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坐在金碧辉煌的明堂里,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宇宙级的大导演,正儿八经地开始规划起天地间的“剧本”来。他抬头望向那浩瀚无垠的八极(想象一下,就是东、南、西、北加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黄帝心里默念着:“这宇宙大片,我得拍得有模有样!”),心里琢磨着:“这天地间的动静,得有个啥来当导演吧?哦对,神明!它们就是最佳编剧加导演团队!”

接着,黄帝又低头沉思:“阴阳这俩小家伙,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玩得可欢了,结果呢,寒来暑往,四季更迭,这不就是它们给咱们放的‘天气预告片’嘛!”想到这里,黄帝不禁微微一笑,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啥都能想通。

但黄帝毕竟是黄帝,他追求的是知识的极致。于是,他召来了天师——那可是当时最牛掰的学问家,就像咱们现在的顶级科学家加哲学家合体。黄帝一脸认真地问:“天师啊,我听说你精通五运之数,能给我详细讲讲不?特别是那五气,怎么一年一年轮流当老大,掌管着咱们的生活节奏?”

鬼臾区悠悠地说:“你们知道吗?在咱们中医的世界里,土、金、水、木、火这五行啊,它们跟天干里的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就像是五行小精灵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跳起了宇宙间的和谐之舞。而说到咱们身体上的时间地图——十二时辰和对应的脏腑经络,那就更有趣了!”

“比如说,子时和午时吧,这两个时间点就像是夜晚和白天的两位大佬,它们分别由咱们身体的‘小老弟’少阴肾经和‘大姐大’少阴心经来守护。想象一下,子夜时分,万物沉寂,肾经悄悄地在为身体积蓄能量,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而到了中午,太阳高挂,心经则火力全开,让你精神抖擞。这不就是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在咱们身体上活灵活现嘛!”

“再瞧瞧丑时和未时,这是脾胃两位‘老黄牛’的专场。丑时,太阴脾经开始忙碌,帮你消化前一晚的美食,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时,则是小肠经接班,继续细化吸收,确保营养不浪费。这就像是家里的厨房,早晚不停歇,为全家人提供温暖和能量。”

“寅时和申时,是少阳胆经和阳明大肠经的主场。寅时,天刚蒙蒙亮,胆经就像是个勇敢的探险家,唤醒你的身体,准备迎接新挑战;申时呢,则是大肠经当班,帮你清理体内的垃圾,保持身体的通畅无阻。这不就像是家里的清洁工,虽然不起眼,但缺了可不行!”

“辰时和戌时,是太阳膀胱经和心包经的舞台。辰时,膀胱经开始工作,帮你排出体内的废水,让身体焕然一新;戌时,心包经则像是守护心灵的卫士,帮你缓解一天的疲惫,准备进入梦乡。这就像是家里的水管工和心理咨询师,一个负责物质层面的疏通,一个负责精神层面的慰藉。”

“最后说到巳时和亥时,这是厥阴肝经和三焦经的时间。巳时,肝经活跃,帮你排毒养颜,调节情绪;亥时,三焦经则像是身体的总调度师,协调各脏腑的功能,确保它们和谐共处。这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cEo和cFo,一个负责战略方向,一个负责财务管理,共同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这时候,岐伯大神出现了,他笑眯眯地说:“鬼臾区啊,你说得没错,这确实是天地间的阴阳之道。但你知道吗?咱们人体内的阴阳,可不仅仅是这些简单的对应关系哦。它们复杂多变,就像数学里的数列,可以无限延伸。不过,和数学不同的是,咱们中医的阴阳,更多的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比如四季更迭、日月交替,来领悟其中的奥秘。”

“说到这,我就得提提咱们中医的精髓了——象思维。啥是象思维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推测其内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比如,看到树叶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看到舌头红了,就知道体内可能有热。这种思维方式,让咱们中医在治疗时,不仅能治标,更能治本,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岐伯大人他老人家一翻开那本传说中的《太始天元册》,就像是打开了宇宙的秘密档案,里面记载的天文、医理,简直是天人合一的绝妙篇章。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五色天之气”与咱们身体上那些个神秘穴位的小秘密。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丹天之气”,听起来就红红火火,对吧?它呀,就像夏日的夕阳,热情奔放,穿过那牛宿(现代星座大致对应金牛座)和女宿(对应处女座)的缝隙,还特意在咱们身体的小牛(其实就是肩井穴附近,咱们现代不直接对应星座,但可以这样想象,增加趣味性)和小姑娘(咱们就不直说了,毕竟文雅点嘛,可以理解为心灵之所在)之间溜达了一圈。这丹天之气,寓意着生命力旺盛,就像咱们年轻人,活力四射,得好好利用这股劲儿,多做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接下来,“黅天之气”,这“黅”字,古时候指黄色,就像秋天的稻田,金黄一片,丰收在望。这股气呢,悠悠然穿过心宿(对应天蝎座一部分)和尾宿(对应天蝎座尾部),在咱们现代人的理解里,就像是心脏与脊椎的交界处,也就是心俞穴附近,还有咱们的小尾巴骨(哈哈,开个玩笑,其实是尾闾穴,虽然不直接对应星座,但这样讲更有趣)。这里啊,是咱们身体的能量转换站,黅天之气告诉我们,要适时休息,让身心得到滋养,就像秋天收获后需要储备能量一样。

