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十)

书名: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岐伯又说道,如果一个人肾脏本来就不太好,这就好比是家里的保险箱密码忘了一半,安全性大打折扣。然后呢,偏偏又赶上太阳这位“老天爷”司天的时候没守好岗,失职了,这就好比是小区的保安打了个盹儿,小偷就有机可乘了。这时候,人的身体就处于“三虚”状态,就像是手机电量、钱包余额、还有心情指数同时亮红灯,你说惨不惨?

更绝的是,这一年水运还不给力,水不够,河都快干了,这在中医里叫“水运不及”。这时候,有个叫“黄尸鬼”的家伙就趁机出来捣乱,它不是真的鬼哦,是中医里的一种说法,代表了一种不好的气场或者病毒之类的。这家伙专门挑人正气弱的时候下手,一吸走你的神魂,嘿,你就直接“领盒饭”了,也就是突然暴亡。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肾病又遇黄尸鬼”啊!

不过岐伯说了,别怕,咱们有招儿!他建议啊,先刺足太阳经上的一些穴位。在现代医学里,足太阳经对应的就是膀胱经啦。想象一下,膀胱经就像是家里的排水系统,如果堵了,那不得乱套嘛!所以,咱们得给它疏通疏通。具体穴位呢,比如膀胱经的委中穴、昆仑穴,这些都是“疏通小能手”。你拿着针轻轻一刺(当然啦,得专业人士来操作哈),就好比是给排水系统做了一次深度清洁,瞬间感觉整个人都通畅了!

然后,还得再刺肾俞穴。肾俞穴啊,那可是肾脏的“小秘书”,专门负责记录肾脏的工作状态和传达指令的。你刺激它一下,就像是给肾脏发了个加油打气的短信:“嘿,哥们儿,挺住啊,我来给你助威了!”这样一来,肾脏就能感受到你的关爱,说不定就“满血复活”了呢!

不过啊,咱们现代人可没那么容易就接受针灸,毕竟谁也不想无缘无故在身上扎几个洞洞。但是呢,岐伯的智慧可是能灵活运用的。比如啊,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达到类似的效果。每天晚上睡觉前,自己给自己来个“马杀鸡”,从委中穴一路按到昆仑穴,再从肾俞穴来个深度揉捏,那感觉,简直比做了个SpA还爽!

当然啦,岐伯肯定不会只靠针灸这一招。他老人家还讲究“食疗”,也就是通过吃来调养身体。

首先,咱们得有点儿黑色食物,因为黑色入肾嘛,比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这些。然后呢,再来点儿枸杞,枸杞可是补肾的明星食材哦!再来点儿羊肉,羊肉温补,对肾脏也是极好的。最后呢,加点儿当归和黄芪,这两味中药可是调理气血的好帮手,气血足了,肾脏自然就有劲儿了!

把这些食材一股脑儿扔进锅里,炖它个几个小时,等到香气四溢的时候,一碗热腾腾的“补肾神汤”就出炉啦!喝上一碗,保证你第二天精神抖擞,肾脏都仿佛在向你道谢呢!

不过啊,说到脉象,岐伯可是个高手。他能够通过摸脉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脉象啊,就像是人的“心情指数表”,有时候快得像在飙车,有时候慢得像在散步,有时候还跳得乱七八糟,像是在跳广场舞。

比如啊,如果你肾脏有问题,脉象可能就显得比较“虚弱无力”,就像是病怏怏的小猫在慢慢爬。这时候啊,你就得注意了,得赶紧给自己的身体加加油了!

黄帝这天心血来潮,突然发问:“嘿,岐伯,你说咱们人体这十二脏腑啊,它们之间是怎么互相打配合的呢?要是哪个脏腑的‘老大’——就是它们各自的神明,要是失职了,导致咱们的精神面貌不在线,整天跟丢了魂似的,还容易招灾惹病,这时候要是想靠针灸来调理,有没有什么独门秘籍啊?快给我说道说道!”

