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二十五)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绝顶的小弟子,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一脸求知欲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恭敬地问道:“师父啊,弟子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想知道,如果一个人的趺阳脉(就是脚背上的那个脉啦)浮而涩,这浮呢表示胃气强,涩呢又说明小便频繁,这种情况下,应该用啥方剂来调理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问题问得挺有水平嘛,于是捋了捋长髯,面带微笑,慢悠悠地说:“哦,你问这个啊,趺阳脉浮而涩,浮是胃气旺盛的表现,涩则是小便次数多的迹象。这两者一结合,就像是胃和小便在玩‘你追我赶’的游戏,结果呢,大便就容易变得干燥坚硬,这在中医里叫‘脾约’。对付这种情况,咱们有个法宝,那就是麻子仁丸。”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麻子仁丸?听起来好像挺好吃的样子,师父,快给我讲讲怎么做的吧!”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说:“你这小子,就知道吃。不过,这麻子仁丸啊,不仅名字好听,效果也是杠杠的。来,我给你说说怎么做。”

于是,仙师就开始传授起了麻子仁丸的制作秘籍:

麻子仁丸制作秘籍

材料准备:

1. 麻子仁:二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100克,想象一下,就是两小碗满满的麻子仁哦)。麻子仁啊,那可是润肠通便的高手,吃了它,保证你的肠道像滑滑梯一样顺畅。

2. 芍药:半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25克,这可不少呢)。芍药啊,它可是个温柔的小姐姐,既能止痛,又能养血,还能帮你缓解紧张的情绪,让你的心情美美哒。

3. 枳实:半斤(也是25克)。枳实啊,它就像个勇敢的小战士,专门对付那些堆积在肠道里的垃圾,帮它们找到回家的路。

4. 大黄:一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50克,这可真是大手笔啊)。大黄啊,那可是中药界的‘通便神器’,不过呢,它可是个有点个性的家伙,得用对方法,不然可能会有点“火爆”。

5. 厚朴:一只(这里的‘一只’其实是指厚朴这种药材的一定量,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25克)。厚朴啊,它就像个温暖的大哥哥,能帮你缓解腹胀,让你的肚子舒服极了。

6. 杏仁:一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50克)。杏仁啊,它不仅是美味的零食,还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好帮手。

制作步骤:

1. 药材处理:先把这些药材都洗得干干净净的,特别是杏仁,得把皮和尖去掉,不然吃起来可就不那么美味了。

2. 混合捣碎:然后啊,把这些药材都放到一个大碗里,用你的小拳头或者找个趁手的工具,把它们捣碎成细末,就像做肉丸前的准备工作一样。

3. 加蜜成丸:接着啊,加入适量的蜂蜜,就像给药材们穿上了一层甜甜的外衣,然后用手或者工具把它们搓成一个个像梧桐子大小的小丸子。这可得有点耐心哦,不然搓出来的丸子大小不一,可就不好看了。

4. 存储服用:最后啊,把这些小丸子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随吃随取。每次吃的时候,就拿出十丸来,用温开水送服,一天吃三次。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效果不太明显,但是别急,慢慢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松了。

小弟子听得是津津有味,时不时还发出“哇”“哦”的惊叹声。等仙师讲完了,他迫不及待地问道:“师父啊,那这些药材都是干啥用的呢?为啥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治便秘呢?”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且听我细细道来。”

药材功效大揭秘:

1. 麻子仁:前面说了,它是润肠通便的高手。它里面含有的油脂啊,就像给肠道涂了一层润滑油,让大便能够顺利地滑出来。

2. 芍药:这个温柔的小姐姐啊,不仅能止痛养血,还能帮你缓解因为便秘而引起的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3. 枳实:这个小战士啊,它可是个行气的高手。它能推动肠道里的气体和废物一起往前走,防止它们在肠道里滞留太久。

4. 大黄:这个通便神器啊,它可是有点个性的。它里面的成分能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排便速度。但是啊,用多了可能会拉肚子哦,所以得适量。