再来说说“苍天之气”,听着就高远深邃,它穿梭在危宿(对应宝瓶座一部分)、室宿(对应飞马座一部分)和柳、鬼宿(对应天蝎座和蛇夫座交界处)之间,要是咱们非得在身体上找点对应,那就想象一下,这股气在咱们的头顶百会穴和背部的大椎穴附近徘徊。苍天之气,象征着智慧与洞察,提醒咱们要时常仰望星空,思考人生,同时也要照顾好咱们的大脑和脊椎,这可是智慧的源泉哦!

“素天之气”,洁白无瑕,如同冬日初雪,它流经亢宿(对应白羊座一部分)、氐宿(对应昴宿星团附近)、昴宿和毕宿(均对应金牛座),在咱们身体上,咱们可以想象这股清新之气,从咱们的脖子两侧(风池穴附近)一直到腰间的带脉,帮助咱们净化身心,排除杂念。素天之气告诉我们,要像白雪覆盖大地一样,让心灵得到净化,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平和。

“玄天之气”,神秘莫测,深邃如夜,它经过张宿(对应狮子座一部分)、翼宿(对应巨蟹座一部分)、娄宿和胃宿(对应白羊座和金牛座交界处)。在咱们身体上,这股气就像是深入骨髓的暖流,从咱们的脚底涌泉穴开始,一直温暖到咱们的腹部(可以理解为关元穴或气海穴),提醒咱们要脚踏实地,根基稳固,同时注重内在的调养,让生命之树常青。

至于“戊己分”,那可是天地之门户,简单理解就是天地间能量交换的关键点。在咱们身体上,可以想象为身体的前后正中线,也就是任督二脉的交汇之处,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保持这里的畅通无阻,就像是皇宫的大门永远为智慧与健康敞开一样。

黄帝悠悠然说:“妙哉!《黄帝内经》里提到的‘天地’,象征着万物生长的上下空间;而‘左右’,则仿佛是阴阳二气穿梭往来的神秘通道。但这背后的深意,我还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呢。”

岐伯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要揭开天地间最精妙的秘密:“陛下所言极是,这‘上下’二字,其实暗含了岁月流转中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而‘左右’,则是我们观察人体经络时,依据自然界阴阳规律所设定的方位标识。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在人体上寻找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阴阳之气时,就像是在夜空中寻找星辰,每个位置都对应着特定的‘星光’——也就是我们的穴位。”

“来来来,咱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此刻正面向北方,准备给一位朋友讲解这人体内的‘星辰布局’。首先,我们从头顶的‘厥阴’开始说起,这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北极星,引领方向。在你的左手边,是温柔的‘少阴’,它如同夜空中最早升起的启明星,带着一丝凉意;而右手边,则是热情的‘太阳’,如同正午的阳光,炽热而充满活力。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每当你转动身体,面对不同的‘星辰’,左右两侧的穴位也会随之变换,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奇妙的星际旅行。”

“比如说,当你转到‘少阴’这颗星下,左手边就变成了温柔的‘太阴’,它如同满月之夜,柔和而宁静;而右手边则换成了神秘的‘厥阴’,就像是夜空中最难以捉摸的流星,一闪而过,却又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样的变换,不仅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依存,也揭示了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奥秘。”

“再往后,每当你遇到一个新的‘星辰’,都会发现左右两侧的穴位如同星座般一一对应,既有规律可循,又充满变化。比如,在‘少阳’的光芒下,左手边是充满活力的‘阳明’,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充满希望;右手边则是沉稳的‘太阴’,如同傍晚的余晖,宁静而深远。这样的布局,不仅美观,更是人体健康的密码所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这些穴位可不是随便排列的,它们之间通过经络相连,构成了人体内部复杂的网络系统。就像是我们现在的网络世界,每个网站都有它的Ip地址,而穴位就是人体经络网络中的一个个‘站点’,负责传输着生命所需的能量和信息。”

“至于治疗嘛,那就更有趣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网络工程师’,发现某个‘站点’出现了故障,导致整个网络运行不畅,你会怎么做?当然是找到那个出问题的‘站点’,进行修复或者优化。而在中医的世界里,医生就是那位‘网络工程师’,他们会通过针灸、按摩或者草药等方式,来刺激或调整这些穴位,从而恢复人体的平衡与健康。”