岐伯一听,连忙拱手作揖,一脸恭敬地说:“哎呀,陛下您这问题问得真是深刻啊!这简直就是探寻生命真谛的至高哲学嘛!要不是您这样的圣明君主,谁能深挖到这层境界呢?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气与神得和谐共处,跟上天的法则完美契合,咱们才能活得有滋有味,健康长寿。”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岐伯,你就别绕弯子了,赶紧上干货!我这急性子可等不了太久。”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讲解:“好嘞,那咱就从这十二脏腑说起。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大公司,每个脏腑都是不同的部门,比如心脏就是cEo,掌管大局,那‘神’呢,就好比是cEo的智囊团,得时刻保持清醒,不然公司就要乱套了。一旦这智囊团出了问题,咱们的精神状态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咱们就得请出针灸这门‘高科技’来帮忙了。”

“首先,咱们说说这针灸的奥秘。比如说,你要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那可能是心脏这位cEo压力山大,咱们就可以针灸‘内关穴’——就在手腕横纹上两寸,两根肌腱之间,轻轻一扎,嘿,立马感觉心情舒畅,仿佛跟大自然来了一场深度对话。”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哦?这么神奇?那其他脏腑呢?”

岐伯接着说:“比如说,你要是消化不良,老是觉得肚子胀得像个气球,那可能是脾胃这对搭档闹别扭了。这时候,咱们就得找‘足三里’穴,它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约三寸的地方。一针下去,保证你胃口大开,吃嘛嘛香,连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黄帝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岐伯,你这比喻太逗了!那要是失眠呢?我这段时间晚上老是数星星,数到天亮都没睡着。”

岐伯笑道:“失眠这事儿,大多跟心神不宁有关。咱们得找‘神门穴’,就在手腕内侧,靠近小指那边的腕横纹上。轻轻揉按或者针灸,就像是给心神按了个摩,让它放松下来,自然就能睡个好觉了。不过,陛下啊,您也得注意,白天少操心,晚上才能安心做美梦嘛!”

黄帝点头称是,又问:“那要是遇到更复杂的病,比如邪气入侵,咱们怎么办?”

岐伯沉吟片刻:“这就得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了。比如风寒感冒,咱们可以用‘麻黄汤’,这方子可不简单,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喝完之后,保证你出一身汗,寒气全跑光。不过,记得哦,发汗别太猛,不然得虚脱的。”

黄帝听得目瞪口呆:“原来中药还能这么神奇!那脉象呢?我一直对脉象挺感兴趣的。”

岐伯来了精神:“脉象啊,那可是咱们中医的独门绝技!比如说,浮脉就像一根漂在水面的稻草,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这通常是外感风寒的表现。沉脉呢,就像潜水员深潜海底,得用力按才能摸到,这往往是里证、寒证的标志。滑脉嘛,就像滚动的珠子,往来流利,多见于食积、痰湿或者孕妇哦,陛下您可得小心别误诊了!”

岐伯悠悠地说了一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这话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别怕,咱们一步步来,把它翻译成现代文,再加点调料,让它变得既有趣又易懂。

首先,“心者,君主之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啊,心脏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皇上,是老大,是主宰一切的存在。你想啊,心脏每天不辞辛劳地“砰砰砰”跳着,给全身送血,这不就是个超级大boss嘛!而且,它不仅仅是个“体力劳动者”,还是个“脑力劳动者”,因为“神明出焉”,这里的“神明”可以理解为精神、意识、智慧这些高级货,都是从心脏这里发出来的。所以,心脏不仅是生命的发动机,还是咱们思想的源泉,厉害吧!

接下来,“可刺手少阴之源”,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是在说治疗心脏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手少阴呢,是现代中医里的一个经络名称,对应的是手少阴心经。而“之源”,指的就是这条经络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少冲穴。少冲穴在哪儿呢?就在咱们小指指甲的根角旁边一点点,用指甲掐一下,那叫一个酸爽,不过别担心,专业人士操作起来可是温柔得很。

想象一下,如果心脏这位“皇上”不舒服了,比如心悸、失眠、心痛啥的,咱们就可以请出针灸这位“御医”,轻轻一针扎在少冲穴上,就像是给心脏送上一杯温暖的“安神茶”,让它放松放松,恢复活力。当然啦,这可不是随便扎的,得找专业的中医大夫,不然扎错了地方,那可就得另说了,哈哈!

