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热病篇第二十三(五)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琢磨起医学问题来了。他挠了挠头,问岐伯:“岐伯啊,我一直想搞明白,为啥有的人一得热病,就头疼得要命,太阳穴那儿跟要炸了一样,眼睛也跟着抽筋似的疼,还动不动就流鼻血呢?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黄帝这求知欲旺盛得跟小孩子似的,但面上还是一本正经地说:“黄帝啊,这事儿得这么看。这热病、头疼、太阳穴疼、眼睛抽疼还流鼻血,其实就是咱们中医说的‘厥热病’啦。厥热病啊,就是体内热气乱窜,搞得人浑身不自在。要治这个病啊,得靠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针灸大法,特别是那第三针(这里咱们可以理解为长针),得根据病人的情况,看看是热气多了还是正气不足,然后再下针。”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还有这讲究?那你快说说,这针得咋扎?扎哪儿?”

岐伯捋了捋胡子,笑道:“这事儿啊,得从穴位说起。咱们人体啊,就像个大宝藏,藏着好多能治病救人的小秘密,这些秘密啊,就叫穴位。比如说吧,治这厥热病,咱们得找几个关键的穴位。”

“首先啊,得说说这‘合谷穴’,现代人也叫它‘虎口’。你瞅瞅自己的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中间那块凸起来的地方,对,就是那儿,一按下去酸酸涨涨的,那就是合谷穴啦。这穴位啊,是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能清热解表,治头疼脑热那是一绝。你想啊,这热气一上来,头不就疼了嘛,合谷穴就像个灭火器,能把这热气给灭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点点头:“嗯,这听起来挺有道理的。那还有呢?”

岐伯接着说:“再来啊,咱们得聊聊这‘太阳穴’。哈哈,这可不是说太阳晒多了就会疼的那个地方,虽然它确实在头两边,跟太阳似的。太阳穴啊,是咱们头上一个重要的经外奇穴,能疏风清热,缓解头疼、眼睛疼啥的。你下次头疼得厉害,试试用手指头轻轻揉揉,说不定就能缓解不少呢。”

黄帝一听,乐了:“嘿,这穴位还真神奇!那流鼻血又是咋回事儿?得扎哪儿呢?”

岐伯笑道:“流鼻血这事儿啊,咱们得找‘迎香穴’和‘上星穴’聊聊。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靠近鼻孔那儿,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这穴位能疏散风热,通鼻窍,你要是鼻塞、流鼻涕或者流鼻血啥的,揉揉它,保管你舒服多了。至于上星穴嘛,就在前发际线正中间直上一寸的地方,用手指头按按,能清头目,治头疼、流鼻血啥的。这俩穴位啊,就像是鼻子的守护神,能让你的鼻子舒服得很。”

黄帝听得那叫一个过瘾,拍手笑道:“哈哈,岐伯啊,你这课讲得真是生动有趣,我这脑子啊,现在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接下来呢?这厥热病还有啥要注意的?”

岐伯也不含糊,继续讲道:“厥热病啊,除了扎针,还得注意饮食起居。别吃那些辛辣的、容易上火的东西了,多吃点清淡的,多喝水,让身体里的热气赶紧排出去。还有啊,注意休息,别熬夜,熬夜可是伤身体的。这样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治好这厥热病。”

黄帝又问岐伯:“嘿,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有个疑惑,你说这热病吧,它一来,人就变得跟秤砣似的,沉得要命,而且肚子里还跟火烧似的,这是咋回事儿呢?有没有什么妙招能搞定它?”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说道:“黄帝啊黄帝,你这问题问得好!热病嘛,确实能让人体重如铅,肠中似火。不过别怕,咱们中医有招儿!来来来,我给你上一堂针灸实操课,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学到真本事!”