“比如,如果你感到头痛欲裂,就像是被网络攻击了一样,中医可能会选择刺激头部的‘百会穴’,这个穴位就像是网络中的‘防火墙’,能够有效缓解头部的紧张和压力。又或者,你感到心情低落,像是网络信号不稳定,中医则会推荐你按摩‘内关穴’,这个穴位就像是心灵的‘路由器’,能够帮你调整情绪,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当然啦,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医的博大精深,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就像我们在网络上寻找信息、交流思想一样,中医也在不断地探索人体与宇宙之间的奥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关爱自己。”

“所以嘛,下次当你再看到《黄帝内经》中关于‘天地’、‘左右’的描述时,不妨想象一下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宇宙之中,而你的身体,就是那片星空下最璀璨的星辰。通过了解这些穴位和经络的奥秘,你不仅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还能在生活的旅途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谐。”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嘿,老岐啊,你常说的那个‘下’啊,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别跟我整那些高深莫测的,用咱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说说。”

老岐一听,笑眯眯地捋了捋胡子,说:“好嘞,黄帝您听好了。咱们人体啊,就像个微型的宇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那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您问的那个‘下’,其实就是指脏腑之气在经络中的相对位置变化。比如说,如果肝(咱们现在叫它‘厥阴肝经’)的气机往上走了,那胆(对应‘少阳胆经’)的气机就自然往下沉了,这时候,您摸摸左边的胳膊,阳明大肠经那儿可能感觉平平,但右边的脾(太阴脾经)那边可能就有点动静了。这就像是家里的大哥(肝)一出门,小弟(胆)就得在家看门,左边邻居(阳明大肠)忙着自己的事,右边邻居(太阴脾)就过来串串门。”

黄帝一听,乐了:“哟,这还挺有意思的,继续继续!”

老岐接着说:“再比如,心(少阴心经)要是往上一窜,胃(阳明胃经)就得乖乖往下走,这时候,左边太阳膀胱经可能觉得阳光明媚,右边少阳胆经就稍微凉快点了。您想啊,心脏这个‘发动机’一加速,胃就得赶紧消化食物供能,不然怎么跟得上节奏呢?这身体的平衡,可不就是这么微妙嘛!”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催促道:“对对对,就是这个味儿,再给我来点儿!”

老岐也不含糊,继续他的“人体宇宙说”:“还有啊,脾(太阴脾经)要是往上一提气,膀胱(太阳膀胱经)就得往下沉,这时候,左边肝(厥阴肝经)可能正忙着排毒,右边大肠(阳明大肠经)就准备接收垃圾了。这就像家里大扫除,脾这个‘清洁工’一动手,膀胱这个‘下水道’就得畅通无阻,左边肝在‘扫垃圾’,右边大肠就负责‘运垃圾’。”

黄帝听得哈哈大笑:“老岐啊,你这比喻真是绝了!那少阳胆经往上呢?”

“嘿嘿,少阳胆经往上啊,肝(厥阴肝经)就得往下沉,这时候,左边心(少阴心经)可能正享受着宁静,右边膀胱(太阳膀胱经)就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了。这就像家里的小儿子(胆)一调皮,老爸(肝)就得稳住阵脚,左边老妈(心)在休息,右边爷爷(膀胱)就准备起床晨练了。”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这时老岐话锋一转:“您看,这上下相遘,寒暑相临,其实就是身体内部气血运行的规律。如果它们相处得和谐,那就是身体健康、神清气爽;要是闹别扭了,那就是生病了,得赶紧调理。这就像家里的成员,和和睦睦的,日子就过得舒坦;要是天天吵架,家里就不得安宁了。”

黄帝问了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哎,岐伯啊,你说有时候明明看起来气血挺和谐的,人咋还生病了呢?”岐伯一听,笑眯眯地回答:“这啊,就像是大自然里,本该在上的元素跑到了下面,位置不对了,自然就不和谐了,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那你说说,这气血在人体里是怎么动来动去的呢?”岐伯开始他的科普时间:“在咱们的身体里,气血可是有自己的规矩的。上面的气血,喜欢往右边跑,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下面的气血呢,就爱往左边溜达,它们就这样一圈又一圈地绕着身体转,最后又回到原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黄帝挠挠头,有点疑惑:“我记得鬼臾区老先生说过,对应大地的应该是静止不动的。可你现在说下面的气血还往左跑,这我就有点懵了,快给我讲讲这背后的道理吧!”岐伯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不过咱们得用现代人能听懂的方式来讲。

“想象一下,咱们的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天上是导演,地下是演员。天上的星星月亮(七曜纬虚)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转,那是给咱们看的‘剧本’;而地上呢,五行相生相克,万物生长凋零,那是实实在在的‘表演’。这五行啊,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五脏六腑,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路线。地,承载着万物,就像咱们的身体,装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天上的星辰,则像是天空中的精气,影响着地上的一切。”

