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伤暑脉证并治(一)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就像是在寻找夏日里那一抹最清凉的微风。他开口问道:“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问,就是想知道,如果一个人伤暑了,寸口脉变得弱弱的,嘴巴干得像沙漠里的仙人掌,汗水跟下雨似的哗哗流,眼神迷离得像喝了十瓶二锅头,还气短得仿佛下一秒就要和世界说拜拜,这种情况,咱们中医有啥好方子能救急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那个乐啊,这小子问题问得挺有水平嘛!于是故作深沉,清了清嗓子,悠悠地说:“哎呀,你这问题问得好!伤暑啊,那可是夏天里的小恶魔,专门找那些不注意防暑降温的小伙伴们的麻烦。你知道吗,伤暑啊,肺可是第一个遭殃的,因为肺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气袋子,负责给全身打气,一旦暑热来袭,元气受损,那寸口脉自然就弱得像被风吹过的小草了。口渴、汗出、神昏、气短,这些都是暑热伤肺的典型症状。”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在说:“师父,你快说,到底有啥灵丹妙药能对付这小恶魔?”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别急,别急,咱们中医可是有着千年传承的智慧结晶,对于这种小场面,自然有妙招。我们准备好了一个方子,那就是——竹叶石膏汤!这方子啊,简直就是夏日里的冰淇淋,清凉又解暑,还能帮你把身体的元气给补回来!”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竹叶石膏汤的制作方法。首先,你得准备好以下材料:

- 竹叶两把(想象一下,那翠绿的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自带一股清新的气息)

- 粳米半升(半升是多少呢?咱们换算一下,大概就是现在的25克左右吧,想象一下,白花花的米饭在锅里翻滚,香气四溢)

- 半夏半升(洗)(半夏这家伙,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可是化痰止咳的好手,记得要洗干净哦,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25克)

- 石膏一斤(哇塞,一斤可不少啊,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50克,不过别担心,石膏在这里可是用来清热的)

- 人参三两(人参啊,那可是大补之物,三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5克,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 麦门冬一升(麦门冬,听起来就像是个温柔的名字,一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50克,它能帮你润肺止咳)

- 甘草二两(炙)(甘草,中药里的和事佬,二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0克,炙过的甘草更是香甜可口)

准备好这些材料后,咱们就可以开始制作了。首先,你得找个大锅,装上满满一斗水(一斗水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10升吧,不过咱们做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毕竟咱家的锅可没那么大)。然后,先把除了粳米以外的所有材料都丢进去,大火煮开,转小火慢慢熬煮,直到水剩下六升左右(也就是现在的6000毫升左右吧)。

这时候,你得把锅里的渣滓给捞出来,就像是在挑选珍珠里的沙子一样,得仔细点儿。接着,再把那半升粳米倒进去,继续煮,直到米饭煮熟,汤也变得浓稠可口。这时候,竹叶石膏汤就算是做好了,香气扑鼻,仿佛能瞬间带走夏日的炎热。

喝的时候呢,你得温着喝,别急着一口闷,就像是在品尝一杯精心调制的咖啡一样,慢慢品味。一天喝个三次,每次喝个一升左右(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000毫升左右吧,不过咱们还是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毕竟每个人的胃口都不一样嘛)。

说到这里,小弟子已经听得入迷了,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在说:“师父,我这就去试试这个方子!”

张仲景仙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去吧,去吧,不过记得啊,这个方子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要是症状太严重,还是得赶紧去看医生哦。还有啊,夏天到了,大家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吃冷饮,这样才能身体棒棒的!”

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仿佛刚从知识的沙漠里跋涉而来,急需一口智慧的甘泉解渴。他眨巴着大眼睛,问道:“仙师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惑,就像夏天的蚊子一样嗡嗡嗡地绕个不停。您知道吗?如果有人伤暑了,发热得像被火烤,汗水流得跟下雨似的,渴得能把整个江湖都喝干,脉还浮得跟氢气球一样,大得跟大象腿一样,这该咋整呢?有没有啥神奇的方子能搞定这事儿?”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那笑声仿佛夏日里的一缕清风,瞬间吹散了小弟子心头的燥热。他捋了捋长髯,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说道:“哦,你说的这个啊,那可是中暍之症,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热伤风啦!别担心,我这儿有个方子,名叫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保证药到病除,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药神’级别的操作!”

小弟子一听,眼睛瞬间亮得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仿佛已经看到了患者服下药后,热症瞬间灰飞烟灭的美好画面。他迫不及待地问:“仙师,快说说,这方子到底是怎么个神奇法?咱们赶紧把它变成治病救人的超级武器吧!”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开始娓娓道来:“这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啊,可是个七味药的豪华阵容。首先,咱们得请出知母大人,这位可是清热润燥的高手,六两(换算成现代就是30克),那可是分量足足的,保证把体内的热火统统扑灭!”

“接下来,是石膏大将军,一斤(50克),对,你没听错,就是一斤!这家伙碎得跟沙子似的,还得用棉布给它包起来煮,为啥?因为它太厉害了,直接下锅怕把锅都给熔了!它可是清热泻火的猛将,专门对付那些嚣张跋扈的热邪。”

“然后呢,甘草二哥也不能少,二两(10克),炙过的,那叫一个香甜,既能调和药性,又能缓急止痛,就像是队伍里的和事佬,让大家和睦相处,共同战斗。”

“还有粳米六合(这里的六合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80毫升左右,但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近似看作30克干米煮熟后的量),这可是养胃生津的好东西,就像给身体准备的一碗清凉粥,让患者在炎炎夏日里也能感受到一丝丝温柔。”

“接下来,人参三两(15克),那可是大补元气的宝贝,就像给身体加了个满格的充电宝,让人精神焕发,战斗力爆表!”

