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好奇地问:“春天的脉象说是像琴弦一样,到底怎么个弦法呢?”岐伯笑着解释:“春天的脉象啊,它代表的是肝,就像东方的树木,万物复苏开始生长那样。这脉象呢,摸起来柔软、轻盈、略带滑感,直直的还很长,这就叫弦脉。如果不像这样,那就是有病了。”

黄帝接着问:“那怎么个不像法就算是反了呢?”岐伯接着说:“如果脉象摸起来又实又强,那就是太过了,毛病多半出在体表;要是摸起来既不实也不强,反而微弱,那就是不及,问题在身体里面了。”

黄帝又问:“那春天脉象太过或不及,都会得啥病呢?”岐伯答道:“太过的话,人容易忘事,脑袋晕乎乎的,还可能得头顶上的病;要是不及呢,就会胸口疼连着背也疼,肚子两边还会觉得胀胀的。”黄帝点点头:“嗯,有道理。”

接着黄帝又问夏天脉象:“夏天的脉象说是像钩子,怎么个钩法?”岐伯答道:“夏天的脉象代表心,就像南方的火,万物都茂盛生长。这脉象来时强盛,去时减弱,所以叫钩脉。反了就表示有病。”

黄帝追问:“怎么个反法?”岐伯说:“如果来时强盛去时也强盛,那就是太过了,病在外;如果来时不强盛,去时反而显得强盛,那就是不及,病在内。”

黄帝再问:“夏天脉象太过或不及,都会得啥病?”岐伯答道:“太过的话,人会发热,皮肤疼,还可能得皮肤病;要是不及,就会心烦意乱,上面咳嗽吐痰,下面还容易拉肚子。”黄帝听完,笑道:“这脉象学问还真不少,挺有意思的。”

黄帝继续问秋天的脉象:“秋天的脉象说是浮,怎么个浮法?”岐伯说:“秋天的脉象代表肺,就像西方的金属,万物开始收获。这脉象轻盈虚浮,来得快散得也快,所以叫浮脉。反了就表示有病。”

黄帝又问:“那怎么个反法呢?”岐伯答道:“如果脉象摸起来像毛一样轻飘飘,但中间却很硬,两边又空虚,这就是太过了,病在外;如果摸起来轻飘飘的还特别微弱,那就是不及,病在内。”黄帝听后,感叹道:“哎呀,这脉象还真是千变万化,得好好学啊!”

黄帝问:“秋天的脉象,如果太过或是不及,分别会引发什么病症呢?”

岐伯回答说:“秋天的脉象如果太过强劲,会让人感觉气逆不顺,背部疼痛,走起路来都慢悠悠的,像是背了个大包袱。而要是脉象不及,那就容易气喘,呼吸短促还咳嗽,甚至咳出血来,听起来就像肺里有个风箱在响。”

黄帝点头:“嗯,说得好。那冬天的脉象像营垒一样稳固,具体怎么理解呢?”

岐伯解释说:“冬天的脉象对应肾,就像北方的水,万物都潜藏起来了。所以脉象深沉而有力,像坚固的营垒,这才叫正常。如果不这样,那就是病了。”

黄帝好奇:“那怎么个不正常法呢?”

岐伯接着说:“如果脉象来势像弹石一样硬邦邦的,那就是太过,病在体表;如果脉象去时快得像数数,那就是不及,病在内里。”

黄帝又问:“那冬天的脉象太过或不及,具体会得什么病呢?”

岐伯答道:“太过的话,人会变得懒洋洋的,脊背疼,气不足,连话都不想说。要是不及呢,心里就老觉得空落落的,像是饿了又吃不到东西,肋骨里空荡荡的,脊背疼,小肚子胀,连小便都不正常了。”

黄帝连连点头:“妙哉!说到四季脉象的变化,那脾脉在四季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岐伯说:“脾脉就像大地之母,是孤独的脏器,却滋养着全身。它的好坏,对全身都有影响。”

黄帝追问:“那脾脉的好坏,我们能看出来吗?”

岐伯笑道:“好的脾脉你看不出来啥特别的,但坏的脾脉就一目了然了。”

黄帝好奇:“怎么个一目了然法?”

岐伯说:“如果脾脉来得像河水奔腾,那就是太过,病在体表;如果像小鸟啄食一样细碎无力,那就是不及,病在内里。”

黄帝又问:“您总说脾是孤脏,滋养四方。那它太过或不及,具体会咋样呢?”