“说到气血的流动,就像是树木的根和叶子。根在地下默默吸收养分,然后输送给叶子,叶子再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回馈给整棵树。咱们身体里的气血也是这样,有升有降,有出有入,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你抬头看看星空,虽然星星离咱们很远,但它们的排列组合却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天气的信息,这就是‘天垂象’的智慧。”

“现在咱们把话题拉回到穴位上。虽然古人没有直接用现代的穴位名称,但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了身体上的一些特殊点,这些点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穴位。比如,你手上的‘合谷穴’,就像是气血的交通枢纽,按一按,气血就能更顺畅地流动。再比如,脚底的‘涌泉穴’,就像是气血的源泉,多泡泡脚,整个人都会觉得精神焕发。”

“说到治病,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像是你做饭,得根据食材的特性和口味来调整火候和调料。同样,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方剂和治疗方法。比如,如果你感冒了,中医可能会给你开一副‘银翘散’,里面有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金银花15克,连翘9克)煎煮后服用,就能帮助你驱散体内的邪气,恢复健康。”

“再来说说脉象吧,这可是中医的独门绝技。想象一下,你把手腕伸给中医大夫,他轻轻一摸,就能感受到你身体里的气血运行情况。这脉象啊,就像是大自然的天气预报,能反映出你身体的寒热虚实。比如,如果你的脉象跳动得很快,像夏天的暴雨,那可能是体内有热;如果跳得很慢,像冬天的雪花,那可能是体虚或是有寒。中医大夫就是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然后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所以啊,黄帝陛下,气血虽然看似和谐,但一旦位置不对或者运行不畅,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咱们中医就是通过观察、体验、辨证施治,来帮助人们恢复身体的和谐与平衡。这就像是在花园里修剪枝叶、浇水施肥,让每一朵花都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

黄帝说:“嘿,岐伯啊,你说这地为啥总是在我们脚底下,它不是跟天对着干吗?”岐伯捋了捋他那不存在的长胡子,慢悠悠地说:“陛下您这可是误会地老兄了。地啊,它虽在我们脚下,实则是漂浮在那浩瀚无垠的太虚(咱们可以理解为宇宙大空间)之中呢!可不是单纯地跟天较劲。”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哦?那它是怎么稳当当地在那儿的呢?难不成底下有弹簧床?”岐伯笑了:“非也非也,是有一股强大的大气力量在托着它呢!这股力量,就像咱们生活中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力量惊人。而且啊,大自然这位调色大师,还用各种元素给地打扮呢。”

“您瞧,干燥的天气让地皮收紧,像是做了面膜;暑热一来,地面就热气腾腾,像是蒸桑拿;风一吹,大地就跟着颤抖,像是在跳迪斯科;湿气重的时候,地面就湿润得像刚洒了水;冬天寒气逼人,地面冻得硬邦邦,跟吃了冰块似的;至于火嘛,虽然咱看不见明火,但那股温暖的力量,让大地万物生生不息,就像是暖气系统。”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哟,这么说来,大自然还是个全能装修工啊!那这些元素要是闹别扭了,地会咋样?”岐伯继续说:“那可热闹了!干燥过头,地就干旱得裂开缝;暑热太过,地面就热得能煎蛋;风大了,地都得摇晃几下,虽然咱们感觉不到;湿气重了,地面就泥泞不堪,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寒冷到极致,地都能冻得裂开;火(这里的火指的是温暖的气候)要是太过,地就变得坚硬,植物生长都费劲。”

黄帝挠挠头:“听起来好复杂,那我们怎么预知这些天地的变化呢?总不能天天盯着地皮看吧?”岐伯摆摆手:“陛下英明,但这事儿吧,咱们得靠智慧和经验,不是光看脉象就能行的。《脉法》里都说了,天地的变化,不是单靠脉象就能诊断出来的。得结合天象、气候、物候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分析才行。”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大师:“嘿,老岐啊,你说这天地间那些个‘间气’(咱们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不同时间、空间下的特殊气候或能量场),到底咋回事儿?对咱们身体有啥影响不?”

岐伯大师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子,笑眯眯地说:“黄帝兄,这‘间气’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它爱跑哪儿就跑哪儿,但总有个规律,那就是一年到头,它会在咱们身体的左右两侧来回串门。左边串串,右边逛逛,这就是‘期于左右’啦!”

黄帝一听,更来劲了:“哦?那它啥时候来串门,咱们能提前知道吗?总不能每次都开门惊喜吧?”

岐伯哈哈一笑:“当然可以!你得学会‘顺气而为’。这气要是顺着它自然流动的规律来,咱们身体就和谐安康;要是逆着来,嘿,那可就得小心生病了。就像你非要在冬天穿短袖吃冰棍,能不感冒嘛!”

“还有啊,这气要是没按它该待的地方待着,比如本该在春天生发的肝气,跑去秋天收敛的地盘捣乱,那也是要生病的。更别提这气还爱搬家,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乱窜一气,那身体就得乱套了。最严重的,是这气直接玩失踪,不守岗位了,那身体可就危险了,得赶紧找大夫!”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又追问:“那,那要是脉象上也能看出这些个气的变化呢?”

