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大佬有一天突发奇想,抬头望望蓝天白云,又低头瞅瞅自己的身体,心里琢磨开了:“这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们各自镇守一方,给咱们带来了寒、暑、燥、湿、风这些气候变化。而我人体内呢,也有五脏六腑,它们对应着五气,让我能生出喜怒哀乐思恐这些丰富的情感。书上说,自然界的五行运转是相互关联、循环不息的,这点我算是搞明白了。可我就纳闷了,这五行运转和咱们中医里说的三阴三阳(其实就是身体里的阴阳变化规律,跟太阳月亮的阴晴圆缺似的)是怎么个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法子呢?”

这时候,鬼臾区这位大佬级别的学者,赶紧上前,毕恭毕敬地给黄帝磕了个头,然后笑眯眯地说:“黄帝大人,您这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高瞻远瞩啊!这五运阴阳啊,简直就是天地的法则,万物的纲领,变化的源泉,生命的开关,还是智慧的宝库,咱们能不深究吗?”

“您知道吗?万物生长那叫‘化’,就像种子发芽长成大树;而到了极致,就会发生‘变’,比如叶子黄了会落,果子熟了会摘。这阴阳之间的变化,有时候真的让人捉摸不透,那就叫‘神’!而那些能灵活运用这些变化规律,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人,咱们就称他为‘圣’。所以啊,这变化之道,在天上就是宇宙的奥秘,在咱们人身上就是修行的道路,在地上嘛,就是万物生长消亡的法则啦。”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把这事儿往咱们现代人的生活中靠靠。想象一下,你每天早上起床,是不是感觉身体里有一股“木”气在涌动,那是肝在告诉你,新的一天要开始了,得精神点!然后你出门上班,遇到堵车,心里那个“火”啊,蹭蹭往上涨,这就是心火旺盛了。中午吃个饭,油腻了点,脾胃就开始“土”性大发,消化不良了。下午开会,老板一顿批,你心情低落,肺里的“金”气好像都被抽走了,郁闷得不行。晚上加班到深夜,肾里的“水”都快熬干了,累得只想倒头就睡。

你看,这不就是五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嘛!而且,这五行和三阴三阳还是紧密相连的。比如你心情好的时候,阳气就足,身体就暖洋洋的,像是春天里的阳光,那是三阳开泰啊!心情一差,阴气就重,身体就冷冰冰的,跟冬天的寒风似的,那就是三阴闭藏了。

至于穴位嘛,咱们中医的穴位就像是身体里的开关,一按就灵。比如你心情烦躁,可以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灭火器”,能帮你平息心中的怒火。再比如你晚上失眠,可以试试按摩一下脚底的涌泉穴,那可是肾经的源头,能让你感受到一股暖流从脚底升起,仿佛置身于温泉之中,自然就能安然入睡了。

至于方剂嘛,那更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比如经典的四君子汤,就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药组成的,它们就像是四位君子一样,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来调理你的脾胃。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大概就是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加水煮一煮,一碗暖暖的健脾益气汤就出炉了。喝下去,那感觉,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SpA,整个人都精神焕发起来。

咱们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琢磨出了宇宙万物生成的大道理,简直比现在的科幻电影还玄幻呢!他们说啊,“化生五年道生智,玄生神”,这话听着就像是宇宙版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不过人家是在讲生命智慧的慢慢积累,最终达到一种玄妙莫测的神明境界。想象一下,这就像是你我,从懵懂的小屁孩儿,到学会加减乘除,再到解微积分,最后能跟爱因斯坦探讨相对论一样,那智慧的光芒,啧啧,亮瞎眼啊!

接下来这段,简直就是自然界的“连连看”游戏嘛!“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这不就是说,天上的风是神灵的呼吸,吹到地上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树木吗?想象一下,风婆婆轻轻一吹,嘿,地上的小树苗就嗖嗖地往上窜,这画面,比任何游戏特效都震撼!而“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就像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地面都能烤熟鸡蛋,这不就是“热”变“火”的生动演绎嘛!

说到“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天上的云层厚了,带来湿润,落到地上就成了滋养万物的土壤,农民伯伯可喜欢了,因为“土”能生金(这里的金不是真的金子,而是指收获)啊!

