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五乱篇第三十四(三)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皱着眉头,那眉头皱得呀,都能夹死一只小蚊子了,脸上满是纠结的神色,活像遇到了世界上最难的谜题。他对着岐伯唉声叹气道:“岐伯啊,我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五乱的情况,想得我脑袋都快炸啦!你说用针刺疗法来对付这五乱,到底有没有啥窍门儿呀?我这心里头啊,一直犯嘀咕,感觉这五乱就像一团乱麻,把我绕得晕头转向,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岐伯一听,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故意卖起了关子:“那当然有门道啦!这门道啊,就好比进出一间神秘的屋子。你得知道从哪儿进去,还得清楚从哪儿出来。要是能把这条道路摸得门儿清,那可就相当于掌握了身体的宝贝秘诀,身体想不健康都难!”

黄帝一听,眼睛瞬间亮得像两颗闪闪发光的星星,迫不及待地跳起来:“哎呀,我的老伙计,你就别跟我打哑谜啦,快痛痛快快地给我讲讲到底是啥道儿!我都等不及要听啦,感觉再晚一秒我都要急死咯!”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要是气在心里捣乱,让你心里烦闷、心慌意乱的,那咱们就得请出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来帮忙啦。

手少阴心经的俞穴就是神门穴。这神门穴在哪儿呢?您把胳膊伸出来,在手腕内侧,能摸到一条横纹,就在横纹靠里(尺侧)的那头儿,有个小坑儿,就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旁边(桡侧凹陷处)。这神门穴啊,就像是心里的一个小开关。您想啊,心里头烦闷、心慌的时候,就好比心里头的电路乱套了,这时候刺激刺激神门穴,就像给这混乱的电路来了个重启,能让心气顺畅起来,就像给闷热的心里吹进了一阵凉爽的清风,别提多舒坦啦!

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是大陵穴。您再看看,在腕掌横纹的正中间,也就是当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中间的那个位置,就是大陵穴啦。这大陵穴就像心包的一个忠诚小卫士。心脏被心包保护着,要是心包周围有一些不良气息,就像小怪兽在捣乱,大陵穴就会冲上去把这些小怪兽赶跑,让心脏周围的环境干干净净的,心脏工作起来自然就更带劲,更有活力啦!”

“要是气在肺里闹腾,搞得人咳嗽、气喘的,这时候就得请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和足少阴肾经的俞穴来对付它。

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是鱼际穴。这个鱼际穴挺好找的,您把大拇指弯起来,在大拇指根部(第 1 掌指关节)后面有个小坑儿,大概在第 1 掌骨中点偏向大拇指一侧(桡侧),皮肤颜色有点变化的地方(赤白肉际处),就是鱼际穴。这鱼际穴就像肺经里的一个小水泵。肺里有时候水液代谢不太正常,就像下水道堵了一样,这时候刺激鱼际穴,就像给这个小水泵通了电,它就能把肺里的水液调节得顺顺当当的,咳嗽、气喘这些症状也就跟着缓解啦,就像给肺做了个舒服的小按摩。

足少阴肾经的俞穴是太溪穴。您把脚露出来,在内脚踝的后面,也就是内踝尖和脚后跟的大筋(跟腱)之间的那个凹陷处,就是太溪穴。这太溪穴就像肾经的一个能量站。肾和肺可是关系铁得很,就像一对好兄弟。肾能给肺提供支持,刺激太溪穴,就像给肾这个能量站加了油,让它给肺提供更多的能量,肺的功能就能更稳定啦,就好比给肺找了个靠谱的小伙伴,一起对抗那些捣乱的邪气。”

“气在肠胃里捣乱的时候,那可就麻烦啦,不是消化不良,就是胃胀、胃痛的。这时候咱们要请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来帮忙。

