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温病脉证并治(五)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小弟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好奇地问:“仙师啊,我听说有种病叫风温,得了这病的人可难受了。您能告诉我,治疗风温有啥好方子吗?”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说:“小家伙,你可问对人了。风温这病啊,说起来也简单,就是那些本来就有点内热的人,再加上外感风邪,一不留神,病就找上门了。所以啊,治疗风温,咱们得双管齐下,既要清热,又要祛风。”

小弟子眨巴眨巴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张仲景仙师见状,继续讲道:“风温病有个特点,就是病人的脉象会浮弦而数。这个‘浮’啊,就像水面上漂着的叶子,轻轻一碰就晃;‘弦’呢,就像拉满的弓弦,紧绷绷的;‘数’嘛,就是跳得快,像小兔子赛跑一样。不过啊,要是病人的头不痛,那咱们就可以用这个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来对付它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说:“哇,听起来好神奇啊!那这个方子是怎么配的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别急,我这就给你讲讲。这个方子啊,一共有六味药:芍药三两(15克)、甘草二两(15克,炙过的)、生姜三两(15克,切成片)、大枣十二枚(劈开的)、黄芩三两(15克)、牡丹皮三两(15克)。你看啊,这芍药能缓急止痛,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能发散风寒,大枣能补中益气,黄芩能清热燥湿,牡丹皮能凉血活血。这六味药加起来,就像是一个团队,各有各的本事,一起努力打败风温这个‘大坏蛋’。”

小弟子听得入了迷,问:“那这些药材要怎么煮呢?是不是像熬汤一样?”

张仲景仙师点点头,说:“对,就像熬汤一样。你把这六味药放到锅里,加上八升水,注意啊,这可不是现代的八升水,是古代的八升水。换算成现代的话,大概就是八瓶矿泉水的量。然后啊,用小火慢慢煮,煮到只剩三升水的时候,就可以把药渣过滤掉,留下药汤了。这药汤啊,得温着喝,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升,也就是一瓶矿泉水的量。这样连续喝几天,风温病啊,就该夹着尾巴逃跑了。”

小弟子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说:“仙师,您这方子真是太有趣了!就像是在调配一个超级英雄团队,每个药材都有自己的超能力,一起去打败风温这个大怪兽!”

张仲景仙师也笑了,说:“小家伙,你说得对。中医啊,就是这样一门神奇的学问。它不仅仅关注病症本身,更关注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协调。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一样,有时候并不是靠单一的方法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小弟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仙师,我算是明白了。中医就像是打游戏一样,每个药材都是我们的‘技能’,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敌人(病症)来选择合适的‘技能组合’,才能顺利通关!”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说:“你这个小家伙,真是聪明绝顶!没错,中医就像是打游戏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掌握更多的‘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高手’!”

说到这里,张仲景仙师又想起了什么,说:“对了,我刚才忘了告诉你一个细节。这个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啊,虽然名字里有‘桂枝’,但实际上是不含桂枝的。这是因为风温病本身就有热象,如果再用桂枝这样的温性药物,就会火上浇油了。所以啊,咱们就把桂枝去掉,换上了清热燥湿的黄芩和凉血活血的牡丹皮。这样一来,方子就更符合风温病的病情了。”

小弟子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一脸懵懂地问:“师父啊,我听说有种病叫伏气病温,要是误治了,比如发汗发错了,那该怎么办啊?有没有啥灵丹妙药可以救场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胡子,说:“哎呀,我的小弟子啊,你可问对人了!这伏气病温啊,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小恶魔,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旦误治,比如发汗太过,嘿,这小恶魔可就闹翻天了!”

“那它会怎么闹呢?”小弟子瞪大了眼睛,一脸期待地问。

“哈哈,它会让你大热烦冤,就像被火烤一样,热得你直哼哼;嘴唇会焦得像被烤焦的火腿肠;眼睛会红得像兔子眼,还可能会流鼻血,或者呕吐;耳朵可能会聋得跟木头似的;脉象呢,会变得大而数,就像奔腾的野马一样,狂跳不止!”张仲景仙师一边比划一边说,逗得小弟子哈哈大笑。

“那……那该怎么办啊?”小弟子笑得前仰后合,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心起来。

“别急,别急,我这有妙方!”张仲景仙师挥了挥手,说,“要是出现了这些症状,咱们可以先试试白虎汤,就像给身体降降温,让它凉快凉快。”

“白虎汤?听起来好厉害啊!”小弟子瞪大了眼睛,一脸崇拜。

“那当然啦!白虎可是神兽,威力无穷啊!不过,这白虎汤可不是神兽的汤,而是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这些药材组成的,能清热生津,润燥止渴,对付这种大热烦冤的症状,那可是绰绰有余!”张仲景仙师得意地说。

“哦,原来如此!那要是症状更厉害呢?”小弟子继续追问。

“要是症状更厉害,比如肚子胀得跟皮球似的,大便秘结不通,那就得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或者调胃承气汤啦!”张仲景仙师挥了挥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哇塞,这么多汤啊!听起来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小弟子瞪大了眼睛,一脸兴奋。

“哈哈,这可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张仲景仙师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开始详细讲解这些方剂的制作方法。