5. 厚朴:这个温暖的大哥哥啊,它能帮你缓解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它里面的成分能放松肠道平滑肌,让肠道变得更加宽敞舒适。

6. 杏仁:这个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好帮手啊,它里面的油脂和纤维素也能帮助肠道排便。而且啊,它还能让你的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腻哦。

小弟子听完之后,连连点头,说:“师父啊,您真是太厉害了!这麻子仁丸不仅能治便秘,还能有这么多好处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那当然啦。中医啊,讲究的就是个整体调理。你看这些药材啊,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但是组合在一起呢,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来。所以啊,学中医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哦。”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问:“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想问问您,要是有人得了太阳病两天了,发了汗还是不见好,反而烧得跟蒸笼里的馒头似的,热腾腾的,这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救救急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挺会形容,蒸笼里的馒头,这比喻也是绝了!不过咱们可是正经八百的中医传承者,得拿出点真本事来。于是,他故作高深地说:“哦?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此乃阳明之证也!要解此症,非调胃承气汤莫属矣!”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调胃承气汤?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用?”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胡子,开始娓娓道来:“调胃承气汤啊,那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贝。方子简单,就三味药:炙甘草、芒硝、大黄。不过,简单归简单,这药效可一点都不含糊。”

“先说这炙甘草吧,它可是个多面手,既能补脾益气,又能缓急止痛,还能调和诸药。在这里呢,它就像是个和事佬,帮大家伙儿把关系捋顺了,让药性能够更加和谐地发挥作用。不过,咱们得注意,这里的炙甘草可是炙过的,炙过之后呢,它的药性就更温和了,不会像生甘草那么冲。”

“再来说说这芒硝,嘿,这家伙可厉害了,它可是个清热泻火的高手,能把体内的热毒给一股脑儿地赶出去。而且啊,它还有个特别的本领,就是能软化硬结,你要是便秘啥的,用上它,保证畅通无阻。不过呢,这芒硝可不能久煮,得最后放,不然药效就跑了。”

“最后就是大黄了,这家伙可是个猛将,攻下积滞、泻火解毒那是它的拿手好戏。不过呢,咱们用在这里的大黄可是经过酒洗的,酒洗之后呢,它的药性就更加活泼了,能更好地发挥泻下的作用。而且啊,这大黄跟炙甘草、芒硝搭配起来,那效果更是杠杠的,简直就是清热泻火、调理肠胃的黄金搭档。”

“至于这制配方法嘛,也挺简单的。咱们先把炙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加上三升水(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就是六瓶矿泉水的量),然后开火煮。煮到水剩下一升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两瓶矿泉水的量),就把药渣捞出来,把芒硝加进去。这时候呢,火得调小点儿,微火就行,让芒硝慢慢融化,再煮个一两沸,就好啦。记住啊,这汤药得趁热喝,一口气喝完,这样才能更好地调理胃气。”

小弟子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师父啊,您这一番讲解,可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不过呢,我还是有个疑问,这方子里的药材用量是多少啊?还有啊,这些药材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小子还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啊!不过呢,既然是师父,那就得耐心解答。于是张仲景仙师便说:“这方子里的药材用量啊,炙甘草是二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0克),芒硝是半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25克),大黄是四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20克)。至于它们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嘛,那就得说说中医的理论了。”

“中医啊,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你看这太阳病,本来是表证,应该发汗解表才对。但要是发汗发过了头,或者发汗不得法,那热邪就可能趁机往里走,走到阳明经去了。阳明经啊,那可是多气多血的经络,热邪一到那里,就像鱼儿得水一样,开始兴风作浪了。所以啊,这时候咱们就得用调胃承气汤来清热泻火、调理肠胃。”

“这方子里的炙甘草呢,就像是个温柔的母亲,用它的甘味来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大黄呢,就像是个勇猛的战士,用它的苦味和寒性来攻下积滞、泻火解毒。芒硝呢,就像是个灵活的助手,用它的咸味和寒性来清热泻火、软化硬结。它们三个搭配起来啊,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团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把体内的热邪给赶出去。”

“而且啊,这调胃承气汤还有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它能调理肠胃。你看现在的人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又不规律,肠胃问题那是层出不穷啊。用上这调胃承气汤呢,就能让肠胃变得通顺起来,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问道:“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疑问,就像那猫爪子挠心似的,不问出来我今晚怕是连饭都吃不下去了。您说说,伤寒吐了之后,肚子胀得跟个皮球似的,这时候该咋整呢?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救急啊?”

