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十八)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有那么一个时刻,叫做“金郁之发”,听起来就像是金秋时节,金子都忍不住要往外冒似的。这时候呢,天空湛蓝如洗,大地明亮得像被擦过一样,风那个吹啊,清新得让人直想深呼吸,而且风还特别有劲儿,仿佛能把所有的烦恼都吹跑。大凉的风就这么浩浩荡荡地来了,草和树都像是被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气息,雾气时不时就冒起来,好像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嘿,哥们儿,秋天到了,该收收心,准备过冬啦!”

这时候,你走在外面,会发现草木都变得枯黄干燥,还时不时能听到“沙沙沙”的声音,那是金元素在唱歌呢!不过,这可不是什么悦耳的音乐,因为它预示着一些不太妙的事情即将发生。

咱们人类啊,这时候就容易犯咳嗽,感觉气儿不顺,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心口和肋骨那儿,连带着小肚子也跟着不舒服。哎呀,这疼起来可真要命,翻个身都困难,喉咙干得像是刚从沙漠里走出来,脸色也不好,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被秋天的风给“吹老了”几岁。

再看看大自然,山啊水啊,都变得干枯焦黄,土地硬邦邦的,像是被撒了一层盐巴,这就是“土凝霜卤”啦。这时候,要是再遇到点儿不顺心的事儿,那可真就是“怫乃发也”,意思就是心里憋着的那股火,终于忍不住要爆发了!

不过呢,古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早就发现了这些自然现象和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还琢磨出了不少应对之策。比如说,要是感觉喉咙干、咳嗽啥的,别急,咱们有穴位可以按!在古代,有个穴位叫“列缺”,放在现在,咱们就叫它“桡骨茎突上方凹陷处”(别紧张,就是手腕那块儿,大拇指侧边上,轻轻一按,酸酸涨涨的,特别舒服)。多揉揉这个穴位,能帮你润肺止咳,比喝止咳糖浆还管用呢!

当然啦,除了按摩,还有方剂呢!古代有个方子叫“桑杏汤”,专门对付这种干燥引起的咳嗽。怎么做呢?你得准备桑叶10克(想象一下,就是秋天那满树的金黄叶子),杏仁10克(可不是咱们平时吃的杏仁饼干哦,是中药里的苦杏仁),浙贝母10克(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一种贝类的壳),沙参15克(听起来像是沙漠里的珍宝),栀子皮6克(就是栀子果的外皮,清热去火的好东西),梨皮30克(没错,就是咱们吃的梨子的皮,润肺止咳小能手)。把这些宝贝放一起,加水煮个半小时,滤掉渣滓,喝那碗热腾腾的汤,保证你喝完之后,喉咙舒舒服服的,咳嗽也跑得远远的!

说到脉象,这时候的脉象啊,就像是秋天的树叶,轻飘飘的,又细又软,中医管它叫“细脉”。就像是你在秋天捡到的落叶,轻轻一捏,就能感受到那份脆弱。这种脉象告诉你,身体里的气血不够充盈,得赶紧补补了。不过别担心,咱们前面说的桑杏汤,还有按摩列缺穴,都是很好的调理方法。

如果大自然是个调皮的孩子,那么“水郁之发”就像是它突然闹脾气,把一桶冰水直接从天上倒了下来,让整个世界都打了个寒颤!这时候,阳气就像是被吓得躲进了被窝里(阳气乃辟),而阴气呢,则像是得到了命令,嗖嗖嗖地往上窜(阴气暴举),于是,大寒就来了,冷得连江河湖泊都冻得硬邦邦的(川泽严凝),连空气里的水汽都凝结成了霜雪,整个世界一片银装素裹,美得让人直哆嗦!

