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好奇宝宝上线啦,他眨巴着大眼睛问岐伯老师:“嘿,听说您那九针之术,博大精深,数都数不清,简直比满天繁星还让人眼花缭乱。我呢,就想求个精华版,好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把这宝贝刻进骨子里,记在心上,就跟对待传家宝似的,发誓不轻易外传。而且啊,这学问还得合着天地的道理,有头有尾,上能对应天上的星星月亮日历,下能匹配四季和五行变化。您知道吧,冬天冷得像冰块,夏天热得像火球,人在这中间怎么适应,有啥妙招不?快给我讲讲!”

岐伯老师一听,捋了捋胡子,笑道:“哟,这问题问得妙啊!这可是天地间的终极奥秘呢!”

黄帝接着追问:“对对对,就是那终极奥秘!我想知道这天地间的规律怎么跟咱们人的气血运行搭上关系,能不能像导航仪一样,帮我们判断健康还是病危,该怎么调理身体,赶走那些不速之客——疾病呢?”

岐伯老师缓缓道来:“这天地间的奥秘啊,简单说起来,就是从一开始,到九结束。一代表天,二代表地,三嘛,自然就代表人啦。然后这三个数字一叠加,三三得九,正好对应了九个大方向,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九州。咱们人体呢,也有三部要穴,每部还有三个关键点,通过这些点,就能判断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是生是死,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还能调理身体的虚实,把那些邪门歪道的病给赶跑。所以啊,这九针之术,可不仅仅是针那么简单,它是咱们与天地沟通的小秘密呢!”

黄帝又问了:“什么是三部呀!”岐伯说:哎呀,皇上您这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咱们来聊聊这中医里的“三部九候”大法吧!您知道吗,咱们身体啊,就像是个小宇宙,分上中下三个大区域,每个区域里还有三个小秘密,简称“三部九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可是古代神医岐伯的独门秘籍哦!

首先,咱们说说这“下部”。想象一下,咱们身体下半身,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得扎得稳,才能长得茂盛。下部呢,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下部的“天”,对应的是足厥阴肝经,这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情绪调节器”,心情好不好,肝说了算。肝好,人精神;肝不好,唉,那脾气可能就比天气还难琢磨了。

下部的“地”,那就是足少阴肾经了。肾嘛,大家都懂,是咱们身体的“能量库”,藏精纳气全靠它。肾好,腰杆子硬,走路都带风;肾若虚了,嘿嘿,那可能就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忠实粉丝了。

至于下部的“人”,指的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虽然这里岐伯直接说了足太阴,但咱们中医讲究脾胃一家亲,就一起说吧)。脾胃,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好东西转化成能量,再送到全身各处。脾胃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脾胃一差,哎呀,那可就是“吃嘛嘛不香,看啥啥没劲”了。

再往上,咱们来到中部。中部就像是树干,连接着上下,承上启下。中部的“天”,是手太阴肺经,它负责呼吸,就像咱们身体的“氧气瓶”,得时刻保证空气新鲜,才能让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活蹦乱跳。

中部的“地”,是手阳明大肠经。大肠嘛,负责“排污”工作,得通畅无阻,身体才能清爽。不然,嘿嘿,便秘的滋味可不好受哦!

中部的“人”,则是手少阴心经。心,那可是咱们身体的“指挥官”,主管着血脉和神志。心强,则思维敏捷,精神饱满;心弱,则可能心浮气躁,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咱们聊聊上部。上部就像是树冠,是咱们身体与外界接触最频繁的部分。上部的“天”,是额头两侧的动脉,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太阳穴附近,这地方一跳一跳的,可是气血旺盛的表现哦!

