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七)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黄帝一脸认真说:哎呀,岐伯啊,你这医术真是了得!刚才说的那些五行对应疾病的理论,简直让我耳目一新。那么,如果真的遇到了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治疗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故作神秘道:哈哈,皇上您问得好!咱们这就来一一破解这五行疾病的密码。

黄帝眼睛一亮,催促道:快说说,快说说!

岐伯:首先啊,要是遇到了风气太盛的病,就像春天风大得能把人吹跑一样,咱们就得用“辛凉”的药来平息它。这“辛凉”就像是夏日的微风,带着点清凉,能吹散那股子邪风。

黄帝若有所思道:哦,那具体用什么药呢?

岐伯细细说道:比如说啊,薄荷、桑叶这些,都是辛凉的好手。它们就像是小风扇,呼呼地给身体降温,还能把风邪给赶跑。当然啦,还得加点苦甘的药来帮忙,比如黄芩、甘草,就像是给身体加了点甜甜的安慰,还能增强抵抗力。

黄帝点头,赞同道:嗯,有道理!那要是这风还带着点火气呢?

岐伯这下乐了:哈哈,那咱就用点酸味的药来收敛一下,比如乌梅、山楂,就像是给身体来了个酸爽的拥抱,把火气给收住了。

岐伯接着说:接下来啊,要是遇到了热气太盛的病,就像夏天的大太阳,能把人烤熟一样。这时候,咱们就得用“咸寒”的药来给它降降温。

黄帝不由好奇地问:咸寒?那是什么东西?

岐伯开始列举道:比如说啊,知母、石膏这些,就像是夏天的冰淇淋,又咸又凉,吃下去立马觉得凉快多了。当然啦,还得加点苦甘的药来调和一下,比如黄连、甘草,就像是给冰淇淋加了点巧克力酱和奶油,口感更好了。

黄帝不由捧腹大笑:哈哈,你这比喻真有趣!那酸味药呢?

岐伯继续说道:酸味药啊,就像是给身体加了点醋,能收敛一下热气,让它别那么嚣张。比如说五味子、山茱萸这些,都是酸味的好手。

岐伯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再来说说湿气太盛的病吧,就像秋天潮湿的天气,让人感觉浑身不舒服。这时候,咱们就得用“苦热”的药来给它烘干一下。

黄帝皱眉不已,疑惑地问:苦热?听起来有点猛啊!

岐伯耐心解答道:别担心,咱们有茯苓、白术这些温和的苦热药,就像是给身体开了个烘干机,慢慢地把湿气烘干。当然啦,还得加点酸辛的药来帮忙,比如陈皮、半夏,就像是给烘干机加了点柠檬和姜片的香味,让身体感觉更舒服。

黄帝点头赞同:嗯,这个听起来不错!那要是湿气还带点热气呢?

岐伯笑道:哈哈,那咱就用点苦温的药,比如苍术、厚朴,就像是给身体来了个温暖的拥抱,把湿气和热气都给抱走了。再加点甘辛的药,比如甘草、生姜,就像是给这个拥抱加了点甜味和辣味,让身体更愿意接受。

岐伯又接着往下说:接下来啊,要是遇到了火气太盛的病,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猛烈。这时候,咱们就得用“酸冷”的药来给它浇浇水了。

黄帝一脸惊讶:酸冷?这又是啥玩意儿?

岐伯又开始列举:比如说啊,丹皮、赤芍这些,就像是冰镇的酸梅汤,又酸又凉,喝下去立马觉得火气消了不少。当然啦,还得加点苦甘的药来调和一下,比如黄柏、甘草,就像是给酸梅汤加了点蜂蜜和柠檬汁,口感更棒了。

黄帝大笑道:你这比喻真是绝了!那酸味药和苦味药还有什么妙用呢?

岐伯又开始娓娓道来:酸味药能收敛火气,苦味药能发散火气。就像是给身体来了个“收放自如”的大法,让火气不再那么嚣张。

岐伯再次抿了一口茶,说道:再来说说燥气太盛的病吧,就像冬天干燥的空气,让人感觉喉咙都要冒烟了。这时候,咱们就得用“苦湿”的药来给它滋润一下了。

黄帝好奇心爆棚:苦湿?这又是什么新药方?

