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那远古时代,黄帝悠闲地坐在明堂之上,四周云雾缭绕,仙气飘飘,仿佛整个宇宙的智慧都凝聚于此。这时,雷公,这位医术高超、胡子一大把的老先生,毕恭毕敬地走上前来,满脸虔诚地说:“陛下啊,我这一辈子,算是把医术当饭吃了,从师父那里接过了这沉甸甸的接力棒,天天拿着经书论道,讲解人体的奥秘,从从容不迫的形态到深奥难解的阴阳之理,再到那神奇的针灸之术和汤药之道,我可是倾囊相授,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您也知道,医术这玩意儿,学起来容易,用起来难啊,碰到的病人形形色色,有听话的,有捣蛋的,想做到十全十美,难啊!

我时常琢磨,治病之前,得先了解病人的心情,是悲是喜,是怒是忧,还得考虑外界环境,是干燥还是潮湿,是寒冷还是酷暑,更别说男女有别,阴阳平衡这些大学问了。还有啊,人的身份地位,从低到高,身体状况也是千差万别,我得像个外交官一样,跟他们打交道,灵活应变,才能让医术真正派上用场。陛下,您刚才说的那些,我都铭记于心了,不过,我还有个小小的心愿,就是那些书上没写的,或者说是比较冷门、古怪的问题,我也想听听您的见解,长长见识。”

黄帝一听,乐了,捋了捋胡须,笑道:“哈哈,雷公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学问嘛,本就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咱们永远都有探索的空间。好吧,今儿个我就给你开开眼界,咱们聊聊那些‘非主流’的医学知识。”

“首先,咱们说说穴位吧。你知道吗?现代人给那些古老的穴位起了些洋气的名字,比如‘太冲’,在古代那可是调节情绪的要穴,现在咱们就叫它‘情绪调节器’。要是谁心情郁闷了,你就给他按按脚背上的这个位置,保证他心情立马阴转晴。再比如‘足三里’,那可是保健大穴,古时候叫‘长寿穴’,现在人们说它是‘胃的守护神’,消化不好,脾胃虚弱的,按这里准没错。咱们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在小腿外侧,膝盖下三寸的地方,记得哦,三寸不是真的用尺子量三寸,而是中医里的‘同身寸’,大约就是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再来说说方剂吧,这可是咱们中医的精髓之一。比如有个着名的‘四君子汤’,听起来就像是四位温文尔雅的君子在开会,其实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位中药好朋友手拉手,共同协作,健脾益气,治疗那些体虚气弱的朋友。这方子怎么配呢?简单说,人参9克(相当于一小撮,别贪心哦),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甘草甜甜的,可以稍微少放点,不然太甜了怕你腻)。把这些材料洗干净,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就像煲一锅好汤一样,直到药香四溢,就可以喝了。记得,药虽好,可别贪杯哦!”

“至于脉象嘛,那可是中医诊断的独门绝技。我给你打个比方,就像听一首没有歌词的歌,你要从旋律中感受歌手的情感。脉象也有喜怒哀乐,比如‘浮脉’,就像气球轻轻飘在水面上,一触即浮,多见于感冒初期,就像身体在告诉你:‘嘿,我感冒了,注意点哦!’;‘沉脉’呢,就像石头沉入水底,摸起来费劲,多见于里证,身体内部可能有问题了。咱们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切脉啊,就是跟病人身体的一场无声对话,得用心去体会。”

说到这里,黄帝顿了顿,笑眯眯地看着雷公:“怎么样,雷公,这些知识够你消化一阵子的了吧?医学之道,博大精深,咱们得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负这身医术,不负苍生啊!”

雷公突然对着黄帝发问了:“陛下,您知道吗?有的人哭得稀里哗啦,眼泪鼻涕一起流,可有的人呢,哭是哭了,但鼻涕却少得可怜,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帝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雷公啊,你问得好啊!这其中的学问,咱们中医经典里可是早有记载。不过,让我先给你打个比方,这人啊,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联系。”

雷公一听,眼睛一亮:“哎呀,这比喻有意思,快说说,这眼泪鼻涕是怎么跟机器部件扯上关系的?”

