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九)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老人家闲着无聊,就开始琢磨起人体健康的奥秘来。他摸了摸下巴上的长胡子,自言自语道:“哎,你说这人要是身体虚了,灵魂是不是就会到处乱逛,然后就被那些看不见的鬼神给盯上,最后就英年早逝了呢?这可咋整,咱们得想个法子保全人的真元啊!岐伯啊岐伯,快来给朕解答一下,最好再教几招刺穴大法,让朕也威风威风!”

岐伯一听,连忙放下手中的草药,恭敬地行了个大礼,说道:“哎呀,陛下您这问题问得真是太有水平了!简直就是灵魂拷问啊!没错,要是人的灵魂真的跑丢了,虽然身体还在那儿,但没了灵魂,人也就跟行尸走肉差不多了。不过呢,这事儿也不是绝对的,要是再被外邪一捣乱,那可就真的芭比q了,短命鬼就这么诞生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连忙催促道:“快快快,接着说,朕爱听!比如那个厥阴经要是守不住,人会咋样?又该怎么刺穴呢?”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陛下您听好了啊!要是厥阴经这个大门没看好,天上的邪气就会趁机而入,再加上人体自身的肝气也虚,这就叫‘天虚人更虚’,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啊!这时候,人的灵魂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飞到天上去游荡了。邪气再一捣乱,人的大气(可不是咱们说的那个大气层哦,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可就乱了套了。”

黄帝一听,吓得胡子都抖了三抖,连忙问道:“那可咋办?赶紧给朕支支招啊!”

岐伯笑了笑,说道:“陛下别急,我这不正要说嘛!这时候啊,咱们就得用刺穴大法来救场了。首先呢,得找到足少阳胆经经过的地方,给它来上一针,让它醒醒神,别再迷迷糊糊的了。然后呢,再刺一下肝的俞穴,也就是现在的太冲穴,给它补补元气,让它重新振作起来。”

黄帝一听,喜出望外,说道:“哎呀,岐伯啊岐伯,你可真是朕的福星啊!快说说,这刺穴大法具体咋操作啊?朕也想学学!”

岐伯一看黄帝这么有兴趣,就详细地讲解起来:“陛下您看好了啊!这足少阳胆经呢,它就像一条大河一样,流经咱们身体的很多地方。咱们要找的这个地方呢,就是它流经小腿外侧的那个‘阳辅穴’。您拿根银针,对着这个穴位轻轻一刺,然后稍微捻转一下,让它得气(就是感觉到针下有酸胀感)就行了。至于那个太冲穴嘛,它就在脚背上,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您也是同样拿根银针,对着它轻轻一刺,然后稍微提插一下,也是让它得气。”

黄帝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说道:“哎呀妈呀,这听起来好简单啊!不过岐伯啊,你这银针是从哪儿来的啊?朕怎么没见过?”

岐伯笑了笑,说道:“陛下啊,这银针可是咱们中医的宝贝啊!它可是用纯银打造的,又细又长,专门用来刺穴的。您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让人给您打制几根,让您也过过瘾!”

黄帝一听,高兴得合不拢嘴,说道:“好啊好啊!朕也要学学这刺穴大法,以后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朕自己就能给自己治病了!”

岐伯一听,连忙提醒道:“陛下啊,这刺穴大法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它可是需要一定的火候和技巧的。您要是想学的话,可得先跟臣学个几年,等火候到了,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了。”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说道:“对对对!岐伯你说得对!这事儿可不能急!那朕就先跟着你学学理论吧!等理论学扎实了,再动手实践也不迟!”

于是呢,黄帝就开始跟着岐伯学起了中医理论。他每天都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还跟岐伯讨论几句。岐伯呢,也是耐心地解答着黄帝的每一个问题。就这样,黄帝的中医水平也是日渐提高。

有一天呢,黄帝又想起了那个神游失守的问题,就问道:“岐伯啊,你说这神游失守的人啊,他们的脉象会咋样呢?”