更神奇的是,如果这寒气太重,天空都会变得黄黄的、黑黑的,像是被谁撒了一把煤灰(黄黑昏翳),这其实是寒气在天地间四处溜达(流行气交),搞得植物们都冻得直不起腰,纷纷“牺牲”(霜杀),连水都冻得开始“显灵”了(水乃见祥)。这时候,人们可就遭殃了,一个个冻得跟冰棍似的,心里头那个冷啊,就像是被冰块堵住了(寒客,心痛),腰啊、背啊,还有那些大关节,都像是被冻僵了一样,动都动不了(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更惨的是,有的人还会手脚冰凉,跟僵尸似的(善厥逆),肚子胀得跟气球一样(痞坚,腹满),这都是因为阳气被冻得没法好好工作了(阳光不治),阴气却在那里得意洋洋地堆积着(空积沉阴)。

这时候,如果你抬头看天,可能会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就像是老天爷在跟你玩捉迷藏,让你看不清前方的路(白埃昏暝)。而这一切的预兆呢,就是天空的颜色会变得有点黑,又带点黄,就像是老照片褪色了一样(色黑微黄),告诉你:“嘿,小家伙,寒气要来了,准备好保暖哦!”

说到治疗,古代中医可是有一套独特的办法。

首先,穴位按摩肯定是少不了的。想象一下,你有个朋友冻得直哆嗦,你可以帮他按按“命门穴”(现代穴位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这个穴位就像是身体的“小火炉”,按一按,就能让身体暖和起来。还有“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这可是个养生大穴,按一按,不仅能驱寒,还能增强体质呢!

至于方剂嘛,咱们可以来个“驱寒暖心汤”。首先,你得准备:

- 生姜30克(切片,这可是驱寒神器,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保暖内衣)

- 红枣10颗(去核,补血养颜,还能增加汤的甜味)

- 桂枝15克(这可是温阳的好东西,能让身体里的阳气重新振作起来)

- 白芍15克(和桂枝是搭档,能调和气血,让身体更和谐)

- 炙甘草10克(调和药性,还能给身体补充点能量)

把这些材料放到锅里,加上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个半小时,一碗热腾腾的“驱寒暖心汤”就做好了!喝下去,保证你从头暖到脚,连心窝子都是热乎乎的!

至于脉象嘛,中医里有个说法叫“寒则凝”,就是说寒气太重的话,脉象会变得又紧又硬,就像是被冻住的绳子一样。这时候,如果你用手指去按,会感觉脉搏跳得不太顺畅,就像是有人在下面拉着绳子,不让你轻松摸到一样。不过别担心,喝了咱们的“驱寒暖心汤”,再配上穴位按摩,保证你的脉象能恢复得像春天的柳条一样柔软、有弹性!

这“木郁之发”,简单说,就是大自然界的肝气(咱们中医里的五行对应,肝属木嘛)憋屈太久了,终于忍不住要爆发的小宇宙!

想象一下,天空中不再是蓝天白云,而是灰蒙蒙一片,像是被谁撒了一把巨大的面粉,整个宇宙都笼罩在一片“太虚埃昏”之中。云啊、雾啊,全都乱糟糟地搅和在一起,好像是在开一场混乱的派对。紧接着,大风呼啸而来,那叫一个猛啊,感觉能把房顶都给掀了,树木也被吹得东倒西歪,折枝断干,简直就是自然界的“拆迁办主任”。

这时候,你要是走在外面,可得小心了,因为这风不仅仅是风,它还带着一股子“木郁”之气,能让你的身体也跟着闹别扭。比如说,你可能会觉得胃那个地方,哎呀妈呀,就像有人在里面拿锤子敲,疼得你直不起腰来,还连着两边的肋骨一起疼,感觉整个人都要被撕开了。吃东西?不存在的,咽都咽不下去,好像嗓子眼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更夸张的是,有的人还会耳鸣,耳朵里嗡嗡响,眼前发黑,转圈圈,严重到连亲妈都不认识了,直接倒在地上,来个“善暴僵仆”,那场面,啧啧,简直是现代版的“武林高手走火入魔”。

这时候,你要是抬头看天,你会发现,天与山的界限模糊了,一片苍茫,有时候这气浊得,颜色都变得黄黑黄黑的,像是被谁偷偷撒了墨水,而且奇怪的是,这云虽然看起来沉甸甸的,却愣是不下雨,就像是在故意逗你玩。这“木郁之气”啊,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它的脾气比女朋友还难猜!