“在天为燥,在地为金”,这个容易理解,秋天空气干燥,落叶满地,金色一片,这就是自然的节奏嘛!而“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冬天到了,寒风凛冽,河水结冰,这不就是“寒”转化为“水”的固态形式嘛?

接下来这段,讲的是天地万物的互动关系,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就是说天地是万物生长的舞台,有上就有下,分得很清楚。“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就像是舞台的左右通道,万物通过它们来交流、变化。“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和火,一阴一阳,它们的表现就是阴阳的直接体现,水火不容却又相生相克,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金木者,生成之终站也”,金和木,代表着生命从开始到成熟的过程,就像是游戏里的关卡,一关接一关,最终达到生命的巅峰。

说到“气有多少,形有盛衰”,这就像是人有精气神,有时元气满满,有时又疲惫不堪。自然界的万物也是如此,气足了,形就旺盛;气不足了,形就衰败。而“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就是说天地之间的能量在不断地交流互动,有时候给予,有时候索取,这种变化就导致了万物的生长与消亡,明明白白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用现代穴位来打个比方。如果把人体比作这个宇宙小舞台,那么穴位就像是连接天地、沟通阴阳的神秘通道。比如,“风池穴”,就像是头上的小风扇,按摩一下,风就吹散了脑袋里的云雾,神清气爽;“涌泉穴”,就像是脚下的泉水,按一按,仿佛有源源不断的水流滋养全身,让人精力充沛。

至于方剂嘛,那就更有趣了!咱们可以想象一个“五行平衡汤”,里面有滋阴润燥的“麦冬”(代表金),有温阳补火的“肉桂”(代表火),有健脾养土的“黄芪”(代表土),有疏肝理气的“柴胡”(代表木),还有清热解毒的“黄连”(代表水)。这五味药,就像五位大侠,各显神通,共同维护着身体的五行平衡,让你我远离疾病,健康快乐!

黄帝这好奇心真是旺盛啊,非得问问那五行运转、时间主宰的奥秘。咱们这位博学多才的鬼臾区先生,那可是张口就来,一肚子学问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倒。他说啊:“这五行之气啊,它们在天地间悠悠转转,可不是光管着时间那么简单,它们可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师呢!”

黄帝一听,嘿,这话题有意思,赶紧让鬼臾区细细道来。鬼臾区便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宇宙级”讲解:“您知道吗?咱们翻开那本古老的《太始天元册》,里面记载的东西,简直就是宇宙的说明书啊!书上说,在那无边无际的太虚之中,万物之始,就像一颗种子落在了肥沃的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这五行之气,就是那股推动万物生长的神秘力量,它们周而复始,贯穿天际,把真灵之气散布到每一个角落,统领着大地的生机。

您瞅瞅那天上,九颗星辰高悬,像是夜空的守护神,而那七颗最亮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曜’,它们或快或慢,绕着中心转啊转,就像是在跳一场永不落幕的华尔兹。太阳呢,时而温柔地洒下阳光,温暖大地;时而威严地展现它的刚烈,让万物感受夏日的热情。这样一来,明暗交替,寒暑更迭,自然界就像是被精心编排的戏剧,一幕幕上演,生生不息,万物都在这样的节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绽放出各自的精彩。”

说到这儿,鬼臾区停顿了一下,仿佛是在给黄帝一个消化的时间。然后他话锋一转,笑道:“我这家族啊,研究这些个天道自然的事儿,已经足足十代人了,说白了,就是咱们家的‘祖传秘方’,专门解密宇宙的那些小秘密。您听听,这不仅仅是学问,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生命奥秘的敬畏和探索。”

为了让这讲解更加接地气,鬼臾区还特意打了个比方:“您想啊,这五行之气,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功能,缺一不可。心火主温煦,就像太阳一样给全身带来温暖;肺金主肃降,就像是秋天里那一抹凉风,让万物得以收敛;肝木主生发,春天里万物复苏,全靠它那股子劲儿;肾水主收藏,就像深海一样,藏着生命的根本;还有那脾土,它可是个和事佬,调和四方,让身体和谐运转。这不就跟自然界的五行运转一个道理嘛!”

