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终始篇第九(六)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黄帝突然心血来潮,对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我这心里一直有个疑惑,就是想不通针灸里那虚实补泻的门道。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让我这脑袋瓜子也开开窍?”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平时一副威严模样,原来也有求知若渴的时候。”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针灸秘籍”传授。

“黄帝啊,要说这补泻之道,其实就跟你吃饭一样,得讲究个‘恰到好处’。你想啊,要是肚子饿了,就得多吃点,这就是‘补’;要是吃撑了,就得悠着点,这就是‘泻’。针灸也是这样,得根据人体的虚实来。”

“比如说,要是哪个地方‘实’了,比如咱们现在说的胃火旺盛,那你就得深刺,就像挖宝藏一样,得挖到深处才能把邪气给逼出来。而且啊,刺完了还不能急着按,得让它慢慢排气,这就叫‘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说来,那‘虚’的时候呢?”

岐伯笑了笑:“要是‘虚’了,比如气血两虚,那你就得温柔点,浅刺就行,像是在给花儿浇水,得慢慢来,别一下子把根给冲坏了。刺完了还得赶紧按住,别让外面的邪气趁机溜进来,这就叫‘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但又忍不住问:“可这邪气、谷气,我怎么分辨呢?”

岐伯神秘一笑:“这你就不懂了吧!邪气来的时候,那可是急吼吼的,像是急着赶火车一样;而谷气呢,就从容多了,像是悠闲散步的老大爷。你感受一下,是不是这个理儿?”

黄帝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脉象实的时候,深刺;脉象虚的时候,浅刺。这不就是针灸的精髓吗?”

岐伯竖了个大拇指:“对头!不过啊,这还不够。比如说,你要是哪里痛了,那脉象肯定是实的。这时候,你就得找那些能止痛的穴位,狠狠地扎一针,让邪气无处遁形!”

黄帝一听,兴趣更浓了:“那你说说,都有哪些止痛的穴位?”

岐伯摸了摸下巴,开始如数家珍:“要说止痛的穴位啊,那可得多了去了。比如合谷穴,就在你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这个穴位啊,可是个‘万能止痛穴’,头痛、牙痛、胃痛,一针下去,保管你痛得没那么厉害。”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这不就是个‘止痛小能手’嘛!那还有其他的吗?”

岐伯点了点头:“当然啦!还有足三里,这可是个养生大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你要是胃痛、腹胀、便秘啥的,扎这个穴位,保证你舒服多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听起来好神奇啊!那还有没有其他穴位,也能让人‘痛并快乐着’的?”

岐伯被黄帝的幽默逗乐了:“哈哈,黄帝兄啊,你这要求可真高!不过啊,还真有这么一个穴位,叫内关穴。它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这个穴位啊,对于心痛、胃痛、呕吐啥的,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一针下去,保证你‘痛并快乐着’,哈哈!”

黄帝突发奇想,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疑惑,就像那猫爪子挠的一样,痒痒得紧。你说这病啊,有时候在头上,有时候在脚上,咱们针灸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铁定的法则呢?”

岐伯一听,嘿,这黄帝还真是个爱钻研的主儿,于是慢悠悠地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缓缓道来:“这事儿啊,简单得很!从腰往上,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脖子酸,你找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就对了;从腰往下,腿疼脚麻啥的,那就得靠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来救场了。记住啊,病在上面,咱们就从下面动手;病在下面,咱就往高处找穴位。头上有病,你就往脚上扎;腰上不舒服,那就看看膝盖后头的腘窝,说不定有惊喜哦!”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岐伯还真是有两把刷子,说得头头是道。不过,黄帝也是个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主儿,接着又问:“那这病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又从哪儿开始扎针呢?”

岐伯微微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病要是生在头上,那感觉就像是戴了个十斤重的大铁帽,沉甸甸的;生在手上,手臂就跟灌了铅似的,抬都抬不起来;生在脚上,那就更别提了,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所以啊,治病这事儿,得追根溯源,先找到病根儿,再下手不迟!”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心里那叫一个佩服啊!

岐伯娓娓道来:首先说说这手太阴肺经,它可是个大佬级别的存在,从胸部一路走到大拇指,负责守护你的上半身。其中有个穴位叫中府,就在你锁骨下方,乳头外侧两寸的地方。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肺部的守门员,你要是咳嗽、气喘啥的,揉揉它,立马就舒服多了。

再来说说云门穴,就在中府穴下面一寸多的地方。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肺部的通风口,你要是觉得胸闷、气短,那就多揉揉云门穴,保证你呼吸顺畅,心情舒畅!

接下来咱们聊聊手阳明大肠经,这条经络啊,从食指一路走到鼻子旁边,主要负责消化和排泄。其中有个穴位叫合谷,就在你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啊,简直就是便秘的克星!你要是吃多了不消化,或者便秘啥的,用力按按合谷穴,保证你大便通畅,一身轻松!

还有个穴位叫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的时候就能找到。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身体的清洁工,你要是觉得皮肤痒、湿疹啥的,多揉揉曲池穴,保证你皮肤光滑细腻,像婴儿一样!

