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师传篇第二十九(四)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这天,黄帝和岐伯又凑一块唠嗑啦。黄帝一脸愁容,挠挠头开始倒苦水:“岐伯啊,我说兄弟!你说这事儿怪不怪,胃这家伙就喜欢喝凉的,可肠呢,偏偏就爱喝热乎的,这俩家伙喜好完全相反,这可咋整啊?”

“还有啊,你瞧瞧那些王公大人,天天大鱼大肉的,骄横任性,想干啥就干啥。咱要是去劝他们别这么胡来,那简直就是逆了他们的意,搞不好还得惹一身麻烦;可要是顺着他们,那他们这病不得越来越严重嘛!你快给我支支招,这到底该咋办呀?还有,要是真给他们治病,是先从哪儿下手呢?”

岐伯一听,乐了,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黄帝老哥,你别急。这人啊,不管是谁,骨子里都是怕死又想好好活着的。咱就跟他们好好唠唠,告诉他们这么胡来会有啥严重后果,再给他们讲讲怎么做对身体好。然后呢,给他们指条明路,告诉他们怎么生活才舒坦。再跟他们说说生病以后有多遭罪。就算是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听了咱这番话,咋会不乖乖听话呢?”

就好比你跟一个天天熬夜打游戏的人说,你再这么熬下去,身体可就垮啦,头发掉光光,精神萎靡不振,干啥都没力气。然后再跟他说,要是每天早睡早起,那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给他讲讲规律作息的好处,再说说熬夜生病以后得天天喝苦苦的中药,还得往医院跑,多遭罪。这么一说,他多少也得考虑考虑吧。这就是利用人的心理,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黄帝接着问:“那具体治病该咋操作呢?”

岐伯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这治病啊,得看季节。春夏的时候呢,天气暖和,咱就先治表面的症状,然后再去调理身体内部的根本问题。为啥呢?你想啊,春夏的时候,阳气都跑到身体外面来了,就像家里的人都跑到院子里玩耍啦,这时候身体内部相对就比较虚弱。要是有啥毛病,先把表面那些让人难受的症状解决了,比如发烧、咳嗽这些,让病人先舒服点。然后再慢慢调理身体内部,把身体的根基巩固好。”

“到了秋冬呢,天气转凉,这时候就得先治根本,再管表面症状。秋冬季节,阳气都回缩到身体里面去了,就像一家人都回到屋里躲起来啦。这时候要是生病,大多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所以得先把内部的问题解决好,把身体的气血、脏腑调理顺畅。然后再去处理那些表面的症状,这样病才能好得彻底。”

这就好比盖房子,春夏的时候,先把房子外面的装修弄好,让人看着舒服;秋冬的时候呢,就得好好加固房子的地基,让房子更稳固。治病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治法。

黄帝又追问:“那对于胃和肠喜好相反这种麻烦事儿,到底咋解决呢?”

岐伯笑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啊,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注意。就说这穿衣吃饭吧,得根据天气冷暖来调整。冷的时候,可别穿得太单薄,冻得哆哆嗦嗦的,不然寒邪就容易钻到身体里去啦。热的时候呢,也别捂得太严实,搞得浑身是汗,这样身体也受不了。”

“再说说这饮食,吃的喝的也得讲究。太热的东西可别吃,别把嘴巴和肠胃烫得受不了,就像被火烤一样,这对身体可不好。太冷的东西也得少吃,别让肠胃像掉进冰窟窿里似的,寒了肠胃。吃东西喝东西,温度要适中,不冷不热刚刚好。这样身体里的气就能保持平衡稳定,不会出现啥歪门邪道的毛病啦。”

就像做饭一样,火太大,菜容易糊;火太小,菜又做不熟。饮食也是这个道理,温度合适,才能让身体舒舒服服的。

咱前面提到了“标本”,这在中医里可是个挺重要的概念。啥是“标”呢?简单说,就是疾病表现出来的那些症状,让人一看就知道生病了的那些明显迹象,比如发烧、咳嗽、肚子疼这些。那“本”呢,就是导致生病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身体内部的气血失调啦,脏腑功能紊乱啦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病根儿的东西。

比如说,一个人感冒了,发烧、流鼻涕、咳嗽,这些就是“标”。那为啥会感冒呢?可能是最近太累了,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不小心吹了冷风,这就是“本”。中医治病讲究标本兼治,但不同的时候侧重点不一样。春夏的时候,先解决“标”,让病人先舒服点,就像先把眼前的麻烦事儿处理掉。等症状缓解了,再去慢慢调理“本”,把身体的底子打好。秋冬的时候呢,就反过来,先抓住根本问题,把身体内部的问题解决好,再去处理那些表面的症状。

这就好比一棵大树生病了,树叶发黄、掉叶子这些是“标”,而树根烂了或者土壤养分不足这些就是“本”。要是在春夏,先把发黄的叶子摘掉,让树看起来精神点,然后再去给树根施肥、浇水,把根本问题解决好。在秋冬呢,就先好好修理树根,把土壤整好,再去处理那些还没掉完的病叶子。

胃喜欢寒饮,肠喜欢热饮,这矛盾咋解决呢?其实啊,这是因为胃和肠的功能和特点不一样。胃就像一个“大仓库”,负责接收和初步处理食物。它比较“皮实”,适当来点凉的,能让它工作得更带劲。就像夏天吃个冰淇淋,胃会觉得挺爽。但要是凉的吃太多了,胃也会“发脾气”,出现胃胀、胃疼这些问题。

