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五邪篇第二十(二)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4.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琢磨起人体那些复杂的生理构造来了。他挠了挠头,自言自语道:“哎呀,这人体里的邪气要是跑到脾胃那儿捣乱,会是个啥情况呢?”于是,他决定找岐伯来聊聊这事儿。

岐伯一听黄帝的提问,立马来了精神,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中医小课堂”:“黄帝啊,你问得好啊!这邪在脾胃,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岐伯又要开始他的‘医学相声’了,赶紧竖起耳朵听。

岐伯接着说:“要是邪气跑到脾胃里,首先啊,你的肌肉就得遭殃,会感觉酸痛酸痛的,就像你昨天去健身房虐了腿,今天走路都一瘸一拐的那种感觉,但你又没运动,你说冤不冤?”黄帝一听,忍不住点了点头,心里暗笑:这岐伯比喻得还真形象。

岐伯继续讲:“再来说说阳气和阴气的事儿。阳气嘛,就像你体内的‘小太阳’,要是它太足了,阴气就显得不够用了,这时候你就会感觉肚子里热乎乎的,像揣了个小火炉,还特别容易饿,就像永远吃不饱的吃货一样,不停地找东西吃。”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吃货体质’嘛!”

岐伯也笑了:“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但要是阳气不足,阴气又太盛,那可就惨了,你会感觉肚子里冷冰冰的,还咕咕叫,就像有个幽灵在里面开派对,时不时还给你来个腹痛小插曲,让你苦不堪言。”黄帝一听,皱了皱眉,心想:这脾胃要是出问题,还真是让人头疼。

岐伯见黄帝听得入迷,便趁热打铁:“更有趣的是,如果阳气和阴气都多了点,或者都少了点,那你就得准备迎接‘冰火两重天’了,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黄帝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这脾胃还真是个‘调皮鬼’啊!”

岐伯最后总结道:“不过呢,别担心,咱们中医有招儿。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得找三里穴这个‘万能小助手’来帮忙了。”黄帝一听,连忙问:“三里穴?听起来挺厉害的,它在哪儿呢?”

岐伯指了指黄帝的腿:“看好了,三里穴啊,就在你的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大约三寸的地方,用手按一按,会感觉酸酸的、胀胀的,那就是它了。”黄帝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腿,想象着找到三里穴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原来它藏在这儿啊,下次得好好找找它,让它帮我解决脾胃的问题。”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三里穴”吧!

三里穴,现代医学上叫做“足三里”,它可是中医里的“明星穴位”,地位堪比“好莱坞巨星”。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单来说,就是你把膝盖弯曲成90度,然后用手掌捂住膝盖的髌骨,中指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啦!不过要注意哦,这里的“3寸”可不是用尺子量的3寸,而是用你的手指来量的,一般是以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的宽度来作为3寸的。

足三里这个穴位啊,作用可大了去了。它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能够调节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就像给脾胃请了个“私人教练”,让它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有序。要是你觉得吃多了不消化,或者脾胃不舒服,就可以按摩按摩足三里,它可是个“消食神器”哦!

而且啊,足三里还是个“养生大宝库”,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就像是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隐形防护服”,让你远离疾病的困扰。所以啊,平时没事的时候,你也可以多按按足三里,给身体加加油!

不过啊,按摩足三里也是有讲究的。你得用适当的力度来按摩它,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太重了可能会疼,太轻了又可能没效果。一般来说,你可以用手指的指腹来按摩它,每次按摩个5-10分钟,直到感觉局部有酸胀感为止。当然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按摩不到位,或者力度不够,也可以去找专业的按摩师来帮你按摩哦!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收获颇丰。他感激地对岐伯说:“岐伯啊,你可真是我的‘医学导师’啊!每次听你这么说,我都觉得中医真是太神奇了!”

