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嘿,老兄,咱们这看病把脉的学问,到底有啥讲究啊?”

岐伯笑眯眯地回答:“嘿,黄帝大人,这学问可大了去了!咱们啊,最好挑清晨那会儿,天刚蒙蒙亮,阴气还没起床溜达,阳气也没急着散会,肚子还空着呢,经脉啊、络脉啊都乖乖地待着,气血不乱跑,这时候把脉,最能看出身体的小九九了。

咱们一边摸着脉,感受它的跳动,一边还得瞅瞅病人的眼神亮不亮,脸色好不好,就像侦探查案一样,瞅瞅五脏六腑是不是都安分守己,身体是强壮还是虚弱。把这些线索综合起来,生死大事,咱也能心里有数了。

说到这脉啊,它就像是血液的小房子,房子长点,说明气儿顺;短了点,气儿可能就有点小毛病了;跳得快,心里可能烦着呢;粗大的话,病可能正往深了去;上面鼓胀,气儿往上冲;下面鼓胀,肚子可能胀气;跳着跳着停了会儿再跳,那是气儿快不够用了;细细的,气儿就少;涩涩的,心可能正疼呢。还有啊,那脉要是像泉水涌一样,突然来个大爆发,然后又软绵绵地没了力气,跟琴弦断了似的,那可得小心了,可能是大限将至啊。

再看这眼神和脸色,那可是身体气色的直接反映。红要红得像白布包着朱砂,别红得像猪肝;白要像鹅毛那么纯净,别跟撒了盐似的;青要青得像碧玉有光泽,别跟蓝墨水似的;黄要像丝绸裹着雄黄,别黄得像黄土;黑要黑得发亮像黑漆,别跟地皮似的灰暗。这些颜色要是精微到快看不见了,嘿,那寿命可能也就不长了。眼神嘛,得能分清黑白长短,要是把长的看成短的,白的看成黑的,那就是精气神儿快耗尽了。

五脏啊,就像是身体的守护神。里面要是太满,气儿太冲,人就容易害怕,说话声音都像在屋子里闷着似的,那是湿气太重了。说话有气无力,半天才挤出一句,那是气儿被夺走了。衣服不整,说话没遮拦,不管亲疏,那是神智不清了。仓库(指脾胃)不关门,那是门户大开;水龙头(指小便)关不住,那是膀胱也失职了。守得住就活,守不住就悬了。

五脏强,身体就壮。头啊,是精明之府,头一歪,眼神迷离,那就是精神快没了。背啊,是胸中的靠山,背驼了,肩膀也跟着垮,那就是靠山要倒了。腰是肾的家,腰转不动了,肾也快累趴了。膝盖是筋的根据地,走路弯着腰,那就是筋快没劲了。骨头啊,是髓的仓库,站不久,走两步就晃悠,那就是骨头快散架了。所以啊,哪儿都得强,强则生,弱则危,咱们得好好护着!”

岐伯老师说:要是谁的生活作息跟四季变化对着干,体内能量多了就容易“精”力过剩,少了呢,就跟被“消”化了一样,没劲。身体反应太过了,不足时就显得更没“精”神;反应不足时,有余又成了消耗过度的样子。要是阴阳俩哥们儿不搭调,那病就叫“关格”,听着就让人头疼。

黄帝陛下好奇了,问:“这脉象随着四季咋动啊?咋知道病在哪儿?会变啥样?啥时候跑身体里去了?啥时候又溜外面去了?这五大难题,给咱详细说说呗?”

岐伯老师笑眯眯地说:“好嘞,咱这就聊聊这脉象与大自然运转的大秘密。你看这万物生长,六合之内,天地怎么变,阴阳就怎么应和。春天暖洋洋,夏天热烘烘,秋天凉飕飕,冬天怒号的风那是真冷啊!这四季一换,脉象也跟着上下起伏,春天像圆规画圆那么规矩,夏天像尺子量那么直,秋天平衡得跟秤砣似的,冬天则稳重如权杖。到了冬至后四十五天,阳气悄悄往上升,阴气悄悄往下降;夏至后也是同理,不过换过来玩。阴阳俩兄弟有它们的时刻表,跟脉象约好了似的,要是它们没按约定来,嘿,咱们一看脉象就知道咋回事了,甚至能算出病啥时候能好,啥时候得注意啦!

这脉象啊,微妙得很,不得不仔细琢磨。琢磨它得有个章法,得从阴阳开始学起,然后顺着五行生克的道理走,再考虑到四季的变化,补啊泻啊的都不能错,得跟天地运行一个节奏,这样才能掌握生死的奥秘。所以啊,声音跟五音相通,颜色跟五行相配,脉象则直接反映阴阳平衡。

再给你们来点有趣的,身体上部能量多了就梦见飞,下部多了就梦见往下掉;吃撑了就梦见给人东西,饿极了就梦见找吃的;肝气旺了就梦见发火,肺气足了就……哎呀,不说你们也懂。阴气重了就梦见被大水淹得怕怕的,阳气盛了就梦见大火烧得旺旺的。要是阴阳都过旺,那就梦见打架斗殴,血光四溅。心里憋屈了就哭鼻子,身边小虫子多了就梦见聚众开会,大虫子多了就梦见打群架,毁天灭地似的。”

想象一下,春天的时候,你把脉就像在湖边看鱼悠游,轻盈又自在;到了夏天,脉象就像在皮肤上轻轻滑动,跟夏日的微风一样,温柔又泛滥。记住哦,感受这脉象,要从头到尾细细琢磨,这样才能摸清门道。这就是把脉的六大秘籍之首两招,是不是感觉有点像解谜游戏?

