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刺热篇第三十二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4.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说起这肝热病啊,简直就像是身体里住了个小火炉,一不小心就“热情”过了头。想象一下,你早上起床,本想来个清爽的早晨,结果一瞅那小便,嘿,比秋天的银杏叶还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告诉你,这是肝在向你发出“过热”警告呢。接着,肚子开始跟你闹别扭,隐隐作痛,搞得你只想躺着,跟沙发来个深情拥抱,压根不想动弹。身体呢,热得像刚出炉的烤红薯,热气腾腾,仿佛能煮熟一壶水。

更绝的是,这肝热一“上头”,整个人都变了样。原本温文尔雅的你,突然变得爱说胡话,一惊一乍的,跟演恐怖片似的。两胁之间,那是说不出的胀痛,好像被谁偷偷塞了两块大石头。手脚也不老实了,总想动来动去,找个凉快地儿,结果床上滚来滚去,愣是找不到个舒服的姿势。这时候啊,你要是碰到庚日辛日,那可是“火上浇油”,症状加倍;但到了甲乙日,嘿,仿佛老天开恩,给你来场大汗淋漓的洗礼,虽然过程辛苦,但好歹能缓解一下这“热情”的煎熬。不过,要是这热气逆着经脉乱窜,到了庚辛日还没消停,那可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可能是身体在告诉你:“嘿,哥们儿\/姐们儿,再不悠着点,我可就真要罢工了!”

治疗这肝热病啊,中医有妙招,直接“对症下药”,刺激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就像是给身体里的“小火炉”开了扇窗,让多余的“热情”有个出路,慢慢恢复平衡。

再来说说心热病,这家伙可比肝热病更会玩“心理战”。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心情有点低落,像是被阴天笼罩,连续几天都不见阳光。结果,突然有一天,这心情低落就变成了身体发热,热得你猝不及防。这时候,最要命的是心脏也跟着凑热闹,突然就疼得你直皱眉,那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你胸口放了个小火苗,还时不时添点柴火。烦闷、想吐、头痛、脸红,这些症状接踵而至,就像是开了一场“身体不适大派对”。最尴尬的是,你还可能变成“无汗星人”,明明热得不行,愣是一滴汗都不出,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

遇到壬癸日,这心热病就像是找到了“同伙”,症状更加嚣张;但到了丙丁日,嘿,又是老天开恩,一场大汗下来,虽然过程艰辛,但好歹能暂时缓解这“心头之火”。不过,和肝热病一样,如果这热气逆着走,到了壬癸日还没消停,那可真就是“心灰意冷”的前兆了。

治疗心热病,中医依然有妙招,这次轮到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来“救场”。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就像是给心灵来了一场温柔的抚慰,让那股子“热情”慢慢消散,回归宁静。

咱们先来聊聊这脾热病的“精彩演出”。

想象一下,你正悠哉游哉地过着小日子,突然有一天,感觉脑袋上像是顶了个千斤顶,沉甸甸的,头重得跟戴了顶铁帽子似的。接着,脸颊两侧开始隐隐作痛,仿佛有人在你脸上偷偷捏了两把,还捏得不轻。心里头也开始烦躁起来,就像有只小猫不停地在挠你的心尖,让你坐立不安。再一看镜子,妈呀,脸色都青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刚跟谁大战了三百回合呢。更糟的是,这股子“热情”还让你时不时想吐,身体热得像被火烤,简直是“热情似火”,却让人避之不及。

如果说这只是开胃小菜,那接下来的可就是“大餐”了。脾热这家伙一“热”起来,腰也跟着受罪,疼得你直不起腰,弯不下背,走路都得像个螃蟹一样,横着走。肚子呢,胀得跟个鼓似的,还时不时来场“即兴腹泻”,简直是“热情”到让人拉肚子。更别提那两颊,疼得像被人揍了一顿,肿得跟包子似的。说到这,你还得注意时间哦,要是碰上甲乙日(古代用天干地支记日),这症状能加剧到让你怀疑人生。不过别担心,戊己日(土日,脾属土)的时候,你可能会出一身大汗,虽然狼狈,但也是身体在努力自我调节呢。但如果这时候气不顺,那甲乙日可真就成了“危险日”了,得赶紧找大夫瞧瞧。