黄帝又接着问:“岐伯啊,我听说脾胃和经络也有关系啊?这是真的吗?”岐伯一听,立马来了精神:“那当然啦!脾胃和经络可是紧密相连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们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吸收,然后转化成气血,再通过经络输送到全身各处。”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这样啊!那要是脾胃不好,经络也会受到影响吧?”岐伯点了点头:“没错!脾胃要是出了问题,经络就会像失去了营养的树木一样,变得干枯无力。所以啊,要想经络通畅,脾胃得先健康起来。”

黄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他又问岐伯:“那除了足三里,还有没有其他穴位能帮助调理脾胃呢?”岐伯想了想,说:“当然有啦!比如中脘穴、天枢穴、公孙穴等等,它们都是调理脾胃的好帮手。”

黄帝一听,眼睛又亮了起来:“那快给我讲讲这些穴位吧!”岐伯笑了笑,开始了他的“穴位讲解大赛”。

先说中脘穴吧!它可是胃的“募穴”,就像是胃的“代言人”一样。它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你要是觉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啥的,就可以按摩按摩中脘穴,它可是个“胃痛克星”哦!

再说说天枢穴吧!它可是大肠的“募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你要是觉得便秘、腹泻啥的,就可以找天枢穴来帮忙了。它就像是肠道的“指挥官”,能够调节肠道的蠕动,让你的肠道更加顺畅。

最后说说公孙穴吧!它可是脾经的“络穴”,能够沟通脾经和胃经,就像是脾胃之间的“桥梁”。它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你要是觉得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啥的,就可以按摩按摩公孙穴了。它就像是脾胃的“调解员”,能够让脾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黄帝有一天心血来潮,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是嘀咕,你说要是邪气跑到肾里头去了,会是个啥情况呢?”岐伯一听,嘿,这黄帝今儿个是咋了,咋对肾这么感兴趣呢?不过,岐伯可是个老中医了,对于这种问题,那是张口就来:“皇上啊,要是邪气真跑到肾里头去了,那事儿可就大了!首先啊,您会感觉骨头疼,就像被谁拿锤子砸了一样。然后呢,还会有种叫做‘阴痹’的病找上门来。”

黄帝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阴痹?这是个啥玩意儿?”岐伯慢悠悠地说:“阴痹啊,就是您感觉身上某个地方疼,但是呢,您用手去按,却按不到疼的地方,就像那疼痛会隐身似的。而且啊,您还会觉得肚子胀得跟个气球似的,腰也酸得跟要断了一样。还有啊,想拉个粑粑吧,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不仅如此呢,您的肩啊、背啊、脖子啊,都会跟着凑热闹,疼得您直哼哼。有时候啊,您还会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就像被谁捂住了眼睛似的。”

黄帝一听,这邪气跑到肾里头去,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啊!于是赶紧问岐伯:“那咋办呢?有啥法子能治不?”岐伯微微一笑,说:“皇上啊,您别急,我这不是正要说嘛。要想治这病啊,咱们得用针灸。针灸您知道吧?就是用针往身上扎,把邪气给赶跑。”

黄帝点点头,说:“这个我知道,那你说说,要扎哪里呢?”岐伯说:“要扎两个穴位,一个是涌泉穴,一个是昆仑穴。这两个穴位啊,都是肾经的宝贝,能把肾里的邪气给赶出来。”

黄帝一听,眼睛就亮了:“涌泉穴?昆仑穴?听着就挺有劲的,快说说,这两个穴位都在哪儿呢?”岐伯一看黄帝这好奇宝宝的样子,就忍不住笑了起来:“皇上啊,您这求知欲可真是旺盛啊!行,我这就给您说说。”

岐伯清了清嗓子,说:“先说涌泉穴吧。这涌泉穴啊,就在您脚底的正中间,您把脚底板往上翘,就能看到一个窝窝,那窝窝里头就是涌泉穴了。这涌泉穴啊,可是肾经的源头,就像咱们家里的水龙头一样。您看那水龙头,一开就有水流出来,对吧?这涌泉穴也一样,针灸它啊,就能把肾里的邪气给逼出来,让它像水流一样流走。”

