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热病脉证并治(二)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满脸疑惑地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道:“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知道吗?就是那种热得跟蒸笼里的包子似的,肚子里疼得跟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还不能按,一按就更疼;想弯个腰吧,跟被念了紧箍咒一样难受;上厕所呢,比等唐僧取经回来还难;再把脉,哎哟,那脉跳得跟打鼓似的,又快又大……这到底是什么鬼情况?有没有啥神奇药方可以救救急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在说:“小样儿,这还难不倒我!”于是,他慢悠悠地捋了捋长髯,一本正经又不失幽默地回答:“哈哈,你这描述,简直是把病症说成了相声段子!不过呢,这事儿简单,你这是热邪跑到脾胃家串门儿,闹得不可开交了。别担心,咱有秘方——大黄厚朴甘草汤,专治这种不服管的热邪小妖精!”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哇塞,师父,快说说,这方子咋配的?是不是跟变魔术一样神奇?”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开始详细讲解起来:“这大黄厚朴甘草汤啊,配料简单,效果可不简单。大黄四两,厚朴六两,甘草三两。记住啊,这里的‘两’,咱们古人用的计量单位,换算到现在,大约就是一两等于5克。所以嘛,大黄就是20克,厚朴30克,甘草15克。看这方子,大黄是将军,负责冲锋陷阵,清热泻火;厚朴呢,像个和事佬,理气宽中,帮肚子里的气儿顺顺;甘草嘛,就是后勤部长,调和药性,让大家伙儿和谐共处。三味药,各司其职,团结一心,热邪自然就退散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科打诨:“师父,您这比喻太生动了!大黄是猛张飞,厚朴是诸葛亮,甘草就是那和稀泥的高手刘备,对吧?”

张仲景仙师被逗乐了,笑道:“哈哈,你这比喻,倒也贴切。不过咱们继续啊,怎么煎这药也有讲究。把这三味药材放进锅里,加水五升,也就是大约五瓶矿泉水的量,慢慢熬煮,直到剩下两升药水,也就是大约两瓶矿泉水的量。然后,分两次喝,每次喝一瓶的量。记住哦,要是喝完第一次,肚子咕噜咕噜叫,大便通畅了,那就别急着喝第二次,免得拉肚子拉得跟窜天猴似的。”

小弟子笑得前仰后合,边笑边记:“师父,您这医嘱,既专业又搞笑,我记住了!大黄厚朴甘草汤,清热理气又通便,喝一次看情况,通了就别再贪。”

说完药方,张仲景仙师话锋一转,开始科普起了脉象:“至于你说的脉数而大,这可是有讲究的。脉数,就是说脉搏跳得快,像小兔子乱撞,一般是体内有热的表现;脉大呢,就像是河里的水涨潮了,波涛汹涌,说明气血往外冲得厉害。结合起来看,这就是热邪在体内闹腾,得赶紧想办法给它请出去。”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突然脑洞大开:“师父,您说这脉象,能不能也来个形象比喻?比如脉数就像是快递小哥疯狂送件,脉大就像是土豪炫富,满手的金戒指闪瞎眼?”

张仲景仙师被逗得哈哈大笑,连连摆手:“你这比喻,真是绝了!不过话说回来,中医的脉象学问深着呢,以后有机会再慢慢给你讲解。现在嘛,重要的是记住这个方子,学以致用,才是正道。”

说完,张仲景仙师又叮嘱了几句:“记住,虽然这方子效果显着,但也不能滥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也不一样,对症下药才是王道。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先诊断清楚,再下药不迟。”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聊聊这个方子背后的中医哲学。大黄厚朴甘草汤,看似简单的三味药,实则蕴含着中医“实则泻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大黄性寒味苦,能够清热泻火,对于热邪内盛的情况,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能够迅速降温;厚朴性温味辛,有理气宽中的功效,能够帮助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让肚子里的气儿顺畅起来;甘草呢,则是一味调和药性的良药,它既能缓解大黄的峻烈,又能增强厚朴的效果,让整个方子更加平和,适合更多人的体质。

