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杂病例(二)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一脸好奇地凑到他敬爱的张仲景仙师跟前,眨巴着大眼睛问:“师父啊,我听说人的病情能从脸上看出来,这是真的吗?快给我讲讲吧!”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哎呀,小徒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啊,讲究的就是一个‘望闻问切’,而这‘望’字诀,可不就是看人的气色嘛!来来来,我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啊,咱们得看鼻子。鼻子在中医里,那可是个重要角色,它跟咱们的内脏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仲景仙师说着,还特意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逗得小弟子差点笑出声。

“比如说,你要是看到一个人的鼻头青青的,那可得小心了,这说明他肚子里正疼得要紧呢!要是再加上他怕冷,哎呀,那可就不好办了,这人很可能就危险了。为啥呢?因为青色在中医里代表寒和痛啊,这寒和痛要是搅和在一起,那可不就是雪上加霜嘛!”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赶紧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还有啊,要是鼻头微微发黑,那你就得考虑这人是不是有水气在体内了。这水气啊,可不是指你喝的水哦,而是指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体内排不出去的液体。它们在体内捣乱,可是会让人很不舒服的。”张仲景仙师接着说道。

“那要是鼻头黄黄的呢?”小弟子迫不及待地问。

“嘿嘿,鼻头黄黄的,那可就得留意他胸上是不是有寒气了。这寒气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小鬼,总喜欢到处乱窜,要是窜到胸上,那可就得小心了,因为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咱们的心肺功能哦!”张仲景仙师解释道。

“那鼻头白白的呢?”小张同学又问。

“鼻头白白的啊,那可得小心了,这说明这人可能失血过多了。为啥呢?因为白色在中医里代表虚啊,失血过多的人,气血肯定不足,脸色自然就白了。”张仲景仙师说着,还特意做了个鬼脸,把小弟子逗得哈哈大笑。

“还有啊,要是鼻头突然变得红红的,而且还不是因为天气热或者害羞什么的,那可就得小心了,这人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为啥呢?因为红色在中医里代表热和火啊,这火要是烧得太旺了,那可就把人给烧坏了!”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中医望诊也太神奇了吧!”

张仲景仙师看小张同学一副惊讶的样子,又接着说:“除了鼻子啊,咱们还得看眼睛。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啊,也是咱们观察病情的好地方。”

“比如说啊,你要是看到一个人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要吃人一样,那可就得小心了,这说明他可能得了痉病。这痉病啊,可是个厉害角色,会让人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啥的,要是治不及时啊,这人可就危险了。”张仲景仙师说着,还特意做了个抽搐的动作,把小弟子逗得哈哈大笑。

“还有啊,咱们还可以从脸上的颜色来判断病情。比如说啊,青色代表痛,黑色代表劳累过度,红色代表有风邪入侵(这里的风可不是指咱们平时吹的风哦,而是指一种能让人生病的外邪),黄色代表便秘啥的。”张仲景仙师一口气说了好多。

小弟子听得头都大了,心想:“这中医望诊也太复杂了吧!”

不过呢,张仲景仙师可没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他接着说:“还有啊,要是你看到一个人的脸色特别鲜亮,像是涂了一层油一样,那你可就得小心了,这说明他体内可能有留饮。这留饮啊,就是指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体内的液体垃圾啥的,它们在体内捣乱啊,可是会让人很不舒服的。”

总是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的小弟子,又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那双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提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师父啊,弟子我有个事儿不明白,为啥有的人说话跟蚊子一样寂寂然的,但一碰到啥事儿就突然惊呼起来?还有的人呢,说话喑喑然的,就像喉咙里塞了团棉花,老是说不清楚?这些声音背后的秘密,您能给我讲讲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在说:“这小子,又有新问题啦!行,今天咱们就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声音诊断课!”

