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逆顺肥瘦篇第三十八(三)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这天,黄帝和岐伯又凑一块儿闲聊啦。黄帝摸着下巴,一脸好奇地问岐伯:“岐伯啊,平常咱们给人扎针治病,那给普通正常人扎针,这里头有啥讲究不?”

岐伯一听,乐了,笑着说:“黄帝呀,这给普通人扎针,门道可不少嘞!首先啊,咱得瞅瞅这人的脸色,是白是黑,根据这个来调整扎针的方法。为啥要看脸色呢?这脸色就好比是身体的一个小信号灯,能透露出不少身体里的秘密呢!”

“你想啊,要是一个人脸色白白净净的,透着健康的红润,那就说明他身体里的气血运行得挺顺畅,就像那清澈的小溪,顺顺当当没阻碍。这时候啊,咱们扎针就按照常规的方法来,一般不会出啥岔子。

要是这人脸色黑不溜秋的,嘿,这可就有说法了。脸色黑有可能是身体里的气血流通不太好,或者是受了啥寒湿邪气的影响。就好比一条原本通畅的马路,突然被一堆障碍物给堵住了,车走得就不顺畅啦。这时候扎针,就得稍微调整一下方法,得帮着把气血给疏通疏通,把那些捣乱的邪气给赶跑。”

“还有那种看起来端正敦厚的人,就是那种体型、神态都比较正常,稳稳当当的人。这种人的气血啊,就像训练有素的军队,特别和调。啥叫和调呢?就是身体里的气血比例合适,运行有序,各个脏腑之间配合得也默契。

给这种人扎针啊,那就轻松多啦,按照咱们平常的扎针规矩来就行,不用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殊操作。就好比你开一辆性能良好的车,只要按照正常的驾驶方法开,它就能跑得稳稳当当。咱们扎针也是这个理儿,正常操作,就能达到该有的治疗效果。”

黄帝听着,忍不住插嘴问:“岐伯啊,你说看脸色能知道气血情况,可这具体咋看呢?脸色白到啥程度,黑到啥程度,有个标准不?”

岐伯哈哈一笑,说道:“黄帝呀,这标准嘛,其实也没个死规定,全靠咱这双眼睛的经验。脸色白得不正常,就像白纸一样,一点血色都没有,那肯定是气血不足啦。这就好比一个房子,里头没了暖气,自然就冷冷清清,没了活力。

要是脸色黑得发暗,还带着点乌青,那就说明身体里有淤血或者寒湿之气在捣乱。就像水里混进了脏东西,水就变得浑浊不堪啦。咱们得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调整扎针的深浅、力度和穴位。”

“比如说,脸色白气血不足的人,扎针的时候就得稍微浅一点,力度也要轻一些。为啥呢?因为他们身体本身就虚,气血不够,要是扎得太深、用力太大,就好比本来就没多少粮食的仓库,还被强行拿走一些,身体可就吃不消啦。

而对于脸色黑有淤血或者寒湿的人,扎针就得稍微深一点,力度也要适当加大。这就好比要把堵住河道的大石头搬开,得用点力气才行。咱们通过扎针,刺激穴位,让气血流通起来,把那些淤血和寒湿邪气都给排出去。”

黄帝又问:“岐伯啊,那针对不同脸色的人,扎针选的穴位也不一样吧?”

岐伯点点头,说:“那当然啦!脸色白气血不足的人,咱们可以选一些能补气血的穴位,像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就特别好。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气血大仓库,刺激它就能增加身体里的气血储备。三阴交呢,能调节肝、脾、肾这三个重要脏腑的气血,让气血运行得更顺畅。

对于脸色黑有淤血或者寒湿的人,咱们就得多选一些能活血化瘀、散寒祛湿的穴位,比如血海、委中这些穴位。血海穴,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能像大海一样,把身体里的淤血给化解掉。委中穴呢,就像是一个排污口,能把身体里的寒湿邪气通过这个口子排出去。”

黄帝若有所思地说:“岐伯啊,照你这么说,给人扎针还真是个细致活,得综合考虑好多因素呢。那除了脸色,还有其他要考虑的因素不?”

