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二十九)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脸求知若渴的表情,问道:“师父啊,我这心里有个大大的疑惑,就像那猫爪子挠心似的,不问出来就难受。您说说,要是有人伤寒了七八天,全身黄得跟橘子似的,小便还不痛快,肚子还微微鼓起,这该咋整呢?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救急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想学点真本事啊,于是便慢悠悠地说:“哦?这事儿啊,简单!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小便不利,腹微满,此乃湿热蕴结肝胆之症也。要想解决这事儿,茵陈蒿汤那可是不二之选!”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茵陈蒿汤?听起来好高大上啊!师父,快给弟子讲讲,这方子到底咋配的?有啥神奇之处?”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胡子,开始娓娓道来:“茵陈蒿汤,那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方子就三味药,茵陈蒿、栀子和大黄。茵陈蒿为主药,得用上个六两,栀子来个十四枚,记得要劈开啊,大黄二两,去皮。这三味药,那可是各有千秋,配合起来,那就是绝配!”

小弟子一听,眉头微皱:“师父,这古代的一两到底是多少啊?咱能不能换算成现代的克数,让我心里有个数?”

张仲景仙师一拍大腿:“对对对,差点忘了这事儿。古代一两,咱们就姑且算作现代的5克吧。那这样一来,茵陈蒿就是30克,栀子嘛,咱们就算它每枚大约5克(其实这有点夸张,但为了让故事更有趣,咱就这么定了),那就是70克,大黄10克。怎么样,清楚了吧?”

小弟子连连点头:“清楚了清楚了,师父您继续说。”

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这茵陈蒿啊,那可是清热利湿的高手,专门对付这种湿热黄疸的。它就像个清洁工,能把身体里的湿热垃圾统统扫出去。栀子呢,清热泻火,还能凉血解毒,它就像是那灭火器,能把体内的火势给压下去。大黄嘛,那可是个猛将,攻积滞、清湿热、泻火解毒,啥都能干。它就像是那推土机,一路推过去,啥障碍都给它铲平!”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嘴里念叨着:“清洁工、灭火器、推土机……师父,您这比喻真是太形象了!那这三味药加在一起,不就是个超级清洁队嘛!”

张仲景仙师哈哈大笑:“没错没错,就是个超级清洁队!它们一起工作,那效果,杠杠的!咱们再来说说这制配方法。先把茵陈蒿放水里煮,煮到水少了一半,再把栀子和大黄加进去,继续煮,煮到剩下三升水,也就是大约六碗的样子。然后把药渣过滤掉,分成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份,温温地喝下去,保证药到病除!”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闪闪发光:“师父,那喝了这药,会有啥反应呢?”

张仲景仙师神秘一笑:“嘿嘿,喝了这药啊,小便就会变得跟皂荚汁似的,颜色红红的。别担心,那是湿热在往外排呢!一晚上过去,你就能感觉到身体轻松多了,黄疸也会慢慢退去。这就是咱们中医所说的‘黄从小便去’!”

小弟子一听,兴奋得跳了起来:“哇!这么神奇!师父,您简直就是神医啊!我要把这方子记下来,以后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也能大展身手了!”

张仲景仙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行了,别拍马屁了。记住啊,学医之道,在于精诚。你要想成为真正的神医,还得下功夫学习,多实践,多积累经验。这方子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得对症下药才行。”

不过话说回来,这茵陈蒿汤啊,还真是咱们中医的一大宝贝。它不仅能治疗湿热黄疸,还能对付其他由湿热引起的病症。比如啊,有些人湿气重,总是感觉身体沉重,没精打采的,这时候用点茵陈蒿汤,也能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当然啦,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用药的方法和剂量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啊,大家要是想用这个方子,最好还是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咨询一下,可别自己瞎琢磨,万一用错了药,那可就麻烦了。

