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根结篇第五(五)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有一天闲来无事,就对岐伯说:“岐伯啊,咱们来聊聊形和气之间的逆顺关系吧,这其中的门道可真是不少啊!”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说道:“皇上啊,您这问题可真是问对人了!要说这形和气之间的逆顺,咱们得先明白啥是形,啥是气。形呢,就好比是您这身龙袍,看得见摸得着;气呢,就好比是这龙袍里的那股子劲儿,虽然看不见,但没了它,龙袍可就立不起来了!

咱们先说‘形气不足,病气有余’。这啥意思呢?就好比是您这龙袍穿久了,有点旧了,里面的那股子劲儿也不足了,这时候呢,外来的病气就趁机捣乱,占了上风。这就好比是您这皇宫里进了小偷,您这龙袍旧了,守门的侍卫(也就是您的正气)也累了,小偷(病气)自然就进来了。这时候咋办呢?得赶紧把小偷抓住,赶出去!在咱们中医里,这就叫‘急泻之’,赶紧用针灸、草药啥的,把病气给泻出去!

再说‘形气有余,病气不足’。这就好比是您这龙袍虽然穿了好久了,但依然光鲜亮丽,里面的那股子劲儿也足得很。这时候呢,外来的病气想进来捣乱,可就难了。这就好比是您这皇宫里守卫森严,小偷想进来,门儿都没有!这时候咋办呢?咱们得赶紧给守卫们加加油,让他们更有劲儿!在咱们中医里,这就叫‘急补之’,赶紧用针灸、草药啥的,给身体补补正气!

可要是‘形气不足,病气也不足’呢?这就有点麻烦了。就好比是您这龙袍旧了,守卫们也没劲儿了,偏偏这时候小偷也没来捣乱。您说这咋整?这时候啊,咱们可不能轻易动手,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龙袍给扯破了,守卫们也给弄散了。在咱们中医里,这就叫‘不可刺之’。为啥呢?因为这时候您这身体里的阴阳气血都已经不足了,再动针动药,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要是真这么干了,那可就完了,阴阳气血都得枯竭,五脏六腑都得空虚,筋骨髓都得枯干。到时候啊,您这龙袍可就真成破布了,守卫们也都得成逃兵了!您说这多可怕啊!所以啊,这时候咱们得赶紧想法子补补身子,可别真等到那时候才后悔莫及啊!

反过来呢,要是‘形气有余,病气也有余’呢?这就好比是您这龙袍虽然光鲜亮丽,守卫们也都精神抖擞,但偏偏这时候来了个大盗,想跟您这皇宫斗一斗!这时候咋办呢?咱们得赶紧调集兵马,跟大盗干一场!在咱们中医里,这就叫‘急泻其邪,调其虚实’。赶紧用针灸、草药啥的,把病气给泻出去,同时再给身体补补正气,让守卫们更有劲儿!这样一来啊,大盗就得落荒而逃了!”

黄帝一脸认真地问岐伯:“嘿,岐伯啊,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这针灸补泻的道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说:“这事儿啊,简单得很!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平衡,身体里的气血啊,跟咱们生活中的收支一样,得保持个动态平衡。多了就得泻出去点,少了就得补进来点,这就是所谓的‘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说:“这道理我懂,但具体怎么操作呢?总不能拿根针乱扎吧?”

岐伯摇了摇头,说:“那当然不行啦!针灸这事儿,可是个技术活。你得先了解病人的体质、病情,然后选择合适的穴位、手法,才能达到补泻的效果。”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说:“那你快给我讲讲,这针灸补泻到底怎么个操作法?”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好嘞!先说泻法吧。这泻法啊,就像是给身体里的‘气球’放气。你想啊,气球吹得太大了,是不是得放点儿气出去,不然它就炸了?咱们身体里的气血也是一样,要是某个地方气血太旺了,就得用泻法给它‘放放气’。”

“具体操作呢,就是得用点儿力,针要扎得深点儿,手法要快点儿,就像是在给身体里的‘气球’扎个小眼儿,让多余的气血流出去。这样一来,身体就平衡多啦!”岐伯边说边比划,逗得黄帝哈哈大笑。

黄帝笑够了,又问:“那补法呢?是不是就像给气球打气一样?”