黄帝一听,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这涌泉穴还真是个水龙头啊!那以后我是不是得多泡泡脚,给这水龙头保养保养啊?”岐伯一听,也笑了:“皇上啊,您这主意不错!泡脚啊,确实能给涌泉穴来个深度按摩,让它更加畅通无阻。不过啊,要想真正把邪气赶跑,还是得靠针灸才行。”

黄帝点点头,说:“行,我知道了。那昆仑穴呢?这个穴位又在哪儿呢?”岐伯说:“昆仑穴啊,在您的外脚踝后面,您把脚往外翻一下,就能看到一个凸出来的骨头,那骨头后面的凹陷处就是昆仑穴了。这昆仑穴啊,也是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灸它啊,能帮您把肾里的邪气给彻底清除掉。”

黄帝一听,就忍不住感慨起来:“哎呀,这肾还真是咱们身体的宝贝啊!要是邪气跑到这里面去了,那可真是遭罪啊!不过还好有你老岐在,不然我这身体可就要遭殃了。”岐伯一听,就笑了起来:“皇上啊,您这可是抬举我了。我这点本事啊,也就是给您解解闷儿罢了。不过啊,要想身体好,还是得靠您自己多锻炼、多休息才行啊!”

黄帝突然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地问岐伯:“岐伯啊,我一直有个事儿没想明白,就是那个邪啊,它要是跑到心里去,会是个啥情况?咱们得好好聊聊这邪在心的道理。”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于是捋了捋长胡子,慢悠悠地说:“皇上啊,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邪要是真跑到心里去了,那可就热闹了。首先啊,你得心疼,不是那种‘哎呀,我好爱你’的心疼,是那种‘哎哟,我的妈呀,这心怎么跟刀割似的’的疼。然后呢,你还会变得特别爱悲伤,动不动就‘泪如雨下’,跟演言情剧似的。更绝的是,说不定啥时候,你就眼前一黑,‘啪叽’一声倒在地上了,跟演杂技似的,眩仆懂不?这时候啊,咱们就得看看,是心气儿太足了还是不够用了,然后对症下药,针灸一下相关的穴位,给它调调。”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说来,针灸还能治心病?快说说,都是哪些穴位?”

岐伯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穴位大揭秘”:

“首先啊,咱们得说说这个‘神门穴’。它在哪儿呢?就在你手腕横纹的内侧,靠近小指的那一边。你伸出手来,对,就这样,然后找到那个软软的凹陷处,没错,就是那儿!神门穴啊,可是心经的‘老大’,它主管着咱们的心神。要是邪在心,心神不宁,针灸一下神门穴,嘿,保管你心定神安,跟吃了定心丸似的。”

“然后呢,还有这个‘内关穴’。它在哪儿?就在你手腕横纹往上两寸的地方,两根筋的中间。你找找看,对,就是那儿,按上去酸酸的,挺舒服的吧?内关穴啊,可是个‘万能穴’,啥心慌、胸闷、胃痛啊,它都能管。邪在心,针灸一下内关穴,那效果,杠杠的!”

“再来说说这个‘少海穴’。它在哪儿?就在你肘横纹的内侧端,跟腋窝对齐的那个地方。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软软的窝?对,就是那儿!少海穴啊,它是心经上的‘大海’,能容得下各种邪气。针灸一下少海穴,那些邪啊,就像是遇到了大海,立马就被‘稀释’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有啊,别忘了这个‘灵道穴’。它在哪儿?就在你神门穴上面一寸多的地方,也是在手腕横纹的内侧。你找找看,是不是有个小小的凹陷?对,就是那儿!灵道穴啊,它就像是心经上的一条‘灵路’,能让咱们的心气儿顺畅无阻。邪在心,针灸一下灵道穴,保证你心旷神怡,跟神仙似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