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二十)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问岐伯:“岐伯啊,你说这脉象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各种脉象来了,都是啥样子的呢?”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说:“陛下啊,你这问题问得好!来来来,我给你细细道来。”

“先说厥阴脉吧,这厥阴脉一来,就像那紧绷的琴弦一样,弦得要命!你想象一下,你正在弹琴,突然弦断了,那声音‘嘭’的一声,吓你一跳,对吧?厥阴脉就这样,弦得让人心惊胆战,说明身体里的肝气可能不太顺畅哦。”

黄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原来厥阴脉是‘弦’音大师啊!”

岐伯接着说:“再来说说少阴脉,这少阴脉一来,就像那弯弯的钩子一样,钩得人心痒痒。你想象一下,你正在钓鱼,鱼漂突然沉了下去,你一提竿,一条大鱼就被钩了上来,那感觉多爽?少阴脉就这样,钩得你心里美滋滋的,说明肾气还算充足。”

黄帝又笑了:“哈哈,少阴脉原来是‘钩’鱼高手啊!”

岐伯继续讲:“然后是太阴脉,这太阴脉一来,就像那深深的井底一样,沉得让人喘不过气。你想象一下,你正在打井,一铲子一铲子地挖,挖到最后,终于见到了水,但你也累得够呛。太阴脉就这样,沉得让人感觉身体里的脾气或者肺气可能有些虚弱。”

黄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哈哈,太阴脉原来是‘沉’井大侠啊!”

岐伯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接下来是少阳脉,这少阳脉一来,就像那大大的气球一样,浮得让人眼花缭乱。你想象一下,你正在吹气球,吹着吹着,气球就变得好大好大,好像随时都要爆炸一样。少阳脉就这样,大而浮,说明身体里的胆气或者阳气正在上升。”

黄帝笑得肚子疼:“哈哈,少阳脉原来是‘浮’力小王子啊!”

岐伯又接着说:“然后是阳明脉,这阳明脉一来,就像那短短的蜡烛一样,濇得让人心里发慌。你想象一下,你正在点蜡烛,结果蜡烛太短了,你费了好大劲才把它点着,但很快就烧完了。阳明脉就这样,短而濇,说明胃气或者大肠气可能不太顺畅。”

黄帝笑得直不起腰:“哈哈,阳明脉原来是‘濇’手小短腿啊!”

岐伯最后说:“最后是太阳脉,这太阳脉一来,就像那长长的火车一样,大得让人惊叹。你想象一下,你正在坐火车,火车长长的,一节一节地连在一起,开得飞快。太阳脉就这样,大而长,说明身体里的膀胱气或者小肠气非常旺盛。”

帝笑得都快喘不过气了:“哈哈,太阳脉原来是‘长’途旅行家啊!”

岐伯看着笑得东倒西歪的黄帝,说:“陛下啊,你笑归笑,但脉象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脉象要是来得和缓,那就说明身体还算健康;要是来得太猛,那就说明身体可能出毛病了;要是脉象反着来,比如本该浮的却沉了,本该沉的却浮了,那就更严重了;要是脉象该来的时候没来,不该来的时候却来了,那也是病;还有啊,要是阴阳脉象互相交错,那就更危险了,得赶紧找大夫看看。”

话说有一天,黄帝(咱们中医界的“老闲着没事,就拉着岐伯开始了一场关于天气的深度探讨。不过,他们聊的不是今天会不会下雨,而是中医里的“六气标本”。

黄帝:岐伯啊,你说这六气标本,它们的“跟从”原则怎么就这么复杂呢?一会儿从本,一会儿从标本,一会儿又不从标本的,我都快绕晕了!

岐伯一听,微微一笑,心想:这家伙又来找茬了,不过谁让我是智多星呢,来吧!于是,他慢悠悠地说:黄帝啊,这事儿得这么看。六气里啊,有的气喜欢跟着自己的“本”走,有的呢,就既跟“本”也跟“标”,还有的,嘿,人家根本不理会“本”和“标”,自己特立独行,跟着“中气”混!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于是说:岐伯啊,你这解释得也太简略了吧?来来来,详细说说,让我这脑袋瓜子也开开窍!