岐伯一听,乐了:哈哈,这可不是新药方哦!比如说杏仁、桃仁这些,就像是给身体涂了点保湿霜,让干燥的皮肤变得滋润起来。当然啦,还得加点酸辛的药来帮忙,比如枳壳、桔梗,就像是给保湿霜加了点柠檬和薄荷的味道,让身体感觉更清爽。

黄帝点头赞同道:嗯,这个听起来很实用!

岐伯长出一口气道:最后啊,要是遇到了寒气太盛的病,就像冬天的大雪封门一样寒冷。这时候,咱们就得用“辛热”的药来给它加点温暖了。

黄帝兴奋地说:这个我知道!肯定是附子、肉桂这些吧!

岐伯开心地笑道:哈哈,皇上真是聪明绝顶!附子、肉桂就像是给身体点了把火,让身体立马暖和起来。当然啦,还得加点甘苦的药来调和一下,比如甘草、大黄,就像是给这把火加了点柴火和调味料,让火烧得更旺更稳。

黄帝大笑不已:哈哈,你这医术真是了不得!不仅能治病,还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岐伯谦虚地摆摆手:哪里哪里!都是皇上您英明神武,才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医术啊!

刚才黄帝和岐伯说了这么多,咱们来总结一下这个五行平衡大法吧!

遇到风气太盛的病,就用辛凉的药来平息它;遇到热气太盛的病,就用咸寒的药来降温;遇到湿气太盛的病,就用苦热的药来烘干它;遇到火气太盛的病,就用酸冷的药来浇水;遇到燥气太盛的病,就用苦湿的药来滋润它;遇到寒气太盛的病,就用辛热的药来温暖它。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便找来了岐伯,俩人开始了一场关于“邪气反胜”的医学大探讨。黄帝一脸认真地说:“岐伯啊,你说这邪气要是反其道而行之,咱们该怎么对付它呢?”

岐伯一听,嘿,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皇上啊,您这问题问得好!咱们先说说这风邪吧。要是风邪本该盛行的时候,偏偏清气(也就是寒冷之气)占了上风,那咱们就得用点酸温的药材来调和,比如山楂啊、乌梅啊这些酸酸的东西,再加点温热的药材,比如生姜、桂枝啥的,给身体加加温。然后呢,再用点苦甘的药材,比如黄连、甘草,来辅助一下。最后,再来点辛味的药材,比如薄荷、荆芥,让药性平和点,这样风邪和清气的斗争就能平息啦!”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比喻打得真好,山楂、乌梅、生姜、桂枝,这些食材我平时也爱吃,原来还能治病啊!那要是热邪本该盛行的时候,寒气却占了上风呢?”

岐伯微微一笑:“皇上别急,这时候咱们就得用点甘热的药材了,比如人参、黄芪这些大补的,再加点苦辛的药材,比如黄连、干姜,来调和一下。最后,再来点咸味的药材,比如海藻、昆布,让药性更加平和。这样一来,热邪和寒气的斗争也能平息啦!”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岐伯啊,你这方子真是绝了!不过,要是湿邪本该盛行的时候,热气却占了上风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这时候咱们就得用点苦冷的药材了,比如黄连、黄柏这些清热的,再加点咸甘的药材,比如海藻、甘草,来辅助一下。最后,再用点苦味的药材,比如龙胆草、苦参,让药性更加平和。这样一来,湿邪和热气的斗争也能平息啦!”

黄帝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岐伯啊,你这真是医学界的段子手啊!那要是火邪本该盛行的时候,寒气又占了上风呢?”