“至于脉象嘛,那就更有趣了。咱们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脉可是个技术活。比如说,心火旺盛的人,脉象就像夏天的大河,奔腾不息,有力而快速;而肺金不足的人呢,脉象就细得像秋天的丝线,轻柔却略显无力。咱们通过这脉象,就能洞察身体的秘密,对症下药,调理身体,让它重新找回平衡。”

黄帝大佬问了:“嘿,鬼臾区,你小子说说,这‘气’怎么还有多有少,‘形’又咋个会有盛有衰呢?”鬼臾区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跟说相声似的开讲了:“陛下您听好了,这阴阳之气啊,就跟咱们钱包里的钱一样,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对吧?具体到这身体上,就分成了三阴三阳,就像是六个不同的银行账户,有的账户余额多,有的就少点。”

“再说这‘形’的盛衰,就像是咱们五行(金、木、水、火、土)在搞装修,有时候某个元素太过了,家里就显得乱糟糟的(比如火大了烧房子);有时候又不够,家里冷冷清清的(比如水少了,花园都枯了)。所以啊,这身体的平衡之道,就在于五行调和,不多不少,刚刚好。”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这道理还挺深奥的嘛!”鬼臾区接着说:“是啊陛下,这气候变化、身体健康,都是这么个理儿。一开始,可能是气多了点儿,然后慢慢消耗,就少了;反过来,气少了,经过调养,又会多起来。咱们得学会‘知迎知随’,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补,什么时候该泄,这样身体的气就能跟咱们的计划一样,按部就班地好起来。”

“说到这应天、承岁、三合之类的,咱们可以想象成是大自然的超级VIp会员制度。应天呢,就像是天气变化直接给你的身体发了个大红包,身体好得不得了,这种情况叫‘天符’;承岁呢,就是一年到头,你的身体状况都跟着年份的运势走,顺风顺水,这叫‘岁直’;至于三合,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身体那叫一个爽歪歪,百病不生,这就是最佳的‘治’的状态了。”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来点幽默的比喻。想象一下,你的身体是个小区,三阴三阳就是那六栋居民楼,有的楼住着阳气满满的年轻人(比如太阳经,对应现代的穴位比如足三里,那可是强身健体的大穴),有的楼则是阴气沉沉的老年人(比如太阴经,对应穴位比如三阴交,滋阴养血的好地方)。五行呢,就是小区的绿化、清洁、安保等物业服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小区环境就受影响,身体也就跟着遭殃。

那么,怎么调理这个“小区”呢?咱们得学会看“脉象”这个天气预报。脉象啊,就像是身体的晴雨表,跳得快慢、强弱都能告诉你身体哪里不对劲。比如说,脉象弦紧,就像是冬天寒风中的电线杆,紧绷绷的,这可能是肝气郁结的表现;脉象濡缓,就像是春天的小溪,慢悠悠的,可能是湿气重。这时候,就得对症下药了。

说到方剂,咱们来个小配方,专治“小区绿化不足”(即气血两虚):红枣五颗(补气养血),枸杞一小把(养肝明目),黄芪15克(补气固表),当归10克(补血活血),一起煮水喝,这就是简易版的“四物汤+黄芪”升级版,喝起来甜甜的,还能让身体的小花园春意盎然,你说是不是很美?

黄帝大人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手里端着杯热茶,眉头紧锁,问道:“哎,鬼臾区啊,你说这天上的风啊雨啊,地下的水火土金,它们到底是怎么个相互影响,相互召唤的?”

鬼臾区一听,嘿,这可是个展现自己博学多才的好机会,于是他慢悠悠地站起来,摆出一副说书人的架势:“陛下您听好了,这天上的寒、暑、燥、湿、风、火,就像是大自然的六个情绪调节师,它们轮流上岗,调节着天地的气候,这就是天的阴阳变化。而咱们人体里的三阴三阳经络,就像是身体的小秘书,专门负责接收这些天气的信号,然后告诉身体该穿多点还是少点,是不是该喝点凉茶去去火。”

“再来说说地下,水火土金这四个元素,它们在地底下玩起了‘生长化收藏’的游戏。水滋养万物,火带来温暖,土是万物的根基,金则是收敛与变革的象征。地通过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让大地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您看,春天万物生长,夏天繁茂,秋天收获,冬天收藏,这不就是地之阴阳在作祟嘛!”