岐伯一看黄帝这求知若渴的样子,心里暗笑,但嘴上还是一本正经地说:好嘞,那我就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啥是“六气”。六气就是大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啊,就像咱们家里的六个兄弟姐妹,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规矩。

然后呢,“标本”又是啥呢?在中医里,“标”就是六气在人体表现出来的症状或者现象,“本”呢,就是六气本身的性质或者根源。比如风,它刮起来让人感觉到凉爽或者寒冷,这就是“标”;而风本身的性质,比如它轻扬、开泄、向上的特点,这就是“本”。

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哪些气喜欢跟着“本”走。少阳和太阴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少阳呢,就像是个阳光少年,总是充满活力,喜欢往上升发。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头痛、发热、目眩这些,都是它本身阳气上升、外散的特点,这就是“从本”。太阴呢,就像是个温柔的大姐姐,总是关心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喜欢滋润、养育万物。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这些,都是它本身阴气滋润、收敛的特点,也是“从本”。

那哪些气又喜欢既跟“本”也跟“标”呢?少阴和太阳就是两个“墙头草”。少阴呢,就像是个叛逆的青少年,有时候想跟着阳气一起上升、外散(从本),有时候又想跟着寒气一起收敛、沉降(从标)。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就一会儿热一会儿寒,让人捉摸不透。太阳呢,就像是个爱管闲事的家长,既想维护家里的秩序(从本),又想关心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从标)。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既有发热、恶寒这些表证,又有脉浮、头项强痛这些太阳经的症状。

最后啊,咱们说说那两个特立独行的家伙——阳明和厥阴。阳明呢,就像是个吃货,不管你是风是寒还是湿是燥,它都想尝尝看。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就五花八门,啥都有。不过呢,它最喜欢的还是燥气,因为燥气能让它感觉最舒服。所以啊,咱们说阳明“不从标本,从乎中也”,“中”就是中焦脾胃,阳明就像是个永远吃不饱的孩子,总是盯着中焦的“食物”不放。厥阴呢,就像是个爱搞恶作剧的家伙,它总是想打破常规,搞点新花样。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就一会儿寒一会儿热,一会儿虚一会儿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呢,它最喜欢的还是风气,因为风气能让它感觉最自由。所以啊,虽然厥阴也“不从标本,从乎中也”,但它跟阳明的“中”可不一样,它的“中”更像是内心的自由与变化。

黄帝一听岐伯这解释,顿时恍然大悟,拍着手说:岐伯啊,你这解释得太到位了!我以后再看六气标本,就像看家里的兄弟姐妹一样清楚了!

岐伯一听黄帝这夸奖,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心想:这家伙今天总算是开窍了!于是,两人相视一笑,继续探讨起了中医的奥秘。

不过啊,咱们这故事讲到这里可还没完呢!你知道吗?这六气标本啊,其实还跟咱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呢!比如啊,你要是感觉自己最近总是头痛发热、眼睛干涩,那可能就是少阳之气太旺了;要是感觉自己总是腹痛腹泻、食欲不振,那可能就是太阴之气不足了;要是感觉自己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又没事了,那可能就是少阴和太阳在打架呢!所以啊,咱们平时得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调理好身体哦!

这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黄帝和岐伯坐在一棵老槐树下,泡着上好的龙井,开始了他们的日常“医学脱口秀”。

黄帝呷了一口茶,悠悠地说:“岐伯啊,你说这脉诊啊,真是神奇得很。有时候,我摸着脉,感觉挺顺畅的,但病人却一脸痛苦,说自己浑身不舒服,这事儿你怎么看?”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仿佛能治愈一切疾病似的,他捋了捋长胡子,故作神秘地说:“这事儿啊,得从脉象的‘从’与‘不从’说起。脉象‘从’,就好比是臣民顺从君王,一切顺利,按部就班。但要是这脉象虽然‘从’,可按下去却软绵绵的,像是个泄了气的皮球,那就得注意了。”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疑惑地说:“软绵绵的?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脉象还会装腔作势,欺骗咱们这些老中医?”

