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四时气篇第十九(二)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琢磨起了一个深奥的医学问题。他捋了捋胡须,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我一直有个疑惑,就是那个风?肤胀,为啥说是五十七痏(这里的‘痏’可以理解为针灸时留下的针眼或者治疗的穴位点)的道理呢?你能不能给我讲讲?”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黄帝这老顽童又开始捣鼓起他的医学大问了,但他还是一本正经地回答:“哎呀,陛下啊,这风?肤胀啊,确实是五十七痏。要治疗它,就得取皮肤上的血,把这些穴位都扎一遍,嘿嘿,保证药到病除!”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那快说说,这五十七个穴位都是啥?它们都在哪儿?有啥作用?”

岐伯一看黄帝来了兴致,就开始了他的“穴位大揭秘”。

岐伯说:“咱们先从肺经开始吧,肺主皮毛,这风?肤胀啊,跟肺肯定脱不了干系。”

黄帝点头:“对对对,快说说肺经上的穴位。”

岐伯:“肺经的第一个穴位,云门。就在锁骨下窝凹陷处,你深吸一口气,摸摸那里,是不是有个软软的窝?对,就是这里。云门啊,就像肺部的守门大将,能帮你把体内的浊气排出去,让你呼吸更顺畅。”

黄帝:“哇,这么神奇!那下一个呢?”

岐伯:“别急,下一个是中府。就在云门下一寸,也是锁骨下窝那儿,不过稍微往下一点。中府是肺经的气血聚集地,多揉揉它,能帮你润肺止咳,还能宽胸理气,让你心情大好。”

黄帝:“嘿嘿,听起来不错。那接下来呢?”

岐伯:“然后是天府,在腋下三寸的地方,你把手臂抬起来,摸摸那里,是不是有个软软的窝?天府就像肺部的仓库,能储存气血,帮你增强免疫力。”

黄帝:“哈哈,你这穴位名字都挺有意思的嘛。那继续。”

岐伯:“接下来是侠白,在天府下一寸。侠白啊,就像肺部的侠士,能帮你驱散体内的寒气,让你不再怕冷。”

黄帝:“哦?还有这样的功效?那后面呢?”

岐伯:“然后是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尺泽可是肺经的合穴,能帮你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还能治疗各种肘臂疼痛。”

黄帝:“不错不错,那再后面呢?”

岐伯:“接下来是孔最,在尺泽和太渊连线的中点上。孔最就像肺部的通气孔,能帮你疏通经络,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黄帝:“有意思,那继续。”

岐伯:“然后是列缺,在手腕横纹上1.5寸的地方,两根肌腱之间。列缺可是肺经的络穴,能帮你调理肺气,还能治疗头痛、项强等症状。”

黄帝:“哦,列缺穴,听起来挺厉害的嘛。那下一个呢?”

岐伯:“经渠,在列缺下一寸,桡骨茎突内侧缘。经渠就像肺经的河道,能帮你润肺止咳,还能治疗各种咳嗽、气喘等症状。”

黄帝:“嗯,经渠,记住了。那最后一个呢?”

岐伯:“少商,在拇指指甲根角旁0.1寸。少商可是肺经的井穴,能帮你清热利咽,还能治疗各种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不过啊,这个穴位可不能随便扎,得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才行。”

黄帝:“哇,这么刺激!好,肺经上的穴位我都记住了,那接下来呢?”

岐伯:“接下来咱们说说大肠经吧,大肠主传导,这风?肤胀啊,跟大肠的排泄功能也有关系。”

黄帝:“对对对,快说说大肠经上的穴位。”

岐伯:“大肠经的第一个穴位,商阳,在食指指甲根角旁0.1寸。商阳可是大肠经的井穴,能帮你清热泻火,还能治疗各种咽喉肿痛、牙痛等症状。”

黄帝:“哦,商阳,记住了。那下一个呢?”

