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七)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岐伯慢悠悠地说:“哎呀,要是厥阴这位老兄(咱们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一种能量或者气候状态)不肯按时下班,那可就热闹了!”

想象一下,厥阴就像是公司里那个总是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但它加班可不带加班费的,而且它的“加班”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大风就会早早地来打卡上班,嗖嗖嗖地吹个不停,好像是在说:“看,我才是最勤奋的那个!”可问题是,这大风一来,该下的雨却迟迟不来报到,搞得大地妈妈都渴得直哼哼。

“湿令不化”呢,就像是厨房里炖的汤,火候不够,怎么煮都不入味,这湿气啊,就滞留在空气中,下不来也上不去,让人浑身不自在。

这时候,老百姓们可就遭殃了。首先,温疫这位不速之客就开始串门了,带着它的“小伙伴”——疵(就是小痘痘、皮疹之类的)和“大伙伴”——身体机能衰退(废),一起来捣乱。你说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更有趣的是,这风一吹,还吹出了“风生水起”的效果。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老百姓们开始普遍感到肢节痛,就像是被人偷偷按了“酸痛按钮”。还有啊,头疼得跟戴了个紧箍咒似的,连思考问题都变得困难重重。伏热在体内捣乱,让人心烦意乱,就像心里藏了个小火山,随时都要爆发。喉咙干得像沙漠,不停地想喝水,仿佛整个身体都在喊:“渴!渴!渴!”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来点儿实际的。看看如果放在现代,这些“天气异常”和身体不适,咱们能怎么应对。

首先,说到穴位,咱们可以假设有个“退风穴”,位于肩膀和脖子交界处,每天按一按,就像是给大风按了个“暂停键”。再来个“润燥穴”,在肚脐周围,揉揉它,就像给身体加了点“保湿精华”,让湿气乖乖听话,化为细雨滋润万物。当然了,这些都是虚构的,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风池、合谷等穴位来缓解头痛、肢节疼痛。

接下来,咱们聊聊方剂。咱们根据他的描述,开了一个“清风润燥汤”。这个汤里得有点“清风草”(比如薄荷,象征清风),再来点“润燥果”(比如梨,润肺生津),加点“静心花”(比如莲子心,清心火),最后撒上一把“解渴沙”(比如葛根,生津止渴)。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大概就是薄荷10克、梨干20克、莲子心5克、葛根15克,加水煮开后小火炖20分钟,一碗下肚,保证你从头到脚都舒畅!

至于脉象嘛,岐伯那会儿肯定是靠手感来判断的。咱们现代人可以用个比喻来理解:如果你的脉象像是狂风暴雨中的小船,摇摇晃晃,那可能就是“风邪”太盛;如果脉象又沉又涩,像是被沙子堵住的管道,那可能是湿气太重。不过,真正的中医诊断可复杂多了,得靠专业的医生来“把脉”。

黄帝眉头紧锁地问岐伯:“岐伯啊,你说这少阴要是赖着不走,不肯换季,咱们的世界会变成啥样呢?”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于是他慢悠悠地开了腔,讲起了那段让人捧腹又涨知识的“不走寻常路”养生故事。

岐伯清了清嗓子,说道:“要是少阴这家伙(咱们就当他是个调皮捣蛋的节气小精灵吧)死活不退位,硬要在春冬季节里搞点‘温’的小动作,嘿,你猜怎么着?冬眠的虫子们可就坐不住了,一个个提前从被窝里爬起来,伸着懒腰说:‘哎呀,春天好像来得早了点儿!’连那些树木花草也跟着起哄,争先恐后地冒出新芽,仿佛在说:‘冬天?不存在的!’”

黄帝一听,乐了:“这画面,想想就逗!那老百姓呢?他们会不会也跟着乱套了?”

岐伯点头笑道:“那是自然。少阴不退位,老百姓就容易得些‘奇奇怪怪’的病。比如说,心里头像是被火烧似的,热得慌,咱们就叫它‘膈热’;喉咙干得能冒烟,喝水都不解渴,这就是‘咽干’;还有啊,说不定哪天一激动,鼻血就‘嗖’地一下喷出来,那叫‘血溢’;更别提那些容易受到惊吓的小伙伴了,走在街上都能被自己的影子吓到,简直是‘惊骇’嘛!