上部的“地”,是两颊的动脉,也就是咱们笑起来会有两个小酒窝的地方。这地方气血充足,人就显得红润有光泽,笑起来也更加迷人。

而上部的“人”,则是耳前的动脉,这里不仅关乎咱们的听力,还跟大脑的供血息息相关。所以,保护好这里,咱们的思维才能更加敏捷,耳朵也更加灵光。

总而言之,这“三部九候”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九个小侦探,时刻在监测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咱们得好好对待它们,让它们都保持最佳状态,这样咱们的身体才能像个小宇宙一样,充满活力和生机!所以啊,各位亲们,记得多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哦!这样,咱们的身体才能越来越棒,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黄帝问:“哎,岐伯老师,咱们说的人体中部啊,该怎么观察它的健康状况呢?”

岐伯笑眯眯地回答:“哈哈,这个问题嘛,简单说,就是‘天、地、人’三要素都得看。天上的气象咱们用来观察肺的状况,地嘛,指的是胸腔里的那股气,关乎呼吸顺畅;而人呢,自然就是心脏了,心脏跳动,生命不息。”

黄帝又好奇了:“那上部呢?头部那块怎么观察?”

岐伯继续解说,带着几分风趣:“上部啊,还是那老三样——天、地、人。不过这回,‘天’指的是头顶和脑门的精气神,‘地’则是嘴巴牙齿的健康状况,‘人’嘛,就落在耳朵和眼睛上了,看它们是否明亮有神。这三部啊,每部都有它的‘天、地、人’,加起来就是三个三,九个小分类。这九个分类啊,就像是地图上的九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内脏,合起来就是九脏啦!其中有五个是‘神脏’(心肝脾肺肾),四个是‘形脏’(比如肠胃等),它们和谐共生,身体才棒棒的。”

“所以啊,如果五脏开始走下坡路,脸色啊,肯定就不好看,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这时候可得注意了,身体在报警呢,得赶紧调理,不然啊,嘿嘿,你懂的,健康的小船可能就要翻咯!”

黄帝问:“那看病时,我们该怎么观察和判断呢?”

岐伯笑着答:“嘿,这可得先瞅瞅病人的体型是圆润富态还是精瘦干练,再摸摸脉象,看看他们的气是足还是亏。气太满了就给它放放气(实则泻之),气虚了就得加点油(虚则补之)。不过啊,动手之前,得先把血脉里的‘小障碍’清一清,调整到最佳状态。不管啥病,目标就一个:让身体回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黄帝又问:“那判断病情轻重,甚至生死,有啥诀窍不?”

岐伯神秘一笑:“当然有啦!你看啊,如果一个人看着壮实,但脉象却细得像根线,连喘气都费劲,那可就悬了;反过来,瘦得跟竹竿似的,脉象却洪大得吓人,感觉胸里憋着股气,那基本就凉凉了。只有身形和脉象相匹配,那才是健康之道,活蹦乱跳的。要是脉象乱七八糟,没个规律,那就是有病了。要是全身上下、左左右右的脉象都乱成一锅粥,那就得准备后事了。还有啊,如果上下左右的脉象本来应该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和谐生长,结果却相互背离,那病可不轻;要是脉象乱得数都数不清,那更是凶多吉少。再告诉你个秘密,就算中间那个部位的脉象看似正常,但要是跟其他脏腑的脉象格格不入,也是凶兆;还有,中间那脉象要是越来越弱,也是大不吉。哦对了,还有眼睛,要是眼窝都凹进去了,那基本就是回天乏术了。”

“所以啊,看病也是门艺术,得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笑对生死。”岐伯总结道,一脸云淡风轻,仿佛刚刚说的不是生死大事,而是品茶论道一般。

黄帝又问了:怎么知道病在哪里?歧伯扬了扬眉,说:哎呀,皇上您问得好!怎么知道身体哪里不对劲儿呢?简单,要是哪儿特别怕冷,或者哪个地方突然凹陷下去了,那准是病了。咱们来个小实验,用左手从脚踝往上数五个手指头宽的地方按一按,同时呢,右手就在脚踝那儿轻轻拍一拍,听听声儿。

岐伯大神这时候就说了:“听好了啊,要是这九个地方(中医说的九候,也就是身体的几个关键脉点)按起来,有哪个地方脉特别细、特别粗、跳得特别快、特别慢,或者热得烫手,那都是病的信号。但如果你按到的地方超过五个手指头那么高了,还感觉里面像小虫子爬一样蠕动,那恭喜你,挺健康的。要是按下去感觉脉跳得急促又混乱,或者慢悠悠地像没睡醒,那可得注意了,身体在报警呢!最糟的是,如果你按的地方连五个手指头都没到,拍一拍还没啥反应,那可得赶紧叫太医了,因为……这可能就是大事不妙的前兆啊!”