岐伯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脉象啊,那可是身体的晴雨表。咱们中医讲究‘寸口诊脉’,左右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对应不同的脏腑和气血状态。如果脉象出现了‘尺寸反’(比如本该沉的脉反而浮,本该有力的脉反而弱),那就是大凶之兆,得小心了。还有‘阴阳交’(指的是脉象中阴阳失衡,互不相交,表现为脉象极为复杂紊乱),那也是命悬一线啊!”

“所以啊,黄帝兄,咱们要想预知身体的吉凶祸福,得先了解这一年的气候特点,再结合脉象的左右变化,综合判断。这就像打游戏前先了解地图和敌人动向,才能制定策略,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嘛!”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来个小插曲,想象一下如果中医知识也能像游戏攻略一样,每个穴位都是个隐藏宝箱,每个药方都是通关秘籍,那该多有趣!比如,“太渊穴”,就像是气血的超级充电站,每天按一按,电量满满不生病;“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勇士联手,专治脾胃虚弱,让你的胃变成永不宕机的服务器!

再回到正题,岐伯继续传授:“记住,要想准确判断生死逆顺,得先立个时间轴,知道这一年是什么年景,是风调雨顺还是多灾多难,然后再结合脉象的左右变化,综合考量。这样,咱们就能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轻松应对身体的各种小情绪啦!”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老岐啊,你说这些个天气变化,跟咱们人身体是咋个搭配法?还有,万物生长靠啥?你给咱说道说道。”

岐伯一听,嘿,这可是个好话题,于是他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说:“陛下您听好了,咱们先从东边说起。东边嘛,是风的故乡,风一吹,树木就茂盛了,树木茂盛了,就结出酸溜溜的果子,这酸果子啊,对咱们的肝特别好,肝好了,筋骨就强健,筋骨强健了,心脏也跟着乐呵。这风、木、酸、肝、筋、心,它们之间啊,就像是一家人,环环相扣。”

“您再瞧这天上的玄妙,地上的变化,人体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这风啊,在天上就是风,在地上就是树木,在咱们身体上就是筋,那股子柔韧性,跟风的温柔多像啊!在五脏里,它就是肝,肝的性子就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它的品德就是和谐共处,作用嘛,就是让人动起来,有活力。肝的颜色嘛,青翠欲滴,跟春天的新叶一样。它管的事儿可多了,比如让植物开花结果,让咱们身体的气血顺畅。”

“说到这,我还得提提肝的‘小情绪’——怒。您知道吗?生气伤肝啊,就像风太大能吹折树枝一样。不过别怕,咱们有解药,啥解药?悲伤!您想啊,悲伤一来,怒气自然就散了,这就是‘悲胜怒’的道理。还有啊,风大伤肝,但干燥的天气能制约风,就像沙漠里风就小多了。至于那酸溜溜的果子,吃多了伤筋,这时候来点辛辣的,比如辣椒,就能平衡一下,这叫‘辛胜酸’。”

说到这里,咱得插播个现代小贴士:朋友们,生活里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别憋着,也别大动肝火,试试去听听悲伤的歌,或者找个朋友倾诉一番,让情绪有个出口。还有啊,饮食上也得注意,别一味追求酸爽,偶尔来点麻辣的,让身体也享受一下不同的滋味。

再回到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岐伯接着说:“这肝啊,不仅管着咱们的筋骨和心情,还跟好多东西有关联呢。比如它对应的颜色是青色,就像春天的树叶;它喜欢的味道是酸,就像醋溜土豆丝;它最怕的是风,就像咱们怕冷风吹头疼一样。所以啊,咱们得学会保护自己的肝,别让它受委屈。”

黄帝听了,连连点头:“老岐啊,你这一说,我这心里头就透亮多了。原来这自然界和咱们身体,是这么紧密相连的。那,咱们中医里有没有啥具体的法子,来保养这肝呢?”

岐伯微微一笑:“当然有啦,陛下。比如针灸,咱们有‘太冲穴’,就在脚背上,经常按按,能疏肝解郁,就像给肝做了个SpA。还有啊,饮食上可以多吃些绿色蔬菜,比如菠菜、芹菜,它们都是肝的好朋友。至于方剂嘛,那就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配了,不过有个基本的思路,就是调和肝气,比如用柴胡、白芍这些药材,具体用量嘛,那得找专业的中医师来开方子了。”

在咱们祖国的南方,那是一片热情如火的土地,仿佛大自然自己都开了暖气,热得那叫一个带劲。这“热”,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个万物生长的催化剂,就像家里的电饭煲,没有电(热)怎么煮出香喷喷的米饭呢?这热啊,一不留神就“生”出了火,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世界,也点燃了生命的激情。

