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杂病篇第二十六(二)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琢磨起人体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症来。他挠了挠头,自言自语道:“哎呀,这人体啊,真是复杂得跟迷宫似的,今天我就得好好问问岐伯,为啥有的人会突然晕厥,肚子还咕咕叫,浑身发冷,连上个厕所都跟爬山似的难呢?”

于是,黄帝召来了岐伯,一脸严肃地问道:“岐伯啊,我想知道厥而腹向向然(肚子咕咕叫,还感觉往里缩),多寒气,腹中榖榖(肚子咕噜咕噜响),便溲难(大小便不畅)的道理,你能给我讲讲不?”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黄帝又犯起了好奇宝宝的毛病,但面上还是一本正经地回答:“黄帝啊,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榖榖,便溲难,这症状啊,得从足太阴脾经上找答案。”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足太阴脾经?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儿,快给我细细道来!”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中医科普小课堂”:“足太阴脾经啊,它可是咱们人体里的‘后勤部长’,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给全身提供营养和能量。要是这条经络出了问题,那身体可就得闹意见了。”

“比如说吧,这厥证啊,就像是身体突然断电了一样,人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为啥呢?还不是因为脾经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脑袋供血不足嘛!至于肚子咕咕叫,感觉往里缩,那都是因为脾阳不振,寒气入侵,肚子里的气血都冻得直打哆嗦,能不咕咕叫嘛!”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但又忍不住插嘴道:“那大小便不畅又是咋回事呢?”

岐伯笑了笑,继续解释道:“大小便不畅啊,这也是脾经闹的。你想啊,脾经是管运化的,它要是罢工了,那些该排出去的废物可就堵在身体里出不来了。所以啊,这厥证、肚子咕咕叫、浑身发冷、大小便不畅,都是足太阴脾经在跟你抗议呢!”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啊!”

岐伯点了点头:“没错,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针灸足太阴脾经上的几个关键穴位。比如说啊,这隐白穴,它就在咱们大脚趾的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的地方。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脾经上的‘小太阳’,能温阳散寒,治疗各种肚子冷痛、拉肚子啥的。”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这么神奇?那快说说其他穴位。”

岐伯接着介绍:“还有这太白穴,它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脾经上的‘大管家’,能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治疗腹胀、胃痛啥的都不在话下。”

“再来说说公孙穴,它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这个穴位啊,可厉害了,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能治疗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等一系列脾胃问题。”

“还有这商丘穴,它在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脾经上的‘小护士’,能健脾化湿,通经活络,治疗腹胀、便秘啥的特别有效。”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拍手叫好:“岐伯啊,你这中医课讲得真是生动有趣,我都忍不住想给自己扎几针试试了!”

岐伯一听,赶紧摆手:“黄帝啊,你可别胡闹!针灸这事儿啊,得找专业人士来干,咱们还是聊聊怎么预防这些病症吧!”

黄帝一想也是,便问道:“那咋预防呢?”

岐伯想了想,说道:“其实啊,预防这些病症很简单,就是要保护好咱们的脾胃。平时啊,少吃点生冷油腻的东西,多吃点温热易消化的食物;还有啊,别忘了多锻炼锻炼,让气血运行起来,这样脾经就不会堵啦!”

黄帝又犯嘀咕了:“哎,岐伯啊,你说我这喉咙干得跟沙漠似的,嘴里还热得跟吃了火鸡面没喝水一样,黏糊糊的,这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于是慢悠悠地捋了捋他的长胡子,一本正经地说:“黄帝啊,您这嗌干(就是喉咙干啦),口中热如胶的症状啊,得从足少阴肾经上找答案。”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心想:“肾经?这不是管着我那‘肾宝宝’的经络吗?它咋还管起我嘴巴和喉咙来了?”

别急,咱们这就来一场穿越千年的中医经络大冒险,看看这肾经是怎么跟咱们的喉咙、嘴巴扯上关系的,还有,咱们要找的穴位英雄们都在哪儿藏着,它们又能干啥!