不过,说到治疗,除了针灸,中医里还有一堆方剂呢,虽然这段话没提,但咱们不妨聊聊。比如说,有个着名的方子叫“天王补心丹”,听名字就霸气侧漏,专门用来滋补心脏,治疗那些因为心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啥的。这个方子啊,里面有当归、生地、天冬、麦冬这些滋阴补血的好东西,还有酸枣仁、柏子仁这些安神的小能手,再加上人参、茯苓这些补气健脾的,简直就是给心脏开的一场豪华盛宴!

换算成现代的克数,大概是这样的:当归12克、生地18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人参6克、茯苓12克,还有其他几味药,就不一一列举了,免得你们数手指头数得头疼。想象一下,把这些药材放在一起熬煮,那香气四溢,简直就是一碗碗的“心灵鸡汤”,喝下去,保证你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再来说说脉象吧,这可是中医的独门绝技。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的“切”,主要就是切脉。心脏有问题,脉象上可是能反映出来的。比如说,如果心脏跳得太快,脉象就像是在跑马拉松,急促而有力,这可能就是心悸或者心动过速的征兆;如果跳得太慢,脉象就像是在悠闲地散步,慢悠悠的,那可能是心动过缓。还有啊,如果脉象忽快忽慢,就像是坐过山车,那可能是心律不齐。

岐伯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话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对吧?咱们得翻译成现代汉语,让它接地气点儿。想象一下,肺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国务院总理,哦不,是“相傅之官”,就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佬!它负责啥?治节!说白了,就是管理、调节身体的各种大事小情,让一切井井有条。比如,你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呼出,这就是肺在“治节”,让你感觉神清气爽,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但是,这位大佬要是累了,或者生气了(比如你老吸雾霾,或者老是生闷气),它就得给你点颜色瞧瞧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岐伯大神又说了:“可刺手太阴之源。”哎呀,这听起来好高大上,其实就是说,咱们得给肺“按摩按摩”,让它放松放松。

“手太阴之源”,翻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咱们手上的“太渊穴”。太渊穴在哪儿呢?就在手腕横纹那儿,你摸一摸,是不是能感觉到脉搏跳动?对,就是那个地方!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肺的一个小秘书,你按一按它,就能帮肺缓解压力,让它重新振作起来。

不过,别急着动手哦,咱们得讲究方法。首先,你得洗干净手,别带着一堆细菌病毒就去“骚扰”人家肺。然后,用你的大拇指,轻轻地、缓缓地按压太渊穴,每次按个几分钟,每天按几次,就像是在给肺做SpA一样。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呼吸顺畅多了,整个人都精神了!

当然啦,除了按摩穴位,咱们还得注意饮食、作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说到吃,我得提个醒,那些油炸的、烧烤的、辣的,能少吃就少吃,它们可是肺的“天敌”。多吃点儿润肺的食物,比如雪梨、百合、银耳啥的,让肺也享受享受“高端定制”的待遇。

至于方剂嘛,咱们就不在这儿详细展开了,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得找专业的中医大夫“量身定制”。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食物本身就有药用价值。比如,你咳嗽了,不妨煮点冰糖雪梨水喝喝,既美味又治病;感觉喉咙干痒,来点儿百合银耳羹,润喉又养颜。

说到脉象,这可是中医的“独门绝技”。岐伯大神那会儿,可没有心电图啥的,全靠一双手,就能摸出你身体里的“小秘密”。脉象啊,就像是身体的语言,它告诉你,你现在是“心平气和”,还是“怒火中烧”,或者是“心力交瘁”。

比如,肺脉要是“浮而散”,就像水面上漂着的浮萍,那就说明肺气不足了,得赶紧补补;要是“紧而急”,就像被啥东西追着跑,那就得小心了,可能是风寒侵袭,得赶紧驱寒保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704s