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六十四)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一个小弟子满脸疑惑地跑来问他的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碰到个奇怪的病症,就像桂枝证那样,但病人头不痛,脖子也不僵硬,寸脉呢,微微有点浮,最关键的是,他胸口感觉堵得慌,硬邦邦的。这该咋整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眉头一挑,心想:“嘿,这小子碰上的可是个有意思的病例。”于是,他捋了捋长须,慢悠悠地说:“哦?病如桂枝证,却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还直往上冲,冲得咽喉都快喘不过气了?这啊,是胸中有寒气作祟,得把它吐出来才行。咱们有个方子,叫做瓜蒂散,专治这种毛病。”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瓜蒂散?听起来好神奇啊!师傅,快跟我说说,这方子怎么做,又有啥讲究?”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开始娓娓道来:“这瓜蒂散啊,简单得很,就两味药——瓜蒂和赤小豆。不过,别小看这两味药,它们可是有着大大的学问呢!”

“先说瓜蒂吧,这东西听起来像是西瓜的蒂头,其实啊,它可是催吐的能手。你想啊,西瓜长在土里,那蒂头就像是个小小的泵,能把水分和养分从土里吸上来,供给西瓜生长。咱们人吃了不消化的东西,或者胸中有寒气,就需要这么个‘泵’来把这些东西给泵出去。瓜蒂就是干这个活的,它能把胸中的寒气、痰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催吐出来,让身体恢复清爽。”

“至于赤小豆嘛,别看它红彤彤的,长得挺喜庆,它可是个利尿消肿的高手。在这里,它主要起个辅助作用,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让瓜蒂的催吐效果更上一层楼。”

“制作这个瓜蒂散啊,也不难。咱们先把瓜蒂和赤小豆分别捣碎,筛掉杂质,然后混在一起。用的时候,取一小钱匙的量,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3克左右吧,再加上一合香豉(一合约现在的30克左右)。香豉啊,就是发酵过的黄豆,味道有点怪,但别小看它,它能调和药性,还能增加催吐的效果呢。”

“接下来,咱们把这些材料放到热汤里,大概七合的量(一合约现在的14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状。记住啊,要把粥里的水分滤掉,只留下浓浓的汁。然后,把这汁和瓜蒂散拌匀,一口气喝下去。要是喝完还不吐,那就再加点量,直到吐得痛快为止。”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点头:“哇,师父,这瓜蒂散真是太神奇了!不过,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啊?”

张仲景仙师摇了摇头:“非也非也。这瓜蒂散啊,虽然效果好,但也不是万能的。那些身体虚弱、血虚的人,可不能用。你想啊,他们身体本来就虚,再一催吐,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小弟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师傅真是高见!那弟子这就去准备药材,试试这瓜蒂散的威力!”

说完,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准备大展身手。

不过啊,咱们在这里可得提醒一下各位看官,虽然瓜蒂散在中医里确实是个催吐的好方子,但也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就像张仲景大师傅说的,得看个人体质和病情。要是身体虚弱或者血虚的人用了,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啊,要是真的碰到类似的病症,最好还是找专业的中医大夫看看,别自己瞎折腾哦!

说到这里啊,咱们再聊聊这瓜蒂和赤小豆的趣事吧。瓜蒂啊,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其实在古代可是个宝贝。据说啊,有个书生因为吃了太多油腻的东西,结果胸口堵得慌,连气都喘不过来了。找了好几个大夫都治不好,最后碰到一个老中医,给他开了副瓜蒂散。书生喝完之后,哇的一声就吐了出来,胸口顿时就舒服多了。从此以后啊,书生就对瓜蒂散念念不忘,逢人就夸这方子神奇。

至于赤小豆嘛,它可不光能利尿消肿哦。在古代啊,还有个传说呢。说有个村子的人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结果全村人都拉肚子拉得不行。后来啊,有个聪明人发现赤小豆煮水喝能止泻,于是全村人都喝起了赤小豆水。结果你猜怎么着?全村人的拉肚子都治好了!从此以后啊,赤小豆就成了止泻的宝贝了。

当然了啦,这些传说啊都是人们为了增加故事趣味性而编出来的啦。真实的瓜蒂和赤小豆可没有这么神奇哦。不过,它们在中医里确实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像瓜蒂散这个方子一样啦虽然只有两味药但却能发挥出大大的作用来呢!