黄帝一听,眼睛立马亮了,心想:这岐伯又要放大招了!于是,他赶紧凑近,准备洗耳恭听。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针灸课:“热病、体重、肠中热,这些问题啊,咱们得用第四针来解决。这第四针呢,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三棱针,用它来放血疗法,效果杠杠的!那么,咱们要在哪些穴位上下手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啊,咱们得找胃经的俞穴,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足三里’。这个穴位可厉害了,它就像是胃的私人保镖,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位置嘛,就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按上去酸酸涨涨的,那就是找对地方了!给这个穴位放点儿血,胃里的热气就能往外散了。”

黄帝一听,点头称赞:“嗯,这足三里,我听说过,确实是条好汉!那接下来呢?”

岐伯接着说:“接下来啊,咱们还得去脚趾间找找乐子。具体来说,就是‘厉兑’穴和‘内庭’穴。厉兑呢,是胃经的井穴,就像胃经的小泉眼,能清胃泻火、通络止痛。它就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的地方。内庭呢,是胃经的荥穴,能清胃泻火、理气止痛。它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给这俩穴位也放点儿血,那肠中的热火,保证跑得无影无踪!”

黄帝一听,乐得直拍大腿:“哈哈,岐伯啊岐伯,你这针灸课讲得真是太逗了!不过话说回来,就这么简单几个穴位,就能搞定热病、体重、肠中热?不太可能吧?”

岐伯微微一笑,说道:“黄帝啊,你可别小看了这几个穴位。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作用可大了去了!就像咱们平时吃的那些小吃,虽然单个儿看起来不咋地,但组合起来,那就是一顿美味的大餐啊!针灸也是这个道理,选对了穴位,用对了方法,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黄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那岐伯啊,你说这放血疗法,有没有什么讲究啊?比如啥时候放、放多少、放完之后要注意啥?”

岐伯一听,心想:这黄帝还真是细心啊!于是他耐心地解释道:“放血疗法嘛,确实有点儿讲究。首先啊,得选对时机,一般是在病人热气最盛的时候放,效果最好。放多少呢?这个得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定,一般放个几滴到十几滴就行了。放完之后呢,要注意给病人喝点儿温开水,补充一下体液。还有啊,放血的地方得注意消毒,别感染了。另外,放血疗法可不是万能的,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黄帝继续问岐伯:“哎,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有个疙瘩解不开,你说这黄热病吧,它怎么就能让人肚脐周围疼得跟刀绞似的,还连带着胸胁那块儿胀得跟要爆炸一样呢?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便捋了捋他那长胡子,慢悠悠地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阴阳平衡、气血通顺。这黄热病吧,说白了就是体内的湿热邪气太盛,跟身体里的正气干上了架。湿热一闹腾,气血就不流通了,尤其是肝胆经这一带,那可是湿热邪气的重灾区。肝胆经一堵,胸胁自然就胀得难受了。至于肚脐周围嘛,那可是脾胃的地盘,脾胃被湿热一搅和,能不疼吗?”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咱得想个法子治治它啊!”

岐伯微微一笑,说:“治它?简单!咱们中医有两大法宝,一是草药,二是针灸。今天咱就说说针灸吧。对付这黄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的症状,有两个穴位那是相当的给力,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嘛,就是阴陵泉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涌泉穴?阴陵泉?这俩穴位听起来挺有来头的啊,快给我讲讲!”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穴位讲解大会”。

“先说这涌泉穴吧,它可是咱们身体上的‘生命之水’啊!位置嘛,就在你脚丫子底下,前脚掌三分之一处,那个凹陷进去的小窝窝就是它了。你可别小看这地儿,它可是肾经的起点,肾主水,水能灭火,所以这涌泉穴就像是身体里的灭火器,对付湿热邪气那是一绝!针灸它,不仅能清热利湿,还能补肾益气,让你的脚丫子暖和和的,再也不怕手脚冰凉啦!”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原来涌泉穴还有这妙用啊!那阴陵泉呢?听名字就挺神秘的。”

岐伯接着说:“这阴陵泉啊,可是脾经的‘排水口’!它就在小腿内侧,膝盖骨下方,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软软的窝窝?这就是它了。脾主运化水湿,这阴陵泉就是它调节水湿的重要开关。针灸它,能健脾利湿,把体内的湿热邪气统统排出去,让你的身体轻盈如初,再也不怕沉甸甸的了!”