小弟子火急火燎地跑到张仲景仙师的面前,满脸焦急地说:“师父啊,我有个朋友得了个怪病,这病可厉害了,又热又渴,还喘个不停,咳咳咳的,好像胸中还有一股子痛劲儿在捣乱,连深呼吸都做不到,更神奇的是,他的脉象短而急促,您说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眉头一挑,嘴角上扬,心想:这小弟子啊,还真是挺有意思的,什么问题都能说得跟唱戏似的。于是他慢悠悠地开了口:“哎呀,你这是碰上热邪乘肺的大戏啦!别急,别急,咱们有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这剂‘神药’,保证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听起来像是一锅乱炖啊!师父,您快给我讲讲,这药到底怎么来的,又该怎么炖?”

张仲景仙师被逗乐了,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一段“爆笑药方”讲解: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这方子里的四员大将:黄连、石膏、半夏、甘草。这四味药啊,个个都不是吃素的,对付热邪那是杠杠的!”

“黄连呢,就像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它清热燥湿,专门对付那些在体内捣乱的热火。一两黄连,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5克哦,不多不少,刚刚好。”

“石膏嘛,那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冰山!它清热泻火,还能除烦止渴,对付你朋友那又热又渴的症状,简直是量身定做。一斤石膏,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50克,想象一下,一座小山似的石膏,放进锅里,那场面,啧啧,壮观!”

“半夏这位选手,它可是化痰止咳的高手,对付喘和嗽那是拿手好戏。半升半夏,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也是15克,别看它名字里带个‘半’字,威力可不减半哦!”

“最后,甘草这位老好人,它调和药性,还能润肺止咳,是咱们这锅‘乱炖’里的灵魂人物。三两甘草,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5克,有了它,整个方子就和谐多了。”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插嘴:“师父,您这药方,听起来就像是开了一场武林大会啊!那接下来,咱们是不是得开始炖药了?”

张仲景仙师哈哈大笑:“对头!咱们这就开始炖这锅‘武林秘籍’!把这四味大将放进锅里,加上六升水,注意啊,这六升水在现代大约就是1200毫升,别多了也别少了,刚刚好。”

“然后,咱们就耐心地等,等水慢慢变成药汤,这个过程就像是等待武林高手们内力融合,发挥出最大的威力。煮到只剩下三升药汤,也就是大约600毫升的时候,就可以关火啦!”

“去掉药渣,剩下的药汤,咱们分三次喝,每次喝一升,也就是200毫升,一天喝完,保证你朋友那热邪乘肺的病啊,跑得比兔子还快!”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又问:“师父,您这脉象短而急促,到底是个啥意思啊?听起来好吓人啊!”

张仲景仙师笑眯眯地说:“脉象短而急促啊,这就好比是人在跑步机上狂跑,气喘吁吁的。短脉呢,就像是气血不够顺畅,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急促呢,就是心跳快,像是被热邪追得满街跑。所以啊,这脉象就是在告诉我们,体内有热邪在捣乱,得赶紧用药把它赶出去!”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师父,您这解释真是太生动了,我这下算是明白了!”

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点点头:“明白就好,明白就好!记住啊,学医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去解释,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爱上中医。”

小弟子连连点头,心里暗自庆幸:今天不仅学到了一个药方,还学会了怎么用幽默的方式解释医学知识,真是太值了!

于是,小弟子兴高采烈地拿着药方,去给他的朋友治病去了。不出所料,那朋友喝了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后,病情很快就得到了缓解,热退了,渴止了,喘平了,嗽停了,胸中那股子痛劲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小弟子回来跟张仲景仙师汇报的时候,满脸都是得意和自豪:“师父啊,您这药方真是太神了!我那朋友喝了之后,病就好了大半!”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那是自然,中医的博大精深,可不是盖的。不过啊,你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高手。”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药方”吧!黄连一两(5克)、石膏一斤(50克)、半夏半升(15克)、甘草三两(15克),加上六升水(1200毫升),煮到三升(600毫升),去渣温服,一天三次。嘿嘿,是不是觉得记药方也变得有趣多了呢?