“小徒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啊,讲究的就是‘望闻问切’,这‘闻’里头,可不仅仅是闻气味,听声音也是一门大学问呢!”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

“首先啊,你说那语声寂寂然,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惊呼连连的人,这多半啊,是骨节间有点小状况。你想啊,骨头关节要是出了问题,比如风湿啊、关节炎啥的,那人走路、动作肯定受影响,心情也容易烦躁。平时呢,可能因为疼痛或者不舒服,就懒得大声说话,一副‘别惹我,我头疼’的样子。但一旦碰到啥刺激的事儿,哎哟喂,那惊叫声,简直能吓得你魂飞魄散,为啥?因为那突如其来的疼痛或者惊吓,让他瞬间忘了保持低调,直接就‘啊——’的一声,把周围的鸟都给吓飞了!”

小弟子一听,笑得前俯后仰,边笑边说:“师父,您这形容得太生动了,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被惊飞的鸟儿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

张仲景仙师也忍不住笑了,接着说道:“好了,咱们继续。那语声喑喑然,说话跟含了块糖似的,模糊不清的人,这心啊,膈间可能就有问题了。你想啊,心是君主之官,主宰着咱们全身的血脉和情绪,膈呢,就像是个大门,把胸腔和腹腔隔开。要是这心膈间有啥不对劲,比如气血不畅啊、痰湿堵塞啊,那人的声音能不受影响吗?说话就跟录音机磁带卡壳了一样,断断续续,模糊不清。所以啊,下次你要是听到谁说话这样,记得提醒他,可能得找个时间,好好调理调理心膈间的气血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在说:“师父,您接着讲,我还想听!”

张仲景仙师见状,更加来劲了:“最后啊,还有一种声音,啾啾然的,又细又长,听起来就像是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这种人呢,多半头上有问题。你想啊,头是咱们人体的司令部,里面装着大脑,控制着咱们的一切行动和思想。要是这司令部出了故障,比如偏头痛啊、神经衰弱啊,那人说话的声音能不跟着受影响吗?就像是小鸟在风雨中艰难地叫唤,声音又细又长,听着都让人心疼。所以啊,小徒,以后你要是听到谁这样说话,记得多关心关心他,说不定他正被头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呢。”

小弟子听完,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师父,您这课讲得太有意思了,我以后一定多观察,多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像您一样厉害的中医大师!”

张仲景仙师欣慰地笑了,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好孩子,有志气!记住,中医之道,在于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声音,只是我们诊断疾病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病人的痛苦,用爱去治愈他们的疾病。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师。”

小弟子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小星星,一脸认真地问道:“仙师啊,我总是在想,为啥有的人呼吸的时候肩膀会跟着摇来摇去呢?这里面是不是有啥大学问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家伙还挺有探索精神嘛!于是,他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哦,你问这个啊,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来来来,咱们坐下慢慢聊。”

“息摇肩者,心中坚。”仙师一开口,就抛出了这么一句专业术语。小弟子一听,眉头立马皱成了个小山丘。仙师一看,乐了,心想:这家伙,看来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啊!

“这么说吧,小徒啊,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呼吸的时候肩膀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很可能是因为他心里头有啥东西堵得慌,就像是心里头装了个大石头,沉甸甸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哦,因为这样一来,他的呼吸就变得不那么顺畅了,得费老大劲儿才能吸进一口气,吸进来的气呢,又因为堵得慌,所以在胸里头乱窜,搞得整个人都不舒服。”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点了点头,心想:原来是这样啊,那息引胸中上气者,咳,又是啥意思呢?

仙师一看小弟子那求知若渴的小眼神,就知道他又有问题了。于是,他继续解释道:“息引胸中上气者,咳,这句话说的是啊,如果一个人呼吸的时候,感觉胸里头有一股气直往上冲,冲得他喉咙痒痒的,忍不住就要咳嗽,那多半是因为他的肺里头有啥东西不对劲儿,比如说炎症啊、痰液啊之类的。这时候啊,他的身体就会本能地通过咳嗽这种方式,想把这些东西给咳出来,让肺里头变得干净点儿。”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觉得仙师说得真是太有道理了!接着,他又问:“那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又是咋回事儿呢?”

仙师一听,心想:这家伙,问题还真不少呢!不过,既然他这么好学,那我就继续给他讲讲吧!