再来说说这“木郁”的前兆吧,那也是很有特色的。比如说,长长的河流边上,原本应该随风摇曳的青草,现在都趴在地上,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树叶呢,也变得软绵绵的,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好像在告诉你:“我累了,我不想再装了。”还有啊,你爬上高山,可能会听到松树在风中低吟,那声音,就像是老人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更神奇的是,老虎也会在岩石间咆哮,那声音,震得山谷回响,仿佛在说:“哥们儿,大事不妙了,快躲躲吧!”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来点实际的。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既然知道了“木郁之发”的威力,咱们就得想办法预防或者缓解。在古代啊,有个方子叫“逍遥散”,那可是调理肝气郁结的经典方剂,简直就是“木郁”的克星!

这逍遥散啊,配方简单却精妙,主要成分有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薄荷(6克)、生姜(6克)。听起来是不是像是一锅大杂烩?但其实每一味药都有它的妙用。

柴胡,就像是肝脏的小助手,能帮你把郁结的气疏散开来;当归和白芍呢,则是补血圣品,能让你的血液流动得更加顺畅,不再因为肝气不舒而堵得慌;白术和茯苓,这对好搭档,专门负责健脾祛湿,让你的脾胃不再因为肝气横逆而受罪;炙甘草,就像是个和事佬,能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让它们和谐共处;至于薄荷和生姜,那就是给你的身体加点清新的气息,让你感觉像是置身于春天的田野,心旷神怡。

说到这里,咱们再来聊聊脉象。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的“切”,就是指的把脉。如果你感觉自己最近肝气不舒,那脉象上可能会有所体现。比如说,你可能会摸到“弦脉”,就像是摸到了一根紧绷的琴弦,又细又直,弹力十足。这弦脉啊,就是肝气郁结的一个典型表现,就像是在告诉你:“嘿,哥们儿,你的肝有点儿不高兴了,得注意点儿!”

所以啊,咱们平时啊,还是要学会自我调节,别让肝气郁结成了家常便饭。工作再忙,也得抽空去户外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白云,听听鸟语花香,让自己的心情像这大自然一样开阔起来。这样,即使有“木郁之发”,咱们也能从容应对,笑看风云了!

想象一下,如果天空中不再是蓝天白云,而是被一层神秘的“曛翳”(就像是雾霾加上火烧云的混合体)笼罩,太阳的光芒都变得黯淡无光,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没错,这就是“火郁之发”的开场秀!这时候,大自然仿佛被点了一把大火,热浪滚滚,大暑来袭,连山山水水都像是被烤焦了一样,树木流下了“汗水”,高楼大厦间烟雾缭绕,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蒸桑拿。

更有趣的是,土地也变得浮躁起来,盐碱地似的泛着白光,连平时平静的小池塘都缩水了,小草们更是被烤得金黄酥脆,感觉下一秒就能当零食吃了。风一吹过,嘿,人们说的话都变得迷迷糊糊,好像喝了“迷魂汤”,连湿气都躲得远远的,迟迟不肯现身。

结果呢?咱们这些无辜的老百姓可就惨了,一个个感觉气短乏力,就像是跑完马拉松没喝水一样。皮肤上呢,不是长疮就是起包,肿得跟馒头似的。更夸张的是,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肋下到腹部,从胸前到后背,甚至是脸蛋儿和手脚,都像充了气一样鼓起来,感觉随时能上天!还有啊,有的人肚子胀得像怀了孕,皮肤溃烂得让人心疼,恶心呕吐成了家常便饭,时不时还抽搐一下,骨头疼得像被针扎,关节也跟着凑热闹,跳起了“迪斯科”。

更悲剧的是,拉肚子、疟疾这些毛病也来凑热闹,肚子突然疼得像被刀绞,血液四处乱窜,好像身体里的河流决堤了。精液变少了(此处请自行脑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眼睛红得像兔子,心里热得像火山爆发,严重的时候,整个人迷迷糊糊,烦躁得想要撞墙,甚至……嗯,还可能突然“领盒饭”,是不是很惊悚?