岐伯:“二间,在商阳后一寸。二间就像大肠经的通道,能帮你疏通经络,缓解牙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黄帝:“嘿嘿,这穴位名字还挺有趣的嘛。那继续。”

岐伯:“然后是三间,在二间后一寸。三间就像大肠经的仓库,能帮你储存气血,还能治疗各种手指疼痛、头痛等症状。”

黄帝:“不错不错,那再后面呢?”

岐伯:“接下来是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中点桡侧。合谷可是大肠经的原穴,能帮你止痛镇静,还能治疗各种头痛、牙痛、痛经等症状。”

黄帝:“哦,合谷穴,我知道,就是虎口嘛!那下一个呢?”

岐伯:“阳溪,在合谷后一寸,拇指长伸肌腱和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阳溪就像大肠经的溪流,能帮你疏通经络,还能治疗各种手腕疼痛、头痛等症状。”

黄帝:“嗯,阳溪,记住了。那后面呢?”

岐伯:“偏历,在阳溪后三寸,桡骨茎突后方,前臂骨间膜的前缘。偏历就像大肠经的分支,能帮你调理肺气,还能治疗各种手臂疼痛、耳鸣等症状。”

黄帝:“哦,偏历穴,挺有意思的。那继续。”

岐伯:“然后是温溜,在偏历后一寸。温溜就像大肠经的暖流,能帮你温阳散寒,还能治疗各种头痛、面肿等症状。”

黄帝:“不错不错,那再后面呢?”

岐伯:“接下来是下廉、上廉,都在前臂背面,桡侧腕横纹上,一个四寸,一个六寸。下廉、上廉就像大肠经的上下两个关卡,能帮你调理肠道,还能治疗各种手臂疼痛、腹痛等症状。”

黄帝:“哦,下廉、上廉,记住了。那最后一个呢?”

岐伯:“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迎香就像大肠经的香气,能帮你通鼻窍,还能治疗各种鼻塞、流涕等症状。”

黄帝:“哈哈,迎香穴,我知道,就是鼻子旁边那个嘛!好,大肠经上的穴位我也记住了。”

岐伯:“接下来咱们说说胃经吧,胃主受纳,这风?肤胀啊,跟胃的消化功能也有关系。”

黄帝:“对对对,快说说胃经上的穴位。”

岐伯:“胃经的第一个穴位,承泣,就在眼球和眼眶下缘之间。承泣就像胃经的泉眼,能帮你滋润眼睛,缓解眼疲劳。”

黄帝:“哦,承泣,记住了。那下一个呢?”

岐伯:“四白,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四白就像胃经的明灯,能帮你照亮视野,还能治疗各种眼疾。”

黄帝:“嘿嘿,这穴位名字还挺文艺的嘛。那继续。”

岐伯:“然后是巨髎,在鼻翼旁开一横指,平鼻翼下缘处。巨髎就像胃经的门户,能帮你通鼻窍,还能治疗各种鼻塞、流涕等症状。”

黄帝:“不错不错,那再后面呢?”

岐伯:“接下来是地仓,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地仓就像胃经的粮仓,能帮你储存气血,还能治疗各种口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

黄帝:“哦,地仓穴,挺有意思的。那继续。”

岐伯:“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颊车就像胃经的运输车,能帮你运送气血,还能治疗各种牙痛、口眼歪斜等症状。”

黄帝:“不错不错,颊车穴,记住了。那再后面呢?”

岐伯:“然后是下关,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下关就像胃经的关卡,能帮你疏通经络,还能治疗各种牙痛、耳鸣等症状。”

黄帝:“哦,下关穴,挺重要的嘛。那继续。”

岐伯:“头维,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头维就像胃经的帽子,能帮你保护头部,还能治疗各种头痛、眩晕等症状。”

黄帝:“哈哈,头维穴,我知道了。那下一个呢?”