岐伯最后总结道:“太过的话,人就四肢无力,像软脚虾;要是不及呢,九窍都不通畅了,整个人僵硬得跟石头似的,这病就叫‘重强’,听着就让人头疼。”黄帝突然站了起来,连着拜了两拜,还磕了个头,激动地说:“妙啊!我终于领悟到了脉象的精髓啦!这世间的健康密码,五脏六腑的颜色变化,脉象的微妙差异,还有那些超乎寻常的规律,其实都源于一个道理。身体里的那股神奇的力量得转个不停,一旦停下来不转了,那就大事不妙,机会就溜走了。

说到这关键的健康秘诀,它就像是微小的秘密,近在眼前却又难以捉摸。我得把它刻在玉版上,当作宝贝一样藏在心里,每天清早醒来就读一读,这宝贝就叫‘玉机秘籍’吧!

再来说说咱们的五脏六腑,它们之间可是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哦。每个脏器都接收着来自‘前任’的关爱(气息),然后传递给自己的‘真爱’(相生的脏器),但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的小窝(气舍),也就是它最喜欢待的地方。不过,要是哪个脏器病入膏肓快不行了,它就会把‘最后一口气’传给那个它永远也赢不了的‘宿敌’(相克的脏器),然后自己就彻底歇菜了。

举个例子哈,肝宝贝呢,它的心上人是心,但心却把爱传给了脾,肝自己呢,最爱在肾那里歇脚,可要是它快不行了,就会跑去肺那里闹事,然后肺就遭殃了。其他脏器也是这么一套复杂的爱恨情仇,心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又传回心,形成一个闭环。这简直就是一部内脏界的《甄嬛传》嘛!

而且啊,你知道吗?这一天一夜还能分成五个时间段,就像我们追剧一样,可以预测病情是早上严重还是晚上更糟糕。这简直比看剧还刺激,毕竟这可是关乎生死的‘直播’呢!”

黄帝说了个挺深奥的理儿:咱们的五脏六腑啊,它们之间都是好朋友,手拉手,心连心,生病时还会按顺序串门呢。要是哪个脏器不爽了,就会按照它们之间的“食物链”传递下去,就像玩接力赛一样。如果不及时治,嘿,过了仨月半载的,或者短则三六天的,病就传遍五脏六腑,到时候可能就得说拜拜了。这就是所谓的“顺传所胜之次”,懂行的一看就知道病是从哪儿来的,还能算出大概啥时候得跟这世界说声再见。

话说啊,风这家伙,简直就是病界的“老大哥”,啥病都爱掺和一脚。比如说,风寒这家伙一来,咱们的皮肤就紧巴巴的,跟被冻住似的,里面还憋着火气。这时候,出出汗,排排毒,就能好一大半。但要是拖着不治,风寒这家伙就溜进肺里,搞出个“肺痹”,咳嗽、气喘全来了。再拖,肺就拉着肝一起下水,变成“肝痹”,也就是肝也郁闷了,肋巴骨疼,吃饭都不香。这时候,揉揉按按,扎个针,兴许能缓一缓。

肝一垮,脾也跟着遭殃,变成“脾风”,肚子热得跟火烧似的,心烦意乱,还可能脸色蜡黄。这时候,按摩、吃药、泡个药浴,三管齐下。要是还不管,脾就把病传给肾,肾就开始闹罢工,肚子疼,还可能有奇怪的东西流出来,这时候也是治疗的好时机。

再往后,肾要是撑不住了,就传给心,心脏也跟着抽筋,筋脉紧绷,这病叫“瘛”,得赶紧针灸、吃药救急。要是这些都不管,十天后,嘿,就得准备后事了。更绝的是,这病还能从肾绕回心,再传到肺,搞出个发热发寒的循环病,三年内就得悠着点儿了。

不过啊,这病也不是非得按规矩传,有时候情绪一激动,忧啊恐啊悲啊喜啊怒啊,就能让病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来个“突袭”。比如,一高兴过头,肾气就趁机作乱;一生气,肝气就往上冲;一悲伤,肺气就跟着抽泣……所以啊,情绪管理也是防病的重要一环哦!

总之,病这玩意儿有五种基本类型,但变化起来可是有二十五种之多,还特别喜欢玩“你传我我传你”的游戏。咱们得时刻警惕,别让它们得逞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大骨头瘦得像柴火棍,身上的肉都凹进去了,感觉像是被谁偷偷吸走了脂肪一样。这时候,你胸口憋闷,喘气都费劲,好像肺里装了个大气球,随时要爆炸。这状况要是持续下去,不用半年,可能就得跟世界说拜拜了。当然,如果医生一搭脉,发现那“真脏脉”出现了,那就直接给你算好倒计时了。

再严重点,除了上面那些症状,你还感觉里面疼,疼到肩膀脖子都跟着受罪,那情况就更不妙了,一个月可能就得见阎王。真脏脉一露头,嘿,你的日子就数着过了。

要是再加上身体发热,肉掉得跟脱衣服似的,那简直就是“瘦成一道闪电”的升级版,十个月内就得小心了。肩膀骨头里的骨髓都快没了,动一下都费劲,这简直就是“生命倒计时”的现场直播啊!

