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有一天突发奇想,像是个好奇宝宝似的,问岐伯老师:“哎,老师,您说说看,咱们身体里的五脏六腑,它们之间要是寒热之气跑来跑去,互相串门,会闹出啥花样来啊?”岐伯老师一听,微微一笑,这题他会,于是慢悠悠地开讲了。

“黄帝啊,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先说肾吧,肾这家伙要是心情不好,把寒气一股脑儿地往脾那里送,脾可就遭殃了。脾一受凉,身体就容易长包鼓包,像个小山丘似的,咱们叫它‘痈肿’。而且啊,脾管着咱们的气机,一受冻,气就不够用了,人就觉得气短,少气懒言的。”

“再来说说脾,脾要是也学肾那样,把寒气送给肝,肝可就不乐意了。肝主筋,肝一受凉,筋就缩成一团,跟抽筋似的,疼起来要人命。所以啊,这叫‘筋挛’,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扯到筋。”

“肝这家伙也是个调皮鬼,它要是觉得冷了,就偷偷把寒气送给心。心可是咱们身体的‘大太阳’,一受冷,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不对了,可能会变得疯疯癫癫的,咱们叫‘狂’症。更糟糕的是,心寒还可能让胸中像隔了堵墙似的,闷得慌,这就是‘隔中’了。”

“心这家伙也挺能折腾的,它要是觉得肺太热了,就把自己那点寒气送给肺降温。结果呢,肺不但没凉快下来,反而得了个怪病叫‘肺消’。这病啊,就是喝多少水都渴,喝一溲二(喝进去的水,小便要排出两倍的量),简直是水做的生命体在漏水,到了这地步,神仙也难救了。”

“轮到肺了,肺这家伙如果觉得自己太冷,就会想办法把寒气传给肾。这一传可不得了,肾直接变成了‘涌水’机。这涌水啊,不是真的水涌出来,而是感觉肚子里有水在晃荡,按上去肚子也不硬,但水气却悄悄溜进了大肠。你走路走快点,还能听到肚子里‘濯濯’作响,就像袋子里装着水晃来晃去一样,这就是典型的水病了。”

“咱们再换个方向说说热吧。脾这家伙有时候热情过了头,就把热气传给肝。肝一受热,那可不得了,容易受惊,还可能流鼻血,咱们叫‘惊衄’。想象一下,一个人突然受到惊吓,鼻血飞溅,那场面得多壮观!”

“肝这家伙要是再把热气传给心,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心脏可是咱们身体的发动机,一旦过热,直接可能导致熄火,也就是咱们说的‘心火过旺,危及生命’。”

“心要是热得难受,还会把热气往肺上送。肺一受热,就容易出现‘鬲消’的病。这鬲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隔板,肺受热后,隔板就化了,吃的东西进去,直接穿肠而过,身体吸收不到营养,人自然就消瘦下去了。”

“再说说肺,肺要是觉得自己太热了,也会想办法降温,结果一不小心就把热气传给了肾。肾这一受热,就变成了‘柔痿’。柔痿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让人的骨头、肌肉都变得软绵绵的,没力气,走路都费劲,感觉整个人都‘温柔’得不像话了。”

肾脏老兄,它可是个热情奔放的家伙,有时候热情过了头,就会把自己的“火热之气”传递给脾大妈。脾大妈本来是负责消化、运化水谷的,这一来可好,被肾的热气一熏,直接“虚”了,出现了咱们常说的“肠澼”(就是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那种)。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要是发展到“肠澼死”,那就是说,拉肚子拉到极致,身体都虚脱了,这可真是“不可治”的境地啊!所以,大家要记得,平时别让肾的火气太旺,得给它降降火,多喝点水,吃点清淡的,别让脾大妈遭罪。

胞宫姐姐,也就是咱们女性的子宫或者男性的前列腺那片儿,要是它热得受不了,就会把这股热劲儿传递给膀胱老弟。膀胱老弟一接到这烫手山芋,立马就不干了,不是小便不通畅(癃),就是尿里带血(溺血)。这下子,上厕所都成了件头疼事儿,得赶紧找医生调理调理,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膀胱老弟的热气没处撒,又传给了小肠弟弟。小肠弟弟一受热,哎呀妈呀,那可就热闹了,不仅肚子里的“隔肠”(可以理解为肠道分隔处)不舒服,连带着嘴巴也跟着遭殃,出现了“口糜”——嘴巴里长疮,疼得连饭都吃不下。这简直就是吃货们的噩梦啊!所以啊,平时得注意,别让膀胱热得过头,不然小肠和嘴巴都得跟着受罪。

小肠弟弟的热气继续传递,这次是大肠叔叔接招了。大肠叔叔一受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便秘,重则长出“瘕”(可以理解为肠道里的肿块),还可能导致身体沉重无力。这感觉,就像是肚子里装了块大石头,走路都费劲。所以啊,保持肠道通畅,别让热气滞留,可是个大学问。

大肠叔叔的热气又传给了胃大爷。胃大爷平时可是个吃货,但这次不一样了,它虽然还是能吃,可怎么吃都不胖,反而越来越瘦,这就是所谓的“食亦”(吃得多却消瘦)。这可急坏了胃大爷,其实啊,这就是因为胃里有热,食物进去后没得到好好消化吸收就被排出了。这时候,得给胃大爷降降火,让它舒舒服服地享受美食。

胃大爷的热气继续传递,这次轮到了胆小姐。胆小姐一受热,也是“食亦”的症状,不过这里的重点更在于胆汁的分泌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而胆小姐要是再热得不行,还会把热气传给脑袋——也就是咱们的“脑瓜子”。脑瓜子一热,那可不得了,会出现“辛頞鼻渊”——就是鼻子老是不停地流浊鼻涕,跟开了水龙头似的。再严重点,还可能流鼻血、视力模糊甚至昏迷不醒。这简直就是身体内部的“火灾现场”啊!所以啊,咱们得时刻关注身体的“温度”,别让热气乱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让身体内部保持和谐平衡。

说到这里,岐伯老师顿了顿,看着黄帝一脸认真的样子,笑道:“黄帝啊,这五脏六腑之间的寒热相移,就像咱们人间的邻里关系,有时候互相帮忙,有时候又互相添乱。要想身体好,就得学会平衡,让五脏六腑和谐共处,寒热适中,这样才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38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