再来说说足太阴脾经,这条经络从脚趾头一路走到胸部,主要负责脾胃的运化。其中有个穴位叫隐白,就在你大脚趾内侧的趾甲根角旁。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脾胃的小护士,你要是胃痛、腹胀啥的,揉揉它,立马就舒服多了。

还有个穴位叫太白,在脚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啊,简直是健脾养胃的宝贝!你要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啥的,多揉揉太白穴,保证你胃口大开,吃啥啥香!

咱们聊聊足阳明胃经,这条经络从头部一路走到脚趾头,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其中有个穴位叫足三里,就在你膝盖外侧下方三寸的地方。这个穴位啊,简直就是美容养颜的秘籍!你要是皮肤暗淡、长斑啥的,每天按按足三里穴,保证你皮肤白里透红,美丽动人!

还有个穴位叫天枢,在肚脐旁开两寸的地方。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肠道的指挥官,你要是便秘、腹泻啥的,揉揉天枢穴,保证你肠道通顺,一身轻松!

岐伯接着说:刚才不是说了吗?病在腰上,取之腘。这腘窝里头啊,藏着一个超级大穴位——委中穴。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腰部的守护神,你要是腰疼、腿麻啥的,多揉揉委中穴,保证你腰不酸、腿不疼,走路都带风!

委中穴的位置嘛,就在你膝盖后面的正中央,屈膝的时候就能找到。这个穴位啊,可不止治腰疼那么简单,它还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简直就是身体的小太阳!

说到这里啊,咱们已经把这黄帝和岐伯提到的经络穴位都聊了个遍。不过啊,这中医的学问啊,深似海,咱们这只是冰山一角。不过呢,就算只是一角,也够咱们受益匪浅了!

你想啊,这头上不舒服,咱们就往脚上找穴位;腰上不舒服,咱们就往膝盖后头找。这不就是中医讲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嘛!这其中的奥秘啊,就像是大自然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再来回顾一下咱们聊的这些穴位吧!手太阴肺经的中府、云门;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曲池;足太阴脾经的隐白、太白;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天枢;还有腘窝里的委中穴。这些穴位啊,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守护神一样,时刻守护着咱们的健康!所以啊,朋友们啊,别忘了每天按按它们哦!保证你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生活更美好!

黄帝闲来无事,就琢磨起了一个大问题:“哎,岐伯啊,你说咱们这针灸啊,是不是也得跟着四季的脚步走,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呢?”岐伯一听,嘿,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于是他慢悠悠地说:“皇上您问得好!春天呢,咱们人体的气都在毫毛上溜达;夏天,这气就跑到了皮肤上撒欢儿;秋天,它就躲进了肌肉缝隙里小憩;到了冬天,这家伙干脆就钻到筋骨里头猫冬了。所以啊,咱们给人扎针,得顺着这四季的脾气来,这才叫顺应天时,事半功倍呢!”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这么说来,针灸还有这么多讲究?那胖瘦不同的人,也得区别对待咯?”岐伯捋了捋胡子,笑得那叫一个狡黠:“那是自然!给胖子扎针,咱们就选秋冬时节,这时候他们的气血收敛,扎起来效果杠杠的;给瘦子呢,春夏季节最合适,他们气血活跃,扎针就像给花儿浇水,吸收得快得很!”

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个大自然的小宇宙,跟着四季变换,有着不同的节奏和韵律。春天,万物复苏,咱们的皮肤也开始“苏醒”,毛孔张开,迎接温暖的阳光。这时候,你要是感觉身体有点“春困”,不妨试试按摩或者轻刺一下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就像春天里的一缕清风,能提神醒脑,让你精神抖擞。

夏天,热情如火,咱们的气血也跟着沸腾起来,都跑到皮肤表层玩耍了。这时候,如果你热得受不了,或者因为天气热而心烦意乱,可以试试按摩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就像夏天里的一杯冰镇柠檬水,能清心除烦,让你心情大好。

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咱们的气血开始往肌肉深层撤退,准备过冬。这时候,你可能会感到身体有点沉重,或者容易疲劳。别急,咱们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就像是秋天里的暖阳,能健脾益气,增强你的体质,让你秋天也能元气满满。

冬天,万物沉寂,咱们的气血也躲进了筋骨里,准备冬眠。这时候,如果你感觉手脚冰凉,或者容易感冒,那就得请出咱们的“暖宝宝”——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穴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温补肾阳,让你的脚丫子暖洋洋,整个冬天都不怕冷。

说到胖瘦不同人的针灸差异,咱们也得来点实际的。胖子嘛,秋冬季节气血收敛,这时候给他们扎针,就像是给饱满的果实摘个尖儿,既能调理身体,又不会伤元气。比如,给胖子扎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健脾利湿,帮助他们减肥瘦身。

瘦子呢,春夏季节气血活跃,这时候给他们扎针,就像是给干涸的土地浇浇水,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比如,给瘦子扎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调理脾胃,让他们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当然啦,中医针灸博大精深,可不是咱们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不过呢,咱们至少能明白一个道理:针灸啊,得跟着四季的脚步走,还得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6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