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愁容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就像是被热病这只大火鸡追得满山跑的小鸡崽儿似的,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啊,弟子我最近被一种奇怪的病给缠上了,咽中干得像沙漠,腰痛得像是被二师兄踢了一脚,脚底板热得能煎鸡蛋,脉象还沉得像海底的宝藏,数得跟算盘珠子似的。师父,我这到底是咋了?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救救我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他那白花花的胡须,笑得跟弥勒佛似的,说:“哎呀,我的小徒弟啊,你这是被热邪给盯上了,它不单欺负你的嗓子和腰,还跑到你肾那儿去撒欢儿了。不过别怕,为师这儿有个秘方,保证让你药到病除,那就是——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但又有点疑惑:“师父,这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听着怎么这么像中药界的F4啊?它们组合起来,不会是要开演唱会吧?”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说:“你这小子,还挺会联想。不过啊,这四位药材可不是来开演唱会的,它们可是来给你灭火的!来来来,为师给你细细道来。”

地黄:这可是咱们方中的“大哥大”,滋阴补肾,清热生津,就像是大自然派来的消防员,专门对付你那干得像沙漠的嗓子和肾里的熊熊烈火。在古代,地黄可是个宝贝,一斤(现代换算成50克)下去,保证你喉咙滋润,肾水充足,再也不怕热邪嚣张了。

黄柏:这位可是“二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付热邪那是杠杠的。六两(现代换算成30克),不多不少,刚刚好,能把你身体里的那股子湿热之气给清理得干干净净,让你的腰不再那么酸痛,走路都能带风。

黄连:说到黄连,那可是“三弟”,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对付热病那可是高手中的高手。三两(现代换算成15克),虽然味道有点苦,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嘛,喝下去,保证你体内的热邪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嚣张。

半夏:最后这位,可是咱们的“小妹”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别看它名字温柔,对付热邪引起的恶心呕吐,那可是手到擒来。一升(古代计量单位,现代换算成大约30克),煮一煮,就能让你的胃舒服多了,不再跟热邪同流合污。

“怎么样,小徒弟,这四位药材组成的F4,是不是很厉害?”张仲景仙师得意地问。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说:“师父,您这药方简直就是中药界的复仇者联盟啊!那它们是怎么组合起来,一起对付热邪的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这事儿啊,得从煎药说起。你先把这四味药材准备好,地黄50克,黄柏30克,黄连15克,半夏30克(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情况调整)。然后,找个大锅,加入八升水(现代换算成大约8000毫升,但实际操作中,咱们用个砂锅,加适量水,覆盖药材就行),就像是在煮火锅一样,把药材放进去,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煮到水只剩下三升(现代换算成大约3000毫升,但实际就是煮到药液浓缩)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记得啊,要把药渣过滤掉,只喝那浓浓的药液,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升(现代换算成大约1000毫升,但实际就是一碗左右),保证你药到病除,恢复生龙活虎!”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说:“师父,这药方听起来就像是做一顿超级豪华的中药大餐啊!那我喝了之后,是不是就能像超人一样,飞檐走壁,打败热邪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说:“你这小子,想象力还挺丰富。不过啊,喝了这药,虽然不能让你飞檐走壁,但绝对能让你身体里的热邪跑得无影无踪,恢复健康那是妥妥的。不过啊,记得要按时喝药,好好休息,别想着喝了药就能立马变身超人哦!”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说:“师父,您放心,我一定按时喝药,好好休息,争取早日打败热邪,恢复健康!”

说到这里啊,咱们得插个题外话,说说脉象这事儿。脉象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天气预报,能反映出咱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脉沉而数啊,就像是海底的宝藏,虽然不容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现了,就说明咱们身体里有问题了。脉沉呢,就像是海底的石头,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而脉数呢,就像是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地跳个不停。所以啊,一旦发现自己的脉象不对劲儿,可得赶紧找大夫看看哦!

咱们再来说说这药方里的四位药材吧!地黄、黄柏、黄连、半夏啊,它们就像是中药界的四大天王一样!地黄滋阴补肾、清热生津;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它们组合在一起啊,就像是一支无敌的战队!不管你是被热邪盯上了还是被其他啥病给缠上了啊!只要找对了药方啊!那都不是事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0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