还有啊,小便变得跟红茶似的,又红又涩,咱们文雅点,叫它‘小便赤涩’;皮肤上呢,可能会长出红红的小包包,像是被谁偷偷亲了一口,留下的‘爱的痕迹’,医学上叫‘丹瘤疹’;更严重的,还可能长疮流脓,那叫一个‘疮疡’,简直就是身体的‘小火山爆发’啊!而且啊,这些毒素还不肯走,留在身体里捣乱,咱们就叫它‘留毒’。”

黄帝听完,笑得前仰后合:“岐伯兄,你这描述,简直是给古代医学赋予了现代幽默感啊!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这些‘调皮捣蛋’的病症呢?”

岐伯神秘一笑,说:“当然有啦!不过咱们得先来个‘以毒攻毒’的食疗方。想象一下,咱们用清热解毒的草药,比如金银花(50克)、连翘(30克)、蒲公英(60克),还有淡竹叶(20克),这些可都是自然界的‘灭火器’,把它们放在一起煮成汤,喝下去,保管那些‘小火苗’都被浇灭!”

黄帝眼睛一亮:“这方子听起来就霸气!那脉象上会有什么变化呢?咱们能不能通过摸脉,提前发现少阴不退位的迹象?”

岐伯摸了摸下巴,故作深沉地说:“当然可以啦!如果少阴不退位,脉象上就会表现出一种‘不安分’的感觉,就像是你在摸一只刚睡醒还迷迷糊糊的小猫,时而跳得快,时而跳得慢,还不时来个‘惊喜’的小颤动,咱们中医管这叫‘数而促,时有躁动’。不过呢,别担心,只要你学会了这门‘摸猫大法’,就能提前预知身体的‘小情绪’,防患于未然啦!”

岐伯悠悠地说:“哎,你们知道吗?要是那个叫做‘太阴’的家伙不退位,咱们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咱们先解释一下,“太阴”啊,在中医里可不是什么神秘的外星人,它其实指的就是自然界的某种气候状态,或者说是天地间的一种能量场。想象一下,如果“太阴”这家伙赖着不走,那可就热闹了,天气会变得乱七八糟,一会儿冷得跟冰窟窿似的,一会儿又热得跟蒸笼一样。这不,岐伯就说:“太阴不退位,寒暑就不按套路出牌了,整天雾蒙蒙的,跟个大雾霾天似的,湿气还特别重,久久不散。”

这时候,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岐伯继续爆料:“你们看啊,这湿气一重,人们就开始四肢无力,软绵绵的,像是被抽干了电池的手机,连吃饭都没胃口了。吃下去的东西,不是拉出来就是堵住,拉肚子、尿频、尿急、尿痛这些问题全找上门来了。更惨的是,有的人脚脖子冷得跟冰棍似的,还可能出现‘阴痿’——哎呀,这个嘛,就是男性朋友们的小弟弟不太听话了,要么是软绵绵的,要么是堵得慌,总之就是不舒服。还有啊,有的人小便不畅,或者干脆就尿失禁了,这日子可咋过嘛!”

岐伯既然说了这些问题,那他肯定也有解决办法。

**秘籍一:祛湿大法**

首先,对付湿气,咱们得来个“祛湿大法”。这可不是什么魔法哦,而是实实在在的养生方法。比如说,你可以多吃点薏米、红豆这些利湿的食物,就像是给身体安装了一个“除湿机”。当然啦,别忘了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把湿气排出去。不过啊,喝水也得有讲究,别一口气喝个饱,得慢慢喝,像品茶一样,这样才能真正吸收进去。

**秘籍二:泡脚大法**

再说说脚脖子冷这个问题。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寒从脚下起。”所以啊,泡脚就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你可以在水里加点艾叶、生姜这些温性的东西,就像是给脚丫子来了个“温泉SpA”。泡的时候,记得水温别太高,免得把自己烫成“红烧猪蹄”。泡完之后,再按摩按摩脚底,那叫一个舒服啊!