“息张口短气者,说的是一个人呼吸的时候得张着嘴,大口大口地喘气,好像气儿不够用似的。这种情况啊,多半是因为他的肺里头功能减弱了,就像是肺这个‘大鼓风机’动力不足了,吸进来的气儿不够用,所以就得张着嘴,多吸点儿气儿进去。这样一来呢,他的呼吸就变得又浅又短,看起来就像是喘不上气儿似的。”

“至于肺痿唾沫啊,那就更严重了。肺痿啊,说的是肺这个器官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虚弱不堪,就像是枯萎的花儿一样。这时候呢,肺里头就会产生很多痰液啊、唾沫啊这些东西。这些玩意儿啊,在肺里头待着可不舒服了,所以身体就会本能地想把它们给排出来。于是呢,这个人就会不停地吐痰、吐唾沫,看起来就像是口水流个不停似的。”

小弟子一听,顿时觉得中医真是太神奇了!他忍不住感叹道:“哎呀妈呀,原来呼吸这事儿里头还有这么多门道啊!我以前还真是没想到呢!”

仙师一听,哈哈大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说:“小徒啊,中医这门学问啊,就像是一座大山,咱们一辈子都爬不完呢!不过啊,只要你肯学、肯钻,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话说有一天,咱们这位好奇心爆棚的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师父,我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您能告诉我‘吸而微数,其吸促,其吸远’到底是啥意思吗?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神秘口诀!”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心想:“这小子,又把中医理论当成武侠小说了。”于是,他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故作神秘地说:“哦,这个问题嘛,可是中医里的大学问,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啊,‘吸而微数’,说的是一个人吸气的时候,频率稍微快了一点,但又不是特别急促。这种情况,一般说明病邪躲在中焦,也就是咱们肚子那块儿。如果中焦堵了,实打实的,那就像是家里厨房下水道堵了一样,得赶紧疏通,不然水漫金山可咋整?所以啊,这时候得用些猛药,比如大黄、枳实之类的,给它来个‘大扫除’,病自然就好了。但要是中焦虚了,那就麻烦了,就像是个空荡荡的厨房,你再怎么疏通也没用,因为里面啥也没有,这就叫‘虚者不治’,得慢慢调养,急不得。”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惊讶地说:“原来中焦这么重要啊!那‘其吸促’和‘其吸远’呢?是不是就像武侠小说里的轻功,吸气快就是‘草上飞’,吸气远就是‘千里追风’?”

张仲景仙师忍不住笑了,拍了拍小弟子的头说:“你这小子,想象力倒是挺丰富。不过啊,‘其吸促’说的是吸气的时候很急促,像是跑步刚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这种情况,一般是病邪跑到上焦去了,也就是心肺那块儿。上焦可是人体的‘发动机’,要是这儿出了问题,那可就危险了,得赶紧治疗,不然就像汽车发动机故障,车子就得趴窝了。”

“至于‘其吸远’,那就是吸气的时候,得使老鼻子劲儿,好像要把气从脚底吸到头顶似的。这种情况,一般是病邪跑到下焦去了,也就是肝肾那块儿。下焦是人体的‘蓄水池’,要是这儿的水流不畅,那整个身体都得受影响。所以啊,‘其吸远’也是个大问题,得好好调理,不然就像家里的水管堵了,水用不上,那可咋整?”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挠挠头说:“师父,您说的这些我都记住了,可是‘呼吸动摇振振者,不可治也’又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这个人呼吸的时候,全身都在发抖,就像是被点了笑穴一样?”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说:“你这小子,真是语出惊人!不过啊,你说的倒也有点道理。呼吸动摇振振,确实是指呼吸的时候,身体在不由自主地抖动。这种情况,说明病邪已经深入骨髓,人体的正气已经虚弱到了极点,连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都没有了。所以啊,‘不可治也’,并不是说没法治,而是说治疗起来非常困难,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这就像是一座已经快要倒塌的房子,你再去修补它,虽然能暂时稳住,但终究还是难以挽回它的颓势。”

小弟子一听,顿时觉得中医真是博大精深,自己以前真是井底之蛙。他挠挠头说:“师父,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中医看病,不仅要看症状,还要看病因、病位、病性,真是太厉害了!”

张仲景仙师欣慰地点点头,说:“是啊,中医看病,就像是侦探破案,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综合判断。不过啊,你也别太担心,只要你肯下功夫,将来也能成为像我一样厉害的中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1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