说到这里啊咱们再聊聊中医的催吐疗法吧。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啊:怎么还有人故意要让人吐出来的呢?这不是自找罪受嘛!但其实,在中医里催吐疗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法哦!它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和多余的水分,让身体恢复健康呢!当然啦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催吐疗法的啦得看个人体质和病情才行呢!

就像咱们前面说的那个小弟子碰到的那个病人一样,虽然他的症状有点像桂枝证,但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这就说明他的病情和桂枝证还是有所不同的啦!所以就不能用治疗桂枝证的方法来治他!而要用瓜蒂散来催吐才行呢!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问:“师父啊,我这心里有个事儿,老想不明白了。就是那个,胁下老有个肿块似的东西,摸着还硬邦邦的,而且它还不老实,一直连到肚脐旁边,有时候疼得我还直不起腰,感觉这疼痛还能一路跑到小腹那里,甚至觉得连那啥……嗯嗯,就是男人的‘小秘密’部位都跟着遭殃,这到底是啥毛病啊?我是不是要完犊子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挺会形容,于是故作高深地捋了捋长胡子,慢悠悠地说:“哦,这事儿啊,听我慢慢道来,保证让你听完既涨知识又笑出腹肌。”

首先,咱们得明白,胁下这个地方,在中医里那可是肝经、胆经的地盘,就像城市里的繁华商业街,各种经络、气血都爱在这儿凑热闹。所以啊,一旦这里出现了“痞”——也就是咱们说的肿块、包块啥的,那可得小心了,说明这条街的交通出了大问题,气血运行不畅,堵得慌。

但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这痞块它不老实,还喜欢串门,连到了脐旁。脐旁啊,那可是脾胃的地盘,中医里叫“中焦”,是人体能量转换站,吃进去的食物在这里变成营养,再送到全身各处。现在好了,这痞块一来,中焦也乱了套,营养送不出去,垃圾排不掉,整个身体的代谢系统都要瘫痪了。

更糟糕的是,这疼痛还能一路“飙车”,跑到小腹那里,甚至“入侵”到男性的“秘密花园”。这里我得插一句,中医里说的“阴筋”,可不是单纯指那个部位哦,它其实是指人体的阴经,比如肝经就经过这里。但这么一说,你是不是觉得更形象了?就像你的“小秘密”被这个痞块给“骚扰”了,你说烦不烦?

所以啊,这种情况,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脏结”。脏结啊,听着就让人肝颤,为啥呢?因为它可不是一般的病,它是脏腑之间严重的粘连、堵塞,气血完全走不动了,就像城市的交通彻底瘫痪,救援车辆都进不来,你说这城市还能活吗?

同理啊,咱们的身体也一样,脏腑结住了,气血不通,生命活动就受阻,那还能有个好?这种情况,预后不佳,用现代话说就是“凶多吉少”。当然了,咱也不能这么悲观,毕竟现代医学这么发达,说不定有啥新疗法能搞定呢。但不管怎样,这绝对是个给我们敲警钟的事儿,得重视起来!

再聊聊这个“脏结”吧,其实啊,它在中医里是个比较复杂的病症,涉及到多个脏腑的病变。就像咱们前面说的,胁下痞块可能是肝经、胆经的问题,脐旁疼痛可能是脾胃的问题,小腹和“阴筋”疼痛又可能是肾经、肝经的问题。所以啊,脏结可不是单一脏腑的病,而是多个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结果。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里,各个部门之间得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高效运转。但要是哪个部门出了问题,比如财务部的账目乱了套,那就会影响到采购部、销售部等一系列部门的工作,整个公司的运营都会受到影响。同样的道理,咱们的身体也是这样,一个脏腑出了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其他脏腑的正常功能。

所以啊,咱们平时就得注意保养身体,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比如啊,你可以多揉揉胁下、脐旁这些地方,促进气血流通;也可以多吃点健脾养胃的食物,让中焦这个“能量转换站”正常运转;还可以适当锻炼一下身体,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样啊,你就能远离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症了!