岐伯笑着说:“黄帝呀,那可多了去了!人的体型、体质、生活习惯这些都得考虑进去。比如说,有的人长得五大三粗,身体壮实得很,像个大力士。这种人气血比较旺盛,扎针的时候力度就可以稍微大一些,就像给一辆大卡车加油,得加足了油才能跑得欢。

可要是碰到那种体型瘦小,弱不禁风的人,扎针就得小心又小心啦。他们的气血相对比较虚弱,扎针力度就得轻,就像给小树苗浇水,不能浇太多太猛,不然小树苗可受不了。”

“还有体质这一块。有的人是热性体质,就像个小火炉,老是觉得身上热烘烘的,容易上火。这种人扎针的时候,就得选一些能清热降火的穴位,扎针的手法也要稍微凉一些,就像给小火炉降降温。

要是寒性体质的人,就像个冰疙瘩,老是手脚冰凉,怕冷得很。给这种人扎针,就得选一些能温阳散寒的穴位,扎针手法也要偏温热一些,就像给冰疙瘩加点火,让它暖和起来。”

黄帝突然脑袋一转,冒出个问题,拍了拍岐伯的肩膀说:“岐伯啊,你说平常给人扎针咱都有一套方法了,可要是碰到那种壮士,骨头硬邦邦,身体壮得像头牛的人,这扎针该咋整啊?”

岐伯一听,乐了,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起来:“黄帝呀,这给壮士扎针,里头的门道可多啦!你得先知道,这种壮士的身体有它特别的地方。他们骨头硬朗,肌肉结实得很,关节活动起来也很灵活,看起来那叫一个精神。

不过呢,壮士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那种看着壮实,但平时可能不太注意保养身体,生活习惯比较随性的。这种人啊,身体里的气就像那搅乱的河水,流通得不太顺畅,血液呢,也有点浑浊,就好比一杯水混进了不少泥沙。

另一种壮士呢,那可是活力满满,气血运行就像山间清澈的小溪,又快又干净。咱们扎针的时候,就得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情况,采取不一样的办法。”

“先说说这第一种,气涩血浊的壮士。为啥会这样呢?就好比一条原本通畅的河道,因为长期不清理,堆满了各种垃圾,水流就变得缓慢又浑浊了。这种壮士可能经常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吃太多,还不爱运动,身体里的气血就被堵住啦。

给这种壮士扎针的时候,咱们就得扎得深一点,而且要多留一会儿针。这就好比要清理河道里的垃圾,你得把工具伸到深处,好好捣鼓捣鼓,才能把那些堵塞的东西弄出来。多留针呢,就是为了让针更好地发挥作用,慢慢地把气血给疏通开。

比如说,咱们选足三里这个穴位,这穴位就像身体里的一个交通枢纽,特别重要。对于气涩血浊的壮士,咱们把针扎进去得深一些,在里面多停留一会儿,就像在这个交通枢纽里好好整顿一下秩序,让气血能顺畅地流通起来。

而且啊,咱们还得多扎几针,多益其数嘛,就好比要打扫一个大房间,多派几个清洁工,才能打扫得更干净。通过增加扎针的数量和深度,刺激身体里的气血,让它们重新活跃起来,把那些浑浊的血液和堵塞的气都给清理掉。”

黄帝听得入神,忍不住插嘴问:“岐伯啊,你说扎得深、留针久,那具体得扎多深,留多久啊?”

岐伯哈哈一笑,说:“黄帝呀,这可没有个死规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咱们得根据壮士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像足三里这种穴位,扎个一寸到一寸半左右比较合适,留针时间嘛,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钟。但这只是个大概范围,要是壮士身体特别壮实,气血堵塞得厉害,咱们还得灵活调整。这就像开车,得根据路况来调整车速一样。”

“再说说第二种气滑血清的壮士。这种壮士啊,生活习惯那叫一个健康,早睡早起,经常锻炼,饮食也很规律。他们身体里的气血就像那欢快奔腾的江河,又干净又顺畅。

给这种壮士扎针呢,就不能像前面那种扎得那么深、留那么久啦。咱们得扎得浅一点,而且进针和出针都要快,这就叫浅而疾之。为啥呢?就好比给一个运行良好的机器做保养,你稍微调试一下就行,不用大动干戈。

比如说,咱们选合谷这个穴位,这穴位就像身体的一个小开关,特别灵敏。对于气滑血清的壮士,咱们把针扎进去浅浅的,稍微刺激一下,就赶紧把针拔出来。就像轻轻按一下开关,让身体的气血稍微活跃一下就好啦。

因为他们的气血本身就很顺畅,不需要过度刺激。要是扎得太深、留针太久,就像给好好的机器乱折腾,反而可能会破坏身体里的平衡。咱们就轻轻地来一下,起到一个微调的作用,让他们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

黄帝又好奇地问:“岐伯啊,除了足三里和合谷,针对这两种壮士,还有其他特别适合的穴位不?”

