来的还是脓血,那场面,啧啧,想想都让人害怕。而且啊,你的脉象也会变得很奇怪,脉大但短涩,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突然堵车了一样,不顺畅。脉大呢,就像是河里的水流得很急很猛;而短涩呢,就像是水流突然遇到了石头,变得不顺畅了。放在人体上呢,脉大就说明你身体里的气血很旺盛,像是在打仗一样;而短涩就说明你身体里的气血运行不顺畅,可能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小弟子紧张地问道: 师父,那我岂不是完了?有没有什么救命的方子啊?

张仲景仙师得意地笑道: 别急,别急!我们准备好了“降温秘籍”。要是你有上述那些症状,特别是拉脓血的那种,那就得用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来救场了。

小弟子好奇地问: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听起来好高大上啊!这方子怎么配啊?

张仲景仙师详细讲解道: 听好了啊!这个方子需要地黄八两(换算成现代就是40克)、知母四两(20克)、黄连三两(15克)、阿胶一两(5克)。把这些药材放到一起,加上一斗水(大约10升吧,不过咱们在家做,可以适当减少水量),然后就像煮火锅一样,慢慢熬煮。等汤熬好了,把药渣过滤掉,剩下的汤药,你分三次喝,一天之内喝完,保证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再次惊讶地问: 师父,这方子这么神奇吗?那要是没拉脓血呢?

张仲景仙师轻松笑道: 要是没拉脓血啊,那就简单多了!直接用白虎汤就行。

小弟子又好奇地问: 白虎汤?听起来好威风啊!这方子怎么配啊?

张仲景仙师又详细讲解道: 白虎汤需要知母六两(30克)、石膏一斤(50克)、炙甘草二两(10克)、粳米六合(大约是现在的六把米)。同样地,把这些药材放到一起,加上一斗水(同样可以适当减少水量),然后煮啊煮,煮到米熟了,把药渣过滤掉,剩下的汤药,也是分三次喝,一天之内搞定!

小弟子若有所思道: 师父,我算是明白了!这秋温病啊,就像是个小恶魔,但只要咱们有仙师您的“降温秘籍”,就能轻松把它打败!

张仲景仙师点头微笑道: 没错,没错!

小弟子继续问: 对了,师父,这些方子有没有什么忌口啊?

张仲景仙师认真说道: 当然有啦!在服用这些方子的时候啊,你得注意忌口。比如啊,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辛辣的食物、不能吃油腻的食物等等。因为这些食物啊,都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小弟子满脸疑惑地跑来,好像脑袋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他眨巴着大眼睛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事儿,老想不明白了。您知道不,这冬温病要是找上门来,咱们得咋整啊?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让它立马退散?”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挺有求知欲的嘛!于是,他故作神秘,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病冬温啊,这事儿可大可小,不过别怕,有我在,啥妖魔鬼怪都得靠边站!冬温这病,它的邪气喜欢往下窜,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专门挑软柿子捏。所以啊,你会觉得身上热乎乎的,肚子还隐隐作痛,一直扯到小肚子那儿,就像是有人在里面打鼓。更绝的是,到了半夜,喉咙干得像沙漠,喝水都不解渴,那叫一个难受啊!”

小弟子一听,眼睛都瞪圆了,连忙追问:“那,那脉象呢?脉象怎么说?”

仙师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脉象啊,那可是个大学问。冬温病的脉象,沉得像海底的石头,但时不时又蹦跶一下,快得像兔子赛跑,这就叫‘脉沉实,时而大数’。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跟坐过山车似的,刺激得很?”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估计心里已经在嘀咕:“师父这是在说病呢,还是在讲相声呢?”

不过,仙师可没打算就此打住,他继续说道:“得了这冬温病啊,咱们有两大法宝,一个是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另一个是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的?别急,我这就给你细细道来。”

“先说这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吧,那可是个清热解毒的能手。你得准备石膏半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25克,记得要碎成小块,再用棉布包起来,免得它到处乱跑),黄连三两(也就是15克),黄芩四两(20克),甘草二两(10克)。把这四样宝贝一股脑儿扔进锅里,加上满满一斗水(大约就是现在的10升水),然后开大火煮,煮到水只剩下三升(大约3升)的时候,就可以关火啦。这时候,汤色金黄,香气扑鼻,你温温地喝上一升,一天喝三次,保证你药到病除,神清气爽!”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病愈后活蹦乱跳的样子。

“不过啊,要是这病拖得久了,六七天都不拉粑粑,那你就得换上另一剂猛药——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了。这方子里的药材,大黄四两(20克),黄芩三两(15克),地黄四两(20克),牡丹皮三两(15克)。同样的,把这些药材一股脑儿扔进锅里,不过这次得多加点水,一斗二升(大约12升),煮到只剩下两升(大约2升)的时候,就可以过滤掉药渣,分两次温服。记得哦,大便一通,立马停药,别贪杯,免得拉肚子拉得停不下来!”