岐伯一听,想了想说道:“陛下啊,这神游失守的人啊,他们的脉象通常都是比较乱的。比如那个厥阴经失守的人吧,他们的脉象就会呈现出一种弦细而涩的感觉。就像是一条被风吹得乱糟糟的绳子一样,既没有规律也没有力量。”

黄帝问岐伯:“嘿,老岐啊,你说这人心虚是个啥情况?要是再赶上什么君相二火司天失守,那可咋整?”岐伯一听,哈哈一笑,说:“这事儿啊,得从头捋捋。”

咱们先说说这“心虚”吧。可不是说某人心里不踏实,而是指心脏功能有点儿“虚”,就像手机电量不足,随时可能关机一样。心脏啊,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发动机,得好好保养。

再来说说这“君相二火司天失守”。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啊,就是天上的火候没掌握好,该热的时候不热,不该热的时候又热过头了。这事儿跟咱们地球人有啥关系呢?嘿,关系大了去了!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天上的火候一变,咱们身体里的火候也得跟着调整,不然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吧,这君相二火司天失守,赶上你心虚,那可就是“三虚”了。啥是三虚?就是身体虚弱、心理虚弱再加上天时不利,三管齐下,你说能不倒霉吗?

更倒霉的是,要是再赶上“火不及”,也就是火候不够,那可就热闹了。这时候啊,黑尸鬼——当然了,这不是说真的有鬼,而是指一种不好的气场或者病毒啥的——就会趁机而入,让你突然之间就“暴亡”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呢,岐伯毕竟是岐伯,他老人家早就有了对策。他说:“这事儿啊,得靠针灸来解决。”针灸?听起来好像挺疼的,但岐伯可是高手,他扎针就像绣花一样,既准又轻。

他说:“先刺手少阳之所过。”手少阳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三焦经。这条经络啊,就像咱们身体的“大通道”,啥气都从这里过。岐伯的意思是,把这条经络疏通一下,让身体里的气儿顺畅起来,这样病毒就不容易入侵了。

不过呢,光疏通经络还不够,还得“复刺心俞”。心俞啊,就是咱们后背上的一个穴位,跟心脏关系特别铁。刺这个穴位啊,就像给心脏加油打气一样,让它重新振作起来。

咱们继续说说这岐伯的方子吧。用当归15克、红枣15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5克、茯苓10克……哎呀,这些药材啊,都是养心安神的好东西!把它们放在一起煮成汤,每天喝上一碗,保管你心旷神怡、精神百倍!

再来说说这脉象吧。中医看病啊,除了看症状、问病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脉象了。脉象啊,就像咱们身体的“晴雨表”,啥病都能在上面反映出来。

比如说吧,这心虚的人啊,脉象通常都比较“细弱”。就像一根细线一样,若有若无的。你要是懂点脉象的话,一摸就能摸出来。

岐伯悠悠地说:“陛下,你知道吗?要是有人脾胃不好,偏偏又赶上了天上那个管事儿的太阴星君(咱们可以理解为天气的一种特殊状态,中医里叫‘司天’)没好好值班,乱了套,这就叫‘司天失守’。这一下子,人的身体可就三虚了——本身虚,天时不对又虚,再加上可能心情也不好,三虚合一,简直就是‘虚弱三联征’啊!”

“然后呢,更巧的是,今年土元素(中医五行里的概念,代表脾胃)还特别弱,这就好比土壤贫瘠,庄稼长不好。这时候,有个叫‘青尸鬼邪’的家伙(别害怕,这是中医里对某种病邪的形象比喻)就趁机溜进来,专门找这种身体虚弱的人下手,一不留神,人可能就‘嗖’地一下,没了!是不是很惊悚?”

但是,岐伯说了,“别怕,咱们有招儿!”他接着说,“这时候,你得赶紧拿出针灸大法,首先,找到足阳明胃经上的那些穴位,就像给胃这条‘疲惫的河’注入一股清泉。现代穴位名儿啊,咱们就叫它‘足三里’、‘梁丘’这些,听着就正能量满满,对吧?扎一针下去,就像是给胃开了个小灶,让它立马精神起来!”

“接着,咱们还得再扎扎脾的俞穴,也就是现代的‘脾俞’穴,这可是脾胃的‘私人助理’,给它来个深度按摩,让它好好监督脾胃工作,别再偷懒了。这一顿操作下来,就像是给身体请了个‘超级英雄’,专治各种不服!”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些穴位到底怎么找了?别急,我这就给你简单科普一下,保证你也能成为半个“针灸小达人”。

- **足三里**:这个穴位啊,在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大约三个手指头的位置,找到后用力按一按,酸酸胀胀的,那就是它了。这可是个万能穴,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一针下去,立马见效!