要是肠胃的气不太顺,一般先考虑足太阴脾经的太白穴。太白穴在脚的内侧边缘,当足大趾根部(第 1 跖趾关节)往后下方,能摸到一个赤白肉际的凹陷处,就是太白穴啦。这太白穴就像脾经的一个小管家,能把脾胃的气机给理顺。您想啊,脾胃就像身体里的厨房,负责消化食物,要是气机乱了,厨房就乱套啦。太白穴就像一个能干的管家,把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让脾胃工作得更有条理,消化功能也就更好啦。

足阳明胃经呢,咱们常取的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小腿前面靠外侧的地方,您先找到膝盖下面那个小坑儿(犊鼻穴),从这个小坑儿往下量 3 寸,再往旁边量一根中指的宽度(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就是足三里穴。这足三里穴可厉害啦,就像胃经的一个超级大药房,对肠胃各种问题都有效果。不管是消化不良,吃多了肚子胀,还是胃痛得难受,刺激它就像给肠胃吃了颗特效药,立马能让肠胃舒服得不得了。要是肠胃之气下不去,感觉堵在那儿,那就重点刺激足三里穴,它就像一个小火车头,能把胃气往下拉,让肠胃恢复正常的蠕动,把那些堵着的气都排出去。”

“要是气在脑袋里作怪,搞得人头痛、头晕,脑袋昏昏沉沉的,这时候就得靠天柱穴和大杼穴来帮忙啦。

天柱穴在脖子后面,您摸摸脖子后面的大筋(斜方肌),在大筋外侧边缘往后,头发下面有个凹陷的地方,大概在后发际正中间往旁边开 1.3 寸的位置,就是天柱穴。这天柱穴就像脑袋的一个小支撑。您想啊,脑袋整天高高在上,有时候气血运行不畅,就像房子的地基不稳一样,会让人头痛、头晕。刺激天柱穴,就像给房子的地基加固了一下,能把脑袋周围的气血给疏通疏通,让脑袋舒服不少,就像给脑袋做了个全方位的放松按摩。

大杼穴在背部,您先找到后背最高的那块骨头(第 1 胸椎棘突),在这块骨头下面,往旁边量 1.5 寸的地方,就是大杼穴。这大杼穴就像气血进入背部的一个关卡。气血在身体里运行,就像车辆在路上行驶,要是在头部和背部的道路上堵车了,脑袋就不清醒,感觉昏昏沉沉的。刺激大杼穴,就像给交通警察下了命令,能调节气血在头部和背部的运行,让气血顺畅地在脑袋里流动,一下子就能让您精神起来,就像给脑袋来了一杯提神的咖啡。

要是还搞不清楚具体情况,那就再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通谷穴和俞穴束骨穴。通谷穴在小脚趾外侧,第 5 跖趾关节往前下方,能摸到一个赤白肉际的地方,就是通谷穴。束骨穴在脚的外侧,小脚趾根部(第 5 跖趾关节)的后面,也是赤白肉际处。这俩穴位能帮助调节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足太阳膀胱经就像一条大河,给脑袋输送能量和营养。这俩穴位就像大河上的两个小阀门,能调节水流的大小和速度,给脑袋提供更多的能量支持,让脑袋恢复清爽,就像给脑袋洗了个冷水澡,一下子清醒啦!”

“气在胳膊和腿上捣乱的时候呢,就像胳膊和腿被小怪兽入侵了一样,会感觉酸痛、麻木啥的。这时候咱们得先把那些有瘀血的血脉处理一下,就好比清理河道里的垃圾,让气血能顺畅地流动。然后再取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荥穴和俞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是二间穴。您把食指弯起来,在食指根部(第 2 掌指关节)前面靠外侧的地方,能摸到一个赤白肉际的小坑儿,就是二间穴。这二间穴就像大肠经的一个小清洁工,专门负责清理大肠经里的垃圾。胳膊上的气血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原因变得不顺畅,就像河道里有了垃圾,二间穴就会把这些垃圾清理出去,让胳膊上的气血更通畅,胳膊活动起来也就更灵活啦。

大肠经的俞穴是三间穴。在食指根部(第 2 掌指关节)后面,偏向大拇指一侧(桡侧)有个凹陷处,就是三间穴。三间穴能增强大肠经的功能,让大肠经更有活力。就好比给大肠经这台小机器加了个动力增强器,让它工作得更带劲,胳膊也就更有力气啦。