黄帝接着说:“好嘞,咱们先从‘心’这个核心部件说起。在中医里,心可是五脏六腑中的老大,主管着精神、意识这些高级功能,它就像机器的cpU,一切指令都得从这里发出去。而眼睛呢,就是心灵的窗户,是心的外在表现之一,就像是那显示屏,直接反映着内心的喜怒哀乐。”

“哦,我明白了!”雷公一拍大腿,“那华色,就是咱们常说的气色,是心脏健康的外在体现,对吧?”

“对头!”黄帝赞许地点点头,“当一个人心怀善念,品德高尚时,他的气和就会顺畅地流通到眼睛,让眼神明亮,气色红润。相反,要是心里装着事儿,忧愁烦恼,那脸色自然就暗淡无光了。”

“那么,说到哭泣,这又是咋回事呢?”雷公迫不及待地问。

“哈哈,你问到了重点。”黄帝笑道,“悲伤的情绪一旦上来,就像电脑突然运行了一个大型程序,cpU负荷过大,需要散热一样,咱们的身体也会通过流泪来释放这种压力。这眼泪啊,其实就是体内水分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它的源头,深藏在咱们的肾里。”

“肾?肾不是管尿尿的吗?”小明一脸疑惑。

“嘿,你这小子,净说些大实话。”智慧爷爷笑着打趣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肾确实与水分代谢息息相关。在中医里,肾被称为‘水脏’,是全身水液代谢的总指挥。咱们体内那些不直接排出去的水,比如眼泪、鼻涕,都得经过肾的精细调控。而当你伤心到极点时,肾就像是被触动了开关,允许一部分水液以眼泪的形式流出,以缓解内心的痛苦。”

“原来如此!”雷公恍然大悟,“那为啥有的人哭得鼻涕少呢?”

“这啊,就涉及到个体差异了。”黄帝解释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水液代谢的能力也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天生肾气足,水液控制得好,即使哭得再凶,鼻涕也不多。而有的人呢,可能体质偏虚,或者近期身体状况不佳,水液就容易泛滥,不仅眼泪多,鼻涕也跟着凑热闹了。”

话说啊,这水啊,它要是修炼成了精,就变成了咱们心中的那份“志”,坚定而深沉;而那火之精呢,则是咱们的神采飞扬,活力四射的“神”。这两家伙要是碰一块儿了,嘿,不得了,就像是热恋中的小情侣,情感交织,结果往往是“神志俱悲”——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眼睛就开始水汪汪的,泪水说来就来。

咱们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好:“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这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啊,当你心里难过,那份“志”的悲伤和心的精华,就像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一块儿跑到眼睛那儿去了。眼睛一看,哎哟,这阵仗,得表示表示啊,于是泪水就哗哗地流下来了。但这里头还有个小秘密,就是泪水不全是心直接给的,有时候心只是默默难过,而“志”这家伙特别感性,自个儿就哭了,这时候,泪水就独自流淌,成了咱们常说的“默默流泪”。

再来说说这“涕”和“泣”吧,它们俩简直就是眼泪界的“亲兄弟”。涕呢,其实是脑子的分泌物,咱们现代科学叫它“脑脊液”的亲戚,属于“阴”性物质,跟骨头里的精髓有着不解之缘。你想啊,骨髓是骨头的灵魂,滋养着我们的骨骼,而脑脊液呢,就像是脑子的润滑剂,保护着咱们的大脑。所以,当脑子受到刺激,比如伤心过度,脑脊液就会“渗”出来,变成鼻涕。

而“志”,这家伙不仅是骨头的老大,还特别讲义气,看到水(这里指泪水)流了,它也不甘落后,赶紧让鼻涕也跟着出来,因为它们都是“液体家族”的,行动方式都差不多嘛。涕与泣,就像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一个哭了,另一个怎么可能袖手旁观?它们一起出动,就像是在说:“有难同当,有泪同流!”