岐伯:“梁门,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梁门就像胃经的桥梁,能帮你连接气血,还能治疗各种胃痛、呕吐等症状。”

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对着岐伯说:“嘿,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有个事儿过不去,就是那个飧泄啊,咱们中医有啥高招没?你给我讲讲这刺法呗。”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心想这黄帝还真是个好奇宝宝,啥都想学。于是,他就慢悠悠地说:“得嘞,黄帝大人,我这就给您说道说道。这飧泄啊,说白了就是拉肚子,不过呢,在咱们中医眼里,那可不是简单的拉肚子,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黄帝一听,眼睛瞬间亮得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急不可耐地催促道:“哎呀,岐伯,您就别藏着掖着了,快给朕细细道来!”岐伯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这飧泄之症啊,若是初犯或是症状较轻,咱们中医有妙招,那就是采用温补之法。补哪儿呢?关键就在这三阴交穴位上,它可是咱们身体上的‘止泻小能手’。但咱们不能止步于此,还得再接再厉,往上追溯,直达阴陵泉这个穴位,它就像是拉肚子防线上的‘超级卫士二号’。这两个穴位联手,简直就是腹泻的克星,把它们补得壮壮的,拉肚子自然就吓得落荒而逃啦!所以说啊,中医之道,博大精深,有时候,治病就这么简单又神奇!”

黄帝一听,眉头微皱,疑惑道:“就这么简单?这俩穴位就能搞定飧泄?”

岐伯一看黄帝的表情,就知道他没完全明白,于是进一步解释道:“黄帝大人啊,您可别小看了这两个穴位。这三阴交啊,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点,就像是三条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把这儿补好了,气血就通畅了,脾胃也就强健了。而阴陵泉呢,更是脾经上的大穴,就像是脾胃的小助手,能帮忙运化水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这样拉肚子不就减轻了吗?”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那具体操作的时候呢?有啥讲究没?”

岐伯微微一笑,说:“那当然啦!这刺法啊,可是个技术活。咱们得用补法来刺激这两个穴位,就像给它们加油打气一样。而且啊,这针还得在穴位里多留一会儿,让热气充分传导进去。啥时候热气行开了,啥时候再拔针。这就像咱们炖肉一样,得小火慢炖,才能炖出香味儿来。”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比喻打得真是绝了!看来咱们中医不光是治病救人,还得是个生活艺术家啊!”

岐伯也笑了起来:“黄帝大人说得没错,咱们中医啊,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这治病啊,就像调理生活一样,得慢慢来,急不得。”

说到这儿,岐伯突然话锋一转,笑眯眯地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道:“嘿,黄帝啊,您可别小看了这飧泄!别看它表面上不过是拉肚子这种小打小闹的病,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防微杜渐,这事儿可大着呢!要是这拉肚子症状加重了,或者老是反复发作,那麻烦可就大了!到时候,止泻药可就成了摆设,说不定得用上针灸、草药这些‘大招’呢!所以啊,咱们平时还是得悠着点儿,吃的东西得干净卫生,生活习惯也得规律健康,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疾病挡在门外,做到防病于未然嘛!您说,咱们的身体是不是革命的本钱?得好好爱护才行啊!不然,到时候病倒了,啥事儿也干不成,那岂不是亏大了?哈哈,咱们可都是聪明人,可不能让这事儿给绊住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连连点头,笑道:“对对对,你说得太到位了!咱们中医这门学问啊,那可真是不简单!不光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更重要的是要防患于未然,讲究个‘治未病’。就拿咱们刚才聊的飧泄来说吧,表面上看可能是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不畅闹的。但要是咱们再往深了挖一挖,嘿,那学问可大了去了!情志不畅,整天愁眉苦脸的,那脾胃它能高兴嘛?还有啊,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生冷不忌,这脾胃它能受得了吗?再瞅瞅生活习惯,日夜颠倒,作息混乱,这身体它能不乱套嘛?所以啊,咱们中医看病啊,那可得全方位考虑,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得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琢磨透了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22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