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是液门穴。您看看手背上,第 4 和第 5 根手指之间,手指缝后面那块赤白肉际的地方,就是液门穴。这液门穴就像三焦经的一个小水龙头,能调节三焦经的水液代谢。胳膊上的气血运行需要水液的滋润,就像汽车行驶需要润滑油一样。液门穴能让胳膊上的气血运行得更滋润,减少那种干涩、不舒服的感觉。

三焦经的俞穴是中渚穴。在手掌背部,当环指根部(掌指关节)的后面,第 4 和第 5 掌骨中间的那个凹陷处,就是中渚穴。中渚穴能帮助三焦经更好地发挥作用,让胳膊的气血更顺畅。就像给三焦经的气血运行之路铺得更平坦,让气血能一路畅通无阻地在胳膊里流动。

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是内庭穴。在脚背上,第 2 和第 3 个脚趾之间,脚趾缝后面那块赤白肉际的地方,就是内庭穴。这内庭穴就像胃经在脚上的一个小哨所,时刻监视着胃经的气血情况。当腿部的气血不足或者运行不畅时,内庭穴能调节胃经的气血,让腿部的气血更充足,就像给腿部的气血银行存了一笔钱。

胃经的俞穴是陷谷穴。在脚背上,第 2 和第 3 跖骨结合的地方往前有个凹陷处,就是陷谷穴。陷谷穴能增强胃经的功能,让胃经给腿部提供更多的能量和营养。就好比给腿部的发动机加了更优质的汽油,让腿部更有力量,走路都更带劲啦!

足少阳胆经的荥穴是侠溪穴。在脚背上,第 4 和第 5 个脚趾之间,脚趾缝后面那块赤白肉际的地方,就是侠溪穴。这侠溪穴就像胆经的一个小卫士,专门清理胆经里的不良气息。腿部的气血要是被一些邪气干扰,变得不纯净,侠溪穴就会把这些邪气清理出去,让腿部的气血更纯净,身体也更健康。

胆经的俞穴是足临泣穴。在脚的外侧边缘,当足 4 趾根部(第 4 跖趾关节)的后面,小趾伸肌腱的外侧有个凹陷处,就是足临泣穴。足临泣穴能调节胆经的气血,让腿部的气血运行得更有序。就像给腿部的气血交通安排了一个聪明的交警,让气血在腿部的道路上有序行驶,不堵车,腿部也就更舒服啦!”

黄帝听得那叫一个入神,眼睛瞪得大大的,像个好奇的孩子。听到这儿,他又赶紧追问:“那这针刺的时候,怎么补泻呢?这补泻的门道我还一直搞不太明白呢!感觉好复杂呀!”

岐伯笑着摆摆手说:“这补泻啊,其实没您想的那么复杂。有个特别的方法叫‘徐入徐出’,啥意思呢?就是把针慢慢地扎进去,再慢慢地拔出来,就像您轻轻地把东西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又轻轻地拿出来一样,这就叫导气。

还有一种补泻方法,叫‘补泻无形’。就是在针刺的时候,咱们不用刻意去区分到底是补还是泻。为啥呢?因为这不是身体有多余或者不足的气血问题,而是这些乱气相互逆乱,就像一群小朋友在教室里乱跑,乱成了一锅粥。咱们用这种方法呢,就像给小朋友们喊了一声‘安静,排好队’,让他们自己恢复正常秩序。身体自身的精气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病也就慢慢好起来啦!”

黄帝听了,忍不住拍着大腿赞叹道:“哎呀,岐伯啊,你讲的这道理太厉害啦!太明白清楚啦!我感觉我一下子开窍了!这些穴位就像我们身体里隐藏的小宝藏,关键时候能发挥大作用哦!我得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刻在玉版上,就叫它《治乱》。以后让更多的人都能学到这些神奇的针灸之道,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再也不怕这五乱捣乱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8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