首先,咱们得从肾经的起点开始找,那就是位于脚底的涌泉穴。想象一下,涌泉穴就像是肾经的大水龙头,控制着全身的水分循环。如果你的“水龙头”关得太紧,或者水管堵了,那身体里的水液循环就会出问题,喉咙和嘴巴自然就得不到滋润,变得干巴巴、火辣辣的。

涌泉穴怎么找呢?很简单,脱掉袜子,把脚丫子翘起来,看看脚底正中间那块凹进去的地方,对,就是那里,用你的大拇指按一按,酸酸涨涨的就是涌泉穴啦!经常按按它,不仅能缓解喉咙干、口中热的症状,还能补肾益气,让你“肾”气凌人哦!

接着,咱们沿着肾经往上走,来到脚踝内侧的然谷穴。然谷穴就像是肾经上的一把灭火器,专门对付体内那些“火大”的情况。你嘴里热得像吃了辣椒一样,不就是“火大”的表现吗?这时候,按按然谷穴,就能把火气给灭一灭,让你的嘴巴凉快下来。

然谷穴怎么找?还是脱掉袜子,把你的内脚踝往前推一推,在脚踝骨下方,靠近脚心的位置,你摸到一个骨头和肌肉之间的凹陷,那就是然谷穴啦!按的时候别太使劲儿,慢慢来,感受一下那股清凉之气从脚底升起,是不是瞬间觉得嘴里没那么热了?

再往上走,咱们就到了太溪穴。太溪穴可是肾经上的大补穴,就像是一瓶高级营养液,能给全身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水分。如果你的喉咙干,口里热,很可能是肾经上的“营养液”不够了,这时候,按按太溪穴,就能给身体加点油,加点水,让你的喉咙和嘴巴重新焕发生机。

太溪穴怎么找?还是在脚踝内侧,这次咱们不往前推脚踝了,而是直接在内脚踝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找,对,就是那个软软的、按下去有点酸的地方,那就是太溪穴。每天早晚按一按,保证你喉咙不干,口中不热,还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哦!

继续沿着肾经往上,咱们来到了小腿内侧的复溜穴。复溜穴就像是肾经上的一个调节器,负责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和血液循环。如果你的体内水分分布不均,或者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导致喉咙干、口中热的症状。这时候,按按复溜穴,就能让体内的水分和血液重新流动起来,让你的喉咙和嘴巴得到充分的滋润。

复溜穴怎么找?这个稍微有点难度,你得先找到小腿内侧的胫骨,然后沿着胫骨往上摸,大约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上方两寸(也就是三个手指头的宽度)的地方,有一个凹陷,那就是复溜穴啦!按的时候稍微用点力,感受一下那股暖流从脚底一直冲到头顶,是不是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最后,咱们来到了肾经的照海穴。照海穴可是个厉害角色,它不仅是肾经的“灭火器升级版”,还能治疗失眠、便秘等多种疾病。如果你的喉咙干、口中热的症状特别严重,按按照海穴,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照海穴怎么找?还是在小腿内侧,这次咱们得找到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然后往下量大约一寸(也就是一个手指头的宽度)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凸起,旁边就是照海穴啦!按的时候稍微转一转,感受一下那股清凉之气从脚底蔓延到全身,是不是觉得整个人都清爽多了?

好啦,经过这一番“穴位大冒险”,咱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喉咙干、口中热症状的秘诀——那就是好好照顾咱们的肾经!记得每天按按这些穴位,不仅能缓解不适,还能强身健体,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健康和活力哦!

不过呢,岐伯也说了,这只是治标的方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饮食、作息、情绪等多方面入手,做到“内外兼修”,才能真正做到“肾”气十足,身体倍儿棒!

最后,咱们再来个小结:黄帝遇到的喉咙干、口中热的问题,其实就是肾经在“喊渴”。通过按摩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复溜穴和照海穴这些穴位,就能给肾经“解渴”,让你的喉咙和嘴巴重新焕发生机。记得哦,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好好照顾自己吧!

黄帝闲来无事,就琢磨起人体这复杂的构造来了。他摸着自己的膝盖,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哎,岐伯啊,你说这膝盖中痛,到底是咋回事儿呢?有没有什么高招能治?”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又开始琢磨人体奥秘了。”但他表面上还是一本正经地说:“陛下啊,膝中痛这事儿,咱们得从穴位说起。有个穴位叫‘犊鼻’,那可是治疗膝痛的宝贝啊!”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犊鼻?这名字听起来怎么这么奇怪?难道是牛的鼻子?”