黄帝一听,乐了:“哟呵,这还挺有意思的。那你说说,这天和地是怎么配合起来,搞出这么多花样的?”

鬼臾区微微一笑,继续他的科普:“陛下,这天上的阳气,就像是个不知疲倦的园丁,负责让万物生长、明亮;而地上的阳气呢,到了秋天就变得严厉起来,它负责收割、收藏,让万物休养生息。这阴阳啊,不仅仅是天上的事,地上也有它的影子。您看那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再加个火(这里其实是古人对五行的一种特殊排列,为了循环),它们在地上也玩起了‘生长化收藏’的接力赛。”

“更有趣的是,这阴阳啊,它俩不是冤家不聚头,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咱们人,表面上看着是个汉子,内心也可能住着个小公主;反之亦然。所以,要想了解这天地的奥秘,就得学会观察、感受。那天上的气,它动个不停,五年一个轮回,就像咱们的网络热点,时不时换个新鲜话题;而地上的气呢,它安静守位,六十年一个大会合,就像是咱们的老朋友聚会,虽然久但情深。”

说到这里,黄帝大人已经听得入迷了,他眨眨眼,心想:“这学问,还能这么讲?”

鬼臾区趁热打铁:“陛下,这天地间的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它们相互作用,才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变化,就是由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复杂无比的因素共同催生的。”

黄帝又问了:“这天地间的运行规律,是不是有个啥数学公式啊?”哈哈,您这问题要是让数学老师听见了,估计得连夜研究起《黄帝内经》来。不过,鬼臾区老先生早就给咱们答案了,他说:“天上啊,是用六来划分节奏的,就像咱们一周有六天工作日,虽然现代改成五天了,但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六是个神奇的数字。而地上呢,则是用五来制定规矩的,五行相生相克,万物皆在其中。”

说到“周天气者,六卷为一备”,咱们可以想象成天空就像一本大书,每翻过六页,就是一个完整的章节,代表着自然界的一个循环周期。这六卷啊,就像是六个不同的季节,或者六种不同的气候状态,它们轮流上演,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与生机。

再来说说“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这地上的事儿呢,五年就像是一个小轮回。咱们知道,树木五年一伐,小孩子五年一个样,这五年里,土地上的万物都在悄悄地生长、变化,最终完成一个阶段的成长。而在这五年里,有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君火”和“相火”。君火就像是皇帝,高高在上,光明磊落,引领着方向;相火呢,就像是那些忠诚的大臣,各自镇守一方,确保国家的稳定。它们俩相互配合,让这五年的轮回既有序又充满活力。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哎呀,这听起来就像是个超级复杂的密码锁。不过咱们可以这样理解:把天上的六和地上的五相乘,得到三十,这三十个基本单位再乘以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虽然现在咱们说一年有365天,但古人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时间,也是非常精准的),就是七百二十气了。这一大串数字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纪”,也就是十二年。为什么是十二年呢?因为十二生肖转一圈也是十二年嘛,古人真是充满了智慧与幽默感!

“凡王十岁”,这里的“王”咱们可以理解为“主宰”或者“周期”,就是说,每个这样的周期要经历十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十年里,自然界的万物都在经历着从生到长,从盛到衰的过程。

“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这下更厉害了,七十二的倍数,一千四百四十气,那就是五个这样的十二年周期加起来,总共六十年。六十年啊,咱们常说“六十年一甲子”,一个轮回,一个全新的开始。这六十年里,有风调雨顺,也有天灾人祸,但无论如何,都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经历。

至于“不及太过,斯曾见矣”,这句话说的是,在这些周期里,有时候气候会偏于温和(不及),有时候又会过于极端(太过)。这就像咱们有时候吃得太饱,有时候又饿着肚子一样,自然界的平衡也是在不断调整中的。

黄帝说:我想听听您的“天机”,好用来治国安民,强身健体,让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社会和谐得像一家亲,功德无量,福泽子孙万代!