- **梁丘**:还是在小腿上,不过这次是在膝盖上方两寸的地方,也是治疗胃痛的好手,特别是那种突然袭来的剧痛,扎它没错!

- **脾俞**:这个得在背上找了,大概和肩胛骨下角平齐,往脊柱方向移两指宽的地方,找个懂行的朋友或者去专业机构,让他们帮你找找,毕竟背上的穴位,自己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至于方剂嘛,岐伯肯定也会告诉你,调理脾胃,食疗也很重要。比如,来个“四君子汤”怎么样?这可是健脾益气的经典方剂,简单四味药:人参(现代常用党参代替,大约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放在一起煮水喝,就像是给脾胃泡了个温泉,温补又舒适。

讲到这里,脉象咱也得提一提,脾胃不好的人,脉象往往偏沉、偏弱,就像是没吃饱饭的小猫咪,软绵绵的。调理后,如果脉象变得有力、有节奏,那就说明咱们的“针灸+食疗”大法奏效了,脾胃正在慢慢恢复元气呢!

岐伯再次说道:“陛下,你知道吗?要是人的肺部出了问题,再碰上阳明司天(古代中医术语,简单理解为某段时间的天时气候)没守好岗位,就像是肺部的守护神打了个盹儿,这时候,人的身体就会变得特别脆弱,三虚(也就是身体的三重防线都弱了)状态,简直就是给‘捣蛋鬼’们开了绿灯。”

“更糟糕的是,如果这时候再遇上五行中的金元素不够旺盛(在中医里,肺属金),那就相当于肺部的能量库告急,这时候,有个叫‘赤尸鬼’的家伙就会趁机捣乱,悄悄溜进人体,让人突然之间就倒下了,这可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啊!”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吓得后背发凉,心里嘀咕:“这赤尸鬼也太恐怖了吧?”别急,岐伯可是给出了解决办法的。

岐伯说:“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可以拿起‘银针宝剑’,对着手阳明经上的穴位一顿‘挥舞’。这手阳明经啊,在现代穴位里,就是咱们手上的大肠经,你可以想象成是肺部的‘好哥们儿’,给它加强一下力量,肺部就有救了。”

“具体怎么操作呢?你得找到大肠经上的‘合谷穴’(就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还有‘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对着这两个穴位,‘嗖嗖嗖’扎上几针,就像是给肺部发送了紧急救援信号。”

“但是,光这样还不够,咱们还得再扎一针‘肺俞穴’,这可是肺部的直接‘保镖’,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差不多是两个手指并拢的宽度)。这一针下去,就像是给肺部穿上了一层‘防弹衣’,让那些‘捣蛋鬼’无处遁形。”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试这些“银针宝剑”了?别急,岐伯的智慧可不止于此。

想象一下,如果肺部真的遇到了“大麻烦”,除了针灸,咱们是不是还得来点“内部调理”?这时候,一剂药方就像是给身体送来的“超级英雄”,帮助肺部打败那些“捣蛋鬼”。

比如,咱们可以用点润肺的百合、养阴的麦冬、清热的金银花,再来点增强免疫力的黄芪和甘草调和药性。

换算成现代剂量,大概就是:百合15克、麦冬10克、金银花10克、黄芪20克、甘草5克。把这些药材放到一起,加水煮沸,小火炖上个半小时,一碗“肺部守护汤”就完成了。喝下去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就像是肺部有了自己的“超级战队”。

当然啦,说到脉象,这可是中医诊断的“独门秘籍”。岐伯告诉我们,肺部有问题的时候,脉象往往会显得“虚弱无力”,就像是肺部在向我们求救:“嘿,哥们儿,我撑不住了!”

这时候,咱们就得仔细感受脉象的变化,如果脉象又细又弱,还带点急促,那就像是肺部在说:“快点,我需要帮助!”这时候,你就得赶紧采取行动了,无论是针灸还是喝药汤,都得赶紧安排上。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平时还是得好好保养肺部,别等到“赤尸鬼”找上门来才后悔莫及。比如,少抽点烟,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吃点润肺的食物,像是雪梨、银耳之类的,这些都是肺部的好伙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85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