有一天,咱们的小弟子,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要是有人得了伤寒,全身黄得像秋天的落叶,还发着高烧,这该怎么治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搞定这事儿?”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小家伙问题还挺刁钻,但面上却是慈眉善目,慢悠悠地说:“嘿,小家伙,你这问题问得好!伤寒、身黄、发热,这事儿啊,咱们有专治它的‘栀子柏皮汤’。这方子,简直就是为这种情况量身定制的!”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哦?栀子柏皮汤?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还有这些药材都是干啥用的?”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须,笑道:“好,那我就给你细细道来。这栀子柏皮汤啊,一共有三味药:栀子、甘草、黄柏。咱们先说栀子,这栀子啊,就像是夏天里的一把火,但它不是用来烧人的,而是用来清热的。它能把身体里的那些热毒啊,统统给烧掉,让你的体温恢复正常,不再像个火炉子一样。而且啊,栀子还有个特别的本领,就是能利湿退黄,你想象一下,身体里那些黄黄的湿气啊,被栀子这么一烧,就像雾气被阳光蒸发了一样,自然就消失了。”

“哦,原来如此!”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张仲景仙师接着说道:“再说这甘草,它啊,就像是中药界的和事佬,啥都能搭个边儿。在这里呢,甘草主要是用来调和药性的,让栀子和黄柏这些猛药不要太过霸道,伤及无辜。同时啊,甘草还能补脾胃之气,让你的身体在清除热毒的同时,还能保持足够的正气,不至于虚脱。这就好比打仗的时候,既要猛攻敌人,又要保证后勤补给充足,这样才能稳操胜券嘛!”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黄柏呢?它又是干啥的?”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黄柏啊,这家伙可是个清热燥湿的高手。它能把身体里的湿热啊,统统给吸走,让你的身体变得清爽干净。而且啊,黄柏还有个特别的本领,就是能坚肾阴,防止热毒伤及肾脏。你想啊,肾脏可是咱们身体的‘老本儿’,要是被热毒给伤了,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啊,黄柏在这里就像是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肾脏的安全。”

“哇,原来这方子这么神奇啊!”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没错,这方子虽然简单,但效果却是杠杠的。不过啊,要想让它发挥作用,还得讲究个煎药的方法。咱们先把栀子劈开,取十五个;甘草炙一下,取一两(换算成现代就是5克);黄柏取二两(也就是10克)。然后把这三味药放到锅里,加上四升水(大约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四瓶矿泉水那么多),用大火煮开,再转成小火慢慢熬,熬到只剩下一升半的水(大约就是一瓶半矿泉水那么多),然后把药渣滤掉,分成两次喝,每次喝一半,温温的喝下去,效果最佳。”

小弟子听得认真,一边点头一边记录:“师父,我记下了。不过啊,我有个疑问,这方子里的药材用量是怎么确定的呢?为啥栀子要多一些,甘草和黄柏就要少一些呢?”

张仲景仙师解释道:“这个问题问得好!药材的用量啊,那可是大有讲究的。咱们中医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就像打仗一样,得有主帅、副将、先锋和后勤。在这个方子里啊,栀子就是主帅,负责清热利湿退黄,所以它的用量要大一些;甘草呢,就像是后勤部长,负责调和药性和补脾胃之气,所以它的用量就要少一些;黄柏呢,就像是副将,既要协助主帅作战,又要守护肾脏的安全,所以它的用量就介于栀子和甘草之间。这样一来啊,整个方子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了。”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原来如此啊!师父,您真是太高明了!”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高明谈不上,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多积累了一些经验罢了。不过啊,小子,你得记住,中医这门学问啊,博大精深,要想学好它,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你得有恒心、有毅力、有悟性,还得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行。”

说完,张仲景仙师便转身离去,留下小弟子一人在那里默默练习煎药和背诵方子。而小弟子呢,也真的没有让张仲景仙师失望,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中医大师。而他最擅长的,就是那栀子柏皮汤了。每当有人问他这方子怎么那么好用时,他总是会笑眯眯地说:“这可是张仲景仙师传授给我的秘方哦!”

不过啊,话说回来,这栀子柏皮汤虽然神奇,但也不是万能的。它主要适用于伤寒、身黄、发热这种症状比较轻的情况。要是病情比较严重啊,那还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才行。所以啊,咱们在学习中医的时候啊,一定要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才行哦!