张仲景仙师一看这小家伙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就笑着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说:“哎呀,你这问题问得好!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便是也。这调胃承气汤啊,那可是咱们中医界的‘消胀神器’,专治各种不服!”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连忙追问:“师父,那这调胃承气汤到底是怎么个做法?材料都有哪些?比例咋配?快给我细细道来!”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这调胃承气汤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材料就三样:甘草、芒硝、大黄。比例嘛,按照古法,甘草二两(咱们现在为了方便,一两就当5克来算,那就是10克甘草啦),芒硝半斤(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25克),大黄四两(也就是20克)。怎么样,这配料听起来是不是很豪华?”

小弟子一听,嘴巴张得老大,都能塞进去一个鸡蛋了:“师父,这么多芒硝,不会把人吃成‘盐罐子’吧?”

我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脑袋:“傻小子,这芒硝啊,可不是咱们做饭用的盐。它可是中药里的‘清道夫’,能清热泻火,润燥软坚。对于你这肚子胀得跟孕妇似的症状,芒硝可是功不可没啊!不过呢,用量虽大,但咱们这可是遵医嘱,别担心,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道:“那甘草和大黄呢?它们又起啥作用?”

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甘草啊,可是中药里的‘和事佬’,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这调胃承气汤里,它就像是那温柔的妈妈,既能安抚大黄的烈性,又能帮芒硝更好地发挥作用。至于大黄嘛,那可是中药里的‘猛将’,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对于你这肚子里的积食和胀气,大黄就像是一把利剑,直插病灶,斩草除根!”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点头:“师父,您这说得也太生动形象了吧!那我赶紧记下来,以后也好给别人显摆显摆。”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接着说道:“别急,还没完呢。这调胃承气汤的做法,也是很有讲究的。咱们先把甘草和大黄这两味药,用水三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就是六斤水啦)煮。注意啊,这火候得掌握好,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炖煮,直到煮剩下一升药液为止。这时候,把药渣过滤掉,再把芒硝加进去。芒硝这家伙可不耐煮,一加进去就得赶紧用微火再煮个一两沸,赶紧关火,不然药效就跑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嘴问道:“师父,那这一锅药汤,得咋喝啊?是一次性喝完,还是分几次喝?”

张仲景仙师摸了摸下巴,一本正经地说:“这调胃承气汤啊,得温顿服之。也就是说,等药汤稍微凉一点,不那么烫嘴了,就一口气全喝下去。这样药效才能发挥得最好。当然了,喝之前最好先深吸一口气,做好心理准备,毕竟这药味道可不咋地。”

小弟子一听,脸色都变了:“师父,这……这药不会很苦吧?”

张仲景仙师嘿嘿一笑:“苦是肯定的啦,但良药苦口嘛。你想想,这药喝下去,肚子里的胀气立马就消了,多值啊!再说了,你要是实在喝不下去,为师可以给你准备点蜜饯甜枣啥的,喝完药赶紧含一颗,压压苦味。”

小弟子一听有甜枣吃,眼睛又亮了起来:“嘿嘿,师父您真是体贴入微啊!那我这就去准备药材,今晚就开煮这调胃承气汤!”

张仲景仙师看着他兴冲冲的背影,忍不住摇了摇头,心中暗笑:“这小子,还真是容易满足啊。不过话说回来,这调胃承气汤啊,还真是治疗伤寒吐后腹胀满的良药。只要药材配比得当,火候掌握得好,喝下去保证让你药到病除,肚子立马舒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8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