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四时气篇第十九(四)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着没事,就琢磨起人体那些奇奇怪怪的现象来了。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哎,岐伯啊,你说这有的人肚子老是咕咕叫,气还一个劲儿地往上冲,冲得胸口都疼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心想:这黄帝又开始钻研人体奥秘了,行,那我就给他说道说道。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黄帝啊,这事儿呢,其实挺简单的。肚子里老是咕咕叫,气还往上冲,喘得连站都站不稳,这多半是大肠那儿出了问题。要想解决这事儿,咱们得靠针灸,扎几个穴位就行。”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穴位?快说说,是哪几个穴位?”

岐伯微微一笑:“首先啊,咱们得扎‘盲之原’,也就是现代的冲门穴。这冲门穴在哪儿呢?咱们大腿根儿那儿,腹股沟的外侧,一摸就能摸到。这穴位啊,是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能调理气血,治疗腹痛、腹胀啥的。大肠的问题,找它准没错!”

黄帝点了点头:“嗯,有道理。那下一个穴位呢?”

岐伯接着说:“下一个啊,是巨虚上廉,咱们现在叫它上巨虚。这穴位在哪儿呢?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地方。它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能调和肠胃,治疗腹胀、腹泻啥的。大肠的问题,它也能帮上忙!”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这穴位还挺管用嘛!那还有一个穴位呢?”

岐伯说:“还有一个啊,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足三里啦!这穴位可是个大明星,全身的疾病它都能管点儿。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地方。足三里啊,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治疗胃痛、腹胀、便秘啥的。大肠的问题,找它更是没错啦!”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三个穴位,看来能解决不少问题啊!可是岐伯啊,这肚子咕咕叫,气往上冲,就只有大肠的问题吗?小肠会不会也有问题啊?”

岐伯一听,心想:这黄帝还真是爱钻牛角尖啊。不过也好,我就给他讲讲小肠的事儿吧。于是岐伯说:“黄帝啊,您说得没错,这肚子咕咕叫,气往上冲,小肠也可能有问题。小肠啊,它连着睾丸,跟脊椎也有关系,还贯穿肝肺,联络心脏呢。要是小肠里的气太盛了,就会厥逆上冲,影响肠胃,熏蒸肝脏,还会在脐周集结。所以啊,咱们也得扎几个穴位来调理。”

黄帝一听,又来了精神:“快说说,是哪几个穴位?”

岐伯说:“首先啊,咱们还得扎那个冲门穴,也就是盲之原。刚才已经说过了,它能调理气血,治疗腹痛啥的。小肠的问题,它也能帮上忙。然后呢,咱们得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比如三阴交。这穴位在哪儿呢?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的地方。它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治疗腹痛、腹胀、月经不调啥的。小肠的问题啊,找它也能缓解点儿。”

黄帝一听,皱了皱眉:“嗯,三阴交我知道,可是这好像跟小肠的关系不太直接啊?”

岐伯微微一笑:“黄帝老爷子啊,您别急嘛。这中医啊,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脏腑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三阴交虽然主要是脾经的穴位,但它也能调理肝肾,而肝肾跟小肠也是有关系的嘛。所以啊,扎这个穴位,也能间接地治疗小肠的问题。”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还有一个穴位呢?”

岐伯说:“还有一个啊,就是咱们刚才说过的上巨虚的邻居——下巨虚啦!这穴位在哪儿呢?在小腿前外侧,上巨虚穴下3寸的地方。它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但能治疗小肠的病变,比如腹痛、腹泻啥的。所以啊,小肠的问题,找它准没错!”

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琢磨起一些人体的小秘密来。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哎,你说这有的人吧,动不动就恶心想吐,吐出来的还是苦苦的,而且还老爱长叹一口气,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于是,黄帝一见到岐伯,就迫不及待地开了口:“嘿,岐伯,我这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一下。你说这有的人吧,怎么就那么爱吐呢?而且吐出来的还是苦的,关键是他们还老爱叹气,这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啊,于是他就开始给黄帝讲解起来:“黄帝啊,这事儿啊,其实跟咱们人体的脏腑关系大了去了。你想啊,胆汁是苦的,对吧?那胆汁是由谁管的呢?是胆!然后呢,胃呢,是负责把咱们吃的东西往下送的。要是这俩家伙闹别扭了,那可就热闹了。”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哦?咋个热闹法?”