岐伯哭笑不得:“陛下,您这可就想多了。犊鼻啊,其实就在我们膝盖的外下方,髌骨与胫骨之间的凹陷处。您看,它是不是像个小牛鼻子一样凹进去?所以啊,人们才叫它‘犊鼻穴’。这穴位啊,是治疗膝关节炎、膝关节扭伤的特效穴。”

黄帝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怎么用针来刺激这个穴位呢?”

岐伯说:“这就得用到咱们中医的针灸神器——员利针了。这针啊,细得跟牛毛似的,但您可别小瞧它,它可是治疗关节痛的利器。咱们用这针轻轻刺入犊鼻穴,然后稍微捻转一下,让针感传导到膝关节内部。这样一来,膝关节的气血就通畅了,疼痛自然就缓解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听起来挺简单的嘛!那针刺进去后,要不要留针一会儿?”

岐伯摇了摇头:“不用不用,陛下。咱们这叫‘发而间之’,意思就是针刺进去后,稍微刺激一下,然后就拔出来。这样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避免患者长时间忍受针刺的不适感。”

黄帝又对着身边的岐伯发问了:“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事儿一直痒痒的,就是想不通喉痹这玩意儿到底是咋回事儿?你能不能给我说道说道?”

岐伯一听,心里头那个乐呵啊,心想这黄帝今儿个怎么对喉痹感兴趣了?不过,岐伯毕竟是岐伯,人家可是中医界的扛把子,啥问题到了他这儿都能给你整得明明白白。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喉痹这事儿啊,简单说呢,就是喉咙那块儿堵得慌,有时候连话都说不出来。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就得找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帮帮忙了;但要是还能勉强说上两句,那咱就得把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给请出来了。”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心想:“这说的啥跟啥呀?足阳明、手阳明,听着就跟绕口令似的。得嘞,今儿个我就好好跟岐伯学学,看看这穴位到底有啥神通广大的地方。”

岐伯一看黄帝那迷茫的小眼神儿,就知道这家伙没听明白。于是,岐伯开始施展他的“穴位讲解大法”,准备给黄帝来个现场教学。

“先说这足阳明胃经啊,它可是咱们身体里的‘能量大道’,负责给全身输送气血和能量。在这条大道上,有个穴位特别厉害,叫做‘足三里’。你找找看,就在小腿外侧,膝盖骨往下三寸的地方,那儿有个凹坑儿,就是它了。这个穴位啊,简直是身体里的‘万能钥匙’,啥病都能治点儿,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对于喉痹这种喉咙堵得慌的毛病,刺激刺激它,气血一通,喉咙自然就舒畅多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嘿,这足三里还真是个宝贝疙瘩!那以后我得多揉揉它。”

岐伯笑了笑,接着说:“不过啊,要是喉痹还能说话,那咱们就得请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了。这合谷穴啊,就在手背上,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那儿。你张开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使劲儿按按,是不是感觉酸酸涨涨的?对,就是它了。合谷穴啊,那可是咱们身体里的‘止痛开关’,头疼脑热、牙疼喉咙痛啥的,按按它都能缓解。所以啊,喉痹要是还能说话,刺激刺激合谷穴,喉咙的堵塞感就能减轻不少。”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岐伯啊,你这穴位讲解得真是头头是道,听得我都想自己给自己扎针了。”

岐伯一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黄帝啊,你这想法可有点儿大胆啊。针灸这事儿啊,看着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多着呢。穴位找不准、手法不对,那可是要出问题的。所以啊,要想针灸治病,还是得找专业的针灸大夫才行。”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对对对,这事儿还是得靠专业人士。那岐伯啊,你这针灸理论讲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小窍门儿能让我这种中医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呢?”

岐伯想了想,说:“窍门儿嘛,倒是有一个。那就是记住‘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这句话。简单来说呢,就是哪条经络经过哪个地方,那它就能治那个地方的病。比如说这喉痹吧,它就跟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有关,所以咱们就找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来治疗。记住了这个原则啊,以后你再遇到啥病啊痛的,就能自己琢磨琢磨该找哪个穴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96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