但是别急,故事总有转机!当这股子“火”烧到极致,就像咱们吃火锅吃到满头大汗,毛孔大开(玄府就是咱们的毛孔啦),这时候,奇迹就要发生了!火势渐渐平息,天地之间开始恢复宁静,阳极转阴,湿气终于姗姗来迟,整个世界仿佛一夜之间披上了银装,山川河流都被冰雪覆盖,美得让人心醉。不过,别忘了,这一切都是“火郁”之后“怫郁”(生气积聚)的先兆,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预示着变化即将到来。

说到这里,咱们得聊聊怎么对付这“火郁之发”。在古代,中医大师们可能会开些方剂来调理,比如经典的“升降散”,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秘药,其实它是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组成。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僵蚕、蝉蜕各9克,姜黄12克,大黄18克。这四味药就像四位武林高手,各自施展绝技,有的负责清热,有的负责解毒,有的负责行气,有的负责通便,合力将体内的“火”给灭掉,恢复身体的平衡。

当然啦,说到脉象,这时候的病人脉象往往是洪大有力的,就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反映出体内那股子“火”势的猛烈。不过,随着治疗的进行,脉象会逐渐变得平和,就像是从狂风巨浪变成了潺潺小溪,预示着病情的好转。

有那么一群老中医,他们治病救人,那叫一个神乎其技。他们看病,不光靠望闻问切,还得有点儿“心灵感应”,听起来是不是玄乎?其实啊,就是他们观察病人的时候,心里得有个“小本本”,记录着病人的各种反应,就像是玩“你画我猜”一样,病人一皱眉,他们就知道该出啥招了。这就是“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病人一有不对劲儿,医生就得立马反应过来,看准时机,精准出击!

咱们再来说说“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五行八卦里的术语,但其实是在讲自然界的规律。想象一下,树木啥时候发芽?春天吧?可它也不是固定哪天,对吧?就像咱们的心情,说变就变。而水呢,就像是个跟屁虫,火一旺,它就跟着沸腾了。在中医里,这火啊,可以理解为身体的阳气,阳气足了,血液循环就顺畅,身体就杠杠的。所以啊,咱们得“谨候其时”,找准时机调理身体,这样,疾病就能被我们“预约”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是呢,要是咱们错过了最佳时机,或者身体里的“五气”——就是咱们说的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它们要是乱了套,不按照规矩来,那可就不妙了。就像是公司开会,各个部门都不按点来,你说这会议还能开好吗?身体也一样,生化(生长变化)、收藏(储存能量)这些过程要是乱了套,身体的“政权”(也就是身体的平衡状态)可就没法稳定啦!

说到这里,我得插个题外话,讲讲穴位。在古代,穴位那可都是“神秘代码”,比如“太冲穴”,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秘籍的穴位。但现在咱们知道了,它就在咱们脚丫子大拇指和二拇指中间的那个窝窝里。要是心情不好,肝气郁结,按按它,嘿,立马感觉一股清流直冲脑门,心情都好了几分!

再聊聊脉象,这可是中医的独门绝技。想象一下,你伸出一只手,老中医轻轻一搭,然后眉头一皱,嘴里念叨着:“嗯,弦脉,你这是肝气不舒啊!”是不是觉得特神奇?其实啊,脉象就像是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弦脉就像是紧绷的琴弦,说明你的肝气太紧了,得放松放松。

说到脉象,我还得讲个笑话。有一天,一个老中医给一个年轻人看病,搭完脉后,严肃地说:“小伙子,你这是滑脉啊!”年轻人一听,吓得脸都绿了:“滑脉?我是不是要滑倒了??”老中医差点没忍住笑出来,解释道:“滑脉啊,通常是怀孕的意思,不过也有可能是吃多了,或者体内有痰湿。”年轻人一听,立马松了口气,然后摸了摸肚子,自言自语:“看来,我是时候少吃点夜宵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