秋天呢,脉象就像小虫子准备过冬,慢慢往皮肤深处躲;冬天则更深了,就像那些冬眠的虫虫,躲在最暖和的地方,连君子都选择待在屋子里不出门了。这告诉我们,通过脉象能感知身体里的四季变化,是不是很神奇?

现在,咱们来点干货。如果摸到脉搏又硬又长,就像顽固的石头,那可得小心了,可能是舌头打结说不出话的前兆。要是脉象软绵绵的,像散了架,那可能是身体在自我调整,别担心。

再来说说五脏的脉象吧。肺脉硬长,可能是吐血的前兆;软散的话,可能是汗如雨下,而且停不下来哦,记得备好纸巾!肝脉硬长,脸色却不青,那可能是摔了跤或者被啥撞了,血都淤在肋下,喘气都费劲;软散且脸色好,那就要防着喝水太多,变成“水牛”啦!

胃脉硬长还脸色红,小心腿骨受伤;软散的话,可能是吃多了不消化,肚子抗议呢。脾脉硬长脸色黄,感觉气不够用;软散又没光泽,脚丫子可能会肿成“小面包”。肾脉硬长还黄中带红,腰杆子可能不保;软散的话,就是缺血信号,得赶紧补血啦!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大夫:“嘿,老岐,如果诊脉时摸到心脉跳得特别急,这是啥病兆?症状啥样?”

岐伯捋了捋胡子,一本正经地说:“这病啊,名叫‘心疝’,小肚子那块儿准能摸到鼓包。”

黄帝一听,更来劲了:“哟,这么神奇?你咋看出来的?”

岐伯解释道:“心是阳刚之脏,小肠是它的好帮手,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心疝时,小肠那儿也会有反应嘛。”

黄帝接着问:“那要是胃脉有问题呢?啥症状?”

岐伯答得干脆:“胃脉壮实就是胃胀,虚弱则拉肚子。”

黄帝好奇心爆棚:“那病要是严重了,还会怎么变?”

岐伯开始列举:“风邪重了会忽冷忽热;热邪过头成消渴;气血逆乱会头疼;长期受风变拉肚子;血脉受风变麻风病。这病的变化,比翻书还快,数不过来呢!”

黄帝又问:“那些痈肿、筋挛、骨痛的毛病,咋来的?”

岐伯:“都是寒气作祟,外加八方邪风捣乱。”

黄帝追问治疗之法:“那怎么治这些四时之病呢?”

岐伯:“用相克的原理来治,比如寒病用热药,就这么简单粗暴,效果杠杠的。”

黄帝继续挖坑:“那如果有人五脏本就有旧疾,又新添了病,脉象肤色都变了,怎么分辨是新病还是旧病复发?”

岐伯笑了笑:“问得好!脉象微弱但肤色没变,是新病;脉象强但肤色差,那是久病;两者都差,也是久病;两者都好,那就是新病啦。还有,肝肾脉同时出现异常,脸色青红,怕是要受外伤,见血还好,不见血可能是水湿太重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岐伯又补充:“这诊脉啊,就像看地图,尺脉两边管季肋,尺外肾里腹。中附上,左外肝内鬲,右外胃内脾。再往上,右外肺内胸,左外心内膻中。前面管前面,后面管后面,上上下下,从头到脚,一清二楚!”

黄帝点头:“哈哈,老岐,你这医术加段子,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脉象显得“粗大”,那就像是说:“哎呀,体内的小溪流变成大河了,阴水不够多,阳火却旺得很,这就是‘热中’的表现,像吃了顿超辣的火锅,心里头那个热乎啊!”

再来说说“来疾去徐”,就是心跳得像兔子一样快,但回落时慢悠悠的,这种上面火急火燎,下面却虚得很,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甚至得“颠痫”这种高难度的舞蹈病(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反过来,“来徐去疾”就像是慢动作进场,突然加速离场,上面虚飘飘,下面却实打实地撑着,这样的人啊,最怕风了,一吹就哆嗦,阳气不够坚挺嘛!

还有啊,如果脉象又沉又细又数(快),还带点散乱,那就是“少阴厥”了,像是体内开了场混乱的派对。更混乱的是,如果这脉象还带点寒热交替,那就是冰火两重天的体验了。浮而散的脉象,就像人突然眼前一黑,要“晕菜”了。

说到脉象的“浮”和“躁”,浮在表面的热乎劲,那是阳气的锅;而“躁”得厉害的,往往是手上的事儿(当然,这里指的是脉象特征啦,别想歪了)。细而沉的脉象,就像是深藏不露的疼痛,直戳骨头;如果这脉象还静悄悄的,那就是脚底的秘密了。

再来看这“数动一代”的脉象,像是阳脉在捣蛋,搞不好就要拉肚子或者拉脓血了,可得小心。脉象过强,按下去涩涩的,那是阳气过剩;滑溜溜的,则是阴气太足。阳气多了,人就热得冒汗;阴气多了,就汗多身凉。两者都多?那就尴尬了,无汗还冷,像是被冷风吹过的夏天。

最后,这脉象还能玩“推箱子”游戏呢!往外推不动,内里却满满当当,说明心腹有积;往里推轻松,外面却没感觉,那就是身体在发热。往上推不动,下半身却清凉如水;往下推顺畅,头项却痛得要命。要是按到骨头附近,脉象微弱,那就是腰脊痛、身体麻木的预兆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97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