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小针解篇第三(一)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突然心血来潮,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我有个事儿特好奇,就是想弄明白这‘易陈者,难入者,粗守形者,上守神者,神客者’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你给我说道说道呗。”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大人平时治理国家一本正经,没想到对中医这些玄之又玄的概念也这么感兴趣。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那既专业又不失幽默的讲解。

“好嘞,黄帝,咱们就先说这‘易陈者’。这其实就是说啊,有些东西吧,就像咱们平时聊天,张口就来,简单直白,比如说‘多喝水对身体好’,这话谁都会说,这就是‘易陈’——容易说出来。但要是真让你做到每天八杯水,嘿,那就不一定了,这就是‘难入’——难以真正做到心里去,更难落实到行动上。”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心想:“嗯,这解释接地气,通俗易懂。”

岐伯接着往下说:“再来说说‘粗守形者’。这就好比那些刚学医的小白,拿起针来,眼睛就盯着那块肉,哦不对,是那个穴位,心里想着:‘书上说扎这儿,我就扎这儿!’结果呢,往往忽略了病人的整体状况,这就是典型的‘粗守形’——只看重形式,忽略了内在的气血平衡。”

黄帝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这么说来,那些新手大夫岂不是成了‘穴位猎人’,满世界找穴位扎?”

岐伯也跟着笑了:“正是如此,不过咱们可不能说人家‘粗鲁’,毕竟谁都有个学习的过程嘛。接下来咱们聊聊‘上守神者’。这‘神’啊,可不是什么神仙鬼怪,而是指咱们人体的正气、生命力。高手大夫看病,不光看表面症状,更重要的是通过望闻问切,感受病人的气血状态,判断是虚是实,该补还是该泻。这就叫‘上守神’——守住病人的根本,调理气血,恢复平衡。”

黄帝若有所思:“哦,这么说来,‘上守神’的医生就像是身体的调音师,哪里不和谐就调哪里?”

岐伯点头赞同:“对头!最后咱们说说这个‘神客者’。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啊,就是正气和邪气在一块儿打架的意思。正气呢,就是咱们身体里的‘保安队’,邪气呢,就是那些想搞破坏的‘小混混’。当邪气趁虚而入,和正气在身体的某个门户碰头,那就热闹了,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这时候,咱们就得判断清楚,到底是哪条经络的‘保安队’在和邪气干架,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出手相助,帮正气一把。”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哈哈,你这比喻太生动了!那‘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又该怎么理解呢?”

岐伯笑道:“这啊,就是说咱们看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像个侦探一样,先找出病根儿。比如,看到一个人咳嗽,别急着给他止咳糖浆,得先问问他最近是不是压力大、熬夜多,或者是饮食不规律,这些都可能是引起咳嗽的幕后黑手。知道了邪气是从哪条经络入侵的,咱们就能有的放矢,该疏通疏通,该滋补滋补,这就叫‘先知邪正何经之疾,恶知其原,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

黄帝听完,拍案叫绝:“岐伯啊,你这讲解真是既深刻又有趣,让我这个门外汉都听得明明白白。看来,中医之道,不仅在于医术,更在于智慧与幽默的结合啊!”

岐伯谦逊一笑:“哪里哪里,黄帝大人过奖了。中医博大精深,咱们不过是沧海一粟,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罢了。”

黄帝突然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我这人对针灸特别好奇,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这其中的门道啊?”岐伯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心想:这学生总算问到点子上了,看来我得好好给他上一课!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针灸这事儿啊,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首先你得明白,下针的快慢,那可是有讲究的,这叫做‘数迟徐疾’。别小看这几个字,它们可是针灸里的大学问!”

黄帝眨巴眨巴眼睛,一脸疑惑:“数迟徐疾?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啊!”

岐伯笑了笑:“你理解得也没错,这确实有点像武功秘籍。简单来说,就是下针的时候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速度。如果病人气血虚弱,你得慢慢来,温柔点,就像是给一只受惊的小猫顺毛;要是病人气血太旺,那你就得快点下针,果断点,就像是给一只狂暴的大狗来一针镇静剂。”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粗守关’又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叹了口气:“哎,这就是那些只懂皮毛的医生干的活儿。他们只知道守着四肢的穴位,比如什么合谷啊、足三里啊,却不懂得根据气血的正邪往来,灵活变通。就像是只知道按说明书吃药,却不知道自己的病根在哪里。”

黄帝点了点头:“那‘上守机’呢?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岐伯竖起了大拇指:“没错,‘上守机’才是针灸的真谛!这里的‘机’啊,指的就是气血的变化。你得像个侦探一样,敏锐地捕捉到气血的虚实,然后根据情况来调整下针的速度和力度。就像是打游戏,你得根据敌人的动向来调整你的战术。”

黄帝越听越入迷:“那‘空中之机’又是啥呢?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神秘武功。”

岐伯神秘一笑:“这个嘛,其实就是说,你得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气血的变化。就像是钓鱼,你得耐心等待,直到鱼儿上钩的那一刻。当你感觉到气血在穴位里涌动的时候,那就是下针的最佳时机。你得紧紧守住这股气,千万别让它跑了。”

黄帝一拍大腿:“原来如此,那‘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呢?听起来像是错过的爱情啊!”