岐伯点了点头,说:“对头!补法就像是给身体里的‘气球’打气。你想啊,气球瘪了,是不是得给它打点儿气进去,不然它就飞不起来了?咱们身体里的气血也是一样,要是某个地方气血不足了,就得用补法给它‘打打气’。”

“具体操作呢,就是得轻柔点儿,针要扎得浅点儿,手法要慢点儿,就像是在给身体里的‘气球’慢慢打气。这样一来,身体就又有劲儿啦!”岐伯说完,又做了一个打气筒的动作,把黄帝逗得前仰后合。

黄帝笑够了,又问:“那针灸补泻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或者注意事项呢?”

岐伯想了想,说:“当然有啦!首先啊,你得找准穴位。穴位就像是身体里的‘开关’,按对了地方才能有效果。其次呢,你得掌握好手法。手法太重了,病人受不了;手法太轻了,又没效果。所以啊,这针灸啊,可是个细活儿,得慢慢练才行。”

黄帝又琢磨起了一个大问题:“哎,岐伯啊,你说咱们这针灸之道,刺法的逆顺到底有啥讲究啊?”黄帝一脸认真,仿佛是在问一个宇宙级别的难题。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皇上,又开始钻研了。”但他还是一本正经地回答:“陛下啊,这刺法的逆顺,那可是针灸学里的大学问。你要是不懂这个,那可就容易出大乱子了。”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哦?此话怎讲?”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你想啊,要是咱们在针灸的时候,不辨真假邪气,一股脑儿地乱刺,那可就要坏事了。比如说,一个人体内气血太满,你还给他补,那结果会怎样?”

黄帝挠挠头:“会怎样?”

岐伯笑道:“那可就热闹了!气血太满你再补,就好比给一个已经吃撑了的人再塞一大碗饭,他不得撑得五脏六腑都往外胀啊?到时候,阴阳之气四溢,肠胃撑得跟吹气球似的,肝肺也被挤得没地方待了,整个身体里的阴阳平衡都被打乱了。”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你这比喻,真是绝了!那要是虚了还泻呢?”

岐伯故作神秘地说:“那可就更惨了。你想啊,一个人本来就气血不足,你再给他泻一泻,那不就等于给一个饿了好几天的人再抽点血吗?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肠胃呢,也变得松松垮垮,皮肤薄得跟纸似的,毛孔也大得能塞豆子。这样下去,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后果了吧?”

黄帝一脸惊愕:“这么严重?那岂不是给人针灸一不小心,就成了杀人凶器了?”

岐伯摇头晃脑地说:“所以啊,咱们针灸大夫,那可得小心谨慎,得把刺法的逆顺摸得透透的。不然,一不小心,可就真成了‘针灸杀手’了。”

黄帝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岐伯啊,你这嘴皮子功夫,真是越来越厉害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刺法的逆顺,到底要怎么掌握呢?”

岐伯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其实也不难。关键是要懂得辨证施治,看准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再决定用补法还是泻法。比如说,一个人要是气血太满,那就得用泻法,把多余的气血给排出去;要是气血不足,那就得用补法,给身体加点油。”

黄帝点了点头:“嗯,这么说来,这针灸之道,还真是深奥啊。”

岐伯笑道:“深奥是深奥,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学,总能摸出门道来。再说了,咱们这可是在给人治病救命呢,学点深奥的东西,那也是应该的。”

黄帝突发奇想,对着岐伯说:“岐伯啊,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问你,咱们这针灸啊,到底是怎么个调阴阳的法儿?你能不能给我讲讲?”

岐伯一听,心里那个乐呵,心想:皇上又开始琢磨他的医学大道了。于是,岐伯捋了捋胡子,一本正经地说:“用针的要诀啊,那可是大大的学问!关键在于要知道怎么调和阴阳。一旦你把阴阳调和得恰到好处,那人体的精气神儿,自然就熠熠生辉了。阴阳和谐了,形体和气息也就合拍了,这样一来,人的元神就能安安稳稳地藏在身体里,不会轻易跑丢啦!”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心里犯嘀咕:“调和阴阳?这听起来怎么这么玄乎?”但他嘴上可没这么说,而是继续追问:“岐伯啊,你这说得倒是轻巧,可具体怎么操作呢?能不能给我来点实际的?”