鬼臾区老先生笑道:这“天机”啊,可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玩意儿,它就藏在咱们日常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之间。您想啊,天上有星辰运转,地上有四季更迭,人体呢,也有个小小的宇宙在运行,那就是咱们的经络穴位和气血流转。比如,咱们常说的“涌泉穴”,就在脚底心,跟泉眼似的,每天泡泡脚,揉揉这儿,就像给身体的小宇宙加了点活力水,精神头儿立马就不一样了!

再来说说这“方剂”,那可是咱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想当年,我若是能穿越到现在,开个中药铺子,那生意得火到火星去!比如,有个简单又实用的“四君子汤”,简直就是懒人养生必备良品。怎么做的呢?就是人参9克(大概就是您手里那把钥匙的重量)、白术9克(差不多是您手机充电器的宽度那么一撮)、茯苓9克(想象成一小片薯片吧)、甘草6克(差不多是您小指指甲盖那么点),这四样宝贝放一起,加水煮一煮,哎呀,那味道,既不过分苦涩,又带着点自然的甘甜,喝下去,脾胃舒坦了,气色都好了几分,感觉整个人都“君子”了起来,哈哈!

至于如何“敬之者昌,慢之者亡”,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无论是治国还是养生,都得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科学,不能胡来。比如治国吧,就得像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样,细心呵护,平衡各方利益,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养生呢,更是要顺应四时变化,早睡早起,饮食有节,情绪稳定,别老熬夜刷剧,吃垃圾食品,不然身体的小宇宙可就要“罢工”了!

至于“无道行私,必得天殃”,这更是给咱们敲响了警钟。无论身处何位,都不能仗势欺人,私心太重,否则啊,就像是大自然的惩罚,迟早会找上门来。咱们得心怀善念,多做好事,这样才能积德积福,子孙后代也跟着沾光。

我想说,这“天机”其实并不神秘,它就藏在咱们的生活里,只要咱们用心去体会,去实践,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让自己和家人都过上健康、快乐、和谐的美好生活。所以啊,陛下,您要是觉得我说的这些有用,就赶紧收藏起来吧,回去给大臣们讲讲,给百姓们传传,让这份智慧和爱心,像种子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黄帝问岐伯大夫:“嘿,岐伯兄,你说啊,这高手讲话,是不是一开始就得想到结尾,眼前的事儿能扯到天边去?这样一来,学问才算是到家,心里头才没疑惑,这才叫真正的明白人啊!你干脆给我展开讲讲,让我这脑袋瓜子里的知识库有条有理,简单明了又不遗漏,还得是那种经久不衰,用起来顺手,忘都忘不掉的绝活儿。给我来个总纲,把那些个最要紧的医术秘诀,一股脑儿都倒出来吧!”

岐伯一听,乐了:“陛下您这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跟敲鼓一样,一敲就响,清脆得很!我呢,也就恭敬不如从命,给您细细道来。您知道吗?咱们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自然界的五行变化跟人体健康那是紧密相连的。就说这年份吧,它跟五行的运气还挂钩呢!”

“您看,甲年、己年啊,这地界儿上,土元素特别旺,咱们就叫它‘土运统之’。这土啊,就像咱们身体的脾胃,得养好了,才能五谷丰登,身体倍儿棒。到了乙年、庚年,金元素闪亮登场,‘金运统之’,金嘛,锋利又坚硬,对应到咱们身体,那就是肺和大肠,得保护好,不然‘金秋’时节容易咳嗽连连哦。”

“丙年、辛年呢,水元素成了主角,‘水运统之’。水在咱们身体里,那可是流动的血液、滋养的津液,得畅通无阻才行。丁年、壬年,您可能会纳闷,怎么又是水运?其实啊,这里头有深奥的学问,说明这两年里,水的变化更为复杂,咱们得特别注意肾脏和膀胱的健康,别让‘水’泛滥成灾。”

“说到戊年、癸年,火元素大显神通,‘火运统之’。火在中医里可是热情奔放的象征,对应心脏和小肠,得控制好火候,别让它烧得太旺,也别让它灭了火。这火候掌握好了,人自然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说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中医的五行学说挺有意思的?别急,咱们再聊聊怎么把这高深的理论变成咱们日常养生的小妙招。