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困惑地跑来问他的大师傅:“师父啊,我读了那么多医书,但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你说这伤寒啊,要是又吐又泻之后,七八天了还是不见好转,热毒还憋在身体里头,这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解救这种水深火热之中的病人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笑眯眯地说:“嘿,小家伙,你这问题问得好啊!伤寒这东西,要是吐也吐了,泻也泻了,七八天还纠缠不清,热毒在体内结成了小团伙,那可就热闹了。这时候啊,病人不仅里头热得跟蒸笼似的,外面也觉得热烘烘的,时不时还来个‘恶风小插曲’,就是明明热得要命,还生怕风吹。更惨的是,他们渴得跟沙漠里的骆驼似的,舌头干得能舔起一块砖,心里还烦躁得跟猫爪子挠似的,恨不得一口气喝掉几条河的水。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请出大名鼎鼎的‘白虎加人参汤’来摆平这些捣蛋鬼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哇,白虎加人参汤?听起来好霸气啊!这方子到底是何方神圣,怎么制作呢?师父您快给我讲讲!”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摆摆手说:“别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这白虎加人参汤啊,可是个豪华阵容,里面有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人参这五位大将。咱们先说这知母,它可是清热界的扛把子,擅长把体内的热火往下拽,像是给身体开了一扇窗,让热气嗖嗖地往外跑。石膏呢,更是重量级选手,清热泻火它最在行,简直就是体内的灭火器,哪里热就灭哪里,保证让那热毒无处遁形。炙甘草呢,别看它名字温和,其实它是个调和高手,既能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诸药,让整个方子更加和谐有力。粳米啊,它就像是后勤部长,给身体提供能量,帮助脾胃消化,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后这人参,那可是滋补界的明星,大补元气,让虚弱的身体重新振作起来,像是给身体打了一针强心剂。”

“至于制作嘛,也很简单。咱们把知母六两(换算成现代就是30克)、石膏一斤(换算成现代就是50克)、炙甘草二两(10克)、粳米六合(这个六合咱们可以理解为大约一小碗,不用精确到克)、人参二两(10克)这些药材准备好。然后啊,咱们找个大锅,加上一斗水(大约10升水吧,不过咱们家庭制作用小锅,水适量就行),先把粳米放进去煮,煮到米饭熟透了,汤也变得浓浓的了,再把那些药渣子捞出来扔掉。这时候啊,一锅香喷喷、药效十足的白虎加人参汤就大功告成了!记得要温服哦,一天喝三次,保证药到病除!”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嘴问:“师父啊,那这方子里的药材都是干什么用的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继续讲解:“你这小家伙,问题还真不少。知母啊,它性寒味苦,能清热滋阴润燥,就像是给身体浇了一盆凉水,让那熊熊燃烧的火苗瞬间熄灭。石膏呢,它可是个清热泻火的高手,既能清胃火,又能清肺热,就像是给身体安装了一个自动调温器,让体温保持恒定。炙甘草啊,它既能补脾益气,又能缓急止痛,还能调和诸药,就像是给整个方子穿上了一件‘和谐外套’,让各种药材都能和睦相处,共同发挥作用。粳米呢,它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实是脾胃的好朋友,能帮助脾胃消化吸收,让药物更好地被身体利用。最后这人参啊,它可是个大补元气的宝贝,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就像是给身体请了个保镖,让那些病毒细菌都靠边站。”

“至于讲究嘛,那可就多了。比如说这石膏吧,它得打碎了用,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出药效。炙甘草呢,得炙过才行,炙就是炒一下,炒过之后的甘草药性更加温和,更适合入药。还有啊,这方子里的药材用量也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病人要是特别渴,那石膏的用量就得适当多一些;要是身体特别虚弱,那人参的用量也得适当多一些。所以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说到这里啊,咱们得插个题外话。这白虎加人参汤啊,虽然是个古老的方子,但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那些因为高烧、中暑、干燥综合症等原因导致体内热毒炽盛、津液亏损的病人啊,都可以用这个方子来治疗。当然啦,具体用药还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4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