“黄连三两(15克),这位可是苦寒清热的高手,专门对付那些顽固的热毒,就像是身体里的清道夫,把垃圾毒素一扫而光。”

“最后,阿胶二两(10克),这可是滋阴润燥的佳品,就像给身体涂上一层滋润的护肤品,让干燥的皮肤和脏腑都喝饱水,焕发新生。”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奇妙的中药探险之旅。他迫不及待地问:“仙师,那这些药材到底是怎么煮的呢?是不是得像炖肉那样,小火慢炖,才能炖出精华来?”

张仲景仙师又是一阵大笑,说道:“你这小子,倒是挺会联想。没错,煮药也是有讲究的。先把前面六味药材放进锅里,加上一斗水(大约相当于现代的2000毫升),然后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直到米熟了,汤也就成了。这时候,把药渣捞出来,再把阿胶放进去,等它慢慢融化,就像雪花落入温泉,一下子就化开了。最后,温温地服下一升(大约200毫升),一天喝三次,保证药到病除!”

说到脉象,张仲景仙师也变得严肃起来:“至于你说的脉浮而大,那可是中暍的典型脉象。脉浮,就像是水面上的浮萍,轻轻一碰就晃悠,说明热邪已经浮到了体表;脉大,就像是吹足了气的皮球,按下去又弹回来,说明体内的气血正跟热邪激烈搏斗呢。这时候,咱们就得赶紧出手,用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这剂猛药,给身体加把劲,把热邪一举歼灭!”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患者因为这剂神奇的方子而重获新生的画面。他忍不住感叹道:“仙师啊,您这方子简直就是中医界的核武器啊!以后谁要是再中暍了,咱们就用这方子,保证让他们药到病除,笑口常开!”

张仲景仙师听了,也是笑得合不拢嘴,他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说道:“小子啊,记住,学医之道在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用心去学,才能掌握更多的医术,造福更多的百姓。而这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也不过是众多方剂中的一朵小花罢了。未来,还有更多的中医奥秘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好奇心爆棚的小弟子,顶着个大太阳,也不知道是不是去找蝉蜕还是追蝴蝶去了,回来就一脸愁容地问师父:“师父啊,我这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就感觉不对劲儿了。要是有人伤暑了,汗也出了,但还是发烧,心里头跟揣了个小兔子似的烦躁得慌,说话声音都哑了,脉摸起来还浮数浮数的,这该咋整啊?有没有什么神奇药方救救急?”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心想:这小子,出去玩儿一圈还能整出这么多事儿来,行,那我就给你说道说道。于是,仙师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慢悠悠地说:“嘿,你小子这是想考验为师啊!伤暑之后,汗出而热不退,烦躁不安,声音嘶哑,脉象反而浮数,这可是肺里的津液被热邪给烤干了的表现。别怕,咱们有祖传的宝贝方子——百合地黄加牡蛎汤,专治这种不服输的暑热!”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师父,快说说,这方子咋配的?是不是跟变戏法似的,药材一混合,病就好了?”

仙师哈哈一笑,开始了他的“方剂讲解大会”:“好,那咱们就来细细扒一扒这个方子。首先,主角登场——百合七枚!想象一下,这百合啊,就像是纯洁无瑕的小仙女,专门来滋润你那被热邪伤害的肺。不过呢,咱们不能直接把小仙女扔锅里,得先用清水给她们洗个澡,泡上一宿。这一泡,嘿,第二天早上,你就能看见那些白沫沫浮起来了,那是百合身上的小脾气,咱们得给去掉,不然喝下去该生气了。”

“接下来,咱们请出第二位嘉宾——地黄汁一升!地黄啊,那可是地里的宝贝,滋阴补血一把好手。不过这次咱们不用它的块根,而是直接榨成汁,鲜亮亮的,就像是大自然的甘露,专门来补充你肺里流失的水分。记住,这地黄汁得等到最后才加入,不然早放了,热气一蒸,营养可就跑了。”

“最后,咱们还得加点硬货——牡蛎二两,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大约10克。牡蛎啊,那可是海里的瑰宝,重镇安神,还能收敛固涩,就像是给肺门上了一把锁,防止那些热邪再溜进来捣乱。”

“好了,材料备齐,咱们开始动手。先把洗好的百合和牡蛎放进锅里,加上两升泉水,也就是大约4瓶矿泉水的量。开小火慢炖,就像是在煲一锅爱的浓汤,煮到只剩下一升汤水,这时候,百合和牡蛎的精华就全都融进汤里了。然后,咱们把药渣过滤掉,留下那金黄色的汤汁,再把准备好的地黄汁倒进去,继续小火煮,直到汤汁浓缩到一升五合,大约就是两瓶矿泉水的量。这时候,咱们的百合地黄加牡蛎汤就大功告成了!”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师父,您这说的,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熬药,而是在调配一个神奇的魔法药剂啊!”

仙师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笑道:“没错,中医的方剂,就像是古老的魔法,每一味药都有它的使命和力量。不过,记住,再神奇的方子,也得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就像你这次,出去玩儿要注意防暑,不然,为师的药方再多,也不够你折腾的。”

说到脉诊,仙师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至于你说的脉浮数,那可是有讲究的。脉浮,就像是水面上漂浮的树叶,轻轻一碰就能感受到,这说明邪气还在体表,没有完全深入。而脉数,则是心跳加快,血液流动加速的表现,就像是跑步后气喘吁吁,说明体内有热。结合起来看,脉浮数就是热邪还在体表作祟,但已经让你感到不舒服了。这时候,咱们就得赶紧出手,用百合地黄加牡蛎汤来滋阴清热,安抚你那颗躁动不安的小心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9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