肠呢,就像一个“精细加工厂”,要把胃送过来的食物进一步加工吸收。它比较“娇弱”,喜欢温暖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要是吃了太多凉东西,肠就会“抗议”,出现拉肚子、肚子疼这些情况。

所以啊,咱们在饮食上就得平衡一下。不能光顺着胃,也不能只照顾肠。吃凉的东西的时候,得控制量,别一下子吃太多。吃热的东西呢,也别太烫,温度适中就好。就像谈恋爱,得照顾双方的感受,不能只顺着一方,这样才能和谐相处嘛。

再说说那些王公大人,他们生活条件好,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想咋玩就咋玩,根本不把健康当回事儿。咱们想去劝他们注意身体,可太难啦。他们觉得自己有权有势,啥都不怕,要是咱们去说他们,他们肯定不乐意,搞不好还会怪罪咱们。

但是呢,咱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身体越来越差呀。这就得用点智慧啦。就像岐伯说的,跟他们好好沟通,从他们怕死又想长寿的心理入手。告诉他们,要是继续这么胡吃海喝、不注意休息,身体垮了,再多的钱和权都没用啦。再给他们讲讲养生的好处,比如注意饮食、适当运动,能让他们身体更健康,精神更好,还能多享受几年好日子。

比如说,有个王公大人特别爱吃油腻的东西,还天天喝酒,肚子大得像个皮球。咱们就可以跟他说:“大人啊,您看您这么有身份地位,要是身体不好了,多可惜呀。您现在天天这么吃,以后可能会得各种病,走路都费劲,啥乐子都享受不了啦。要是您能稍微控制点饮食,少吃点油腻的,少喝点酒,再适当活动活动,您这身体肯定越来越棒,到时候您想干啥就干啥,多自在呀。”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不定他们就会听进去啦。

穿衣吃饭的寒温问题,那可真是处处都得留意。先说穿衣,冬天的时候,就得穿得厚厚的,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像个粽子一样,这样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可别为了好看,穿得太少,不然寒邪就会像小偷一样,偷偷钻进身体里,让你生病。夏天呢,就穿得轻薄透气点,让身体能透透气,别捂出一身痱子。

再说说饮食的寒温。热的食物虽然能让人暖和,但也别吃太烫的。你想想,要是吃一口东西,烫得嘴巴和舌头都受不了,那多难受呀。而且经常吃太烫的东西,还容易损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时间长了,说不定还会引发大病呢。太冷的食物也得悠着点,像那些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饮,吃多了会让肠胃受不了,引起肚子疼、拉肚子这些问题。

就像开车一样,得控制好速度,太快容易出事故,太慢又耽误时间。饮食的寒温也得把握好度,这样身体才能正常运转。

咱们来举几个例子,说说四季养生和“标本”治法到底是咋回事儿。

春天的时候,天气慢慢暖和起来,很多人容易上火,出现嗓子疼、咳嗽这些症状。这时候呢,咱们就先治标,给他开点清热解毒的药,缓解一下嗓子疼和咳嗽的症状。然后再治本,建议他多吃点清淡的食物,像蔬菜、水果这些,少吃辛辣油腻的东西,调理一下身体内部的火气。

夏天呢,天气炎热,很多人容易中暑,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这些症状。这时候先治标,给他喝点藿香正气水,或者让他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缓解中暑的症状。然后治本,告诉他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别在太阳下暴晒,多喝水,多吃点清热解暑的食物,像西瓜、绿豆汤这些,调理一下身体的阴阳平衡。

秋天的时候,天气转凉,很多人容易出现咳嗽、气喘这些呼吸道问题。这时候先治本,给他用一些滋补肺气的药,调理一下肺部的功能。然后治标,针对咳嗽、气喘的症状,开点止咳平喘的药。

冬天呢,天气寒冷,很多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腰膝酸软这些肾阳虚的症状。这时候先治本,给他用一些补肾阳的药,调理一下肾脏的功能。然后治标,针对手脚冰凉的症状,让他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还可以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你看,中医的这些养生道理,放到现在也特别实用。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却不注意健康。天天熬夜玩手机,吃各种垃圾食品,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啊,咱们要是能按照中医说的,根据季节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的寒温,保持良好的心态,那身体肯定会更健康。

比如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吃外卖,那些外卖大多油腻、辛辣,吃多了对身体可不好。咱们要是能自己动手做饭,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按照中医的饮食原则来搭配,那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让身体更健康。

还有啊,现在很多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身体和心理都很疲惫。咱们可以学学中医的养生方法,比如在工作之余,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像散步、瑜伽这些,放松一下身心。或者在晚上睡觉前,泡个脚,喝杯热牛奶,让自己能更好地入睡。

养生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包含了很多大道理和小细节。大道理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小细节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穿衣吃饭这些小事做起。

比如说,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能促进肠胃蠕动,排出身体里的毒素。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这些小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要是长期坚持下去,对身体的好处可大啦。就像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瓦看起来不起眼,但慢慢地就能盖起一座坚固的房子。养生也是这样,一个小习惯一个小习惯地养成,就能让身体越来越健康。

中医的智慧就像一座宝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发挥作用。除了治病养生,在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这些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比如说,中医讲究情志养生,认为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要是经常生气、焦虑,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咱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就像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别一直钻牛角尖,出去走走,看看风景,心情可能就会好起来。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医的“中庸之道”也很有用。咱们跟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太偏激,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别人。就像治病一样,不能只看到表面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养生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它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持久战”。不能今天想起来了,就好好保养一下,明天又把健康抛到脑后。咱们得把养生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养成习惯。每天按时吃饭,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这些都是养生的基本操作。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让身体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12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