岐伯接着说:“要是胆里有了邪气,它就不高兴了,然后胆汁就可能乱跑,跑到胃里头去了。胃呢,一看这胆汁来了,它也不乐意啊,心想:‘你这是啥玩意儿啊?咋跑我这儿来了?’然后呢,胃就开始反抗了,一反抗呢,人就想吐了。因为胆汁是苦的,所以吐出来的就是苦的啦。”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长叹一口气又是咋回事儿呢?”

岐伯笑了笑:“这事儿啊,其实跟人的心情有关系。你想啊,这胆和胃都不高兴了,那人的心情能好吗?肯定不行啊!所以啊,这人就可能老爱长叹一口气,感觉就像是心里头有啥事儿放不下似的。”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岐伯,你这解释得真有趣!那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咱们中医有啥好办法呢?”

岐伯说:“有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对吧?既然这问题是出在胆和胃上,那咱们就从这俩家伙入手呗。首先啊,咱们可以扎扎足三里这个穴位,足三里啊,那可是胃的‘好朋友’,扎了它呢,就能让胃高兴起来,不再那么反抗胆汁了。”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嗯,有道理!那胆呢?咱不管它了?”

岐伯说:“哪能不管呢?不过啊,咱们得换个方法。你想啊,这胆要是有了邪气,咱得把它赶出去啊。咋赶呢?咱们就刺刺少阳的血络,这样就能把胆里的邪气给闭住了,不让它再乱跑。然后呢,咱们再根据实际情况,调调虚实,把邪气给去掉,这不就完事儿了吗?”

有一天,黄帝老爷子突发奇想,决定考考手下的医官们:“嘿,各位爱卿,朕今儿个有个疑惑,想听听你们的真知灼见。你们说说,为啥有的人吃饭喝水都跟吞了个秤砣似的,咽不下去,感觉胸口像被大石头堵住了一样,难受得紧?这邪门的事儿,到底是咋回事呢?”

众医官一听,心想:这黄帝又开始琢磨起人体这台复杂机器来了。于是,一个个正襟危坐,准备好好给皇上上一课。

这时,一位机智的老中医缓缓开口,带着几分幽默说道:“皇上啊,这事儿啊,其实不复杂,咱们得从胃脘说起。胃脘啊,就像是个中转站,食物到这里得排队等着消化。但要是这地方被什么‘不速之客’给占了,比如说,吃多了油腻,或者心情不爽导致的气滞,那食物可就遭殃了,堵在那儿,上不能下,下不能通,自然就感觉胸口闷闷的,像被人掐住了脖子。”

黄帝一听,眉头一挑:“哦?那这位‘不速之客’要是赖在上脘或者下脘,咱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老中医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皇上,您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医啊,讲究的是‘疏通’二字。要是这‘不速之客’在上脘,咱们就来个‘抑而下之’,想象一下,您手里拿根银针,轻轻那么一刺,就像给食物大军开了一扇后门,让它们绕道而行,直接冲下去,这不就通顺了吗?至于下脘嘛,咱们就来个‘散而去之’,意思是用银针轻轻拨动,让那些堆积的气啊、湿啊,像散了场的观众,各自回家去,不再凑热闹。”

黄帝听了,哈哈大笑:“妙哉!妙哉!原来针灸还有这等妙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过,爱卿,你这解释虽然生动,但朕还是想听听,这背后的中医理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老中医一听,知道黄帝是真的来了兴趣,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一段生动有趣的讲解:

“皇上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胃脘这个地儿,属于脾胃系统,脾胃属土,是后天之本,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但是,土也需要水的滋润,火的温暖,才能保持生机。如果这水多了,就成了湿气,火少了,就成了寒气,土就容易板结,食物自然就不容易通过。”

“所以啊,这饮食不下的毛病,很多时候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太重,或者寒气太盛,导致胃脘这个中转站变得拥堵不堪。咱们针灸呢,就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气血的运行,让湿气散去,寒气退去,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就像给一台机器做做保养,加点润滑油,让它运转得更顺畅。”

“至于上脘和下脘嘛,它们就像是胃脘这个中转站的两个关卡。上脘靠近食管,要是这里堵了,食物就下不去;下脘靠近小肠,要是这里堵了,食物就积在那里,消化不了。咱们针灸治疗,就是要找准这两个关键点,该疏通的疏通,该调和的调和,让食物大军能够顺利通过,恢复正常的饮食秩序。”

黄帝听完,连连点头:“原来如此,真是涨知识了!看来,咱们中医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啊!”