张仲景仙师来了兴致,继续讲解:“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和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这两个方子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在治疗冬温病方面,可是有着不可小觑的功效。

就拿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来说吧,石膏能清热泻火,黄连和黄芩则能燥湿解毒,甘草则能调和药性,四药合用,既能清除体内的热毒,又不会过于寒凉伤胃,真是妙不可言。

而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呢,更是治疗便秘的利器。大黄能泻下通便,黄芩清热燥湿,地黄滋阴养血,牡丹皮则能活血化瘀。这四味药搭配起来,既能解决便秘的问题,又能兼顾身体的整体平衡,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一脸认真地凑近张仲景仙师,开口就问:“仙师啊,我这心里头啊,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想问问您。要是有人得了那种病,就是头啊疼得跟要裂开似的,脸呢,红得跟熟透的苹果一样,还发着高烧,手脚呢,跟抽筋了似的紧绷绷的,还有那脉象啊,又浮又弦,还嗖嗖地快,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得咋治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问题还挺全面,于是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你这小家伙,问题还真不少。这种情况啊,咱们老祖宗有说法,它叫‘风温’。你得这么想,风呢,它喜欢到处跑,温呢,就是热乎乎的,这俩家伙一勾搭,哎呀,人可不就遭殃了嘛!不过别怕,咱有招儿,一剂‘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保管让它们知难而退!”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哎呀妈呀,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超级英雄组合,每个药材都是一员大将啊!快说说,这方子咋配的?”

张仲景仙师瞧着弟子那一脸兴奋的模样,心里头也是乐不可支。他慢悠悠地捋了捋胡须,开始详细讲解起这个方子:“这方子啊,可是大有讲究。黄连三两,黄芩三两,这两味药如同两位内功深厚的老者,沉稳而有力。栀子呢,得来个十四枚,而且记得要劈开,这样才能让它那清热的功效尽情释放,犹如一位剑法凌厉的青年侠士。再加上牡丹三两,芍药三两,这两位则是医术高超的女侠,温柔中带着坚韧。你看,这五味药材,就像五位身怀绝技的高手,各自施展着不同的本领,共同为身体的健康护航。”

“古代这一两啊,咱们现在换算成5克,这样一来,黄连就是15克,黄芩也是15克,栀子嘛,大约是70克,牡丹15克,芍药也是15克。这下明白了吧?”

小弟子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连连点头:“明白了明白了,就像是给身体请了个豪华医疗团队,每个药材都是专家!”

“对对对,你的比喻确实很贴切。”张仲景仙师微笑着继续说道,“我们将这五味药材精心准备妥当后,就如同开始烹煮一锅美味的饭菜,将它们全部投入那六升特制的水中。这六升水可不是寻常之水,它是我们为身体精心准备的净化圣液。接下来,我们要用小火慢慢煎熬,直至仅剩下三升精华。这个过程,就如同在精心提炼一本绝世武功秘籍,需要极大的耐心,万万不可急躁。”

“熬好了之后,记得把药渣子给过滤掉,别让它们混进来捣乱。这剩下的三升药汤,你得分成三份,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升,就像是一日三餐,准时准点,这样身体才能吸收得最好。”

小弟子一听,哈哈大笑:“这方子,简直就是给身体的定制营养餐嘛!那脉象的事儿,您再给我细细说道说道呗,为啥风温病的脉象会是浮弦而数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也忍不住笑了:“你这小子,还真是求知若渴啊。脉象这事儿啊,咱们得这么想。浮呢,就像是水面上漂着的东西,轻轻一碰就能感觉到,这说明病邪啊,它还在体表晃悠呢,没往里钻太深。弦呢,就像是拉紧的琴弦,紧绷绷的,这说明身体里头啊,有股力量在跟病邪较劲呢。数呢,就是快,说明身体里的气血啊,正在加速奔跑,想赶紧把病邪赶走。所以啊,这浮弦而数的脉象,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呢!”

小弟子一听,眼睛更亮了:“原来如此,真是太神奇了!看来,咱们中医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啊!”

张仲景仙师看着弟子这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是啊,中医啊,就像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不过啊,光有理论可不行,还得多实践,多积累经验。就像你这次问的方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想真正掌握它的精髓,还得在临床上多摸索,多总结。”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师父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夫!”

张仲景仙师看着弟子这副信心满满的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样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57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