岐伯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他拍了拍黄帝的肩膀,笑道:“黄帝啊,你这想象力也是没谁了。脉象哪会装腔作势啊,它这是在给我们传递信息呢!脉象软绵绵的,说明阳气不足啊,就像是冬天里的太阳,看着挺亮堂,其实一点不暖和。”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点了点头,但又忍不住问:“那所有阳脉都这样,是不是意味着病人全身阳气都缺啊?这也太夸张了吧!”

岐伯老先生又是一阵大笑,他指了指天边的云朵,说道:“黄帝啊,你看那云朵,有时候看着挺大挺厚的,其实里面都是水汽,轻轻一碰就散了。脉象也是这样,看着挺顺,其实里面阳气不足,就像是个空壳子,中看不中用。”

黄帝一听,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感叹道:“岐伯啊,你这比喻真是绝了!这么说来,脉诊还真是门艺术,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岐伯点了点头,补充道:“没错,脉诊就像是读一本无字天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有时候,脉象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就像是一盘棋局,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黄帝一听,若有所思地说:“这么说来,咱们这些老中医啊,不仅要医术高超,还得有颗敏锐的心才行。”

岐伯一听,连连点头,笑道:“对对对,就像是你刚才说的,脉象也会‘欺骗’咱们。有时候,它明明有问题,却装得跟没事人一样,这就需要咱们用心去捕捉那些细微的变化,就像是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黄帝清了清嗓子,一脸认真地问道:“岐伯啊,你说如果一个人身体里的阴气全反了,那他的脉象会是个啥样呢?”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他捋了捋胡子,故作深沉地说:“脉象啊,它会乖乖地来,但你要是一按,嘿,那可就不得了了,跟充了气似的,鼓得老高,盛气凌人的!”黄帝一听,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心想:这岐伯,还真是个段子手。

岐伯见状,也不由得笑了笑,接着说道:“说到生病啊,那原因可多了去了。有的病是从根儿上长的,就像树有个坏树根;有的病呢,就像是树上的叶子,是表面现象;还有的病,是中间那股气儿给闹的,就像是家里的二小子,调皮捣蛋,总惹事。所以啊,治病也得讲究个方法,你得知道病是哪儿来的,才能对症下药。”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咋对症下药呢?是不是得把病根儿给挖出来?”岐伯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治病就像打游戏,你得知道是打怪还是解谜。有时候你得直接干翻大boss(病根儿),有时候你得先搞定那些小喽啰(表面症状)。还有啊,你得看准时机,有时候得逆着病势来,有时候得顺着它来。就像你跟人吵架,有时候得硬气点,有时候得服个软,对吧?”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对对对,岐伯你说得太对了!那这么说来,只要知道了标本,治病就不愁啦?”岐伯笑着点点头:“没错,标本就像你的左右手,你得知道哪个是主力,哪个是辅助。要是你连这都分不清,那别说治病了,你连给自己号个脉都费劲!”

黄帝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岐伯你这嘴皮子真是越来越溜了!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有人连标本都分不清,那可咋整?”岐伯叹了口气,说:“那可真是惨喽!这种人要是去给人看病,那简直就是灾难啊!就像让一个路痴去给人指路,你说结果会怎样?”

黄帝一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岐伯你这比喻真是太绝了!不过话说回来,标本之道虽然听起来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就像咱们中医,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只要你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那就能一通百通,治病如神。”

岐伯也笑了:“是啊,标本之道,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中医这扇神秘的大门。你要是掌握了它,那就能像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无所不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9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