众医官一听,也纷纷附和:“是啊,皇上说得对!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咱们还得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黄帝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地问岐伯大:“岐伯啊,你说说,为啥有人小腹会又痛又肿,关键是想撒尿还撒不出来?这感觉,简直就是跟膀胱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憋尿大战’嘛!”

岐伯一听,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一脸淡定地说:“这事儿啊,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有一股‘邪恶势力’在三焦那儿搞破坏了。三焦啊,你可以想象成是身体里的一个大通道,负责水液的运输和排泄。这股邪恶势力一捣乱,水液就走不动了,堵在小腹那里,自然就痛肿起来,想尿也尿不出来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那咱们怎么收拾这股邪恶势力呢?”

岐伯微微一笑,摆出一副“看好了,学着点”的架势:“咱们得找太阳大络帮忙。太阳大络啊,就像是身体里的超级英雄,专门对付这种水道堵塞的问题。咱们刺激刺激它,就能让水液重新流动起来,小腹就不痛不肿了,小便也就顺畅了。”

黄帝点了点头,但似乎还有点疑惑:“那具体操作呢?总不能直接跟太阳大络说:‘嘿,哥们儿,该你上场了!’吧?”

岐伯哈哈一笑:“当然不是啦!咱们得找到太阳大络在身体上的‘据点’,那就是一些特定的穴位。比如说,你可以看看那些络脉,特别是跟厥阴小络纠缠在一起,还带点淤血的地方,那里就是咱们动手的好地方。用针灸轻轻一刺,邪恶势力就土崩瓦解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如果这肿痛还往上蔓延,跑到胃脘那块儿去了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那咱们就得请出三里穴这位‘老中医’了。三里穴啊,那可是胃经的超级明星,胃痛、胃胀、胃不舒服,找它准没错!它不仅能调理胃部的问题,还能疏通全身的气血,帮助水液代谢,让肿痛无处遁形。”

黄帝捋了捋长胡子,一脸认真地问道:“岐伯啊,我听说通过观察人的脸色和行为举止,就能知道他的健康状况,这是真的吗?快给我讲讲,让我也学学这神奇的医术。”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心想黄帝这是要当“医学好奇宝宝”啊。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医学课”。

“黄帝啊,您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望闻问切’,而这‘望’啊,就是您说的‘睹其色,察其以’。您知道吗?人的脸色啊,就像天气预报,能反映出身体里面的情况呢!”岐伯说完,还故意做了个看天气的动作,逗得黄帝哈哈大笑。

“那具体怎么看呢?”黄帝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来了。

“别急,咱们一步步来。首先啊,您要瞪大眼睛,仔细瞅瞅病人的眼睛。您知道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健康的镜子。如果眼睛炯炯有神,那说明病人气血充足,生命力旺盛;要是眼睛无神,发黄发暗,那可能就得小心了,说不定身体内部正在闹‘革命’呢!”岐伯说完,还故意做了个“瞪大眼睛看”的夸张表情,黄帝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岐伯啊,你这讲解方式真是太逗了!那除了看眼睛,还要看哪里呢?”黄帝笑够了,继续追问。

“接下来啊,咱们得看看病人的整体形态,听听他的声音和动静。这就像是听一首交响乐,每个音符都代表着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果病人步履蹒跚,声音沙哑,那可能是某个器官在‘罢工’呢!”岐伯说完,还模仿了一下病人走路和说话的样子,把黄帝逗得捧腹大笑。

“岐伯啊,你这医学课真是太有意思了!那接下来呢?是不是要把脉了?”黄帝已经完全被岐伯的幽默讲解吸引了。

“对对对,接下来就到了咱们中医的绝活——把脉了!您可知道,咱们中医把脉啊,讲究的是‘气口候阴,人迎候阳’。气口呢,就是咱们手腕上的寸口脉,它主要反映的是阴经的情况;而人迎呢,就在脖子旁边,它主要反映的是阳经的情况。通过把这两个地方的脉,咱们就能大致判断出病人的阴阳平衡情况了。”岐伯说完,还特意指了指自己的手腕和脖子,示意黄帝看仔细。

“那脉象要是坚且盛且滑呢?是不是说明病人病得很重啊?”黄帝继续追问。

“嘿,您还真聪明!没错,如果脉象坚且盛且滑,那就说明病人的病情正在加重,就像一辆失控的汽车,正在加速冲向危险。而如果脉象变软了呢?那就说明病情正在好转,就像汽车减速了,慢慢停了下来。”岐伯说完,还做了个汽车加速和减速的手势,黄帝被逗得哈哈大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85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