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悠悠然开口,仿佛是在古树下与老友品茗论道:“嘿,岐伯老兄,你可曾留意到,那人体内的络脉显现时,颜色五花八门,青的、黄的、红的、白的、黑的,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一样,各不相同。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玄机呢?”

岐伯闻言,哈哈一笑,那笑声里满是智者的从容与风趣:“哎呀,黄帝陛下,您这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要知道,咱们人体的经络系统,那可是大自然的杰作,精妙绝伦。经脉嘛,就像是高速公路,有着固定的路线和速度,它们的颜色相对稳定,代表着气血运行的基本状态。而络脉呢,就像是那些错综复杂的小巷、胡同,四通八达,变化多端,它们的颜色就随着气血的盛衰、脏腑的寒热、情绪的波动而变幻莫测了。”

黄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这么说来,这络脉的颜色还能当成身体的晴雨表了?”

岐伯点头如捣蒜,继续说道:“正是如此!您看那青色,多半是肝气不舒,就像春天的树叶还没完全舒展,憋着一股劲儿呢。这时候,咱们就得考虑是不是得给肝来个‘疏肝解郁’的小按摩,比如揉揉太冲穴,那位置就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那条缝儿往上推,推到一个凹陷处就是了。按一按,让肝气顺畅起来,青色自然就淡了。”

“再来说说黄色,”岐伯话锋一转,“黄色往往和脾胃有关,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它们要是怠工了,气血不足,脸色就容易发黄。这时候,咱们得想办法给脾胃加点油,比如炖点黄芪红枣鸡汤,黄芪补气,红枣养血,鸡肉健脾,三者合一,简直就是脾胃的超级能量包!哦对了,说到穴位,足三里可是脾胃的保健大穴,每天按一按,脾胃好,气色自然佳。”

“红色嘛,”岐伯笑眯眯地接着说,“红色代表火热,有时候是热血沸腾,有时候也可能是上火了。比如心火旺盛,脸上就容易泛红。这时候,得给心火降降温,喝点莲子心茶就是不错的选择,清心火,还不伤身。穴位上,可以试试少府穴,它就在手掌上,握拳时小指指尖所对的位置,按一按,心火自然就熄了。”

“白色呢,”岐伯话锋又转,“白色常常和肺有关,肺主气,如果肺气不足,脸色就容易苍白。这时候,咱们得补补肺气,比如用黄芪、党参泡水喝,都是补肺的好东西。穴位上,可以揉揉肺俞穴,它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让肺气充足起来,脸色自然红润有光泽。”

“再说说黑色,”岐伯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黑色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它往往和肾虚有关。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脸色就容易发黑。这时候,得好好补肾,比如黑芝麻、黑豆、核桃都是补肾的佳品。穴位上,肾俞穴可不能错过,它也在背部,和肺俞穴是邻居,不过是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天热敷或按摩这个穴位,肾好了,人自然就精神焕发了。”

黄帝又问:“老岐,能给我谈谈五脏经脉颜色蕴含的学问吗?”

岐伯笑了笑,说:陛下,且听我慢慢道来!心,那绝对是热情的火焰红。想象一下,当你心中充满爱与激情时,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仿佛有团火在心中燃烧?没错,这团火,就是心的本色——赤色。在中医看来,心主血脉,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面色的红润与否。所以啊,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仅心态要年轻,身体也要跟得上,这样才能面若桃花,红光满面。

再来说说肺,它是纯洁的云朵白。肺,就像是天空中的云朵,轻盈而纯净。它负责呼吸,吸入清气,排出浊气,维持着人体的气机畅通。想象一下,如果肺部出了问题,就像天空被雾霾笼罩,人的脸色也会变得暗淡无光。所以,保护肺,就是守护我们身体的蓝天白云,让每一次呼吸都清新自然。

肝,则是生机勃勃的青翠绿。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这不就是肝的象征吗?肝主疏泄,喜欢条达而恶抑郁。它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推动着气血在全身流畅无阻。如果肝气郁结,就像春天里缺少了雨水,万物生长受阻,人的脸色也会变得青黄不接,失去了那份应有的活力。

脾,则是温暖的黄土黄。脾,被誉为“后天之本”,它就像是大地上那肥沃的黄土,滋养着万物生长。脾主运化,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脾的功能强健,人就会面色黄润,气血充足;反之,则会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所以,想要拥有好气色,别忘了照顾好你的“黄土地”哦!

肾,则是深邃的夜空黑。肾藏精,主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所在。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然深藏不露,却无时无刻不在为身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肾好的人,头发乌黑亮泽,精神饱满;肾若虚了,则会出现黑眼圈、腰膝酸软等症状。所以啊,保护肾,就是守护我们身体的“能量源泉”。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问:“这跟现代穴位、方剂、脉象有啥关系?”嘿,别急,我这就给您一一道来。

您知道吗?中医的穴位就像是人体的秘密开关,每个穴位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经络。比如,我们常说的“太渊穴”,它就位于手腕部,是肺经的原穴。按摩这个穴位,就像给肺部做了一次深呼吸,能帮助我们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再比如“足三里穴”,它是胃经的合穴,也是养生保健的要穴。常按此穴,能健脾和胃,增强身体免疫力,让您吃得香、睡得好、身体棒!