黄帝一听,拍手叫好:“好啊!这俩穴位简直就是湿热邪气的克星啊!那咱怎么针灸它们呢?用第几针啊?”

岐伯笑了笑,说:“这个嘛,得看你病情轻重了。不过一般来说,咱们用第四针,也就是稍微粗一点的针,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会更好。至于针灸的位置嘛,涌泉穴就扎在脚底的凹陷处,阴陵泉就扎在小腿内侧的窝窝里。针灸的时候,你得放松,别紧张,想象着自己的湿热邪气正随着针尖一点点排出体外,那感觉,啧啧,简直不要太爽!”

黄帝继续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头啊,老是对热病、出汗还有脉象这些事儿琢磨不透。你说说,这热病快要出汗的时候,脉象也显示可以发汗,这背后的道理是啥呢?”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还真是好学不倦呢!”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给黄帝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医课。

岐伯说:“黄帝啊,这热病啊,就像咱们夏天的火炉,烧得旺旺的。这时候,如果身体里的热气能够通过出汗的方式散出去,那就像是给火炉开了扇窗,热气自然就跑了。而脉象呢,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天气预报,它要是显示可以发汗,那就说明这天气(身体)已经到了该下雨(出汗)的时候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这说得还挺有道理的嘛!那咱得怎么操作才能让这热病出汗,或者止汗呢?”

岐伯微微一笑,说:“这事儿啊,简单!咱们中医讲究的是穴位治疗,针对不同的病症,找对穴位,一针见血(不对,是一针到位)!”

黄帝一听,来了精神:“快说说,是哪些穴位这么神奇?”

岐伯于是娓娓道来:“这第一个穴位啊,叫鱼际穴。它在哪儿呢?就在咱们大拇指的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这鱼际穴啊,可是个清热的好手,你要是觉得身体里热得跟蒸笼似的,那就赶紧揉揉它,保证你清凉一夏!”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这穴位名字还挺有意思,鱼际,是不是跟鱼儿游泳的地方有关啊?”

岐伯也笑了:“黄帝啊,您这想象力还真是丰富!不过呢,这鱼际穴的名字啊,其实是跟它的形状有关。你看这穴位,是不是像个鱼肚子一样鼓鼓的?”

黄帝一看,果然如此,不禁点头称赞:“还真是呢!那接下来呢?”

岐伯接着说:“接下来啊,就是太渊穴了。这太渊穴呢,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它可是肺经的原穴,就像是肺经的大本营一样。你要是觉得肺里热得慌,那就赶紧找找它,给它来个温柔的按摩,保证你肺里头的热气立马就散了!”

黄帝一听,又是点头又是笑:“这穴位名字听起来还挺有深意的呢!太渊,是不是意味着它是肺经的深渊啊?”

岐伯笑道:“黄帝啊,您这解释也算是独有一番风味吧!不过呢,其实这太渊啊,是形容它气血旺盛,如深渊一般深不可测。”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接下来呢?”

岐伯说:“接下来啊,就是大都穴和太白穴了。这两个穴位啊,都在脚上。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呢,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这两个穴位啊,都是脾经的穴位,脾主运化嘛,要是身体里的热气太多了,它们就能帮忙把热气运化出去。你要是觉得身体里热得难受,那就赶紧揉揉这两个穴位,保证你立马就舒服多了!”

黄帝一听,又是点头又是笑:“这穴位还真是神奇啊!那要是出汗出得太厉害了,怎么办呢?”

岐伯说:“这事儿啊,简单!咱们脚上还有个穴位,叫复溜穴。它就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这复溜穴啊,可是个止汗的好手。你要是觉得汗出得太多了,那就赶紧揉揉它,保证你汗立马就止住了!”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这穴位名字还挺有意思的呢!复溜,是不是意味着汗水又能流回来了啊?”

岐伯笑道:“黄帝啊,您这解释还真是有趣呢!不过呢,其实这复溜啊,是形容它能让流失的津液重新回流回来。汗水也是津液的一种嘛,所以揉揉它就能止汗了!”

黄帝一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这中医穴位还真是博大精深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