**秘籍三:补肾秘籍**

至于那个“阴痿”嘛,咱们得来个“补肾秘籍”。这可不是吃什么大力丸哦,而是要通过食疗和锻炼来增强体质。比如说,你可以多吃点黑豆、黑芝麻这些黑色的食物,中医说“黑色入肾”,吃了能补肾气。还有啊,别忘了锻炼身体,尤其是腰部和腿部的肌肉,这样才能让肾气更充足。

**秘籍四:调节心情**

最后啊,别忘了调节心情。岐伯说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好。所以啊,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咱们得学会“笑对人生”。你可以听听音乐、看看喜剧电影、跟朋友们聊聊天,把心里的烦恼都倒出来。这样一来啊,不仅身体轻松了,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了。

岐伯又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少阳”在中医里可是个重要角色,它就像是身体里的小太阳,温暖而充满活力,主要负责咱们肝胆的疏泄功能。但要是这个小太阳“不退位”,也就是不按规矩来,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那可就热闹了!

想象一下,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万物应该按部就班地发芽、开花,结果。可少阳这家伙要是不退位,春天一来,它非但不收敛自己的热情,反而火上浇油,于是——“热生于春”,本该温柔的春风变得热辣辣的,连带着“暑乃后化”,夏天的高温也提前来凑热闹,好像夏天说:“嘿,春天老兄,你今年轮休吧,我这热浪可是等不及了!”

更神奇的是,“冬温不冻,流水不冰”。冬天本该是个银装素裹、冰封万里的季节,结果呢,因为少阳这家伙捣乱,冬天竟然温暖如春,河水都不结冰了,小鱼小虾们估计都在河里乐开了花,心想:“这冬天,过得比夏天还滋润呢!”连那些冬眠的虫子们都忍不住探出头来,心想:“哎呀,这是哪门子的春天啊?我是不是睡过头了?”

这时候,咱们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为啥呢?因为少阳这家伙一胡闹,人体的气机也跟着乱套了。于是,“民病少气”,大家伙儿都觉得气短,走两步就喘;“寒热更作”,一会儿冷得直哆嗦,一会儿又热得想脱衣服,跟玩儿变脸似的;“便血”,这可就严重了,说明身体内部的火热已经伤到了血脉;“上热”,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那是家常便饭;“小腹坚满”,肚子胀得跟个小皮球似的,吃啥都难受;“小便赤沃”,尿液红得像红酒,还尿频尿急,你说这得有多难受!

再严重点,“甚则血溢”,那可就是大出血了,想象一下,鼻子突然像开了闸的水龙头,或者是咳血、吐血,那场面,啧啧,想想都吓人!

不过,别担心,咱们老祖宗可是有办法的。首先,咱们得给身体降降温,对吧?那就得找“大椎穴”和“曲池穴”这两位“灭火器”了。大椎穴位于脖子后面,第七颈椎棘突下,那可是阳气汇聚之地,按揉或者拔罐,能有效清热泻火;曲池穴在胳膊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按揉这里,就像给身体打开了一个散热口,热气嗖嗖往外冒!

至于方剂嘛,有一个“清热凉血汤”。这个汤啊,得用上黄连10克(黄连可是清热燥湿的高手)、黄芩15克(黄芩清热泻火,还能燥湿解毒)、生地20克(生地凉血滋阴,就像是给身体喝了一罐冰镇的王老吉)、丹皮12克(丹皮清热凉血,还能活血化瘀,防止血热妄行)、赤芍12克(赤芍也是凉血活血的好帮手)。把这些药材放在一起煮,煮成一大锅“清热凉血特饮”,喝下去,保管你身体里的那股子“少阳之火”给灭得干干净净!

至于脉象嘛,如果这时候你去看医生,医生一摸你的脉,可能会说:“哎呀,你这脉啊,洪大而数,就像是夏天里狂奔的野马,一刻也不停歇!”洪大,就是说脉搏跳动得有力,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数,就是说脉搏跳得快,一分钟能跳个八九十下,甚至上百下。这时候,医生心里就明白了,你这是典型的“少阳不退位”导致的热证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657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