还有啊,如果发现人瘦得皮包骨,但身体还硬邦邦的不松软,那也是不妙的信号。再或者,中间那部分脉(中部脉)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跟坐过山车似的,那也是危险的预兆。脉要是跳着跳着还拐个弯儿(代而钩),那就是病在血管网络里了。

记住啊,这九候得相互呼应,上下一致,不能乱套。要是哪个候点跟不上节奏,晚了那么一点点,那就是病的开始;晚了更多,病就更重了;要是晚了三次还没跟上,那简直就是生命倒计时了。这“后”,说的就是它们没跟上心跳的节奏嘛!所以,咱们得仔细观察脏腑的情况,来判断生死之期。

当然啦,要想准确判断,得先了解人体的经脉系统,这样才能从复杂的脉象中分辨出哪些是病脉。一旦出现了那种真正代表脏器严重受损的脉象(真脏脉),那就真的是凶多吉少了。再举个例子,如果足太阳经(管着腿脚的大经)的气彻底没了,那人的腿脚就动弹不得了,死的时候眼睛还会往上翻,那画面,想想都让人心酸啊!

所以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咱们得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信号,别等到小病拖成大病,那就悔之晚矣啦!

黄帝问岐伯:“为啥说冬天跟阴气重,夏天跟阳气旺有关系呢?这生死时间还有讲究?”

岐伯笑着解释说:“嘿,这九候诊脉啊,可是一门大学问。如果脉象都沉、细、悬、绝,那就是阴气重,跟冬天似的,冷冷清清,这样的病人往往半夜就……嗯,你懂的;反过来,如果脉象盛、躁、喘、数,那就是阳气旺,跟夏天一样热火朝天,这样的病人常常中午时分就……哎,也是遗憾。

‘寒热交加’的病呢,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蒸发得快;‘热中’或者‘热病’,那就是中午的太阳,晒得你受不了;得了风病的,就像傍晚的风,吹得你摇摇欲坠;而水病嘛,就像深夜的寒流,冷不丁就让人扛不住。

还有啊,脉象忽快忽慢,乱成一团的,那就是四季不分的节奏,随时可能挂掉。但如果你看一个人,虽然瘦得皮包骨,脉象却还正常,那还是有救的。相反,如果有了那七种危险的脉象,但九候却还和谐,那就别担心,死不了。

这里说的‘不死’,是指那些像七诊但又不是真七诊的病,比如风邪入侵啊,老毛病拖久了之类的,别慌。但要是真碰上七诊的病,脉象又乱成一锅粥,那就悬了,估计得哕噫(打嗝加叹气)不断了。所以啊,看病得问仔细,从开始到现在,一步步摸脉,看看经络浮沉,顺藤摸瓜找病因。

黄帝又问:‘那能治好的病咋整呢?’

岐伯说:‘对症下药呗!经络出问题的治经络,毛细血管堵了的就疏通血液;血病还浑身疼?那就经络血液一起上。碰到那种奇奇怪怪的病邪,就用缪刺法,哪疼刺哪,不留情!如果病邪顽固不动,那就找准穴位,一顿猛扎,放血排毒,打通任督二脉!

还有啊,眼睛瞪得圆圆的,那是太阳经气不足;眼珠子都快翻出来了,那就是太阳经快完蛋了。这些都是判断生死的关键,学医的不能不懂啊!哦对,手指和手腕上那些个穴位,留针的时候可得悠着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74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