岐伯耸了耸肩:“皇上啊,这时候咱们还是得用点甘热的药材,比如人参、黄芪这些大补的,再加点苦辛的药材,比如黄连、干姜,来调和一下。最后,再来点咸味的药材,比如海藻、昆布,让药性更加平和。您看,这方子是不是和前面那个热邪反被寒气胜的方子有点像?其实啊,这就是中医的奥妙之处,不同的邪气,有时候得用类似的方子来调和。”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要是燥邪本该盛行的时候,热气又占了上风呢?”

岐伯点了点头:“这时候咱们就得用点平寒的药材了,比如菊花、桑叶这些清热的,再加点苦甘的药材,比如黄连、甘草,来辅助一下。最后,再来点酸味的药材,比如乌梅、山楂,让药性更加平和。这样一来,燥邪和热气的斗争也能平息啦!您看,咱们中医是不是很有趣?不同的邪气,得用不同的药材来调和,而且还得讲究个药性平和。”

黄帝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岐伯啊,你这真是医学界的相声大师啊!那要是寒邪本该盛行的时候,热气又占了上风呢?”

岐伯笑了笑:“这时候咱们就得用点咸冷的药材了,比如海藻、昆布这些清热的,再加点甘辛的药材,比如甘草、干姜,来调和一下。最后,再来点苦味的药材,比如黄连、黄柏,让药性更加平和。这样一来,寒邪和热气的斗争也能平息啦!您看,咱们中医是不是既科学又有趣?”

黄帝听了,连连点头:“岐伯啊,你这真是医学界的宝藏啊!不过啊,你这方子里的药材都是怎么配制的呢?能不能给我讲讲?”

岐伯一听,哈哈大笑:“皇上啊,您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医的方子,那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吧,这方子里的药材,都得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制。就像咱们平时做饭一样,盐放多了咸,放少了淡,得恰到好处才行。这药材也是一样的道理,得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制,才能发挥出最好的药效。”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那岐伯啊,你这方子里的药材都是按什么比例来配制的呢?”

岐伯摸了摸胡子:“皇上啊,这比例可是个大学问。不同的方子,药材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不过啊,咱们可以大概地说一说。比如说吧,这方子里的主药,一般都是用量最大的,大概占整个方子的一半左右。然后呢,辅药就是用量次多的,大概占整个方子的三分之一左右。再然后呢,就是佐药和使药了,它们的用量就比较少了,大概占整个方子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样一来,整个方子就能发挥出最好的药效了。”

黄帝一听,连连称赞:“岐伯啊,你这真是医学界的数学大师啊!不过啊,你这方子里的药材都是按什么单位来计量的呢?”

岐伯笑了笑:“皇上啊,咱们中医一般都是用‘两’来计量药材的。不过啊,这古代的‘两’和现代的‘两’可不一样。古代的‘一两’啊,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五克。所以啊,咱们在配制方子的时候,得把这个换算关系给弄清楚。”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真是医学界的换算大师啊!不过啊,我这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这方子里的药材都是怎么煎制的呢?”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皇上啊,这煎制药材啊,也是个大学问。不同的药材,煎制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吧,这有些药材得先煎,有些药材得后下,有些药材得包煎,有些药材得另煎。这都得根据药材的特性和方子的要求来决定的。”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岐伯啊,你这真是医学界的烹饪大师啊!不过啊,我这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这方子里的药材都是怎么判断用量的呢?”

岐伯摸了摸胡子:“皇上啊,这判断药材的用量啊,其实就是要看病人的病情和体质了。病情重的啊,药材的用量就得大一些;病情轻的啊,药材的用量就得小一些。体质虚弱的啊,药材的用量就得温和一些;体质强壮的啊,药材的用量就得稍微大一些。所以啊,咱们在看病的时候啊,得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和体质啊,才能开出最合适的方子来。”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真是医学界的侦探大师啊!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你这医学界的段子手、相声大师、数学大师、换算大师、烹饪大师、侦探大师的名号啊,我可是得给你好好宣传宣传啊!”

岐伯一听,也笑得合不拢嘴:“皇上啊,您真是太客气了!我这都是些皮毛功夫啊,还得继续努力学习才行啊!不过啊,能让皇上您开心一笑啊,我这心里啊也是美滋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5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