最惨的是,如果你不仅骨头瘦、肉没了,还胸闷气喘、肚子疼、心里堵得慌,外加全身发热、皮肤松弛得像老树皮,眼睛还凹进去了,看人都费劲。这时候真脏脉一出现,哎哟,那基本上是“立等可取”的死亡通知单了。不过,要是还能看见人,那就等到你五行相克的那天再算吧。

还有啊,如果身体突然虚得不行,五脏六腑都像被堵了门一样,血脉不通,气都喘不上来,那感觉就像是突然掉进了水里,想呼救都喊不出来。这时候要是脉都摸不到了,或者跳得跟打鼓似的快,但人还没瘦成皮包骨,就算没真脏脉,也悬了。

说到这真脏脉啊,每个脏器都有它的特色。肝的脉摸起来像刀刃,又急又硬;心的脉坚得像小石子,一串一串的;肺的脉大却空,轻飘飘的;肾的脉硬邦邦,弹起来砰砰响;脾的脉呢,时快时慢,弱得跟没吃饭似的。这些脉一出现,那就是生命的倒计时开始了,医生也只能摇头叹息了。

黄帝问了个深奥的问题:“听说看到‘真脏’的脉象就意味着人要挂了,这是为啥呢?”岐伯老师慢悠悠地解释道:“五脏啊,它们都像小宝宝一样,得靠胃妈妈给饭吃,也就是吸收营养嘛。胃就是五脏的大粮仓,按时按量给它们输送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经络,特别是手太阴肺经这个‘高速公路’,送到全身各处。但要是邪气太猛,把正气耗得差不多了,就像病得太重,胃妈妈都带不动这营养列车到肺经了,那五脏就只能裸奔,露出真脏本色,这就意味着身体快撑不住了,所以啊,就叫‘死’了。”黄帝一听,连连点头:“高见,高见!”

黄帝接着问:“那治病时,咱们得怎么看病人能不能救呢?”岐伯又说:“这你得综合看,病人的体型、气色、脉象的强弱、病的新旧程度,都得考虑进去。如果病人看上去精神头足,气色好,脉象也符合季节特点,那就有救;特别是脉象里透着股‘胃气’,那就是生命力旺盛,治疗起来也容易。相反,如果人看上去没精打采,脸色黯淡无光,脉象还硬邦邦的,跟季节对着干,那就是难啃的硬骨头了。遇到这种‘四难’情况,你得给病人和家属打预防针,说清楚。”

“说到‘逆四时’,就是春天摸到秋天的肺脉,秋天摸到夏天的心脉,这种季节脉象乱套的情况,简直就是自然界的叛逆者嘛!还有啊,没病时脉象就乱来,春夏本该是生机勃勃的脉象却沉得像冬眠,秋冬本该收敛的脉象却浮得跟夏天似的,这也是逆天而行。再比如,发高烧了脉象却静悄悄的,拉肚子了脉象还跟没事儿人一样大,失血过多脉象还硬挺,这些都是反常现象,治起来难啊!”

黄帝说:“我听说通过辨别人体的虚实状况,可以预测生死,这其中的门道,我很想听听您的见解。”岐伯笑着回答:“这学问可大了,简单来说就是‘五实必死,五虚也难逃’。不过,咱们得细细道来。”

黄帝好奇地问:“那赶紧说说这‘五实’、‘五虚’具体是指啥?”

岐伯解释道:“‘五实’啊,就是病人脉象狂跳有力,皮肤滚烫像火炉,肚子胀得像气球,大小便还不通畅,外加神志不清,迷迷糊糊的。这五条要是全占了,那就凶多吉少了。至于‘五虚’嘛,脉象细弱得跟游丝似的,皮肤冷得像冰块,气短得说话都费劲,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连饭都吃不下。这五条凑一块儿,也是够呛。”

黄帝听了,眉头一皱:“这么说来,岂不是得了这五实五虚就必死无疑了?”

岐伯摆摆手,神秘一笑:“非也非也,世事无绝对嘛。你看,如果病人虽然虚得不行,但能喝下点稀粥,拉肚子的毛病也止住了,那虚弱的身体就有了恢复的希望,说不定就能活蹦乱跳了。反过来,如果实得厉害的病人,突然能顺利排便,那也是身体在自我调节,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信号,这样实症的病人也就有了转机。所以说,转机总是藏在不经意间,咱们得细心观察,耐心等待。”

黄帝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医学之道真是博大精深,变化万千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5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