治疗这脾热病,咱们老祖宗有招儿,那就是针灸大法。对准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下针,就像给身体里的“热情”开个闸,让多余的“热情”流走,身体自然就舒服多了。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这肺热病的“热情表现”。这肺热啊,一上来就先给你来个“惊喜”——突然感觉身体一紧,汗毛竖起,仿佛有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天灵盖,但实际上呢,这是内热外寒的假象。再看看舌头,嘿,都黄得跟秋天的落叶一样了,身体也是热得跟个小火炉似的。

到了“热情”的高潮部分,肺热就开始在你身体里“大闹天宫”了。先是喘得跟拉风箱似的,咳嗽不断,那声音大得邻居都能听见。更绝的是,这痛感还会“游走”,从胸口跑到背部,再到胸膺,让你连深呼吸都不敢,生怕一吸气就疼得要命。头疼起来更是要人命,感觉整个脑袋都要炸开了,汗水淋漓却还觉得冷飕飕的,这滋味,简直了!

说到时间,丙丁日(火日,肺属金,火克金)是肺热病的高发时段,症状能严重到让你怀疑人生。不过到了庚辛日(金日,与肺相应),你可能会迎来一场大汗,虽然过程不那么美好,但也是身体在努力排毒的表现。同样,如果这时候气不顺,丙丁日就成了“危机四伏”的日子,得格外小心。

治疗这肺热病,还是得靠咱们的针灸大法。不过这次,咱们要瞄准的是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刺破皮肤,让鲜血如豆般流出,可别小看这几滴血,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灭火器”,能迅速扑灭体内的“热情之火”。这针一扎,嘿,立马就见效,那感觉,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清爽无比啊!

肾热病,听起来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不过别担心,咱们用现代话,加点幽默调料,让它变得既好玩又好懂。

想象一下,古时候要是有人得了肾热病,那症状可不少见啊!首先,他们会觉得腰疼得跟被锤子敲过似的,小腿肚子也酸得跟跑了马拉松没拉伸一样。这还不算完,他们还特爱喝水,感觉怎么喝都不解渴,就跟沙漠里的旅人见到绿洲似的。身子骨也热得跟个小火炉,晚上睡觉估计能暖床,但自己却热得直哼哼。

这肾热病要是“热”得过分了,还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脖子后面会疼得像被谁拧了一把,还硬邦邦的,转个头都费劲。小腿呢,明明是热的病,小腿却凉飕飕的还酸,脚底板却热得跟穿了双电热鞋垫似的。这时候的病人啊,话都不想说,整个人蔫儿得像霜打的茄子,只想静静地做条咸鱼。

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病逆着来,那脖子疼起来就不是简单的疼了,简直是“圆周率式”的疼,转个圈儿地折磨你,让你感觉脑袋都不是自己的了。特别是到了戊日和已日(古时候的天干记日法),病情会加重;到了壬日和癸日,可能会出大汗,但这可不是好事,因为气逆了就麻烦了,戊日和已日可能就是个大坎儿,过不去就可能凉凉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古人的智慧来了,他们说要刺足少阴经和太阳经,说白了就是用针灸来调理。不过咱们现代人可得注意了,别自己在家dIY,得找专业的中医大夫才行。

再来说说这五脏热病的一个有趣现象——看脸知病。肝热病的人,左边脸颊会先红;心热病呢,整张脸先红;脾热病,鼻子尖儿先红;肺热病,右边脸颊红彤彤;肾热病,下巴那块儿先红。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面部彩虹诊断法”,还没发病呢,脸上一有“彩虹”就得赶紧治,这叫“治未病”,预防为主嘛!