而这火呢,它不仅照亮了夜空,还悄悄地在我们的身体里玩起了魔术。它一“生”苦,这里的苦可不是咱们嘴里的苦瓜那么简单,它指的是一种生命的味道,一种深邃而内敛的力量。这苦味啊,就像人生路上的小挫折,虽然不那么好受,但却是心灵成长的催化剂。于是,“苦生心”,这里的“心”不仅仅是心脏那么简单,它代表了我们的情感、意志和灵魂深处。当心被这股力量滋养,就会变得强大而富有创造力,就像心脏泵出的血液,滋养着全身每一个细胞。

说到血,那可是咱们身体的河流,流淌着生命的活力。血生脾,脾呢,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土地公公,负责消化吸收,把食物转化为身体需要的能量。这样一来,整个身体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南方的热,引发了火,火又带来了苦,苦滋养了心,心又泵出了血,血再滋养了脾,脾又反过来支持着整个身体的运作。

现在,咱们把这套理论搬到天上地下,瞧瞧它怎么变戏法。在天,这热就变成了阳光普照,温暖大地;在地,它就是熊熊烈火,或者是咱们常说的“地气”,那股子热腾腾的生命力。在咱们的身体里,它变成了跳动的脉搏,每一次跳动都是生命的赞歌。在气息上,它就是咱们呼吸间那股子温热,是生命的节奏和韵律。而说到脏腑,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心的代名词,那颗跳动不息、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心脏。

再来说说这火的性格吧,它的性子是“暑”,就是那种热得你直冒汗,却又忍不住想靠近的夏天的感觉。它的德行是“显”,就像火焰一样,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光芒。它的作用嘛,就是“躁”,让一切都活跃起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急了点,但也是生机勃勃的表现。它的颜色自然是红色,鲜艳夺目,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激情与希望。它的变化,能让万物茂盛生长,就像春天的花朵,争奇斗艳。

至于“其虫羽”,这里说的是与火相应的动物特征,比如鸟儿,它们有着轻盈的羽毛,可以自由翱翔于蓝天,不正是火的自由与不羁的象征吗?而火的“政”呢,就是光明磊落,照亮一切黑暗;“令”则是郁蒸,就像夏天闷热的天气,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中的生命力。但别忘了,火也有它的“变”,那就是过于炎热导致的灾难,比如森林大火,那“燔焫”的景象,让人心痛不已。

说到这,咱们再来聊聊怎么对付这火过旺的情况。喜伤心,没错,过度的喜悦也会让心火过旺,这时候就得用“恐”来制衡它,就像突然出现的惊吓能让兴奋的人冷静下来。热伤气,这个大家都懂,中暑不就是热过头了吗?这时候,一杯冷饮或者清凉的空调房就是“寒胜热”的典范。而苦伤气呢,吃太多苦的东西会耗损我们的正气,这时候,来点咸味的东西,比如一碗热腾腾的咸汤,就能很好地中和那股苦味,恢复身体的平衡。

咱们再从这“中央生湿”开始聊起吧。想象一下,就像咱们家的厨房,中间那口大锅里正咕嘟咕嘟炖着汤,那热气腾腾、水汽缭绕的,不就是“湿”嘛!这湿啊,可不是潮湿那么简单,它是自然界中滋润万物、促进生长的一种力量。在中医看来,它就像是生命的源泉,滋养着大地,于是就有了“湿生土”的说法。

说到土,咱们就联想到广袤的田野,肥沃的土地上能长出啥?对喽,甘甜可口的瓜果蔬菜!这“土生甘”,不就跟咱们在田里辛勤耕耘,最终收获满满一个道理嘛。而这甘甜之味,又直接滋养了我们的脾胃。脾胃,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专门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也就是“甘生脾,脾生肉”。看,这身体里的能量循环,多像是一条温馨的食物链啊!

再来说说这“肉生肺”,别以为这是说吃多了肉就能长出个强壮的肺来。这里的意思是,通过脾胃的运化,我们身体得到了充足的营养,肌肉强健了,气血也就更加充沛,自然就能滋养到肺脏,让咱们呼吸顺畅,精力充沛。

接下来,咱们把视角拉高到天地之间。这“湿”啊,在天上是云雾缭绕,给大地带来甘霖;在地上,就是肥沃的土壤,滋养万物。在咱们的身体里,它对应的就是那厚实的肌肉,还有那位勤劳的“后勤部长”——脾。而脾的“性静兼”,就像是位沉稳的老大哥,不急不躁,默默付出;“其德为濡”,就是说它有着像水一样温柔滋润的品德;至于“其用为化”,那就是说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吸收,把吃进去的东西变成身体能用的东西。

说到颜色,脾对应的是黄色,就像那丰收的麦田,金黄一片,满载着希望与收获。而“其化为盈”,就是说脾的运化功能强大,能让身体充满能量,不至于空虚。

再聊聊“其虫倮”,这里的“虫”可不是真的虫子,而是中医里对动物的一种分类,指那些没有羽毛、鳞片覆盖的生物,比如人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这“倮”字,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特点,也暗示了脾与这类生命体的紧密联系。