现在,咱们来点幽默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心情低落,坐在沙发上,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开始打转,这时候,你的鼻涕小弟也不甘寂寞,悄悄探出头来,你们俩就这样“涕泪横流”,是不是有点像两个小孩子在比谁哭得更大声?不过别担心,这其实是身体在告诉你:“嘿,朋友,你需要关心了。”

至于穴位和方剂嘛,虽然这段古文没直接提到,但咱们可以借此机会聊聊怎么缓解这种“神志俱悲”的状态。比如,按摩一下“内关穴”,这个穴位在手腕上,轻轻按压能舒缓心情,仿佛给心灵做了一次小小的SpA。再或者,泡上一杯“安神茶”,用枸杞、菊花、龙眼肉各5克,加沸水冲泡,不仅好喝,还能帮助安神定志,让你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雷公还真是个好奇宝宝,他一脸认真地问黄帝:“这事儿可真大了!您瞅瞅,有的人哭得撕心裂肺,眼泪却愣是不怎么掉,要么就挤那么几滴,鼻涕也不跟着凑热闹,这到底是哪门子的神奇操作呢?”

黄帝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千年的智慧:“哈哈,雷公啊,你这个问题问得有趣。要知道,人之所以哭得不见泪,往往是因为心不够痛,情不够深啊。而那些连哭都哭不出来的人,多半是心神不够慈悲,情感没有共鸣。心神不慈悲,情感自然就不悲壮,这时候,体内的阴阳之气就像两个倔强的孩子,谁也不肯让谁,眼泪这小家伙哪能轻易挤出来呢?”

“再深入点儿说,当一个人真正伤心到骨子里,那种悲痛会化作一股力量,冲击着内心的阴霾,就像是乌云被阳光冲散一样,这股力量还会直冲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一旦心灵之窗被打开,情感的洪流就再也挡不住了,精神一旦离开了对眼睛的固守,眼泪和鼻涕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哗哗地往外流了。”

“雷公啊,你平时不是爱读医书嘛,怎么连这点基础知识都忘了?书上不是说了嘛,‘厥’的时候,眼睛会看不见东西。这是因为‘厥’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一股脑儿地往上冲,阴气则沉到了脚底下。阳气聚在头顶,就像火把点得旺旺的;阴气在脚下,脚自然就凉了,一凉还容易胀气。你想啊,眼睛就靠那么一点点水滋养,结果全身五分之四的火气都往上窜,眼睛不瞎也得半盲啊,眼角膜都得给烤干了!”

“还有啊,你见过风一吹眼泪就止不住的情景没?那其实是眼睛在自我保护呢。风一吹,眼睛里的阳气就缩回去了,保护着精气不受伤害,但这样一来,外面的风就像火一样烤着眼睛,眼睛一热,泪水自然就流出来了。这就像是你吃火锅,辣椒吃多了,眼泪鼻涕一块儿来,一个道理嘛!”

“说到这,我再给你打个比方,你知道火大了会刮风,风大了才会下雨吧?眼睛流泪也是这个道理,风是火引起的,火又是情绪波动引起的。所以啊,保持心情舒畅,别让火气太大,眼睛才能明亮有神,不是吗?”

说到这里,黄帝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儿,继续说道:“你看现在的人啊,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动不动就上火,眼睛干涩、流泪的问题可多了。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就是要提前预防。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们,平时多吃点儿枸杞、菊花,泡水当茶喝,既能养肝明目,又能降火润燥。枸杞嘛,大约十克就够了,菊花五克,简单又实惠,比那些昂贵的眼药水强多了。”

“还有啊,别忘了提醒他们,工作再忙,也要记得给眼睛放个假,每隔一小时就远眺一下,做做眼保健操,让眼睛也享受一下‘微度假’。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脏了,看世界的风景也就不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68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