说到这儿,我得提醒各位,别以为这只是古人的迷信哦,这里面可是蕴含着中医的望诊智慧呢!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内脏的健康状况,这可是中医的拿手好戏。

接着说回热病,它有个特点,就是会从它开始的那个部位,按照时间规律慢慢发展到全身。如果你能在它还没完全发作的时候就及时治疗,那到了预定的时间,病自然就好了。但如果治疗得不对路,那可能就得拖上个三周才能好利索。要是再严重点,治疗得完全反了方向,那可就是“重逆”了,小命都可能不保。

所以啊,治疗热病,时机和方法都非常重要。古人还说了,该出汗的时候就得让它出大汗,这样才能把体内的热邪给排出去。不过呢,这出汗也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得等到身体自己能战胜病邪的那一天,再配合治疗,效果才最好。

在治疗热病的过程中,饮食和环境也很重要。得喝凉水降温,穿得暖和点别着凉,但屋里得凉快,这样才能让身体在出汗的同时,保持一个舒适的温度,不会因为温差过大而加重病情。这简直就是一场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共舞嘛!

说起这热病啊,简直就是身体里的一场“夏日炎炎”大戏,各种症状轮番上阵,让人应接不暇。咱们先聊聊那些从胸胁痛开始的热病,就像是胸口揣了个小火炉,还带着手脚不安分的躁动,这时候啊,中医的智慧就显现了——得赶紧给足少阳经来个“针灸小刺激”,再温柔地给足太阴经补补元气,就像给身体里的“小火炉”开了扇窗,透透气。要是病情严重到了一定程度,那就得使出大招,来个“五十九刺”大阵,全方位、多角度地给身体降降温。

再来说说那些从手臂痛开始的热病朋友,那感觉就像是胳膊被夏日阳光直射,火辣辣地疼。别怕,这时候,手阳明经和太阴经就成了你的“救星”,扎上几针,汗水一出,嘿,疼痛立马就“撤退”了,那叫一个畅快!

还有啊,有些热病是从头开始的,就像脑袋上顶了个大火盆,热得你头晕脑胀。这时候,别忘了咱们脖子后面的太阳经,给它来个精准的“点穴”治疗,汗水哗哗一流,瞬间感觉头顶的“大火盆”被撤走了,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

说到从脚胫开始的热病,那感觉就像是走在了沙漠里,每一步都热得让人怀疑人生。但别担心,足阳明经就是你的“沙漠绿洲”,给它来几针,不仅解了你的燃眉之急,还能让你感受到从脚底涌上的丝丝凉意,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凉爽的秋天。

再来聊聊那种一开始就觉得身体重得像灌了铅,骨头疼、耳朵听不清、还老爱犯困的热病。这简直就是身体的“全面罢工”啊!这时候,足少阴经就得站出来说:“看我的!”给它来个深度按摩加针灸,严重的还得用上“五十九刺”的豪华套餐,让身体重新找回活力,仿佛重获新生。

更有趣的是,有些热病还会让你先感到眩晕、冒热气,胸胁还胀得满满的。这时候,足少阴经和少阳经就得手拉手,共同作战了。它们就像是你身体里的“双剑合璧”,一出手就能把热病给“镇压”下去。

说到太阳经和少阳经的颜色变化,那可真是身体里的“天气预报”。如果太阳经的颜色在颧骨上特别明显,那就是热病的信号了。不过别急,如果颜色还没深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那就说明你还能通过出汗来自我调节,耐心等待时机就好。但如果这时候再看到厥阴经的颜色也凑热闹,那就得小心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的“死期”就在三天之内了。当然啦,这只是中医里的一种说法,咱们还是得相信科学,积极治疗。

再来说说少阳经吧,它的颜色变化也是热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颜色在脸颊前特别明显,那就得注意了。不过好消息是,如果颜色还没交错到一起形成复杂的图案,那就说明你还能通过出汗来缓解症状。但要是这时候再看到少阴经也来凑热闹,那情况可就不妙了,同样得小心应对。

最后啊,咱们再来聊聊热病的气穴。你知道吗?在脊椎的不同位置扎针,还能治疗不同部位的热病呢!比如三椎下间就是治疗胸中热的“特效穴”,四椎下间则是对付鬲中热的“神器”。以此类推,五椎、六椎、七椎下间分别对应着肝热、脾热和肾热的治疗。这简直就是人体自带的“穴位地图”嘛!而且啊,这些穴位还跟我们的面部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比如项上三椎凹陷的地方、颊下的逆颧纹、下牙车的位置等等都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说啊中医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