至于“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咱们可以理解为脾的“治理方式”是温和而宁静的,就像春天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而一旦脾的功能失调,就可能出现“其变动注,其眚淫溃”的情况,就像是洪水泛滥,身体里的湿气过重,导致各种不适。

说到调理,中医讲究的是“以平为期”,也就是用相生相克的方法来恢复平衡。比如“思伤脾,怒胜思”,意思是过度的思考会损伤脾胃,而适度的愤怒情绪却能激发肝气,从而抑制过度的思虑,达到平衡。当然啦,这里可不是鼓励大家乱发脾气哦,而是要我们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再比如“湿伤肉,风胜湿”,湿气太重会让肌肉松软无力,而适量的运动出汗(风的一种表现形式),则能有效排除体内湿气,让肌肉更加紧实有力。还有“甘伤脾,酸胜甘”,吃太多甜食会伤脾胃,而适当吃点酸味的食物,比如山楂、柠檬,则能帮助消化,保护脾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中医里的穴位和方剂也是调理身体的好帮手。比如足三里穴,那可是脾胃的保健要穴,经常按揉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至于方剂嘛,像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9克),就是专门用来调理脾胃虚弱的经典方剂,简单几味药,却能四两拨千斤,让脾胃重焕生机。

话说在遥远的西方,那里不仅有牛仔和汉堡,还藏着自然界的一个秘密——干燥之气。这干燥啊,就像是秋天里那嗖嗖的小凉风,一吹过来,大地上的万物就开始变得金黄,就像是给世界镀上了一层金边。这“金”,可不是指金银财宝,而是中医里说的五行之一,代表着收敛、沉降的力量。

“金生辛”,您知道吗?这“辛”啊,就是咱们吃辣椒、姜那种辣中带点儿冲的味道,它跟金是一对好搭档,因为金性的收敛之力,让辛味有了更加集中、穿透的劲儿。而辛味呢,最喜欢找的就是咱们的肺脏做朋友了。“辛生肺”,就像是你吃了一口麻辣火锅,那热气腾腾的感觉直接冲到嗓子眼儿,再往下,嘿,肺就暖洋洋、舒舒服服的了。

肺啊,它不光是个呼吸的大家长,还掌管着咱们身上的皮毛呢。“肺生皮毛”,想想看,为什么皮肤干燥的时候,咱们会想到润肺?就是这个理儿。皮毛好了,人就显得精神焕发,就像穿了一件永远合身的高级定制皮草大衣(当然,咱们要爱护动物,这里只是比喻)。

再来说说这皮毛和肾的关系,“皮毛生肾”,这可不是说皮毛能长出肾来,而是说皮毛的健康状况能反映肾的功能。肾是先天之本,皮毛则是它的外在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就像是一对默契的搭档,共同守护着身体的健康防线。

接下来,咱们上天入地,看看这五行在自然界和人体中的对应。天上那干燥的气候,地上那闪闪发光的金属,人体上覆盖的皮毛,还有那秋天成熟的气息,都是“金”在作祟。而在五脏之中,肺就是那位掌管着这一切的“金主爸爸”。

“其性为凉,其德为清”,肺嘛,就像秋天的凉风,带来清凉,清除体内的燥热。它的作用可大了,“其用为固”,就像是一道坚实的屏障,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不受外邪侵扰。颜色上,肺对应的是白色,纯洁无瑕,就像医生的白大褂,给人以安心和信任。

“其化为敛”,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敛,这也是肺的功能之一,帮助身体把一年的能量储存起来,为冬天做准备。“其虫介”,这说的是跟金性相关的动物,比如螃蟹、甲鱼这些有硬壳的,它们也代表着一种内敛、自我保护的力量。

“其政为劲,其令雾露”,说的是秋天的气候特点,风劲气爽,早晨常有雾露。但别忘了,秋天也有它的另一面,“其变肃杀”,秋风扫落叶,一片萧瑟之景,也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该收收心了。

“其眚苍落”,说的是如果金气太过或不及,就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树木凋零、万物失去生机。在人体上,就可能表现为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问题。这时候怎么办呢?“喜胜忧”,保持心情愉悦,比什么都管用。因为“忧伤肺”,过度的忧虑会伤害到肺脏,而快乐则是最好的解药。

再来说说饮食调养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夏天太热,容易让皮肤出油、长痘,这时候来点儿清凉的西瓜、绿豆汤,就能有效缓解。而吃太多辛辣的东西,也会让皮肤受损,这时候,一杯苦丁茶或者苦瓜汤,就能帮你找回平衡。