岐伯笑得前仰后合:“你理解得也没错,这确实有点像错过的爱情。不过在这里,它说的是,当气血太旺的时候,你千万别去补它,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气血太虚的时候,你千万别去泻它,否则就会雪上加霜。就像是谈恋爱,你得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否则就会搞砸一切。”

黄帝点了点头:“那‘不可挂以发’和‘扣之不发’呢?听起来像是两个相反的成语啊!”

岐伯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这两个确实是相反的。‘不可挂以发’说的是,气血的变化非常微妙,就像是头发丝一样细,你得小心翼翼地捕捉它,否则就会错过最佳时机;而‘扣之不发’呢,则是说,如果你不懂得补泻的道理,即使你下针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像是敲鼓,你得敲对地方,敲对节奏,才能发出美妙的音乐。”

黄帝听完后,感慨万分:“原来如此,针灸真是博大精深啊!”

岐伯笑了笑:“没错,针灸就像是一门艺术,需要你去感受、去领悟。不过呢,我也得给你补充一点现代的知识。在现代针灸学中,我们根据古人的经验和现代医学的研究,确定了人体上的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效。”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那能不能给我讲讲几个重要的穴位啊?”

岐伯点了点头:“当然可以,那我们就从‘合谷’说起吧。合谷穴位于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虎口’位置。这个穴位可是个万能穴,能够治疗头痛、感冒、发热等多种疾病。就像是家里的万能钥匙,能打开很多扇门。”

黄帝摸了摸自己的虎口:“原来如此,那‘足三里’呢?”

岐伯指了指黄帝的小腿:“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三寸的位置。这个穴位可是个保健大穴,经常按摩或者针灸这里,能够增强免疫力、调理脾胃、缓解疲劳等多种功效。就像是给身体打了个疫苗,能够预防很多疾病。”

黄帝点了点头:“那‘太冲’呢?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武功啊!”

岐伯笑了笑:“你说得对,太冲穴确实是个厉害的穴位。它位于脚背的第一、二跖骨之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位置。这个穴位能够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缓解头痛等多种疾病。就像是给身体来了个心理按摩,让人心情舒畅。”

黄帝听完后,笑得合不拢嘴:“岐伯老师啊,你这课讲得真是太生动了!我现在对针灸可是充满了兴趣啊!”

岐伯拍了拍黄帝的肩膀:“那就好那就好!不过啊,我还得提醒你一句,针灸虽然神奇,但也不是万能的。你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或者滥用针灸哦!”

黄帝再次对岐伯说:“嘿,岐伯,再给我说一些那针灸之术其中的门道吧!”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髯,慢条斯理地说:“大帝啊,这针灸之道,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你得先明白气的往来,也就是要知道气的逆顺盛虚。这就好比咱们开车,得知道是往左拐还是往右拐,是加速还是刹车,对吧?”

黄帝点头如捣蒜:“对对对,你继续。”

岐伯接着说:“然后呢,你得知道啥时候下手,也就是要找准气可取之时。这就像咱们吃烧烤,得挑肉最嫩、火候正好那会儿吃,才最香!”

黄帝一听,乐了:“你这比喻,倒是挺接地气。”

岐伯微微一笑:“还有那粗枝大叶的家伙,他们懵懵懂懂,根本不懂气的微妙和细密。这就像有些人吃火锅,只知道瞎涮,不懂得享受食材在嘴里爆开的快感。”

黄帝哈哈大笑:“那妙手回春的医生呢?”

岐伯收敛笑容,正色道:“那自然是完全掌握了针灸的真谛。他们就像精准的狙击手,一针下去,直指要害。”

黄帝竖起大拇指:“厉害!那你说说,这往来逆顺是咋回事?”

岐伯解释道:“往者为逆,就是说气虚了,变小了,这就是逆。就像咱们跑步,跑累了,气喘吁吁,那就是气虚了。来者为顺,就是说形气平和,这就是顺。就像咱们跑完步,休息一下,气就顺了。”

黄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正行无间呢?”

岐伯说:“这就是说要知道该扎哪儿。就像咱们做菜,得知道啥时候放盐、啥时候放醋,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黄帝点头:“嗯,有点意思。那迎而夺之、追而济之呢?”

岐伯一拍大腿:“这就是泻法和补法啦!迎而夺之,就是气来的时候你给它来个急刹车,这就是泻。就像咱们开车,看到红灯了,一脚刹车踩下去。追而济之,就是气走的时候你给它加把油,这就是补。就像咱们开车,绿灯亮了,一脚油门踩下去。”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你这解释,真是通俗易懂啊!不过,我听说针灸还有子午流注的说法,这是咋回事?”

岐伯一愣,随即笑道:“大帝真是博学多才啊!子午流注,就是根据十二经脉的气血盛衰规律,在不同的时间针刺不同的穴位。就像咱们吃饭,得按时按点,才能吃得香、身体棒。”

黄帝点头:“原来如此。那不同时间该扎哪些穴位呢?”

岐伯想了想,说:“比如说,寅时(凌晨3点到5点)是肺经当令,这时候可以针刺太渊穴,能润肺止咳。卯时(早上5点到7点)是大肠经当令,这时候可以针刺商阳穴,能通便排毒。辰时(早上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这时候可以针刺足三里,能促进消化。以此类推,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经脉和穴位。”

黄帝听得目瞪口呆:“岐伯老弟,你这针灸之道,真是博大精深啊!我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岐伯谦虚地说:“大帝过奖了。其实针灸之道,说穿了也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只要多练习、多总结,每个人都能成为针灸高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83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