岐伯点点头,说:“黄帝呀,那可多了去了!对于气涩血浊的壮士,除了足三里,还可以选血海这个穴位。血海,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和血液关系密切。就像一个血海大仓库,专门负责管理血液。咱们扎这个穴位,能把身体里那些浑浊的血液清理出去,让新的、干净的血液补充进来。

还有三阴交这个穴位,它能调节肝、脾、肾这三个重要脏腑的气血。气涩血浊的壮士,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可能也受到了影响,扎三阴交就像给这三个脏腑来了一次大检修,让它们重新正常工作,带动气血运行得更顺畅。

对于气滑血清的壮士呢,除了合谷,太冲穴也很不错。太冲穴就像身体里的一个情绪调节器,能让气血更加平和顺畅。这种壮士虽然气血好,但有时候也可能因为一些小事着急上火啥的,扎太冲穴就能把那些不良情绪带来的气血波动给平稳下来。

还有内关穴,它能调节心脏和胃部的气血。气滑血清的壮士,偶尔可能也会因为饮食或者劳累有点小不舒服,扎内关穴就能起到一个预防和调节的作用,让身体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黄帝接着问:“岐伯啊,那针对这两种不同情况的壮士,扎针的手法是不是也不一样呢?”

岐伯笑着说:“黄帝呀,这扎针手法区别可大了!对于气涩血浊的壮士,咱们得用一些比较重的手法。比如说提插补泻,进针的时候要稍微用力,把针快速插到合适的深度,然后上下提插,就像用小铲子在土里翻土一样,力度要稍微大一点,让穴位受到足够的刺激。

还有捻转补泻,把针插进去后,像拧螺丝一样来回捻转,幅度要大一些,频率也要快一点。通过这些手法,把堵塞的气血给疏通开。

对于气滑血清的壮士,手法就得轻柔得多啦。进针的时候要慢慢地、轻轻地把针送进去,就像给婴儿喂饭一样小心。提插和捻转的幅度都要小,频率也要慢,就像微风轻轻吹过,稍微刺激一下穴位就行啦。咱们得根据他们身体气血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手法,不然啊,就像用错了工具,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可能把事情搞砸。”

黄帝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说:“岐伯啊,这力度的把控可不容易,咋才能保证既达到效果,又不会伤害到壮士呢?”

岐伯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黄帝呀,这就得靠经验啦!就像一个老厨师做菜,放多少盐、用多大火候,心里都有谱。咱们给壮士扎针也是这样,得多实践。刚开始的时候,下手可以稍微轻一点,一边扎针一边观察壮士的反应。

要是他觉得没啥感觉,那咱们可以稍微增加点力度;要是他觉得有点疼或者不舒服,那咱们就得赶紧调整。而且啊,咱们在扎针之前,要跟壮士好好沟通,让他放松心情,别紧张。人一紧张,身体就会变得僵硬,这时候扎针,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让他更疼。咱们得像哄小孩一样,让他放松下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扎针的力度。”

黄帝又问:“岐伯啊,那给这两种壮士扎针,频率得咋控制呢?是天天扎,还是隔几天扎一次?”

岐伯说:“黄帝呀,这也得看具体情况。对于气涩血浊的壮士,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尽快把他们身体里堵塞的气血疏通开,咱们可以连续扎个几天,就像连续给一个堵塞的管道做疏通工作。但也不能一直扎下去,等气血稍微顺畅一些了,就可以隔几天扎一次,巩固治疗效果。

对于气滑血清的壮士,他们身体本来就好,不需要频繁扎针。一般一个月扎个一两次就行啦,就像给一辆好车定期做个小保养。咱们得根据他们身体的变化,灵活调整扎针的频率,不能一概而论。”

黄帝若有所思地说:“岐伯啊,听你这么说,给壮士扎针要考虑的因素还真不少,气血状态、穴位选择、扎针手法、力度把控、扎针频率,每一个环节都得拿捏得死死的。”

岐伯笑着说:“黄帝呀,就是这个理儿!中医针灸就是一门精细活,得把这些因素都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啊,咱们给壮士扎针的时候,还得注意观察他们的身体反应。

有的人扎完针后,会觉得浑身轻松,这说明扎针起到了作用;可有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局部有点酸痛,这时候咱们就得分析原因,看看是不是扎针的手法、穴位或者其他方面出了问题,然后及时调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13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