岐伯一看黄帝这副求知若渴的样子,心里那个得意啊,于是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咱们中医啊,讲究的就是个阴阳平衡。你看这大自然,有白天黑夜、春夏秋冬,这就是阴阳的体现。人呢,也一样,身体里有阴阳二气。阴呢,就像是那温柔的水,滋润着咱们的身体;阳呢,就像是那熊熊的火,给咱们提供着能量。阴阳平衡了,身体就健康;阴阳失衡了,那就得生病。”

“针灸啊,就是咱们调和阴阳的大法宝!咱们通过刺激身体上的穴位,就能调整阴阳二气的平衡。比如说,你阳气太旺了,燥热得不行,那咱们就得给你扎几针,泄泄阳气;要是你阴气太重了,冷得跟冰棍似的,那咱们就得给你补补阳气。这一泄一补之间,阴阳就平衡啦!”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哎呀妈呀,老岐你这说得跟变魔术似的!那针灸到底是怎么个泄补法呢?”

岐伯嘿嘿一笑:“这你就不懂了吧?针灸啊,那也是有讲究的。咱们得根据病情、体质、季节、时辰等等因素,来选择不同的穴位、不同的针刺手法。比如说,补法呢,就像是给身体加油打气,咱们得慢慢来,不能一下子扎得太猛;泄法呢,就像是给身体放气减压,咱们得快点扎进去,还得来回捻转几下,让阳气能顺利地泄出来。”

“而且啊,咱们还得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深了浅了、直了歪了,那可都不行!深了可能会伤到内脏;浅了呢,又可能达不到效果。角度呢,也得根据穴位的位置和经络的走向来调整。这一针之间,那可都是大学问啊!”

黄帝开口又问:“嘿,岐伯,我一直有个疑问,你说咱们这医术界,上工、中工、下工到底有啥区别啊?是不是跟饭店里的大厨、二厨、洗碗工似的,一个比一个菜(差)啊?”

岐伯一听,哈哈大笑,说:“黄帝啊黄帝,你这比喻可真是绝了!不过话说回来,上工、中工、下工的区别,还真不是那么简单。来,我给你细细道来。”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医术界吐槽大会”:“先说上工吧,这些大佬级别的医生,那可真是‘平气’的高手。他们看病,就像高手下棋,走一步看十步,能提前预判病情的发展,然后轻轻巧巧地就把病给治了。在他们眼里,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哪个零件出了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然后手到病除,那叫一个潇洒!”

“中工呢,就比较接地气了。他们看病,就像咱们平时打游戏,遇到个boSS,得费点劲才能打过。中工们得好好琢磨琢磨,看看脉象是不是乱了套,然后琢磨着怎么给病人开方子、扎针。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好歹也能把病给治好,算是及格线上的好学生吧。”

“至于下工嘛,嘿,那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他们看病,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片啊!你说他们医术不行吧,他们还非得逞能,结果一出手,就把病人的气给‘绝’了,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简直就是‘医死人不偿命’的代名词啊!这可不是我瞎说的,岐黄之术,博大精深,下工们要是不谨慎点,乱来一气,那可真是害人害己啊!”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岐伯老兄,你说这下工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成为‘医死人’的罪魁祸首呢?”

岐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这下工啊,还真得好好学学。他们得看清楚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五脉的对应关系,掌握经络的虚实,还得摸摸病人的皮肤,看看是柔嫩还是粗糙。这些基本功要是不过关,那可真是一步步走向‘医死人’的深渊啊!所以啊,我说这下工们,可得千万小心,别一不小心就成了‘医界黑手党’啊!”

黄帝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岐伯老兄,你这比喻真是太逗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医术还真是得好好学,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医界笑柄’了!”

岐伯也笑了,说:“可不是嘛!医术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得全方位了解病人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不然的话,就像瞎子摸象,摸到哪里算哪里,那可真是害人害己啊!”

说到这里,岐伯突然话锋一转,说:“黄帝啊,你知道吗?其实这针灸啊,也是一门大学问。你看这针灸的穴位,就像是人体上的一个个小开关,按对了,就能治病救人;按错了,那可就得小心了,说不定就把病人给‘电’死了!”

黄帝一听,吓得连忙摆手说:“哎呀妈呀,这针灸听起来好吓人啊!我还是不学了吧!”

岐伯哈哈大笑,说:“黄帝啊黄帝,你这胆子也太小了吧!不过话说回来,这针灸啊,确实得小心。你得知道每个穴位的位置,还得知道怎么扎,扎多深,才能起到治病的效果。不然的话,就像开车一样,你得知道怎么踩油门、怎么踩刹车,不然一不小心就撞车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46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