比如说,土运年份,咱们可以多吃点儿黄色食物,像南瓜、玉米这些,健脾和胃;金运年份,多吃点白色的,比如梨、百合,润肺止咳;水运年份,多喝点水,适量吃点黑色食物,比如黑豆、黑木耳,补肾养血;火运年份,来点红色的,西红柿、红枣,养心安神。当然啦,这些只是简单的食疗建议,具体还得看个人体质和实际情况。

再给您透露个小秘密,中医里的穴位按摩也是根据五行来的。比如,脾胃不好的时候,可以按按足三里穴,那可是土元素在身体上的“小据点”;肺不舒服了,揉揉太渊穴,金元素的力量就能帮你润肺;心脏不舒服,内关穴是你的好朋友,火元素在这里给你加油打气。

咱们再聊聊脉象。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切”啊,就是切脉。脉象里也有五行的影子,比如弦脉像拉紧的琴弦,多跟肝(木)有关;洪脉如波涛汹涌,往往与心(火)相连;滑脉则像珠子滚动,多见于痰湿(土)或孕妇;涩脉不流畅,像是石头阻碍水流,多与血瘀(金)或气血不足有关;至于沉脉,深沉难触,就像水下的石头,往往与寒邪(水)或里证相关。

黄帝大佬眉头紧锁,对着身边的智囊团——鬼臾区老兄发问:“哎,老鬼啊,你说这人体里的三阴三阳,跟那天上的星辰变化,到底是怎么个对应关系呢?是不是比星座运势还玄乎?”

鬼臾区一听,嘿嘿一笑,摆出一副“你算是问对人了”的表情,慢悠悠地说:“陛下您听好了,这子午年啊,就像是咱们人生的高潮期,天上的少阴星特别亮堂,对应到人身上呢,就是某股神秘的阴性能量在悄悄发威。到了丑未年,就像是大自然的休养生息期,太阴星高挂,人体内那股温柔又深沉的力量就开始显现了。寅申年,就像是春天的早晨,少阳之气升起,万物复苏,人体里的小太阳也开始蠢蠢欲动。卯酉年嘛,就像中午的烈日,阳明之气旺盛,人体里的正能量爆棚,干啥都有劲儿。辰戌年,太阳高悬,太阳之气主宰,感觉就像是给身体充了个满格电,精神头十足。至于已亥年,嘿,那可是个转折点,厥阴之气悄悄登场,就像是夜晚的风,带着点凉意,也带着点新生的希望。”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说来,这少阴、厥阴啥的,还有这么多讲究?那它们具体在咱们身体里是咋工作的呢?”

鬼臾区继续解释道:“陛下您问得好!这少阴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温柔小秘书,虽然不起眼,但缺了它可不成。厥阴呢,就像是大自然的换季风,预示着变化与更新。您想啊,厥阴之上,风气为主,就像咱们时不时得吹吹风,散散心;少阳之上,热气当家,夏天到了,得注意防暑降温;太阴之上,湿气滋生,梅雨季节可得防潮防霉;少阳嘛,那可是相火的地盘,得小心别上火;阳明,就像秋天的干燥,得润肺补水;至于太阳,那就是冬天的寒冷了,得裹紧小棉袄,暖洋洋过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根据三阴三阳的理论来选取穴位调理身体,那该多有意思!比如,感觉少阴能量不足时,可以按摩太溪穴,补补肾阴;少阳火旺了,就揉揉耳尖穴,降降火。至于方剂,虽然具体制配方法复杂,但我们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如果有个“三阴三阳调和汤”,里面包含了针对不同体质的草药,比如针对少阴的枸杞、针对太阴的茯苓、针对厥阴的柴胡……每一味药都像是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共同守护着身体的平衡与和谐。”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妙哉!妙哉!这简直就是天人合一的生动教材嘛!老鬼,你得给我详细记下来,我要把它刻在玉版上,藏进皇家图书馆,就叫《天元纪》吧,让后世子孙都好好学习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