至于穴位嘛,咱们来聊聊跟肺关系最紧密的“太渊穴”。这穴位啊,就像是肺脏的小助手,藏在手腕的桡侧动脉搏动处。每天按一按,不仅能润肺止咳,还能增强免疫力,让你远离感冒咳嗽的烦恼。

在咱们祖国的北疆,一到冬天,那寒风嗖嗖的,冷得直打哆嗦,这就是大自然的“北方生寒”了。这寒气一重,地上就开始结冰,河里也冻上了,这不就是“寒生水”嘛!水啊,它有个特性,就是咸,海水咸、盐巴咸,所以“水生咸”。而说到咸,大家伙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咸菜、腊肉,但咱们中医里头,咸味可是跟肾有着不解之缘呢,“咸生肾”。肾啊,那可是咱们身体的“能量库”,肾精足,骨髓就壮,所以“肾生骨髓”。而骨髓呢,它不光是造血的,还跟咱们的肝有着微妙的联系,仿佛在说:“看我的,我能滋养你!”这就是“髓生肝”。

现在,咱们把视角拉高,看看这天上的、地下的、身体里的、气候中的,都是怎么跟这“北方”对应的。天上冷飕飕的,那就是“在天为寒”;地上结冰流水,那就是“在地为水”。咱们身体里,骨头硬邦邦的,最能代表“在体为骨”。说到“气”,这里的“坚”气,就像是咱们内心的坚韧不拔,面对寒冷也不退缩。而说到“脏”,那当然就是咱们的肾了,它可是个“劳模”,默默地在后台工作,支持着我们的日常活动。

“其性为凛”,就像是大冬天里你穿少了,那种刺骨的冷;“其德为寒”,寒有它的好处,比如能杀菌、保鲜;“其用为藏”,冬天万物收藏,咱们身体也要多储备能量;“其色为黑”,看看那黑土地、黑木耳,多有营养啊;“其化为肃”,冬天万物凋零,一片肃杀之气;“其虫麟”,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连龙这种神兽都得躲起来,而鳞片是它最坚硬的保护壳;“其政为静”,冬天就该安安静静地待着,别瞎折腾;“其令霰雪”,雪花飘飘,多美啊,但也冷得让人直哆嗦;“其变凝冽”,天气说变就变,一不留神就冻得你直打颤;“其眚冰雹”,冰雹这家伙,可是冬天的极端天气,得小心应对。

说到味道,咸味那可是北方饮食的一大特色,咸菜、咸鱼,下饭神器啊。但你知道吗?咸味吃多了,对肾可不好,得悠着点。这时候,来点甜的,比如一杯热腾腾的蜂蜜水,就能“甘胜咸”,缓解一下。

再聊聊“五气更立”,这就像是自然界的轮回,各有各的时节,各有各的规矩。如果哪个气儿不在它该在的地方,那就是“邪”了,得治;如果它乖乖待在自己的地盘上,那就是“正”,和谐得很。

黄帝大人这天又跟岐伯老师聊起了天,俩人坐在龙椅上,手捧香茗,就像咱们现代人刷着朋友圈一样,不过他们聊的可是高端大气的医学话题——“病是怎么变着花样儿来捣乱的?”

黄帝大人先开了腔:“岐伯啊,你说这病啊,它怎么就那么多变呢?一会儿轻一会儿重的,到底是咋回事儿?”

岐伯老师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千年的智慧:“陛下您问得好!这病啊,它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得看它和咱们身体里的‘气’关系咋样。要是这病气和咱们身体里的正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那病就轻微得很,就像是小猫挠痒痒,不痛不痒的。可要是它们俩不对付,那就是火星撞地球,病势自然就凶猛了,跟洪水猛兽似的。”

黄帝大人一听,眼睛亮了:“哦?那要是说到每年的气候变化,对病又有啥影响呢?”

岐伯老师捋了捋胡子,继续讲解:“这气候变化啊,就像是大自然的情绪。要是某种气特别旺盛,它就像班里的学霸,不仅管好自己,还要管管那些‘学渣’——就是它所能克制的气,甚至还会欺负一下平时管它的‘老师’——就是它原本克制不了,但这时候因为太强了,所以可以稍微挑衅一下的气。不过呢,要是某种气太弱了,那就惨了,连平时它管的小弟都会反过来欺负它,而它本该能轻松应对的敌人也会趁机来踩一脚。”

黄帝大人听得津津有味:“哈哈,这不就是自然界的‘校园霸凌’嘛!那要是被欺负的‘气’反过来又生病了呢?”

岐伯老师点点头:“陛下您真是睿智,一语中的。被欺负的‘气’,因为它本身已经虚弱,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警惕心,就像是小朋友被欺负了还不敢告诉老师一样,所以更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这就是‘侮反受邪’,因为缺乏了应有的敬畏之心,所以更容易中招。”

黄帝大人听完,连连点头:“妙哉!妙哉!岐伯老师,您这解释真是既生动又有趣,让我这医学小白都听懂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9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