有一天,小弟子满脸疑惑地蹦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仙师啊,我听说伤寒瘀热在体内憋着,人就会变黄,这事儿是真的吗?要是真的话,那有没有啥灵丹妙药能解救这些‘小黄人’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捋了捋长胡子,故作神秘地说:“嘿,小家伙,这事儿你算是问对人了!伤寒瘀热在里,确实会让人变得黄黄的,不过别怕,咱们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这剂‘黄变绿’的神奇药方!”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催促道:“快说说,快说说,这方子到底是啥?怎么做?吃了能不能立马变白?”

仙师笑着摇了摇头:“变白?那可不一定,但让你从‘小黄人’变回正常人还是没问题的。来来来,听我细细道来。”

于是,仙师开始娓娓道来这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奥秘。

首先,咱们得集齐这八味神奇的药材:麻黄、连轺(其实就是连翘啦,古代的名字比较文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这个可能有点难找,但现在一般用桑白皮代替)、生姜、甘草。注意啦,古代的一两咱们现在换算成5克,这样方便大家在家dIY。

麻黄(10克):这家伙可是个热情奔放的主儿,它能发汗解表,就像给身体开了个窗户,让瘀热有路可逃。不过呢,麻黄有点“火爆”,所以用之前得先煮煮,去掉它的“暴脾气”——上沫。

连轺(连翘)(10克):连翘呢,是个清热解毒的高手,它能帮助身体把瘀热给“消灭”掉,还能散结消肿,简直就是身体里的“消防员”。

杏仁(约16克,约40个):杏仁在这里主要负责润肺止咳,还能润肠通便,帮助身体把毒素排出去。它就像是身体的“清洁工”,让一切保持畅通无阻。

赤小豆(约500克,一升):赤小豆可是个利尿消肿的好东西,它能帮助身体把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排出去,减轻身体的负担。吃了它,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上厕所的次数变多了,别担心,那是它在发挥作用呢!

大枣(60克,12枚):大枣是个温柔的“小姐姐”,它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在这剂药方里,它就像是给身体加油打气的“啦啦队”,让身体更有力量去对抗病邪。

生梓白皮(桑白皮)(50克,一斤,切):桑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它就像是身体的“排水管道”,确保水分和毒素不会在体内滞留太久。虽然现代常用桑白皮代替生梓白皮,但效果依然杠杠的!

生姜(10克,切):生姜可是个“暖宝宝”,它能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在这剂药方里,它就像是给身体送温暖的“小天使”,让身体感到暖洋洋的。

甘草(10克,炙):甘草是个“和事佬”,它能调和诸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它就像是药方里的“外交官”,让各种药材都能和睦相处,共同发挥作用。

好了,药材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咱们就开始“烹饪”这剂神奇的药方吧!

首先,你得找个大锅,装上满满一斗(现代约10升)的潦水(就是雨水啦,不过现代为了方便,用清水也行)。然后,先把麻黄放进去煮,煮到水再次沸腾,这时候你会看到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那就是麻黄的“暴脾气”啦!赶紧用勺子把它撇掉,不然吃了可是会上火的哦!

接着,把剩下的七味药材一股脑儿地倒进锅里,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慢慢炖煮。炖煮的过程中,你可以闻到一股混合着草药香、豆香和姜香的味道,那简直是“嗅觉盛宴”!

炖煮到药水只剩下三升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关火啦!用漏网把药材渣子过滤掉,留下那金黄色的药水,这就是咱们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啦!

这剂药方要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一升(现代约100毫升),最好在半天内喝完。喝的时候,记得要温服哦,别烫到自己,也别喝凉的,不然效果会打折扣的!

看到这剂药方里的药材们各显神通,你是不是也对中医理论充满了好奇呢?别急,我这就给你揭秘!

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是根据病症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伤寒瘀热在里导致的黄疸,就是因为外感寒邪,内郁湿热,湿热交结于里,导致胆汁外溢,皮肤发黄。这时候,咱们就得用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方法来治疗。

麻黄能发汗解表,让瘀热有路可逃;连翘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杏仁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赤小豆能利尿消肿;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桑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生姜能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甘草能调和诸药,减少副作用。这八味药材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让“小黄人”们重新焕发光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15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