“先说大承气汤吧,这可是个猛药!得用大黄20克(酒洗,就是先用酒泡一下,然后洗干净),厚朴25克(制,就是炮制一下,去掉杂质和毒性),枳实5枚(大的,炙,就是烤一下),芒硝9克(就是硫酸钠,能泻热通便)。把这些药材放到锅里,加上10升水,先煮厚朴和枳实,煮到剩下5升水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再把大黄放进去煮,煮到剩下2升水的时候,再把药渣捞出来,最后把芒硝放进去,用小火再煮一两分钟,煮到芒硝融化就可以了。然后分成两份,早晚各喝一份,要是拉了肚子,就不用再喝了!”张仲景仙师一口气说完,差点没喘上气来。

“哇塞,这么多药材,这么多步骤,听起来就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小弟子瞪大了眼睛,一脸惊叹。

“哈哈,这可比化学实验有趣多了!这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啊!”张仲景仙师得意地说。

“那……那小承气汤呢?”小弟子继续追问。

“小承气汤啊,就是去掉芒硝,然后减少厚朴和枳实的用量。用大黄20克(酒洗),厚朴10克(制),枳实3枚大的(炙)。把这些药材放到锅里,加上4升水,煮到剩下1.2升水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然后分成两份,早晚各喝一份。要是喝了之后拉肚子了,就不用再喝了!”张仲景仙师一边比划一边说。

“哦,原来如此!那调胃承气汤呢?”小弟子眼睛一亮,继续追问。

“调胃承气汤啊,就是大黄、甘草和芒硝的组合啦!用大黄20克(酒洗),甘草10克(炙),芒硝25克(就是硫酸钠啦)。把这些药材放到锅里,加上3升水,先煮大黄和甘草,煮到剩下1升水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再把芒硝放进去,用小火再煮一两分钟,煮到芒硝融化就可以了。然后少量多次地喝下去,就像喝饮料一样!”张仲景仙师笑着说。

“哇塞,这些方剂听起来都好厉害啊!那它们都是怎么起作用的呢?”小弟子一脸崇拜地问。

“哈哈,这些方剂啊,都是利用药材的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等特性,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的。就像咱们做饭一样,得根据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口味来搭配调料和火候。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啊!要是身体出现了偏差、失衡了,就得用这些方剂来调理一下啦!”张仲景仙师耐心地解释道。

“哦,原来如此!那脉象大而数是怎么回事啊?听起来好像很严重的样子!”小弟子一脸紧张地问。

“哈哈,脉象大而数啊,就像奔腾的野马一样!这说明身体里的气血运行得太快了、太猛了!就像你跑步跑得太快了、太累了一样!这时候啊,咱们就得给它降降温、减减速啦!不然的话啊,身体可就要出大问题了!”张仲景仙师一边比划一边说,逗得小弟子哈哈大笑。

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好奇地问:“仙师啊,我听说那些得了温病的人,要是拖上个十几天,病情就会跑到身体里面去了,对吧?那这个时候,咱们得用什么神奇的方子来对付它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长长的白胡子,说道:“哎呀,小家伙,你这问题问得好啊!确实,温病这东西,要是拖久了,就容易从表面跑到身体里面,这时候,咱们就得用上黄连阿胶汤这招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黄连阿胶汤?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啊!仙师,快跟我说说,这方子是怎么来的?怎么知道病情跑到里面去了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开始娓娓道来:“小家伙,咱们中医看病啊,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这其中的‘切’,就是指摸脉。你知道吗?当温病跑到身体里面去的时候,病人的脉就会变得又沉又快,就像是被什么东西追着跑一样。而且啊,他们还会觉得心里烦得要命,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所以啊,只要看到这些症状,咱们就知道,该用黄连阿胶汤上场了!”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啊!那黄连阿胶汤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得像熬汤药那样,咕嘟咕嘟煮一锅啊?”

张仲景仙师被小弟子逗乐了,笑着说道:“小家伙,你还挺聪明的嘛!没错,黄连阿胶汤确实是要煮的,不过啊,煮的方法可有点讲究哦!来来来,我给你说说。”

于是,张仲景仙师开始详细讲解黄连阿胶汤的制配方法:“首先啊,咱们得准备好这些药材:黄连20克(古代一两换算成现代5克,所以四两就是20克)、芍药10克(二两就是10克)、黄芩10克(也是二两)、阿胶15克(三两就是15克)、还有鸡子黄3个(就是3个鸡蛋黄啦)。

接下来啊,咱们得找个锅,把这些药材(除了阿胶和鸡蛋黄)都放进去,然后加上6碗水(古代的一升水大概相当于现代的200毫升,所以六升水就是1200毫升,换算成碗大概就是6碗啦)。然后啊,咱们就开火煮,煮到只剩下2碗水的时候(二升就是400毫升,换算成碗大概就是2碗啦),就把药渣捞出来扔掉。

这时候啊,咱们得把阿胶放进去,让它慢慢融化在药汤里。等阿胶都融化了,药汤也稍微凉了一点(别太凉了哦,不然鸡蛋黄放进去就该变成鸡蛋羹了),咱们就把鸡蛋黄打进去,然后用筷子或者勺子使劲搅啊搅,搅到鸡蛋黄和药汤完全混在一起,就oK啦!

最后啊,咱们把这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黄连阿胶汤分成三份(每份大概就是七合啦,古代的合是容量单位,一升等于十合,所以七合就是70毫升左右),一天吃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保证你药到病除!”

小弟子一听,眼睛都亮了,连连拍手叫好:“哇!原来黄连阿胶汤是这么做出来的啊!听起来就好厉害的样子!仙师,那我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学会做这个药方,帮助别人治病了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小家伙,你有这份心就好了!不过啊,学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哦,得下苦功夫才行。不过呢,只要你肯努力学习和实践,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大夫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54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