说到方剂,那可是中医的精髓之一。比如“四君子汤”,它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专门用来治疗脾胃虚弱、面色萎黄等症状。这方子就像是一个小团队,每个成员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为身体的健康保驾护航。不过,现代人在使用时,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量,比如人参可能会用党参或太子参替代,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体质需求。

脉象,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脉象,反映着不同的身体状况。比如“浮脉”,就像水面上的浮萍,轻轻一按就能感受到,通常表示外感风寒;而“沉脉”,则像石头沉入水底,需要用力按压才能察觉,多见于里证或虚寒证。中医大夫通过把脉,就像是在和患者的身体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从而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黄帝有一天突发奇想,问起了身边的医学大神岐伯:“嘿,岐伯兄,你说这络脉里的阴阳之分,是不是也跟咱们的正经(十二经脉)一样,有着固定的规律可循呢?”

岐伯一听,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千年的智慧与风趣,他慢悠悠地说:“黄帝啊,您这问题问得真有水平!阴络嘛,它的颜色变化确实和所属的正经相呼应,就像是忠诚的卫士,颜色深浅、光泽度都跟着正经大哥走。但阳络就不同了,它可是个活泼的小家伙,颜色变化那叫一个‘无常’啊,就像是四季的衣裳,随着春风、夏雨、秋叶、冬雪,不停地在变换着色彩,应和着大自然的节奏。”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这“应其经”和“变无常”背后的科学道理。在中医的世界里,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络脉作为经络的分支,更是遍布全身,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营养和能量输送到每一个角落。阴络之所以“应其经”,是因为它们与所属的正经在气血属性上保持一致,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与和谐。而阳络之所以“变无常”,则是因为它们更多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季节、气候、情绪等,这些变化都会通过阳络反映到人体上,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调整身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中医的智慧就在于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所以,想要保持健康,不仅要关注身体内部的平衡,还要学会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

比如,针对阳络“变无常”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能够随季节变化而调整成分的方剂,比如春季加入一些疏肝解郁的花草,夏季则添加一些清热解暑的草药,秋季则注重润肺生津,冬季则强调温补阳气。这样的方剂,不仅能够治疗疾病,更能够帮助人体适应自然的变化,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话说啊,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老祖宗就发现了自然界的奥秘与人体健康的微妙联系。他们说:“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这话听着玄乎,其实道理简单得很,就像咱们冬天穿少了冻得脸发青,夏天晒多了皮肤就泛红一样。

“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想象一下,如果你大冬天的穿着短袖短裤在雪地里狂奔(虽然不推荐这么做),回来一看,哎哟喂,脸色铁青,嘴唇发紫,这就是“凝泣”了。为啥?因为寒气一多,身体里的血液啊、水分啊,都变得懒洋洋的,流动得慢了,就像冬天的河流结冰一样,皮肤上的颜色也就跟着暗淡下来,青一块黑一块的。这时候,老祖宗就告诉你,得注意保暖啦,喝点热姜茶,泡泡脚,让身体暖和起来,那脸色自然就红润有光泽了。

“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反过来,夏天烈日炎炎,你如果不做好防晒,晒得跟个熟透的番茄似的,那就是“淖泽”了。淖泽嘛,就是皮肤被热气蒸腾得湿润又光亮,颜色也变成了黄红色。这时候,别急着去美容院做美白,先给自己来个清凉降温的小仪式:喝杯绿豆汤,吃点西瓜,再找个阴凉地儿躲躲,让身体自然恢复平衡,那肤色自然会慢慢回归自然美。

“此皆常色,谓之无病”——老祖宗说了,这些因季节、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正常肤色变化,都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没啥大毛病。咱们只要顺应自然,合理调养,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面色红润有光泽。

“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但如果你发现一个人脸上五颜六色,青一块紫一块,黄一块红一块的,那就得注意了,这可能是身体在告诉你:“嘿,哥们儿\/姐们儿,我里面冷热不均啦!”这时候,就得找专业医生看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得及时调理才行。

黄帝听了这番解释,频频点头,心想:“哟呵,这道理还挺简单明了的嘛!”咱们现代人听了,也应该会心一笑,原来古人的智慧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实用。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小宇宙,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平衡。就像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我们的身体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寒热、湿燥的微妙调整。所以,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时,不妨先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哪里“失衡”了?

比如,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手脚冰凉,脸色苍白,那可能就是寒气太重了。这时候,你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驱寒方法:比如喝点姜茶或者红枣桂圆汤,这些都是暖身的好帮手;再比如,晚上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从脚底暖起来。

相反,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口干舌燥,容易上火,那可能是热气太盛了。这时候,你可以多吃点清淡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再或者,泡杯菊花茶或者绿茶来清清火,让身体回归平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16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